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初秋,风从太行云壑的褶皱间悄然而起,掠过古堡的飞檐,拂过沁河的清波,携一封云与山的请柬,轻放在三晋大地的每一个窗棂——2025年全省文旅发展主题推介活动,即将在“太行明珠”晋城徐徐开启。
这是一场与山河故人的相会。晋城,这片被太行雄魂与沁丹灵韵滋养的土地,早已备好了诗一般的秋色与深情。全城皆景,全民同盼,晋城人民正以最大的热忱迎接八方宾朋,于风起之时,循心之所向,共谱一段属于三晋大地的文旅新传奇。
在太行脊背上 读一座城的钟灵毓秀
山峦诉说着雄浑,流水低语着灵秀,彼此交融、浑然天成。执太行山脊为笔,研沁丹碧水为墨——挥毫之间,一座城的自然肌理从容浮现。山、水、城相偎共生,既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涌动着未来的回响。
这就是晋城——文韵流转、山水相依,兼具雄奇与秀美。
晋城,是一部厚重悠远的文化史诗。在这里,神农尝百草的勇气仍未散去,舜耕历山的勤劳代代相传,商汤祷雨的虔诚润泽万物,愚公移山的坚韧铸就风骨;炎帝文化就此起源,围棋开局布阵落子,冶铸之火千年未熄,潞绸光华依旧流动。行走街巷,仿佛听见北宋程颢书院传来琅琅书声,“人人读书、家家向善”的民风滋养一代代晋城人。这片文风鼎盛之地走出了454位进士、9位状元,明代能臣王国光定国安邦,清代名相陈廷敬文治传世,“人民作家”赵树理以笔为犁耕耘热土。走进晋城,访古寻踪、研学追圣,与众多文人雅士来一次浸润心灵的对话,最是让人沉醉!
晋城,是一轴层楼叠榭的古建长卷。这里坐拥7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高居全国第四;宋金以前木构建筑达58处,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更拥有22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处处皆可读史、可观风韵;沁河流域星罗棋布117座古城堡、15万间明清古建筑,皇城相府庄严矗立,湘峪古堡气势雄浑,砥洎城形制罕见,共同书写着“西方古堡看欧洲东方古堡看晋城”的壮美传奇。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在玉皇庙、铁佛寺、西溪二仙庙等地取景,让深藏岁月的构饰彩塑,借助数字艺术焕发新生。走进晋城,与古堡对话,与廊檐低语,与古堡古建来一段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最是让人着迷!
晋城,是一处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为全省之冠,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八百里太行将其最秀美的段落赠予晋城:王莽岭千峰竞秀、云蒸霞蔚,析城山四季斑斓、美不胜收;舜耕之地历山层峦叠翠,道教圣地珏山雄奇险峻;蟒河飞瀑清音不绝,太行洪谷暗夜璀璨;更有甄选129个美丽乡村、108个传统院落打造的康养特色村院,如珍珠般洒落山间,宁静祥和,恰似世外桃源。成功举办五届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的品牌熠熠生辉。走进晋城,纵情山水、静享时光,于闲庭信步间见花开,于轻煮茶香时品岁月,最是让人惬意!
心泊山水长廊,梦栖人文萃地。这里,每一帧风景都沉淀着时光,每一处驻足都邂逅着风华。晋城,正以钟灵毓秀的姿容,静候这场秋日的相逢。
在沁丹碧波间 阅一座城的产业新脉
沁丹双流蜿蜒相拥,碧水长卷缓缓铺展。水中婆娑倒映的,不仅是太行山的脊线,更是一座城市奔涌向前的新脉。
山河为证,铭记嘱托。市委、市政府将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写入城市发展“六大战略定位”,纳入必须抓好的“十件大事”,一步步把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于山河处落笔,将全域细细描摹成文旅康养的世外桃源。精心铺展“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支点,依托396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圈、582公里太行一号康养环,串联全市自然人文瑰宝,加快建设沁河、丹河文旅康养示范带,因地制宜发展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片区。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晋城文旅康养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组、整体性重塑。——这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一场与未来对话的产业焕新。
以项目为基座,坚实有力支撑起文旅康养的梁椽筋骨。大力推进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牵引性工程,纵深推进大景区、度假区改造,积极开展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全力打造“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于时空坐标中系统擘画,以奋进之姿加速锻造,一个个坚实的项目如同沃野根系,为文旅康养奠定最稳固的底座。——这不仅是项目的落地,更是一次发展引擎换挡提速的全新蜕变。
纳百业匠心,缀繁星万点,呈现文旅康养的千般体验。持续丰富“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精品线路”的产品供给体系,凤城康养示范区入选全省首批文旅康养示范区,正式挂牌全省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太行锡崖沟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全省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3个古村50个古院火爆迎客,医疗康复、社区颐养、文化润养、旅居度假、森林康养、运动康养、研学康养、乡村田园8种“康养模式”蓬勃兴起。依一方水土,育一村风韵,文旅康养终见一树繁花——这不仅是产品的升级,更是对“旅游满意在晋城”的真诚回应。
看百景生辉,听百花低语,汇成文旅康养的诗意名片。国内外知名媒体将目光聚焦晋城,《黑神话:悟空》点燃文旅燎原之势,全域康养季系列活动奏响超30亿次浏览量的交响乐章,“康养晋城”抖音短视频展赛如火如荼,千万级粉丝达人聚焦晋城,文化大咖现场打Call,晋城文旅康养主题宣传推介大受好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被评为“全国最美自驾精品路”“最受欢迎的长途骑行线路”,晋城荣获“中国生态康养美食之都”。朋友圈不断扩大,经济圈持续拓展,“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更加深入人心。——这不仅是品牌的远扬,更是晋城人文底蕴向文化自信跃迁的时代注脚。
太行山上,诗与远方热烈相拥——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3635.5万人次,增长17.2%,排全省第二。其中,春节、端午假期,接待国内游客分别同比增长49.8%、68.9%,排在全省第一,晋城文旅康养的知名度、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心向山水而赴,梦随人文栖居。这里,每一次改变都呼应时代脉搏,每一处焕新都带来新的机遇。晋城,正以文旅为笔、康养为韵,诚邀宾朋共绘山水长卷。
在街巷烟火处 品一味城的温暖日常
当文旅康养的细腻笔触,悄然勾勒城乡经纬,它所着墨的地方,绝不仅单一的产业兴旺,更是一座城市的生生不息。
若要问晋城文旅康养发展如何?答案藏在老百姓可感可触的烟火气息里。
这座城市,用宜居温润每寸时光。对标“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要求,推进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西北环片区提速改造,环城水系清波荡漾,434个老旧小区即将焕发新生,36个公园、49个游园、9个城市广场悄然点缀生活,城市体验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程颢文化产业园稳步铺开美好蓝图;乡村亦未缺席,年内新建成64个精品示范村和329个提档升级村,持续推动20个特色片区提质升级。——一个愈加温暖、宜居的晋城,静静生长,为文旅康养积蓄从容的力量。
这座城市,用青翠装点四季长廊。持续深化国家低碳试点市建设,加快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沁丹两河沿线和环城生态圈为重点,深入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绿化品质提升行动,种植各类乔灌木187万株、地被1205万平方米、农田彩绘5.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排在全省第一。——一个推门见绿、满目芳菲的晋城,揽自然入怀,为文旅康养绽放盎然生机。
这座城市,用人文底蕴浸润街巷。摇滚编年史超级演唱会热烈回荡;从“专业搭台”到“全民共演”,消夏晚会燃情夏夜;举行骑行太行一号活动,以骑行串联风景,以赛事传递热忱;精心组织“太行山上过大年”系列活动,推动8大主题10条精品旅游线路、10大旅游目的地、12处拍照打卡点以及28个全免门票景区,更与山东聊城、河南五市共179家景区联动互免,打破地域界限,将“文旅盛宴”送至百姓门前。——一个人文可触、烟火温暖的晋城,将诗意写进民生,为文旅康养注入绵长温度。
这座城市,把富足写进万家灯火。坚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整体通盘考虑,云锦太行、城乡融合、东方古堡3条示范廊带初具雏形,“6+3”特优产业持续壮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0种模式”和联农带农利益联结“6项机制”不断拓展。全市超1/3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一半以上的村超过50万元、3/4的村超过30万元。——一个产业共兴、城乡互促的晋城,铺就共富之路,让文旅康养成为幸福通途。
文旅为帆,载动一城新韵——晋城将生态优势、人文底蕴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近五年GDP增速四年蝉联全省第一,年均增速持续领跑全省;人均GDP保持全省第一、中原城市群第二。今日之晋城,正成为一座看得见发展、留得住情怀、拥抱着幸福的魅力之城。
山河之上是生活,风景之中见风华。这里,每一日都在向高攀登,每一刻都在向新而行。晋城,正以蓬勃生机张开怀抱,携手宾朋共织锦绣前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