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梦琪
民营经济作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 “主力军”,其活力与创新力直接关系全省经济发展成色。9月8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省工商联紧扣 “三地一区” 战略定位,以 “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 活动为抓手,推动民营企业从“被动接受政策”向“主动创新突破”转型。
截至8月底,全省工商联系统累计开展1239场次企业走访活动,推动解决485个发展难题,带动2140户企业获得290.54亿元融资支持,11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形成可复制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徽样本”。

构建“三级联动”机制,筑牢服务民企“四梁八柱”
安徽省工商联以组织机制建设为核心,构建起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服务网络。一方面,专门成立 “为企服务” 专班,创新建立 “省联抓总、市县联动、商会协同” 的联动机制,同步印发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政策宣贯、走访调研、诉求办理等5 条工作主线,细化 21 项重点任务,为服务民企划定 “路线图”。另一方面,召开全省视频动员会,推动 16 个地级市、104 个县(市、区)工商联全部建立民营企业联系协调与诉求办理机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企业 “家门口”。
搭建“三大赋能平台”,激活企业创新“源头活水”
在产融对接平台方面,安徽省工商联联合工商银行开展优质民营企业融资专项行动,推动269家企业纳入工行白名单,已放款21.55亿元;通过“民营企业走进邮储”“民营企业走进上交所”等银企对接活动,实现2140户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精准匹配,放款金额达290.54亿元。并依托徽商总会组建首期规模 30 亿元的徽商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徽商科创企业和科创项目。
在研学平台方面,组织1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走进联宝(合肥)、海尔卡奥斯“灯塔工厂”观摩学习,通过“沉浸式”教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组织26名百强民营企业高管赴深圳华为公司开展为期一周的科技创新培训,推动优强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探索新思路、新机制。通过征集遴选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建立“典型案例库”,目前已选树科大讯飞、科大国盾量子等4家省级示范企业,形成可推广的“安徽经验”。
在产业链协同平台方面,通过举办徽商大会徽商“出海”链接会、人工智能专场产业发展链接会等活动,编印产业链供需手册,推动徽商企业与海外安徽商会、金融机构及上下游企业现场洽谈。今年以来,共收集168条投资意向,推进34个项目入库,项目总金额213.1亿元,形成“以链聚产、以产促创”的良性循环。
完善“闭环管理”体系,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安徽省工商联创新建立“三个常态化”诉求反映平台:省委统战部与省工商联季度座谈会、安徽省网上工商联“为企服务”端口、省工商联“直通车”,实现企业诉求“一键提交、快速响应”。修订完善涉企问题常态化归集处理规范流程,形成“问题收集—分类转办—部门协同—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
在诉求办理方面,全省各级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民营企业民商事和劳动争议案件8358件,调解成功率83%,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安徽省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截至2025年8月,11家企业上榜中国民企500强,15家上榜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2家上榜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创新发展格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