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骥翱
“一荤三素:红烧肉土豆!鲜么双片!鸡蛋炒柿子!鱼香茄条!”“家人们,这是今天的菜,看看吧!有想吃的,过来吃饭。”“吃饭啦!”……9月7日,松北区金贸城社区餐饮群早早“晒”出了当日菜谱,不到上午11时,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已经全部出锅,管理员玉梅亲切召唤居民前来就餐。
这样的暖心场景,正在黑龙江多地悄然涌现,成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抹亮色。
齐齐哈尔市于8月25日发布关于招募社区助老餐厅建设运营第三方机构的公告,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而在黑龙江省内,哈尔滨的社区助老餐厅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哈尔滨计划建成70个社区助老餐厅,如今道里区已是助老餐厅林立,这些丰富的实践为探讨社区助老餐厅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从市场需求来看,社区助老餐厅前景广阔。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18.7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6%)。黑龙江省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众多空巢、独居、高龄及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面临“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市60周岁以上老人已达242.6万人,老龄化率达26.43% ,这一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助老餐厅有着迫切需求,为助老餐厅提供了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
2025年,哈尔滨市道里区计划在辖区内156个社区各打造一个助老餐厅,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这意味着,未来助老餐厅的数量将持续增长,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助老餐厅的布局将更加科学合理,充分考虑社区人口密度、老年人分布等因素,确保每位有需求的老年人都能便捷地享受到助餐服务。

据了解,在老年人居住较为集中的老旧小区周边,会优先布局助老餐厅;对于新建社区,也将助老餐厅纳入配套设施规划中,实现助老服务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南岗区鸿朗花园小区二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小雨点”餐厅专为7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据统计,自2024年3月份到年末,餐厅日均接待老人170余名,累计就餐人数已达5.1万余人次。
在运营模式上,目前哈尔滨等地的助老餐厅主要采用“公建民营”和“民办公助”两种模式。在“公建民营”模式下,政府提供社区公共用房,减轻运营方场地成本压力,运营方按照政府要求和老年人需求提供服务,并根据助餐人次获得运营补贴。“民办公助”模式则是政府邀请经营基础良好的餐厅挂牌成为助老餐厅,给予运营补贴,餐厅在原有经营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优惠、营养的餐食。
未来,市场化运营、规模化和连锁化将成为助老餐厅发展的大势所趋。更多专业餐饮企业将参与其中,利用自身成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和厨师团队,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一些有实力的运营企业可能会打造连锁品牌,统一菜品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模式,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运营。
在服务内容与品质提升上,助老餐厅也在不断探索。“菜品方面,更加注重营养搭配和多样化,针对老年人健康需求和口味偏好,提供低盐、低糖、低脂菜品以及为特殊疾病老人定制餐食。”

服务细节上,也在不断优化,道里区一些助老餐厅设置无障碍设施,培训服务人员掌握老年人服务技巧和急救知识,部分餐厅还提供免费茶水、餐后水果,并组织小型文化娱乐活动,将助老餐厅打造成老年人集就餐、社交、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未来,引入专业营养师定制菜单、提供上门送餐的个性化服务等,将是提升品质的重要方向。
从政策支持角度,政府对社区助老餐厅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送餐补贴等,以降低运营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如齐齐哈尔此次招募第三方机构,正是根据《黑龙江省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在政策推动下完善助老服务体系的举措。未来,政策扶持将在场地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确保助老餐厅能够长期稳定运营。
当然,社区助老餐厅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助老餐厅存在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的问题,尽管有政府补贴,但人工、租金、食材等成本依然给运营方带来压力;部分助老餐厅在服务上还不够精细,难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此外,在配送环节,由于老人点餐时间集中,人手有限,难以保证送餐时效和服务水平。但随着智慧化手段的应用,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齐齐哈尔的招募行动与哈尔滨等地的建设成果,都预示着社区助老餐厅在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面临挑战,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运营模式的创新、服务品质的提升以及政策支持的加强,社区助老餐厅未来发展前景光明,有望成为“银发经济”中的重要增长点,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贴心的助餐服务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