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算力突破3.7万P:安徽发布“人工智能+”政策2.0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算力突破3.7万P:安徽发布“人工智能+”政策2.0

9月8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进行深入解读。

文 | 郭梦琪

9月8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进行深入解读。该政策在前期实施基础上,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做出系统性优化,围绕强化场景供给、降低算力成本、引育高端人才等多个维度推出具体举措,旨在推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助力安徽加快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

图片来源:安徽省政府新闻办

一年营收增长超370亿元,产业跻身全国前五

本次政策修订依托于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坚实基础和显著进展。自2023年安徽在全国较早推出通用人工智能专项政策以来,仅一年时间便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营收从1327.7亿元提升至1704.9亿元,新增招引落地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46.8%和34.6%,产业吸引力和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一批国家级战略平台也加速落地安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全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等先后落户。根据赛迪顾问最新报告,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已跃升至全国第5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良好的产业生态。

三大亮点精准发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若干政策2.0版》聚焦关键环节与企业需求,以“三个突出”为核心系统发力,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政策强调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资源精准对接。通过构建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将加快设立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的人工智能主题基金,以参股方式支持设立领域子基金,切实满足项目融资需求。同时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基金管理制度,为市场化运作提供保障。

推动创新与应用双向赋能。通过强化场景供给,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开放场景机会,鼓励打造行业标杆案例。每年发布重点任务实行“揭榜挂帅”,对成功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同步支持科研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建设,按研发投入30%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形成“创新带动应用、应用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政策还着力优化“双招双引”机制,加强人才与项目集聚。通过举办全国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吸引高水平团队和项目落地。对优秀并在皖转化的获奖项目,可获股权投资、人才奖励等综合支持,最高达3000万元。同时鼓励国家级学会等在皖举办高水平学术与产学研活动,按规模和影响力给予支持,持续扩大产业吸引力和人才凝聚力。

3.7万P算力、2亿数据交易,安徽AI三箭齐发

安徽围绕人工智能 “数据、算力、算法” 三大核心要素,多举措推动政策落地,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在算力建设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建成智能算力规模超过37000P,同比增长236%。其中,芜湖以26000P、合肥以7300P、宿州以1600P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为大规模模型训练、智能驾驶等技术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目前,科大讯飞、蔚来汽车等企业已成为区域算力的主要使用者。

为切实降低企业算力成本,安徽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补贴体系:国家层面通过“算力券”提供10%–30%的一次性补贴;省级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算力使用方给予20%的支出补贴;芜湖等重点地市还额外提供25%的“算力券”支持。多重补贴叠加后,企业最高可获得75%的算力成本补贴。

在数据供给方面,安徽已协调提供文本、视频等多类数据超6.3TB,完成数据标注规模达1750TB,支撑了19个大模型的研发。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已上架1127款数据产品,累计交易金额近2亿元,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商业化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要素支撑。此外,安徽正积极优化算力布局,打造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集群发展、联网调度”。

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品商业化方面,安徽强化品牌培育,重点支持“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及“安徽工业精品”打造;加大政策激励,对应用“三首”产品成效显著的单位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补;拓展场景赋能,建立供需清单制度,定期组织产品展示和发布对接活动。

目前,《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 版)》已正式启动政策兑现流程,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截至2027年12月31日。为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调发展,皖北地区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其支持资金可享受20%的上浮优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算力突破3.7万P:安徽发布“人工智能+”政策2.0

9月8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进行深入解读。

文 | 郭梦琪

9月8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进行深入解读。该政策在前期实施基础上,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做出系统性优化,围绕强化场景供给、降低算力成本、引育高端人才等多个维度推出具体举措,旨在推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助力安徽加快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

图片来源:安徽省政府新闻办

一年营收增长超370亿元,产业跻身全国前五

本次政策修订依托于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坚实基础和显著进展。自2023年安徽在全国较早推出通用人工智能专项政策以来,仅一年时间便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营收从1327.7亿元提升至1704.9亿元,新增招引落地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46.8%和34.6%,产业吸引力和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一批国家级战略平台也加速落地安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全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等先后落户。根据赛迪顾问最新报告,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已跃升至全国第5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良好的产业生态。

三大亮点精准发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若干政策2.0版》聚焦关键环节与企业需求,以“三个突出”为核心系统发力,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政策强调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资源精准对接。通过构建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将加快设立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的人工智能主题基金,以参股方式支持设立领域子基金,切实满足项目融资需求。同时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基金管理制度,为市场化运作提供保障。

推动创新与应用双向赋能。通过强化场景供给,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开放场景机会,鼓励打造行业标杆案例。每年发布重点任务实行“揭榜挂帅”,对成功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同步支持科研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建设,按研发投入30%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形成“创新带动应用、应用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政策还着力优化“双招双引”机制,加强人才与项目集聚。通过举办全国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吸引高水平团队和项目落地。对优秀并在皖转化的获奖项目,可获股权投资、人才奖励等综合支持,最高达3000万元。同时鼓励国家级学会等在皖举办高水平学术与产学研活动,按规模和影响力给予支持,持续扩大产业吸引力和人才凝聚力。

3.7万P算力、2亿数据交易,安徽AI三箭齐发

安徽围绕人工智能 “数据、算力、算法” 三大核心要素,多举措推动政策落地,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在算力建设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建成智能算力规模超过37000P,同比增长236%。其中,芜湖以26000P、合肥以7300P、宿州以1600P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为大规模模型训练、智能驾驶等技术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目前,科大讯飞、蔚来汽车等企业已成为区域算力的主要使用者。

为切实降低企业算力成本,安徽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补贴体系:国家层面通过“算力券”提供10%–30%的一次性补贴;省级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算力使用方给予20%的支出补贴;芜湖等重点地市还额外提供25%的“算力券”支持。多重补贴叠加后,企业最高可获得75%的算力成本补贴。

在数据供给方面,安徽已协调提供文本、视频等多类数据超6.3TB,完成数据标注规模达1750TB,支撑了19个大模型的研发。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已上架1127款数据产品,累计交易金额近2亿元,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商业化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要素支撑。此外,安徽正积极优化算力布局,打造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集群发展、联网调度”。

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品商业化方面,安徽强化品牌培育,重点支持“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及“安徽工业精品”打造;加大政策激励,对应用“三首”产品成效显著的单位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补;拓展场景赋能,建立供需清单制度,定期组织产品展示和发布对接活动。

目前,《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 版)》已正式启动政策兑现流程,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截至2027年12月31日。为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调发展,皖北地区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其支持资金可享受20%的上浮优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