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在大兴安岭广袤田野上响起,祖国最北端的高纬度寒地小麦正式拉开收获序幕。
全国最北的生态农业县——呼玛县的万亩小麦迎来成熟期,田野间金色麦浪翻滚。近日,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拉开了秋收作业的序幕。在呼玛县北疆乡的连片麦田,三台绿色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正在有序作业。机器前端巨大的切割装置高速运转,将饱满的麦穗卷入机身,经过脱粒、清选等工序,金黄的麦粒直接进入粮仓,秸秆则被粉碎还田。收割机驶过之处,留下整齐的麦茬,原本起伏的麦浪逐渐化作平坦的田地。驾驶员通过驾驶舱内的智能终端实时监控作业进度,粮仓储满后,麦粒通过卸粮筒精准“倾泻”到随行的运输卡车上,整个过程高效连贯。

今年呼玛县共种植小麦4.358万亩,8月18日北疆乡率先开镰,开启全县小麦收割行动。截至目前,小麦收割近半,预计九月初可以完成全部收割任务。
为保障小麦收割工作顺利开展,大兴安岭地区提前统筹谋划,调集充足的农机力量。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精准指导,全力推进收割作业高效进行,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农户们抢抓近期晴好天气,驾驶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中往来穿梭,机器轰鸣交织成一曲激昂的丰收乐章。
据悉,今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约达15万亩。尽管春季遭遇低温多雨天气,但通过各地农业部门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托科学精细的田间管理措施有效应对灾害风险,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秋收服务保障,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农户科学安排晾晒、储存等后续环节。同时,积极协调粮食收购企业,确保农民手中的粮食既能顺利售出,更能卖上满意价钱,切实守护农民利益,为全省秋收工作扎实起步、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黑龙江网
原标题:最北秋收启动,大兴安岭小麦开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