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千年兵学破解滨州企业发展密码——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即将开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年兵学破解滨州企业发展密码——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即将开幕

在滨州,孙子文化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融入产业血脉的基因密码。

文|陈明一 姜迪

今年九月,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将在惠民县盛大启幕。自2009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十六届盛会让孙子故里的文化名片愈发闪亮。从兵圣孙武祭拜的文化传承,到两岸青年辩论赛的思想碰撞,从孙子文化研究成果的持续输出,到两岸民心相通的纽带构建,论坛早已超越单一的文化研讨范畴,成为见证、推动兵学智慧融入城市发展血脉的重要载体。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呼唤新竞争逻辑,数字化转型浪潮冲击传统产业边界的当下,滨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古典军事谋略转化为现代产业实践的指南,让孙子智慧在当代商业语境中生动落地。

《虚实篇》:攻其无备 —— 中裕食品的全链循环

在中裕食品的生产车间,一粒小麦的“全生命周期”,成为孙子兵法系统思维的鲜活诠释。

从田间地头的小麦种植,到车间里的精深加工,再到餐桌旁的健康食品,中裕构建的“从田间到餐桌”完整产业链,将每一份资源“吃干榨尽”:麦麸转化为酒精与饲料,饲料喂养的生猪产生的粪便又能发电,沼渣沼液最终还田滋养小麦,形成一个内生、绿色、可持续的循环经济闭环。

这种全链条协同的背后,是持续加码的创新投入与产学研协同的“战斗力”。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自主小麦育种能力的加工企业,中裕近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5%,2022年至2024年分别投入2.36亿元、3.16亿元、4.32亿元,平均投入强度达3.23%。其与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等25家科研院所共建的创新联盟,正不断攻克高附加值产品难关:从小麦胚芽中提取胚芽油与B族维生素,为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研发定制化功能食品,甚至将小麦副产物转化为抗肿瘤药品的原料阿拉伯木聚糖。

中裕对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恰恰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每年25万吨麸皮在技术创新下转化为价值2万元/吨的高纯膳食纤维产品,附加值提升近10倍,开辟出竞争对手未曾重视的价值空间。相关数据显示,从麦麸转化为酒精与饲料,到生猪粪便发电、沼渣沼液还田,中裕构建的内生绿色循环体系,每年可减少COD排放12万吨,更通过“三免一加”政策和“五统一”服务带动35万农户增收,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

《势篇》:奇正相生 —— 魏桥创业的数智与绿色之胜

如果说中裕的循环经济是孙子兵法在产业协同层面的具象落地,那么魏桥创业的发展路径,则完美演绎了《孙子兵法》正合奇胜的战略智慧。

作为连续14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山东第一民企,魏桥以纺织、铝业两大核心产业为“正兵”,以数智转型与绿色低碳为“奇兵”,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早在2016年,当传统纺织业还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之时,魏桥便率先迈出智能化转型步伐,上线“纺织+AI”人工智能工厂,让原本需要千人值守的车间缩减至百人,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在铝业领域,魏桥突破铝基碳化硅材料“卡脖子”技术,为嫦娥五号月壤钻杆提供关键部件,同时通过数字化升级将电解铝吨耗电量降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碳排放强度下降25%。

今年7月,财富中文网与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连续14年上榜,今年位列第166位,较去年提升9位,充分彰显出企业的强劲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也有滨州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的精准支撑——通过“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魏桥的智能化改造需求被纳入市级智能制造培育库,200余家配套企业获得定制化诊断服务,7家企业一同入选全省智能化改造标杆——政企协同的“同欲”之力,让魏桥在全球产业版图中持续进阶。

《九变篇》:因变制胜 —— 京博控股的材料创新突围

在山东高端化工领域,京博控股凭借精准的战略判断,在聚丙烯材料赛道上开辟新蓝海,完美诠释了兵法“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的前瞻思维。

权威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可持续高性能材料需求将激增300%,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将贡献65%的增长动能——正是看透这一市场趋势,京博以自身60万吨聚丙烯产能为基础,瞄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开启了一场“分子级”的材料创新。

新能源汽车用塑料替代钢材,核心诉求是“减重不减强度”。为此,京博组建专项科研团队,经过上千次试验,通过精准调控聚丙烯中乙烯含量与分子量,形成更分散的橡胶相结构,最终研发出的高性能车用聚丙烯材料,抗冲性能提升40%,成功实现“以塑代钢”。

为了加速创新,京博联合100多所院校、300多位专家搭建“山东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平台”,集概念验证、中试放大、成果转化于一体,目前已实现50余项科研成果产业化,其中EPP珠粒发泡聚丙烯材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兼具阻燃、吸音、高回弹特性,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2024年,京博创新投入达18亿元,全球销售收入突破1030亿元,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并荣登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达10.58亿元,以实际成果验证了孙子“先胜而后求战”的商业逻辑。

《九地篇》:上下同欲者胜 —— 滨州营商环境的政企合力

中裕的链条思维、魏桥的转型魄力、京博的创新精度,并非孤立的企业个案,而是滨州以兵圣智慧打造营商环境的必然结果。近年来,这座城市构建的“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体系、职业教育“三即模式”、惠企通平台等支撑系统,完美诠释了“上下同欲者胜”的兵学思想。

在科创支撑上,滨州投资50亿元建设的“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体系,让山东省铝业科学研究院、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等5大产业研究院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10所高校精准对接。魏桥国科研究院引进人才300余人,承担项目100余项,其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集聚100余套总价超2亿元高端设备,成为链接研发与产业的关键枢纽。2024年,滨州四大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研发项目42项,申请专利42项,科创带动效应达39.72亿元。

人才培育上,滨州创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三即”职教模式,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77%以上。通过“魏桥模式”“京博模式”等校企合作模式,全市“校企合作”企业突破1100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1056个,五年培养10万多名高技能人才。

服务保障上,滨州“惠企通”平台集成47.7万家市场主体数据库和3.7万条政策库,实现政策服务“网上办、指尖办”。平台上线以来,帮助1.38万家企业获得奖补资金5.3亿元,推动8877个企业家梦想落地。创新“五督并举”执法监督机制,压减涉企检查频次30%,以“首违不罚”营造宽松环境,践行传统治理智慧。

从2500年前的兵学经典到今天的商业实践,滨州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解码。当我们回望滨州的产业实践——中裕让小麦实现“全链增值”,魏桥让传统产业“换道超车”,京博让基础材料“高端突围”;再审视滨州的营商环境——“五院十校”搭建创新桥梁,“三即职教”培育产业工匠,“心安城市”涵养发展生态,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解码已然完成——既要有“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略主动,也要有“上下同欲者胜”的系统协同;既要有企业“谋战”的创新能力,也要有政府“谋势”的治理智慧。

在滨州,孙子文化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融入产业血脉的基因密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本,更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文化根脉的精神纽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年兵学破解滨州企业发展密码——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即将开幕

在滨州,孙子文化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融入产业血脉的基因密码。

文|陈明一 姜迪

今年九月,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将在惠民县盛大启幕。自2009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十六届盛会让孙子故里的文化名片愈发闪亮。从兵圣孙武祭拜的文化传承,到两岸青年辩论赛的思想碰撞,从孙子文化研究成果的持续输出,到两岸民心相通的纽带构建,论坛早已超越单一的文化研讨范畴,成为见证、推动兵学智慧融入城市发展血脉的重要载体。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呼唤新竞争逻辑,数字化转型浪潮冲击传统产业边界的当下,滨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古典军事谋略转化为现代产业实践的指南,让孙子智慧在当代商业语境中生动落地。

《虚实篇》:攻其无备 —— 中裕食品的全链循环

在中裕食品的生产车间,一粒小麦的“全生命周期”,成为孙子兵法系统思维的鲜活诠释。

从田间地头的小麦种植,到车间里的精深加工,再到餐桌旁的健康食品,中裕构建的“从田间到餐桌”完整产业链,将每一份资源“吃干榨尽”:麦麸转化为酒精与饲料,饲料喂养的生猪产生的粪便又能发电,沼渣沼液最终还田滋养小麦,形成一个内生、绿色、可持续的循环经济闭环。

这种全链条协同的背后,是持续加码的创新投入与产学研协同的“战斗力”。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自主小麦育种能力的加工企业,中裕近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5%,2022年至2024年分别投入2.36亿元、3.16亿元、4.32亿元,平均投入强度达3.23%。其与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等25家科研院所共建的创新联盟,正不断攻克高附加值产品难关:从小麦胚芽中提取胚芽油与B族维生素,为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研发定制化功能食品,甚至将小麦副产物转化为抗肿瘤药品的原料阿拉伯木聚糖。

中裕对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恰恰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每年25万吨麸皮在技术创新下转化为价值2万元/吨的高纯膳食纤维产品,附加值提升近10倍,开辟出竞争对手未曾重视的价值空间。相关数据显示,从麦麸转化为酒精与饲料,到生猪粪便发电、沼渣沼液还田,中裕构建的内生绿色循环体系,每年可减少COD排放12万吨,更通过“三免一加”政策和“五统一”服务带动35万农户增收,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

《势篇》:奇正相生 —— 魏桥创业的数智与绿色之胜

如果说中裕的循环经济是孙子兵法在产业协同层面的具象落地,那么魏桥创业的发展路径,则完美演绎了《孙子兵法》正合奇胜的战略智慧。

作为连续14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山东第一民企,魏桥以纺织、铝业两大核心产业为“正兵”,以数智转型与绿色低碳为“奇兵”,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早在2016年,当传统纺织业还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之时,魏桥便率先迈出智能化转型步伐,上线“纺织+AI”人工智能工厂,让原本需要千人值守的车间缩减至百人,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在铝业领域,魏桥突破铝基碳化硅材料“卡脖子”技术,为嫦娥五号月壤钻杆提供关键部件,同时通过数字化升级将电解铝吨耗电量降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碳排放强度下降25%。

今年7月,财富中文网与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连续14年上榜,今年位列第166位,较去年提升9位,充分彰显出企业的强劲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也有滨州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的精准支撑——通过“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魏桥的智能化改造需求被纳入市级智能制造培育库,200余家配套企业获得定制化诊断服务,7家企业一同入选全省智能化改造标杆——政企协同的“同欲”之力,让魏桥在全球产业版图中持续进阶。

《九变篇》:因变制胜 —— 京博控股的材料创新突围

在山东高端化工领域,京博控股凭借精准的战略判断,在聚丙烯材料赛道上开辟新蓝海,完美诠释了兵法“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的前瞻思维。

权威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可持续高性能材料需求将激增300%,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将贡献65%的增长动能——正是看透这一市场趋势,京博以自身60万吨聚丙烯产能为基础,瞄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开启了一场“分子级”的材料创新。

新能源汽车用塑料替代钢材,核心诉求是“减重不减强度”。为此,京博组建专项科研团队,经过上千次试验,通过精准调控聚丙烯中乙烯含量与分子量,形成更分散的橡胶相结构,最终研发出的高性能车用聚丙烯材料,抗冲性能提升40%,成功实现“以塑代钢”。

为了加速创新,京博联合100多所院校、300多位专家搭建“山东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平台”,集概念验证、中试放大、成果转化于一体,目前已实现50余项科研成果产业化,其中EPP珠粒发泡聚丙烯材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兼具阻燃、吸音、高回弹特性,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2024年,京博创新投入达18亿元,全球销售收入突破1030亿元,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并荣登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达10.58亿元,以实际成果验证了孙子“先胜而后求战”的商业逻辑。

《九地篇》:上下同欲者胜 —— 滨州营商环境的政企合力

中裕的链条思维、魏桥的转型魄力、京博的创新精度,并非孤立的企业个案,而是滨州以兵圣智慧打造营商环境的必然结果。近年来,这座城市构建的“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体系、职业教育“三即模式”、惠企通平台等支撑系统,完美诠释了“上下同欲者胜”的兵学思想。

在科创支撑上,滨州投资50亿元建设的“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体系,让山东省铝业科学研究院、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等5大产业研究院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10所高校精准对接。魏桥国科研究院引进人才300余人,承担项目100余项,其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集聚100余套总价超2亿元高端设备,成为链接研发与产业的关键枢纽。2024年,滨州四大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研发项目42项,申请专利42项,科创带动效应达39.72亿元。

人才培育上,滨州创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三即”职教模式,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77%以上。通过“魏桥模式”“京博模式”等校企合作模式,全市“校企合作”企业突破1100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1056个,五年培养10万多名高技能人才。

服务保障上,滨州“惠企通”平台集成47.7万家市场主体数据库和3.7万条政策库,实现政策服务“网上办、指尖办”。平台上线以来,帮助1.38万家企业获得奖补资金5.3亿元,推动8877个企业家梦想落地。创新“五督并举”执法监督机制,压减涉企检查频次30%,以“首违不罚”营造宽松环境,践行传统治理智慧。

从2500年前的兵学经典到今天的商业实践,滨州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解码。当我们回望滨州的产业实践——中裕让小麦实现“全链增值”,魏桥让传统产业“换道超车”,京博让基础材料“高端突围”;再审视滨州的营商环境——“五院十校”搭建创新桥梁,“三即职教”培育产业工匠,“心安城市”涵养发展生态,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解码已然完成——既要有“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略主动,也要有“上下同欲者胜”的系统协同;既要有企业“谋战”的创新能力,也要有政府“谋势”的治理智慧。

在滨州,孙子文化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融入产业血脉的基因密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本,更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文化根脉的精神纽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