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华为发布新一代三折叠手机Mate XTs 非凡大师,售价17999元起。新一代三折叠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在鸿蒙系统的加持下,首次将PC版应用和PC级交互带到了手机中,搭配全新手写笔和AI语音助手小艺,真正将大屏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也拓宽了移动生产力的边界。
一年前,华为发布了首款量产三折叠手机Mate XT 非凡大师,问世之初即成为火爆一时的现象级产品,至今单品销量已超过50万台。华为巨大的商业成功也吸引其他厂商试水三折叠,不少厂商都曾展示过相关技术方案,但迄今为止,真正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厂商,仍然只有华为。
三折叠是一座不易翻越的大山,不仅仅是因为它对硬件构造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更重要的考验在于生态体验。如果没有强大的系统生态与突破性的用户体验支撑,任何形态创新都不值一提。
而鸿蒙,正是开启这场突破的钥匙。
折叠之困,鸿蒙破局
相较于传统折叠屏手机,三折叠最大的变化在于多出一折。好处是展开后屏幕面积更大,更便于办公、影音等场景,但面临的技术复杂度也陡然提升:重量、厚度、折痕、可靠性,都成了棘手的问题。
每一毫米的进退,背后都是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热力学等跨学科系统工程的博弈,考验的是一家厂商「从0到1」构建全链路技术闭环的能力。过去几代折叠屏的成功经验,让华为在工程实现上更加游刃有余:HUAWEI Mate XTs 非凡大师搭载更可靠与耐用的的天工铰链,10.2英寸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折叠屏手机,也是最薄的手机之一,最薄处仅有3.6毫米,与部分直板机重量无异。
硬件创新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三折叠成功的唯一因素。想要在已经十分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打造一个新品类,华为需要回答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相比起直板机或传统折叠屏,三折叠能够带来哪些差异化体验。换句话说,为什么一定要多折一次?
答案在于,它不再是一台单纯的手机,而是一台便携的生产力工具,是一个随时可以放进口袋的超级计算平台。
折叠的本质,就是通过重塑形态,来兼顾体积控制的小巧和大屏的极致生产力。很长一段时间里,市面上都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够实现二者的兼容——PC有强大的生产力,但便携程度永远赶不上手机和平板;手机足够便携,但办公软件适配度不足,且缺乏类似键鼠的辅助设备;平板介于二者之间,但两者的优势都不能得到极致发挥。
一个基本逻辑是,无论屏幕做得有多大,只要生态与体验没有跟上来,手机就无法成为生产力工具。由于安卓系统并不覆盖PC端,而苹果的MacOS与iOS之间也并不兼容,用户在手机端使用办公软件等生产力工具的体验始终不佳。但生态分散的安卓与封闭的苹果,也的确很难从底层解决这个问题。
HUAWEI Mate XTs 非凡大师做到了,而答案就在于鸿蒙。
得益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特性,华为成为了唯一能够打通手机、平板与PC的厂商。对开发者而言,只需编写一次代码,即可自动适配不同尺寸的屏幕设备。对用户来说,应用与服务可以在设备间实现无缝流转,实现体验统一。这无疑是移动生产力体验的革命性突破。
可以说,鸿蒙生态是华为三折叠最核心的壁垒,也是华为与其他折叠屏厂商的最大区别。其他厂商可能会在供应链技术成熟后实现硬件能力的补齐,但操作系统却无法复制,而这才是三折叠最大的价值所在。
重构交互,延伸可能
华为是最早开始布局大屏生态的厂商。早期安卓应用在大屏上简单拉伸会显得十分粗糙,华为在推出首款折叠屏Mate X时,就为开发者提供了详细的交互设计规范,明确要求应用需要适配不同的屏幕形态和显示比例,推动国内主流TOP1000的应用实现95%的大屏适配。华为用户熟悉的「平行视界」与「自由多窗」,同样是解决大屏效率的一种创新。
不过,打通手机与PC,并不是简单的大屏适配。在HUAWEI Mate XTs 非凡大师中,华为实现了对PC体验的“大还原”。
首先,它支持全新升级的自由多窗功能,可实现应用窗口显示比例的自由调节。不仅可以在窗口边框上横向或竖向自由拉伸,还支持沿对角线方向拖拽窗口。此外,自由多窗支持至多3个应用并行,用户可自由叠放窗口,还能在应用之间直接拖拽传输文件与图片,像PC一样丝滑操作。
举个例子,用户可以一个窗口打开WPS Office进行文档编辑,一个窗口打开钉钉接入电话会议,一个窗口通过浏览器进行资料查询,最大化地利用大屏的每一寸空间。
许多PC端应用都针对HUAWEI Mate XTs 非凡大师实现了更精准的适配。以WPS Office为例,不仅还原了PC端的界面布局,各层级工具栏清晰呈现,还全量支持桌面端的文字、演示、表格及 PDF 编辑能力,无论是简单的文档查看、处理,还是高阶的表格数据公式、函数功能,都能够在掌上方寸间实现。搭配第二代便携键盘,办公效率已无限接近一台轻薄笔记本。
除了办公之外,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的大屏应用生态还覆盖了、金融、创作、娱乐等核心场景,Wind金融终端、万兴脑图等PC端应用已经开发了鸿蒙版本,能够实现功能的1:1还原。飞书、钉钉、今日头条等常用软件,以及B站、爱奇艺、腾讯视频、华为视频、优酷视频等视频类应用都针对大屏进行了最优布局适配,带来沉浸式的观看与交互体验。
高效的工具能够让创意和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配备了手写笔M-Pen 3。结合三折叠大屏形态,它不仅支持批注、摘录、速记、智慧圈搜等基础功能,还能够一键切换成“空鼠模式”进行遥控翻页,甚至在息屏状态下,用笔滑动屏幕就可以快速调出华为笔记,将灵感快速记录下来——在体验看齐PC的同时,也发挥了手机作为便携设备的优势。
全新升级的华为小艺AI,在三折叠形态下也解锁了更多创新玩法。用户可以一边浏览不同APP,一边将大量内容收藏进小艺知识库,一边进行AI查找翻译与问答。一个典型的场景是解题,拍照解题、作业批改、互动讲解与错题收集都能够在同一块大屏上发生。随着越来越多鸿蒙版应用上架,更多智慧功能都将被装进用户的口袋。
75%市占背后,鸿蒙的“降维打击”
一年前,华为第一代三折叠刚刚问世的时候,围绕着它的讨论还掺杂了不少质疑——“三折叠只是形态创新,没有应用场景”、“三折叠只是昙花一现,是炫技的伪需求”。
但华为很快用销量成绩证明了三折叠的号召力。据统计,上一代三折叠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迄今出货量超50万台,单品营收超百亿,约等于今年科创板消费电子板块最火爆公司年营收的三倍。无论是声量上还是商业上,这都是一款成功的产品。
三折叠也进一步推高了华为在折叠屏市场的领先地位。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整体出货量达498万台,同比增长12.6%。 其中,华为出货量高达374万台,市场份额攀升至75%,创下历史新高,稳居市场第一。
从双折叠到小折叠、阔折叠再到三折叠,华为验证了一套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通过前瞻性的、几乎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创造出具有绝对差异化的产品,从而赢得技术先发优势与市场定价权,在获取声量与利润之后,再反哺下一轮尖端研发,由此形成健康的正向循环。
这套逻辑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华为并不满足于传统的机海战术竞争,不局限于卷性能参数,而是通过打造更丰富的生态体验,来重新定义移动生产力的边界。
最先开创折叠屏形态的厂商并不是华为,但华为却是在形态创新上最彻底的厂商。更重要的是,华为通过鸿蒙生态来打通不同设备间的统一体验,才真正让折叠屏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
这也是一套其他厂商难以复制的生态壁垒。这种壁垒不单是硬件技术上的创新,更在于自研操作系统与自研芯片联动带来的软硬件一体化深度协同。这是苹果早期领先于市场的核心优势,如今华为在折叠屏之上,也成功构建了自己的护城河。
华为三折叠的成功,也为行业带来了一种示范效应。移动终端的未来竞争绝不是是简单的硬件堆砌,更不是性能参数的无效内卷,而是生态系统和用户体验的综合较量。如果说,其他厂商对折叠屏体验的打造还处于“适配”阶段,那么HUAWEI Mate XTs 非凡大师则来到了重塑与定义的范畴。它不仅解决了折叠屏“好不好用”的问题,也定义了折叠屏“还能怎么用”的未来。
从定义折叠形态到重构交互逻辑,从突破硬件极限到构建鸿蒙生态,华为不仅开辟了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新超高端细分市场,也重构了消费者的价值与体验认知。这或许才是最能够令人信服的高端叙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