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宝乐
放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山东正以强劲之势进位攀升。今年上半年,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3.2万辆,同比增长107.1%,跻身全国第四。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链主”企业的强势引领。
作为山东省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中国重汽不仅实现自身高速发展,更以龙头之姿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起深度融合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生态,为山东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注入澎湃动力。
回望历史,1960年,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从济南汽车制造厂(中国重汽前身)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生产重型卡车的时代。
65年后的今天,中国重汽再次以弄潮儿之姿,站上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最前沿。

数智转型,打造“黑灯工厂”新标杆
走进中国重汽莱芜智能工厂,科技感与未来感扑面而来。
在这里,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实现多车型混线生产,220台机械臂以每秒3次的频率精准焊接,173台AGV无人小车有序穿行……这座实现了驾驶室焊接100%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正以肉眼可见的效率提升,重塑着重型制造的生产图景。
在生产效率上,莱芜智能工厂每隔5分钟就有一辆重型卡车装配完成,驶下生产线,让这里成为全球最高水平的重型卡车制造基地之一,为中国重汽新能源产品的产能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了解,2020年,该工厂仅用280天就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较传统重卡工厂建设周期缩短60%,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行业纪录。
莱芜智能工厂的高效运转,不仅代表着中国重卡制造的顶尖水平,更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当地创造了3000多个优质就业岗位,成为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
这一系列突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在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加速迭代的当下,技术创新早已成为企业抢占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重汽深谙此道,始终深耕技术研发领域:一方面构建起覆盖L1至L4多技术平台、涵盖高中低档车型的智能产品矩阵,产品体系兼具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落地,目前L2+级智能驾驶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走在行业前列,为新能源商用车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标杆。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重汽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突破了新能源商用车高压电控系统、高效电驱动系统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了全场景覆盖与核心系统自研自控,为企业发展构筑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技术突破的成果直接体现在产品性能上。以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豪沃TX中央驱动牵引车为例,该车型针对能源运输行业需求,通过三电及动力系统的深度优化,能耗降低15%左右,电池寿命和性能大幅提高,电池放电深度更深,电量最高可达600kWh,续航里程可达450km,真正实现充电一次满足全天工作需求。
同时,车辆充电效率大幅提升,从10%充至80%仅需30分钟,有效解决了新能源重卡续航短、充电慢的痛点,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在轻卡领域,中国重汽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HOWO统帅Pro纯电轻卡采用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两挡自动变速电驱桥,相较于竞品,能兼顾重载爬坡和高速行驶能力,适合山区、平原、市内、城际、城乡等各种路况。
该车型配备120kWh动力电池,支持2C倍率快速充电,充满一次电续航超过300公里,电量从20%充至80%仅需18分钟,可带来额外180km续航,为城市物流等场景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链主”引领,构建产业生态圈
凭借在智造升级、技术突破和产业协同方面的持续发力,中国重汽新能源业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重汽新能源产品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133.5%,其中新能源重卡销量0.9万辆,同比增长287.1%;卡车公司新能源整车生产6159辆,同比增长482.53%。
2025年上半年,增长势头进一步加速,中国重汽新能源产品销量达1.5万辆,同比增长245%,其中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1万辆,同比增长226%;卡车公司新能源整车生产7733辆,同比增长194.7%。
亮眼的业绩背后,是市场对中国重汽新能源产品的高度认可,也反映出企业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强劲竞争力。
目前,中国重汽已形成“技术自主化、产品多元化、市场全球化”的独特优势,产品覆盖重、中、轻、微、客、特全系列商用车车型,能满足新能源不同应用场景运营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山东省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中国重汽不仅实现自身高速发展,更带动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
向上游,中国重汽整合核心零部件资源,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山东集聚,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商用车核心零部件供应链;
向下游,拉动配套企业发展,吸引众多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项目落地山东,完善了产业生态。
同时,中国重汽积极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企业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技术转化和人才集聚。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了新能源商用车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业整体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凸显。2025年上半年,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3.2万辆,同比增长107.1%,产量规模居全国第四位,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位次,中国重汽的“链主”引领作用功不可没。
面向未来,中国重汽路径明确,将持续开发下一代新能源重卡、轻卡平台车型,主推大电量、长续航产品,突破中长途场景;加快快速充电、快速换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加速增程式混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新产品投放节奏,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

从缔造中国首辆重型卡车开启民族重卡工业纪元,到如今以“链主”姿态构建新能源商用车全产业链生态,中国重汽始终是山东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随着以中国重汽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持续发力,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将加速释放,推动山东稳步崛起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的关键一极,为全球商用车行业变革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和“山东智慧”。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