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白杨

在黑土地上默默耕耘的北大荒,再次以近10亿元的半年净利润展现其农业龙头的实力。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600598.SH,简称:北大荒)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0.14亿元,同比下降2.72%;归母净利润9.84亿元,同比增长0.09%。
从单季度数据来看,第二季度公司营收20.58亿元,同比下降3.91%,但归母净利润达到4.46亿元,同比增长3.95%,表现出盈利能力回升的迹象。
在宏观经济环境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双重影响下,公司通过成本管控与资产结构优化维持了利润的稳定性。这份财报透露出传统农业企业转型中的挑战与韧性,其财务表现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值得深入拆解。
营收微降净利反增,非农业务成盈利关键支点
报告期内,北大荒实现营业收入30.14亿元,营收小幅下滑,主要源于农业投入品销售收入减少,但净利润保持了微增态势。公司扣非净利润9.83亿元,同比增长0.32%,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这种营收与利润变动方向的差异,反映出公司在经营效率提升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公司毛利率为38.96%,净利率为32.53%,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可见北大荒盈利能力的提升,反映出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这种盈利能力的提升更加难能可贵。
这种利润结构揭示出北大荒当前的经营策略,在农业主业增长承压时,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财务运作维持盈利稳定性。但需注意,理财收益的可持续性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长期仍需依赖主业的实质性改善。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到115.62亿元,应收账款为1186.55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92亿元,显示出公司强劲的现金流。充裕的现金流为公司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坚实的财务缓冲。
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共促利润韧性
北大荒2025年中报呈现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2%,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09%。这种背离现象需要从多角度看待。
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4.89%,成本下降幅度超过营收降幅,对毛利率产生正向影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管理费用降10.01%)和标准化生产,通过集中采购、精准施肥等措施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公司优化种植结构,适当增加了高效益作物的种植比例,对冲了收入下滑的影响。
财务费用为-1175.95万元,公司利息收入高于利息支出,降低了整体费用压力。这表明公司资金管理效率较高,闲置资金得到了合理利用。然而,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5.85%,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值为0.97%,这一变化值得关注。
农业基本盘稳固,工业板块拖累业绩
分业务板块看,北大荒的营收结构与盈利质量呈现明显分化。
农业板块仍是企业的核心支柱。北大荒是我国目前规模大、现代化水平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公司拥有16家农业分公司,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产品。这些农业分公司分布在黑龙江省内不同生态区域,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产品生产格局。
北大荒所属区域内土地资源丰富,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这些稀缺的土地资源为公司提供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公司还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提升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公司正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为提高单产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相比之下,工业经营状况不佳。旗下浩良河化肥分公司、龙垦麦芽公司等3家工业企业已完成改革改制,合计利润总额-1338万元,虽同比减亏138万元,但长期处于停产留守状态,收入以出租资产为主,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
耕地发包模式下的稳态与变量
在同行业公司中,北大荒凭借规模优势和资源壁垒,在农业板块中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
半年报数据显示,北大荒近期经营亮点在于第二季度单季度表现。扣非净利润在第二季度达到4.74亿元,同比增长11.05%,显示出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在改善。这种改善趋势如果能够持续,将为全年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北大荒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呈现典型的“农业稳、工业困”特征。其核心优势仍在于不可复制的土地资源。粮价企稳与政策支持可能为北大荒带来利好。年初以来水稻价格自底部逐步企稳,这可能改善下游种植户盈利水平,进而有利于公司土地发包业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入推进,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未来核心变量在于两点,一是工业资产能否通过重整或剥离减轻负担;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否规模化突破。财报中研发费用增长7.31%,反映公司正加大农业技术投入,但转型成效需更长时间验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