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忧居”到“优居”!杨行城市更新绘就“处处皆景”新生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忧居”到“优居”!杨行城市更新绘就“处处皆景”新生活

翻开杨行镇《东街蝶变》画册,一张张旧改前的城中村景象映入眼帘——鳞次栉比的老式民房、纵横交错的深窄小巷、层层叠叠的斑驳店招…… 这是属于杨行人的回忆录,也是一段城市更新的奋斗史。曾经,伴随着

翻开杨行镇《东街蝶变》画册,一张张旧改前的城中村景象映入眼帘——鳞次栉比的老式民房、纵横交错的深窄小巷、层层叠叠的斑驳店招……

 

这是属于杨行人的回忆录,也是一段城市更新的奋斗史。曾经,伴随着大量人口导入,杨行许多老集镇的承载能力愈发不足——房屋密集、道路狭窄、配套设施匮乏,城市综合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很多地方由于地势低洼、房屋年久失修,生活于此的居民不免提心吊胆,屋外大雨滂沱,屋内“水漫金山”的场景时有发生。

 

随着2016年“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一场深刻的城市更新在这里展开。

 

承载美好生活的“城中景”

 

 

 

对着镜头介绍起刚装修好的新房,季先生的脸上满是笑意。他所居住的诚和佳苑是“城中村”动迁安置小区之一,小区于2020年开工建设,2023年实现交付。在一代代老杨行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上,一栋栋高层住宅拔地而起,居民们自此告别年久失修的低矮旧宅,入住新居。“我住的是一套80多平的二居室,父母家就在边上,平时走动很方便,住得很舒心。”

 

 

 

 

 

作为杨行镇首轮旧改中体量最大的动迁安置房项目,诚和佳苑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共2220套房。漫步于小区内,塑胶步道、儿童乐园、篮球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改造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更新,周边绿化、配套的跟进带来了生活品质的跃升。杨行镇在首轮改造中同步建成5条道路、3所配套幼儿园,以及8.5万平方米的6个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从季先生家阳台望去,曾经的“脏乱差”化身如今的“美如画”,下楼就有健身步道,周边商业配套也一应俱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然成了幸福生活的常态。“以前台风天战战兢兢,现在再也不需要担心房屋漏水问题了。平时每天都会下楼活动锻炼,小区就像公园一样,绿化景观、健身设施都很齐全。”居民顾先生说。

 

 

 

 

 

此景触手可及,幸福举步即达。如今,城中村二期建设动迁安置房也在配套跟进中,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更多居民将在此安居、更多要素将在此汇聚,原本熙攘破旧的城中村正蝶变为承载美好生活的“城中景”,人人向往的宜居宜业新空间正加速打造。

 

 

 

描绘活力迸发的“景中画”

 

 

 

城市更新的笔触,将城中村细致绘就成了宜居宜业的“城中景”,而当视线越过都市天际线,一处装点在上海主城区中的生态村跃然浮现。

 

 

 

 

 

和“城中村”旧改一样,地处北上海外环生态圈内的杨行镇大黄村也同样经历了一波口碑风评的“逆风翻盘”。谁都不曾想到,如今多次获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民“家门口好去处”等荣誉的大黄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是环保地图上的“黑名单”,地面坑洼、尘土飞扬,村里违章建筑多、安全隐患密集。

 

 

 

 

 

 

 

为了破解这一发展困境,大黄村从生态改善入手,清退“散乱污”企业16家,拆违15万平方米,为乡村“腾笼换鸟”打下基础。同时彻底封堵河道排污口,实施全域生态修复,新建护岸3379m、防汛通道1186m、水下森林生态系统2511㎡。

 

 

 

 

 

 

 

 

如今漫步村中,恍若走入一幅“景中画”:白墙黛瓦的农宅错落有致,清澈的河水倒映着树影粼粼,两岸绿意葱茏,静谧中洋溢着水韵灵动的生机。村子不仅颜值在线,更充满健康活力。依托“15分钟健身圈”的规划,大黄村打造出多片专业运动场地——三座篮球场、两片足球场、宽阔的网球场与羽毛球馆,以及一条370米的彩色健身步道,配套公厕、休息室、更衣室等一应俱全。

 

 

 

 

 

村容村貌的焕新,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更带来了产业升级的全新机遇。大黄村积极推动科创转型,联合复旦上科携手推进“大黄科创中心”建设,吸引欧奈尔、埃伏斯等近54家企业入驻,注册企业达166家,入驻率70%左右,逐步成为外环生态带上的一张“科创新名片”。

 

从环保黑名单到城市“景中画”,大黄村让自然生态与科创生态相得益彰,让盎然绿意与科创活力竞相迸发。这里不仅留住了鸟语花香,更吸引了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人才驻足扎根。这幅点缀在环城绿带上的生态画卷正焕发出全新的智慧与活力。

 

 

 

携手乐游共生的“画中人”

 

 

 

今年也是上海环城绿带建设30周年。30年来,这条绿色长廊不断延伸,为杨行镇这一中心城区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持续的生命力。

 

 

 

 

 

 

 

在杨行镇域内,白沙公园、杨盛公园、原吉公园、水产路公园等绿地公园串点成线,它们是居民百姓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大家畅游于花径之间、休憩在绿荫之下,与生态美景融为一体,步入“景中画”,化身“画中人”。

 

 

 

 

 

 

 

 

 

 

 

这其中,与白沙公园一河之隔的乐动力杨行体育中心有着开放型花园式体育场馆之称。场馆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深度融合智慧化管理与区域特色,室内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网球馆、健身房等设施完备,室外还设有篮球场与七人制足球场。乐动力杨行体育中心运营主管万紫宇表示:“我们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场馆运营智慧化、市民运动自主化,同时开放了公共空间,以绿化健身步道的开设不断提升周边居民、运动爱好者的生活品质。”

 

 

 

 

 

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综合体育场馆,体育中心的绿化有11000多平方米,漫步于健身步道上,沉浸在绿茵环绕中,动静皆成风景。每天晨昏,居民们或在体育馆步道上漫步锻炼,或在体育场馆挥洒汗水,切实体验着“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运动有场”的宜居生活。“我家就住在体育馆边上,每天都会来这里晨跑。以前只能在路边跑,多少会有安全隐患。现在跑步的环境好多了,设施也很齐全!”陈老伯擦了擦汗水说道,“在这跑步,心情都更舒畅了,感觉越活越年轻!”

 

 

 

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用生态底色描绘幸福生活,当低矮破旧的城中村化身宜居宜业的“城中景”,科创与绿色交织成生态活力的“景中画”,遨游其间的“画中人”,便是杨行“美丽城区”建设最生动的注脚。杨行,这座现代化新城区,正努力构建一个人人可享、处处皆景的高品质宜居空间,成为宝山区“美丽城区”建设中一张亮眼名片。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忧居”到“优居”!杨行城市更新绘就“处处皆景”新生活

翻开杨行镇《东街蝶变》画册,一张张旧改前的城中村景象映入眼帘——鳞次栉比的老式民房、纵横交错的深窄小巷、层层叠叠的斑驳店招…… 这是属于杨行人的回忆录,也是一段城市更新的奋斗史。曾经,伴随着

翻开杨行镇《东街蝶变》画册,一张张旧改前的城中村景象映入眼帘——鳞次栉比的老式民房、纵横交错的深窄小巷、层层叠叠的斑驳店招……

 

这是属于杨行人的回忆录,也是一段城市更新的奋斗史。曾经,伴随着大量人口导入,杨行许多老集镇的承载能力愈发不足——房屋密集、道路狭窄、配套设施匮乏,城市综合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很多地方由于地势低洼、房屋年久失修,生活于此的居民不免提心吊胆,屋外大雨滂沱,屋内“水漫金山”的场景时有发生。

 

随着2016年“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一场深刻的城市更新在这里展开。

 

承载美好生活的“城中景”

 

 

 

对着镜头介绍起刚装修好的新房,季先生的脸上满是笑意。他所居住的诚和佳苑是“城中村”动迁安置小区之一,小区于2020年开工建设,2023年实现交付。在一代代老杨行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上,一栋栋高层住宅拔地而起,居民们自此告别年久失修的低矮旧宅,入住新居。“我住的是一套80多平的二居室,父母家就在边上,平时走动很方便,住得很舒心。”

 

 

 

 

 

作为杨行镇首轮旧改中体量最大的动迁安置房项目,诚和佳苑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共2220套房。漫步于小区内,塑胶步道、儿童乐园、篮球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改造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更新,周边绿化、配套的跟进带来了生活品质的跃升。杨行镇在首轮改造中同步建成5条道路、3所配套幼儿园,以及8.5万平方米的6个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从季先生家阳台望去,曾经的“脏乱差”化身如今的“美如画”,下楼就有健身步道,周边商业配套也一应俱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然成了幸福生活的常态。“以前台风天战战兢兢,现在再也不需要担心房屋漏水问题了。平时每天都会下楼活动锻炼,小区就像公园一样,绿化景观、健身设施都很齐全。”居民顾先生说。

 

 

 

 

 

此景触手可及,幸福举步即达。如今,城中村二期建设动迁安置房也在配套跟进中,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更多居民将在此安居、更多要素将在此汇聚,原本熙攘破旧的城中村正蝶变为承载美好生活的“城中景”,人人向往的宜居宜业新空间正加速打造。

 

 

 

描绘活力迸发的“景中画”

 

 

 

城市更新的笔触,将城中村细致绘就成了宜居宜业的“城中景”,而当视线越过都市天际线,一处装点在上海主城区中的生态村跃然浮现。

 

 

 

 

 

和“城中村”旧改一样,地处北上海外环生态圈内的杨行镇大黄村也同样经历了一波口碑风评的“逆风翻盘”。谁都不曾想到,如今多次获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民“家门口好去处”等荣誉的大黄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是环保地图上的“黑名单”,地面坑洼、尘土飞扬,村里违章建筑多、安全隐患密集。

 

 

 

 

 

 

 

为了破解这一发展困境,大黄村从生态改善入手,清退“散乱污”企业16家,拆违15万平方米,为乡村“腾笼换鸟”打下基础。同时彻底封堵河道排污口,实施全域生态修复,新建护岸3379m、防汛通道1186m、水下森林生态系统2511㎡。

 

 

 

 

 

 

 

 

如今漫步村中,恍若走入一幅“景中画”:白墙黛瓦的农宅错落有致,清澈的河水倒映着树影粼粼,两岸绿意葱茏,静谧中洋溢着水韵灵动的生机。村子不仅颜值在线,更充满健康活力。依托“15分钟健身圈”的规划,大黄村打造出多片专业运动场地——三座篮球场、两片足球场、宽阔的网球场与羽毛球馆,以及一条370米的彩色健身步道,配套公厕、休息室、更衣室等一应俱全。

 

 

 

 

 

村容村貌的焕新,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更带来了产业升级的全新机遇。大黄村积极推动科创转型,联合复旦上科携手推进“大黄科创中心”建设,吸引欧奈尔、埃伏斯等近54家企业入驻,注册企业达166家,入驻率70%左右,逐步成为外环生态带上的一张“科创新名片”。

 

从环保黑名单到城市“景中画”,大黄村让自然生态与科创生态相得益彰,让盎然绿意与科创活力竞相迸发。这里不仅留住了鸟语花香,更吸引了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人才驻足扎根。这幅点缀在环城绿带上的生态画卷正焕发出全新的智慧与活力。

 

 

 

携手乐游共生的“画中人”

 

 

 

今年也是上海环城绿带建设30周年。30年来,这条绿色长廊不断延伸,为杨行镇这一中心城区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持续的生命力。

 

 

 

 

 

 

 

在杨行镇域内,白沙公园、杨盛公园、原吉公园、水产路公园等绿地公园串点成线,它们是居民百姓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大家畅游于花径之间、休憩在绿荫之下,与生态美景融为一体,步入“景中画”,化身“画中人”。

 

 

 

 

 

 

 

 

 

 

 

这其中,与白沙公园一河之隔的乐动力杨行体育中心有着开放型花园式体育场馆之称。场馆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深度融合智慧化管理与区域特色,室内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网球馆、健身房等设施完备,室外还设有篮球场与七人制足球场。乐动力杨行体育中心运营主管万紫宇表示:“我们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场馆运营智慧化、市民运动自主化,同时开放了公共空间,以绿化健身步道的开设不断提升周边居民、运动爱好者的生活品质。”

 

 

 

 

 

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综合体育场馆,体育中心的绿化有11000多平方米,漫步于健身步道上,沉浸在绿茵环绕中,动静皆成风景。每天晨昏,居民们或在体育馆步道上漫步锻炼,或在体育场馆挥洒汗水,切实体验着“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运动有场”的宜居生活。“我家就住在体育馆边上,每天都会来这里晨跑。以前只能在路边跑,多少会有安全隐患。现在跑步的环境好多了,设施也很齐全!”陈老伯擦了擦汗水说道,“在这跑步,心情都更舒畅了,感觉越活越年轻!”

 

 

 

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用生态底色描绘幸福生活,当低矮破旧的城中村化身宜居宜业的“城中景”,科创与绿色交织成生态活力的“景中画”,遨游其间的“画中人”,便是杨行“美丽城区”建设最生动的注脚。杨行,这座现代化新城区,正努力构建一个人人可享、处处皆景的高品质宜居空间,成为宝山区“美丽城区”建设中一张亮眼名片。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