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白杨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900,简称:广联航空)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企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26.64%;归母净利润5584.15万元,同比增长36.97%。
然而,中报数据更能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扣非净利润为2640.81万元,同比下降27.37%。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93.37万元,虽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但仍为负值,表明现金流压力持续存在。
营收增长但盈利质量承压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业务。该业务收入达3.33亿元,同比增长60.02%,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比之下,上半年传统航空工装业务收入为2.38亿元,同比微增0.27%,增长近乎停滞。这表明公司业务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新兴业务板块逐渐成为收入主力。
然而,从半年报数据来看,广联航空盈利能力却呈现下滑趋势。其中,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业务毛利率为32.58%,同比下降9.66个百分点;航空工装业务毛利率为29.52%,同比下降3.27个百分点。
毛利率普遍下滑反映出公司可能采取了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当期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9.22%,高于营收增速,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利润仍保持增长,主要得益于非经常性收益的贡献。其中投资收益达2780.05万元,主要来自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变更产生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政府补助1316.32万元。这两项非经常性收益合计占利润总额的74.03%。
财务风险方面,广联航空的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至69.72%,较上年末增加2.3个百分点,表明公司债务负担有所加重。短期借款2.53亿元,长期借款11.13亿元,应付债券6.47亿元,公司债务结构以长期负债为主,短期偿债压力相对可控。
截至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规模达到8.50亿元,半年报对此给出的解释为应收账款客户主要集中于军工央企,回款周期较长。大额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营运资金,增加了资产减值风险,对公司现金流管理构成挑战。
海陆空天多维布局,战略转型加速
广联航空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海-陆-空-天”全空间装备体系的战略布局,展现了公司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方向。
在海洋装备领域,公司聚焦无人船、无人潜航器等前沿领域,积极拓展复合材料在船体结构、上层建筑等关键结构件的创新应用。子公司武汉广联参与无人舰艇的整机结构平台研制工作,为提升我国海洋装备现代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陆基装备方面,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组建产业研究院,构建“高校科研+企业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智能工艺产线,公司实现了航空航天装备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控,并开始对外输出智能工厂改造服务。
低空经济成为公司重点布局方向。子公司自贡广联、珠海广联作为无人装备核心制造主体,积极投身低空经济领域相关生产任务。公司依托航空器的精密制造标准,结合低空飞行场景的特点,优化无人机结构和布局,提升产品性能。
在航天领域,公司实现了从“关键部件供应商”向“商业航天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公司参与了微量空间一号系统北斗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组网卫星、天都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探月卫星等航天产品的研制工作。
子公司业绩分化,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报告期内,广联航空多家重要子公司的业绩表现差异明显,反映出公司资源配置和战略重点的调整方向。公司对子公司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收购西安广联少数股权、转让成都航新部分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新设启航广联等。这些调整反映了公司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意图。
据中报数据显示,景德镇航胜表现突出,实现营业收入5137.69万元,净利润2579.62万元,该公司主要从事飞机零部件生产销售,显示出在细分领域的强劲盈利能力。
中报显示,成都航新实现营业收入7687.82万元,净利润994.23万元。公司通过转让成都航新39.9%的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使其由全资子公司变为控股子公司。这一举措旨在借助投资方的产业资源和市场渠道,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半年报数据显示,西安广联实现营业收入5817.13万元,净利润622.15万元。公司收购了西安广联剩余40%的股权,使其由控股子公司转为全资子公司,这一调整旨在提升决策效率和资源整合能力。
自贡广联业绩承压明显,中报显示,该企业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617.51万元,净利润亏损1148.95万元。该公司是公司在西南地区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基地,主要从事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业绩亏损主要源于项目投入较大,固定成本较高。
未来聚焦技术投入与市场拓展,平衡盈利与增长
面对当前挑战,广联航空需要在业务拓展与盈利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公司表示将继续深化“海-陆-空-天”全空间装备体系战略。
在技术创新方面,广联航空计划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投入3359.45万元,同比增长32.58%,表明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市场拓展方面,广联航空将继续深耕军工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民用航空航天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公司已参与C919、C929等国产大飞机项目,并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子公司管理优化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广联航空需要根据各子公司的业务特点和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航空航天产业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可观。随着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推进和商业航天市场的兴起,广联航空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红利。然而,公司需要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盈利质量下降、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承压等挑战。未来几个季度,其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进度以及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毛利率能否企稳回升,将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全部数据均来自《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内容系基于目标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的分析。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审慎评估风险并独立做出决策,作者及发布方对依据本文操作产生的任何后果不承担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