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2年,当美国人尼克·伍德曼去澳洲冲浪的时候,那时候DV录像机都还没有普及。置身飞快的浪花之中,尼克心想:我该怎样记录下这一刻的刺激?两年后,他根据自己的心意研究出了一款相机,可以在各种「极限运动」中拍摄使用,取名为GoPro Hero.
于是这世界多了一个全新的相机品类——运动相机。
尼克·伍德曼是一个极具激情的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GoPro成为了一家极具激情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极具创造力的产品,成为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品牌。Be a HERO. 这句slogan激励了多少人探索极限的勇气!GoPro也成为了各种极限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社交网站上到处是使用Hero运动相机拍摄的影像。
自推出至今,GoPro Hero 运动相机牢牢占据着行业头把交椅的位置,它的竞争对手索尼(具备强大的影像技术)、小蚁(拥有小米生态链的背景)或者山寨产品(价格极其便宜)也只能分到一些“残羹”。去年9月,GoPro推出了第五代运动相机——Hero5。除了延续GoPro在影像方面的一贯优势外,Hero5加入了触控屏、语音控制、GPS定位和云服务,并且裸机支持10米防水……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完美。
Hero5被绝大多数科技媒体评为当今最优秀的运动相机,而GoPro此刻却风雨飘摇、大幅裁员。发生了什么?
2
如果你只把尼克·伍德曼当做是一个极限运动玩家,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凭借运动相机迅速发展起来的GoPro,成为了耀眼的创业新星。下一步,它开始搭建新的商业版图。
2011年,GoPro收购了CineForm,获得了非常好用的视频编码技术;创办GoPro社区,为用户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进军中国市场,布局全球销售渠道;成立传媒事业部,希望靠内容变现;推出Quic视频应用,收购Replay和Splice两款视频编辑软件……这一切都能看出GoPro的野心,打造一个运动影像的王国。
我更想说说GoPro和大疆的那些事。这两家公司都是备受世界关注的创业公司,并不是它们创造了多少财富,而是它们的产品很酷,酷到没朋友。2012年大疆推出了Phantom 2无人机,搭载GoPro相机可以实现功能全面、效果惊艳的航拍功能。而GoPro也多次在官方场合展示使用大疆无人机拍摄的影片,两者的关系愈发亲密。后来有传言说它们将会合作生产一款无人机,GoPro提供影像方面的支持和全球化的销售渠道,大疆负责产品研发和批量化生产。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更重要一些呢?(谁应该挣更多的钱?)
最终合作的事不了了之。后来,大疆推出了搭载自家云台相机的Phantom 2 Vison+,并且再也没有使用过别家的云台相机。而GoPro暂时放下了“上天”的念头,并在2014年启动了IPO,获得了30亿美金的估值。
3
相比运动相机,无人机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它不仅可以用于消费级领域,实现航拍、飞行、FPV等功能,还可以应用于电影工业、农业、电力业等,前景巨大。大疆凭借几款稳扎稳打的无人机逐步收割了消费级无人机行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从精灵4开始引入机器视觉技术,精灵4 Pro机身上甚至有7个摄像头!大疆着力于技术的储备,未来进军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都是很有可能的。
而在影像方面,大疆2014年就推出了OSMO手持云台相机,虽然并不主打极限运动,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大疆收购了哈苏,推出了多款畅销的云台相机,有传言说它即将推出全画幅云台相机。
GoPro并没有因为合作的失利就停止脚步,然而它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
GoPro不断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前期是处于野心,后期则是自救。业务的扩张和员工数的不断增加,导致GoPro的财务压力越来越大,仅仅依靠Hero运动相机带来的营收不足以支撑整个公司。更早起步的GoPro更早地遇见了来自产品的瓶颈。Hero趋近于完美,每一代产品的升级却越来越像是挤牙膏。尽管它已经是行业第一,但是运动相机并非刚需品,Hero系列发展的这10多年已经把目标用户收割殆尽。Hero5相比Hero4在4K录像和拍照方面几乎没有升级,面对动辄300-400美元的售价,老用户的升级意愿也并不强烈。
在GoPro遇见瓶颈之前,尼克·伍德曼已经嗅到了危机感,他的应对措施就是扩张品类(希望公司可以在运动相机外获得更多收入),并且引入了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2014年GoPro引入微软前高层托尼·贝茨任职CEO)。但是运动相机的格局本身就小一些,GoPro以此为“根据地”向其它行业拓展,难度很大。GoPro设立了娱乐事业部,希望能通过线上内容交易获利,结果失败了;GoPro收购了多款视频APP,然而对于营收的贡献有限;GoPro推出了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Session系列运动相机,市场并未买账。GoPro想打造的“王国”并没能实现,反而被拖向了深渊。
于是,GoPro再次把矛头瞄准到了无人机。
4
相比运动相机,无人机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它操作难度大,价格贵,甚至具备一定的危险性。然而无人机可以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带来更具探索精神的玩法,和一个更大的前景。GoPro想要把自己的商业版图拼完整,无人机必不可少。
大疆已经“暖热”了无人机行业,巨头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入局了,比如英特尔、谷歌、Facebook等等都。2016年年初就有传言说GoPro将要推出无人机产品,然而直到9月份,Karma无人机才和Hero5一起姗姗来迟。Karma无人机肩负着挽救GoPro的重任,它的出现也让人眼前一亮。之前Hero运动相机大多是固定在物体上,在极限运动中画面难免抖动的厉害。而这一次,Hero5不仅加入了电子防抖,GoPro还推出了配套的手持增稳云台Grip,并且Hero5和Grip可以一起安装在Karma身上,成为一台“超越”无人机。
Karma无人机的slogan是“超越无人机”,它真的能超越“无人机”吗?
Karma将GoPro的各个产品串联了起来,完成了自我救赎的第一步;但是作为一款无人机,它的配置很一般。在Karma发布后一周,大疆发布了Mavic Pro便携式无人机,它可以轻松装入包里,并且支持4K航拍和长达27分钟的续航。而且大疆在机器视觉方面的优势也得到了延续,Mavic Pro具备前视双目和下视双目,可以做到环境感知与避障,主摄像头也能实现智能跟随、手势拍照等功能。相比之下,Karma无人机体积更大不方便携带、续航时间更短、也不具备避障和各种智能功能。在2016年大疆已经深耕消费级无人机市场10年之后,GoPro推出的Karma显得弱不禁风。
更加戏剧性的是,Karma无人机在正式发售后的第16天进行了全球召回,原因是许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突然坠机的情况,GoPro不得不召回了全部的2500台。这又是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半个月的销量只有2500台,哪怕没有这次召回事件Karma也不能为GoPro带来预期的收益。而这次召回让市场和投资人彻底对GoPro失去了信心。
Karma无人机的可拆卸设计确实超越了现有无人机的设计形态,然而其配置和品控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召回事件让GoPro的处境雪上加霜。
5
摇摆的经营策略是直接导致GoPro经营失败的原因。从2014年巅峰时近90亿美元的市值到如今12亿美元的市值,GoPro的股价客观地反映了其经营状况。作为一家令人瞩目的创业公司,GoPro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反思。
以Hero运动相机起家的GoPro掌握着运动相机的技术优势,并且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是GoPro在创业前几年顺风顺水的保护衣。然而在探索新业务时,GoPro并没有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比如它选择探索毫不擅长的娱乐产业,又希望能快速盈利,结果可想而知。GoPro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运动相机发展,然而在IPO之后,分析师和股民对它的期待明显高于运动相机行业的发展。可能选择Karma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为时已晚。
为了带动Karma的销量,GoPro甚至刻意调低了Hero5的售价,这简直是饮鸩止渴。Hero5 399美元的价格相比Hero以往的产品可谓是“廉价”,然而Karma无人机的售价却高达799美金,全套算下来(Hero5+Karma)甚至比售价999美金的Mavic Pro贵100美金。GoPro和大疆的这一仗还没开打就败下阵来,Karma坠机的原因经调查是飞行器飞行时震动导致电池断电。GoPro官方发言人表示这并不是设计问题,而是量产时出现的问题。如果Karma能够更加坦然地出现在市场,可能就不会有召回事件的发生,但GoPro已经等不及了。
2016年1月GoPro裁员7%,11月裁掉了娱乐部门近200人,而今年3月再次宣布裁员270人。如今的GoPro失去了曾被认为很有前景的娱乐业务,Karma无人机项目也发展停滞,公司规模一缩再缩……用一句歌词形容非常合适——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Hero5被评为史上最优秀的运动相机,399美金的价格也让消费者对它好评如潮,然而对于GoPro来说,这何尝不是是一种讽刺。探索新业务时处处碰壁,公司的立足之本又不能带来充沛的利润,股票一跌再跌,GoPro仿佛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GoPro发言人表示今年会推出全新的Hero6运动相机,但是消费者、股市和行业都没有反应……让GoPro陷入绝境的是Karma,能给GoPro一线生机的也只有Karma,GoPro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品控做好,不要忘了初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