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国10地同启国家级改革试点 合肥都市圈跻身首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国10地同启国家级改革试点 合肥都市圈跻身首批

2025年9月11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家级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文件,合肥都市圈作为首批试点地区,正式跻身国家级要素市场化改革“试验田”。

2025年9月11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家级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文件,合肥都市圈作为首批试点地区,正式跻身国家级要素市场化改革“试验田”。这片以“科创+产业”见长的区域,将探索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新经验。

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务院批复试点方案 合肥都市圈入围首批

2025年9月11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25〕86号),明确自批复之日起两年内,在全国10个区域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这一部署标志着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从“单点突破”迈向“区域协同深化”新阶段。

在此次获批的10个试点区域中,以“科创+产业”为鲜明特色的合肥都市圈成功入围,成为全国首批要素市场化改革“试验田”。其试点范围不仅覆盖合肥市全域,还包括芜湖市无为市、淮南市寿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安庆市桐城市、滁州市定远县、六安市金安区与舒城县,形成“一核多极”的改革布局。

同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介绍,此次入选的10个试点地区具备四大共性特征:其一,经济基础扎实,2024年10地经济总量合计占全国比重超四分之一,对周边区域发展具有较强牵引带动作用;其二,要素覆盖范围广泛,既包含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也将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纳入改革探索范畴;其三,改革注重系统集成,各地区均结合重点产业发展与地方实际需求,制定了要素协同配置的具体举措;其四,突出因地制宜,在改革重点领域与任务选取上强调“各展所长”,避免“一刀切”。

聚焦七大领域 合肥都市圈擘画要素市场化改革蓝图

此次获批的合肥都市圈试点方案,明确未来两年将聚焦技术、土地、人才、数据、资本、资源环境、要素协同配置七大领域,推出一系列精准化改革举措。

在技术要素领域,合肥都市圈将重点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明确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70%的所有权或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从制度层面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同时,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加快推动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深度融合。

土地要素方面,针对产业落地、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聚的现实需求,合肥都市圈将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县域调剂试点;在产业用地供应上,将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并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进一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人才要素改革则聚焦人力资源有序流动,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流动壁垒,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并推动区域内互通互认,同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此外,还将深化编制周转池制度,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更优环境。

数据要素与资本要素改革同步发力。数据要素领域,将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依托安徽省数据交易所完善数据产权服务体系,打造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资本要素领域,将通过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增加金融服务有效供给,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并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壮大创业投资规模、推进基础设施REITs发展。

资源环境要素改革聚焦绿色发展,一方面深化电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另一方面构建绿色要素交易机制,推动绿色电力交易与绿色电力证书交易落地实施。而在要素协同配置上,合肥都市圈将瞄准新型能源、人工智能、智慧轨道交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促进各类先进要素加速集聚。

试点意义深远 既是安徽机遇 更是全国样本

作为安徽要素改革的“领头雁”,合肥都市圈此次入选国家级试点,其意义远超区域发展范畴。不仅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更将成为全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窗口”。

从安徽区域层面来看,随着试点方案的深入推进,合肥都市圈有望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技术、土地、数据等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这些成果或将通过要素跨区域流动辐射全省,进一步强化合肥都市圈与皖北、皖江、皖南等区域的协同发展,为安徽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独特路径。

从全国层面而言,合肥都市圈的试点经验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重要实践支撑。其在“科创+产业”领域的要素配置探索,尤其是新型要素与传统要素的协同改革,有望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进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来源: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原标题:国务院批复同意!合肥都市圈纳入试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国10地同启国家级改革试点 合肥都市圈跻身首批

2025年9月11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家级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文件,合肥都市圈作为首批试点地区,正式跻身国家级要素市场化改革“试验田”。

2025年9月11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家级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文件,合肥都市圈作为首批试点地区,正式跻身国家级要素市场化改革“试验田”。这片以“科创+产业”见长的区域,将探索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新经验。

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务院批复试点方案 合肥都市圈入围首批

2025年9月11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25〕86号),明确自批复之日起两年内,在全国10个区域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这一部署标志着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从“单点突破”迈向“区域协同深化”新阶段。

在此次获批的10个试点区域中,以“科创+产业”为鲜明特色的合肥都市圈成功入围,成为全国首批要素市场化改革“试验田”。其试点范围不仅覆盖合肥市全域,还包括芜湖市无为市、淮南市寿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安庆市桐城市、滁州市定远县、六安市金安区与舒城县,形成“一核多极”的改革布局。

同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介绍,此次入选的10个试点地区具备四大共性特征:其一,经济基础扎实,2024年10地经济总量合计占全国比重超四分之一,对周边区域发展具有较强牵引带动作用;其二,要素覆盖范围广泛,既包含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也将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纳入改革探索范畴;其三,改革注重系统集成,各地区均结合重点产业发展与地方实际需求,制定了要素协同配置的具体举措;其四,突出因地制宜,在改革重点领域与任务选取上强调“各展所长”,避免“一刀切”。

聚焦七大领域 合肥都市圈擘画要素市场化改革蓝图

此次获批的合肥都市圈试点方案,明确未来两年将聚焦技术、土地、人才、数据、资本、资源环境、要素协同配置七大领域,推出一系列精准化改革举措。

在技术要素领域,合肥都市圈将重点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明确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70%的所有权或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从制度层面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同时,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加快推动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深度融合。

土地要素方面,针对产业落地、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聚的现实需求,合肥都市圈将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县域调剂试点;在产业用地供应上,将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并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进一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人才要素改革则聚焦人力资源有序流动,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流动壁垒,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并推动区域内互通互认,同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此外,还将深化编制周转池制度,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更优环境。

数据要素与资本要素改革同步发力。数据要素领域,将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依托安徽省数据交易所完善数据产权服务体系,打造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资本要素领域,将通过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增加金融服务有效供给,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并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壮大创业投资规模、推进基础设施REITs发展。

资源环境要素改革聚焦绿色发展,一方面深化电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另一方面构建绿色要素交易机制,推动绿色电力交易与绿色电力证书交易落地实施。而在要素协同配置上,合肥都市圈将瞄准新型能源、人工智能、智慧轨道交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促进各类先进要素加速集聚。

试点意义深远 既是安徽机遇 更是全国样本

作为安徽要素改革的“领头雁”,合肥都市圈此次入选国家级试点,其意义远超区域发展范畴。不仅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更将成为全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窗口”。

从安徽区域层面来看,随着试点方案的深入推进,合肥都市圈有望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技术、土地、数据等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这些成果或将通过要素跨区域流动辐射全省,进一步强化合肥都市圈与皖北、皖江、皖南等区域的协同发展,为安徽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独特路径。

从全国层面而言,合肥都市圈的试点经验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重要实践支撑。其在“科创+产业”领域的要素配置探索,尤其是新型要素与传统要素的协同改革,有望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进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来源: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原标题:国务院批复同意!合肥都市圈纳入试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