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古镇,不仅有“野姜咖啡”“丹叔厨房”这样的潮店,也有阿特麦文创园将非遗技艺变成新文化icon。
9月12日,“看见中国·青浦 Discovering China in Qingpu”走进练塘古镇。界面新闻获悉,近年来,上海青浦练塘镇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协同,把练塘的生态产品、文化IP推向更大市场。练塘位于青浦西部,是上海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街镇。
练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峰透露,练塘镇科学规划“一核二廊三色四大五环”架构,以徐练村、东庄村、东厍村为核心,串联起红色长廊、生态走廊与产业廊道,形成“一带一核两翼多点”的发展格局,为六业融合搭建起空间骨架。还在建设中的21公里乡野漫游公路将沪苏湖高铁练塘站、道路河道、生态农场、文旅节展紧密相连。
乡村的闲置资源是“沉睡资本”,以东厍村的实践最具代表性。“满山乡遇”运营团队对全村48栋闲置宅基房、700平米集体用房进行系统性改造。如今,经过系统开发,老农房变成了“满山居”精品民宿集群,配套引进“野姜咖啡”“丹叔厨房”等特色餐饮,还打造了乡村客厅等公共空间。
阿特麦文创园则是“旧厂房变身金名片”的典型。园内的土布染织、茭白叶编结非遗工坊,既传承了老手艺,又开发出文创产品,数字平台“阿特麦云”一年卖出10万单手作体验课与文创产品,还带动百亩农田发展农事体验。
数据显示,阿特麦直播间去年售出练塘茭白10万斤,今年练塘大米在直播平台的销量更是节节攀升。1000平方米的华府艺术中心年均策展12场次,展览时长超320天。
现在的练塘,“沉睡的资产”变成了“增收的活水”,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的合理引导,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更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高峰说,近年来,练塘镇主动打破主体壁垒,不断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民共享”协同格局,让更多力量投身融合发展,东厍村的整村运营为六业融合在乡村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案例。
此外,练塘还通过举办系列节展赛事,与生态资源、文化特色深度绑定。高峰透露,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2025上海练塘茭白节暨古镇文化旅游节即将于9月27日—10月3日期间举行。
连续16年举办的“练塘茭白节”,是练塘“生态+农业+文旅”盛会。去年茭白节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今年即将举办的第十七届茭白节,将通过发放消费券、直播间红包雨、优惠大礼包等形式,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除了节,还有赛。2024年以来,练塘镇已经举办或承办百人参赛以上的体育赛事18场,刚刚结束的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练塘段),把赛道铺在乡野公路、穿进滨水景观带,太浦河沿线赛道风光在社交媒体刷屏,即将开跑的2025长三角十公里路跑巡回赛·青浦站参赛人数将超500人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