正在阅读:

鲁股观察 | 纳真科技冲刺港股IPO,海信系或再扩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鲁股观察 | 纳真科技冲刺港股IPO,海信系或再扩容

全球光通信竞争格局中,一家山东青岛企业正借助AI算力浪潮加速冲向资本市场。

文 | 周涛

香港交易所网站显示,8月25日,总部位于青岛崂山的纳真科技(Ligent Technologies, Inc.)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登陆港股主板。

作为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收入排名第五、中国市场第三的企业,纳真科技的招股书清晰勾勒出其在光通信全产业链的布局:从光芯片设计到光模块封装,再到光网络终端交付,其业务版图深度贴合AI算力网络、5G/6G通信基建及宽带接入升级的行业需求。

这家由海信集团控股通过世纪金隆直接及间接控制的全球光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此次IPO不仅是自身成立以来首次资本化尝试,更被视作海信系完善“家电+显示+通信”科技资本矩阵的关键落子——若成功上市,纳真科技将成为海信系第六家上市公司,填补海信在光通信赛道的资本化空白。

图片来源:披露易

全产业链布局光模块撑营收

纳真科技的业务根基,建立在光通信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之上,其中光模块是当前营收的核心支柱,而光芯片则是其长期构建技术壁垒的关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销售收入计,全球光模块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77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2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1%;预计至2029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954亿元,自2024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5%。

在光模块领域,纳真科技已形成数通与电信两大场景的产品矩阵,且深度踩中AI算力需求爆发的行业风口。招股书显示,纳真科技是中国首批实现800G数通光模块量产的厂商之一,截至2025年上半年,800G产品已批量交付全球头部云服务厂商,同时1.6T光模块样品已交付客户验证,3.2T产品研发中;CPO技术研究为6.4T奠定基础——这一节奏与全球AI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演进高度匹配。

纳真科技是全球首批成功开发50G PON光模块的光模块制造商之一。招股书披露,纳真科技已向客户交付封装形式为SFP-DD的非对称50G PON光模块的产品样品以供其验证。

光芯片的自主化是纳真科技区别于部分同行的核心特征,也是其招股书中重点揭示的“长期竞争力”。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光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1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4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4%;预计于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665亿元,自2024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7%。根据招股书,目前公司已实现DFB激光芯片量产,其中75mW大功率产品可满足高速率光模块需求,良率稳定在85%以上;10G EML芯片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商用,用于FTTx与5G前传场景;50G EML芯片则处于样品测试阶段,瞄准2026年启动的50G PON市场。

不过,光芯片业务仍处于投入期,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为-157.4%,2025年上半年虽改善至-38.5%,但仍未实现盈利。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这一亏损主要源于收入下滑、芯片研发的设备投入与研发费用增加,随着厦门高端激光芯片基地建成投产,规模效应有望推动毛利率转正。

光网络终端业务则是纳真科技贴近消费端与企业端的“基本盘”。纳真科技提供从百兆到万兆的全速率光猫产品,2024 年,按中国光网络终端盒子收入计,纳真科技在全球专业厂商中排名前三;更具增长潜力的是FTTR+X网关产品,该产品嵌入边缘计算功能,可实现家庭与中小企业的“千兆宽带+全屋无线覆盖”一体化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92%,成为终端业务的新增长点。

纳真科技已建立一个覆盖中国青岛及江门、泰国和美国四个制造基地的全球化生产交付网络,具备光芯片、光模块和光网络终端整个价值链的光通信产品的制造能力。2024年,纳真科技的光模块、光芯片和光网络终端的总设计产能分别约为19.7百万件、20.4百万件及24.1百万件。

图片来源:摄图网

AI驱动营收激增,盈利承压

2025年上半年,纳真科技交出了一份营收高增的业绩答卷。

招股书显示,2025年1—6月,公司营收达42.16亿元,同比激增近124%,这一增速远超同期全球光模块市场35%的平均增长水平。营收高增的核心驱动力,正是AI数据中心带来的数通光模块订单爆发——上半年数通光模块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48%提升至65%,其中800G产品出货量达18万只,贡献了数通业务营收的72%。某头部云厂商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210%,成为营收增长的关键推手。

不过,营收高增并未同步带动净利润同比例提升。2025年上半年,纳真科技净利润为5.1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17.3%下滑至12.1%。

纳真科技将净利率下滑归因于两方面:一是行业价格竞争加剧,800G等高端产品面临价格下行压力;二是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上半年研发费用达3.42亿元,同比增长19.2%,主要用于3.2T/6.4T光模块、50G EML芯片及6G相关技术的研发。

从客户结构来看,纳真科技仍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2025 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 68.9%,其中单一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为 23.1%。招股书披露,前五大客户主要为全球头部云服务厂商与电信设备商,这类客户虽订单规模大、稳定性较强,但也存在单一客户订单波动影响营收的潜在风险。目前,纳真科技正通过拓展亚太及欧洲二线云服务客户降低集中度风险。

从历史业绩来看,纳真科技的增长轨迹与行业周期高度绑定。2023年,受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放缓影响,公司营收仅增长15%;2024年随着AI算力需求启动,营收增速回升至62%;2025年上半年则借助800G产品放量实现翻倍增长。这种与行业周期强相关的特征,意味着公司未来业绩仍将受AI投资节奏、5G/6G建设进度等外部因素影响。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卡位高增长赛道,募资破产能瓶颈

纳真科技此次冲刺港股IPO,正值全球光通信行业处于高增长周期,而募资用途也精准指向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产能与技术瓶颈。

从行业趋势来看,光通信市场正迎来多重需求驱动。一方面,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推动高速光模块(800G及以上)出货量持续攀升;另一方面,5G建设进入深化阶段,50G PON、F5G-A等技术推动电信光模块升级,同时6G技术研发加速,为长期市场需求奠定基础;此外,全球数据中心互联(DCI)需求增长,也带动长距、低功耗光模块市场扩张。

在这一市场中,竞争格局呈现“头部集中”特征。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按全球光模块收入计,全球前五大专业光模块厂商合计占有44.1%市场份额,纳真科技以2.9%的份额排名第五;按中国光模块收入计,公司以7.2%的份额排名第三。与头部企业相比,纳真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布局——多数同行仍依赖外部光芯片供应,而纳真已实现部分芯片自主化,这在芯片供应紧张或价格波动时,能体现出更强的供应链韧性。

此次IPO,纳真科技拟募资资金主要用于三大方向:高速光模块研发及产能扩张、光芯片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其中,厦门高端激光芯片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目前100G EML芯片处于研发阶段,预计厦门基地投产后将实现100G EML芯片量产,预计年产能达20万颗,可满足公司自身光模块生产的需求,同时有望对外供应,改善芯片业务盈利状况。高速光模块产能扩张则瞄准1.6T、3.2T产品,预计2026年将1.6T光模块产能提升至50万只/年,以应对未来客户需求。

海外市场拓展也是募资的重要方向。纳真科技海外收入占比已经从2024年的28.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1.6%,但仍低于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行,此次募资将用于在欧美、东南亚设立销售与技术支持中心,提升海外客户响应速度,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份额。

对于海信集团而言,纳真科技上市将完善其科技资本布局。目前海信系已拥有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三电控股、乾照光电、科林电气五家上市公司,覆盖家电、显示、半导体等领域,纳真科技上市后,将填补光通信赛道的空白,形成“家电+显示+通信”的多元化科技矩阵,同时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提升海信在新基建领域的竞争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信视像

3k
  • 海信视像(600060.SH):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10.56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26.63%
  • 海信视像: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26.63%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鲁股观察 | 纳真科技冲刺港股IPO,海信系或再扩容

全球光通信竞争格局中,一家山东青岛企业正借助AI算力浪潮加速冲向资本市场。

文 | 周涛

香港交易所网站显示,8月25日,总部位于青岛崂山的纳真科技(Ligent Technologies, Inc.)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登陆港股主板。

作为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收入排名第五、中国市场第三的企业,纳真科技的招股书清晰勾勒出其在光通信全产业链的布局:从光芯片设计到光模块封装,再到光网络终端交付,其业务版图深度贴合AI算力网络、5G/6G通信基建及宽带接入升级的行业需求。

这家由海信集团控股通过世纪金隆直接及间接控制的全球光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此次IPO不仅是自身成立以来首次资本化尝试,更被视作海信系完善“家电+显示+通信”科技资本矩阵的关键落子——若成功上市,纳真科技将成为海信系第六家上市公司,填补海信在光通信赛道的资本化空白。

图片来源:披露易

全产业链布局光模块撑营收

纳真科技的业务根基,建立在光通信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之上,其中光模块是当前营收的核心支柱,而光芯片则是其长期构建技术壁垒的关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销售收入计,全球光模块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77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2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1%;预计至2029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954亿元,自2024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5%。

在光模块领域,纳真科技已形成数通与电信两大场景的产品矩阵,且深度踩中AI算力需求爆发的行业风口。招股书显示,纳真科技是中国首批实现800G数通光模块量产的厂商之一,截至2025年上半年,800G产品已批量交付全球头部云服务厂商,同时1.6T光模块样品已交付客户验证,3.2T产品研发中;CPO技术研究为6.4T奠定基础——这一节奏与全球AI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演进高度匹配。

纳真科技是全球首批成功开发50G PON光模块的光模块制造商之一。招股书披露,纳真科技已向客户交付封装形式为SFP-DD的非对称50G PON光模块的产品样品以供其验证。

光芯片的自主化是纳真科技区别于部分同行的核心特征,也是其招股书中重点揭示的“长期竞争力”。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光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1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4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4%;预计于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665亿元,自2024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7%。根据招股书,目前公司已实现DFB激光芯片量产,其中75mW大功率产品可满足高速率光模块需求,良率稳定在85%以上;10G EML芯片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商用,用于FTTx与5G前传场景;50G EML芯片则处于样品测试阶段,瞄准2026年启动的50G PON市场。

不过,光芯片业务仍处于投入期,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为-157.4%,2025年上半年虽改善至-38.5%,但仍未实现盈利。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这一亏损主要源于收入下滑、芯片研发的设备投入与研发费用增加,随着厦门高端激光芯片基地建成投产,规模效应有望推动毛利率转正。

光网络终端业务则是纳真科技贴近消费端与企业端的“基本盘”。纳真科技提供从百兆到万兆的全速率光猫产品,2024 年,按中国光网络终端盒子收入计,纳真科技在全球专业厂商中排名前三;更具增长潜力的是FTTR+X网关产品,该产品嵌入边缘计算功能,可实现家庭与中小企业的“千兆宽带+全屋无线覆盖”一体化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92%,成为终端业务的新增长点。

纳真科技已建立一个覆盖中国青岛及江门、泰国和美国四个制造基地的全球化生产交付网络,具备光芯片、光模块和光网络终端整个价值链的光通信产品的制造能力。2024年,纳真科技的光模块、光芯片和光网络终端的总设计产能分别约为19.7百万件、20.4百万件及24.1百万件。

图片来源:摄图网

AI驱动营收激增,盈利承压

2025年上半年,纳真科技交出了一份营收高增的业绩答卷。

招股书显示,2025年1—6月,公司营收达42.16亿元,同比激增近124%,这一增速远超同期全球光模块市场35%的平均增长水平。营收高增的核心驱动力,正是AI数据中心带来的数通光模块订单爆发——上半年数通光模块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48%提升至65%,其中800G产品出货量达18万只,贡献了数通业务营收的72%。某头部云厂商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210%,成为营收增长的关键推手。

不过,营收高增并未同步带动净利润同比例提升。2025年上半年,纳真科技净利润为5.1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17.3%下滑至12.1%。

纳真科技将净利率下滑归因于两方面:一是行业价格竞争加剧,800G等高端产品面临价格下行压力;二是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上半年研发费用达3.42亿元,同比增长19.2%,主要用于3.2T/6.4T光模块、50G EML芯片及6G相关技术的研发。

从客户结构来看,纳真科技仍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2025 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 68.9%,其中单一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为 23.1%。招股书披露,前五大客户主要为全球头部云服务厂商与电信设备商,这类客户虽订单规模大、稳定性较强,但也存在单一客户订单波动影响营收的潜在风险。目前,纳真科技正通过拓展亚太及欧洲二线云服务客户降低集中度风险。

从历史业绩来看,纳真科技的增长轨迹与行业周期高度绑定。2023年,受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放缓影响,公司营收仅增长15%;2024年随着AI算力需求启动,营收增速回升至62%;2025年上半年则借助800G产品放量实现翻倍增长。这种与行业周期强相关的特征,意味着公司未来业绩仍将受AI投资节奏、5G/6G建设进度等外部因素影响。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卡位高增长赛道,募资破产能瓶颈

纳真科技此次冲刺港股IPO,正值全球光通信行业处于高增长周期,而募资用途也精准指向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产能与技术瓶颈。

从行业趋势来看,光通信市场正迎来多重需求驱动。一方面,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推动高速光模块(800G及以上)出货量持续攀升;另一方面,5G建设进入深化阶段,50G PON、F5G-A等技术推动电信光模块升级,同时6G技术研发加速,为长期市场需求奠定基础;此外,全球数据中心互联(DCI)需求增长,也带动长距、低功耗光模块市场扩张。

在这一市场中,竞争格局呈现“头部集中”特征。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按全球光模块收入计,全球前五大专业光模块厂商合计占有44.1%市场份额,纳真科技以2.9%的份额排名第五;按中国光模块收入计,公司以7.2%的份额排名第三。与头部企业相比,纳真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布局——多数同行仍依赖外部光芯片供应,而纳真已实现部分芯片自主化,这在芯片供应紧张或价格波动时,能体现出更强的供应链韧性。

此次IPO,纳真科技拟募资资金主要用于三大方向:高速光模块研发及产能扩张、光芯片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其中,厦门高端激光芯片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目前100G EML芯片处于研发阶段,预计厦门基地投产后将实现100G EML芯片量产,预计年产能达20万颗,可满足公司自身光模块生产的需求,同时有望对外供应,改善芯片业务盈利状况。高速光模块产能扩张则瞄准1.6T、3.2T产品,预计2026年将1.6T光模块产能提升至50万只/年,以应对未来客户需求。

海外市场拓展也是募资的重要方向。纳真科技海外收入占比已经从2024年的28.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1.6%,但仍低于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行,此次募资将用于在欧美、东南亚设立销售与技术支持中心,提升海外客户响应速度,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份额。

对于海信集团而言,纳真科技上市将完善其科技资本布局。目前海信系已拥有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三电控股、乾照光电、科林电气五家上市公司,覆盖家电、显示、半导体等领域,纳真科技上市后,将填补光通信赛道的空白,形成“家电+显示+通信”的多元化科技矩阵,同时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提升海信在新基建领域的竞争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