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抖音起诉获赔5万!被告冒充“离职员工”引流卖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抖音起诉获赔5万!被告冒充“离职员工”引流卖课

被告长沙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必须在媒体上刊登消除影响声明,消除因被告的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的不良影响。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915日,据湖南长沙开福区法院消息,一则抖音起诉虚假离职员工的案件最近公布判决:被告长沙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必须在媒体上刊登消除影响声明,消除因被告的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向原告抖音视界有限公司支付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0000

根据判决,被告长沙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推广自身培训课程,通过招聘软件招募引流员工,指使员工在小红书平台假冒字节离职员工发布多篇笔记。其中有几篇笔记标题多为再见字节,月薪4w还是离职了,同时在笔记置顶评论中自称抖音公司离职员工,并虚构就职经历,以招收学员学习计算机技能为由,将用户引流至微信。后续,被告通过微信向引流用户推销其开设的售价7880元的Python系统培训课程。

法院认为,原告抖音视界有限公司,其字节跳动字号多次被生效裁判文书认定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受法律保护。原被告存在经营范围的部分重合,两者之间构成竞争关系,被告的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诉讼过程中,被告将涉诉小红书账号进行了注销,侵权内容已下架,被告已停止了侵权行为。

天眼查APP显示,抖音视界有限公司系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3亿美元,截至2024年参保员工5938人。

915日晚,微博认证为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转发该案件判决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了很多字节离职员工的帖子,基本都是月薪X万离开字节这样的标题,再配上字节跳动的LOGO背景墙或者工卡照片。

李亮表示,这些帖子吸引了很多的流量,不知不觉似乎营造了一个社媒上的字节离职赛道

对此,我们也比较困惑,做了一些调查后发现,有很多类似的帖子,实际上作者从未在字节工作,背后是一些培训机构在借大厂名义引流卖课。这当中,部分机构反复发布此类虚假帖子,无奈之下,我们起诉了其中比较猖獗的一家,最近获得了法院的判决,认定这些行为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

有数据显示,#我离职了#这个话题在小红书上的浏览量超亿,抖音上甚至出现了以离职为标签的直播带货。

36氪的调查,这类内容具有明显的模板:先宣布离职消息,晒出离职前后的对比照,拿着工牌证明身份,再配以欢快的音乐;有的博主直播仲裁谈判,或者爆料大厂内部八卦。

从发帖子的人所晒工牌来看,其中不乏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知名互联网大厂。一些头部博主凭借离职经历吸粉数十万,例如前格力接班人孟羽童在小红书拥有148万粉丝,百度前副总裁璩静则因一段争议视频而迅速成为离职博主

但也有更多打着大厂离职的旗号,冒充大厂离职员工引流,让普通消费者真假难辨。

李亮最后提醒广大网友们,注意对网上的信息加强鉴别,你看到的大厂离职”“大厂内幕不一定是真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抖音

9.4k
  • 周大生和无忧传媒开启战略合作
  • 中美将在西班牙举行会谈,讨论美单边关税措施等问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抖音起诉获赔5万!被告冒充“离职员工”引流卖课

被告长沙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必须在媒体上刊登消除影响声明,消除因被告的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的不良影响。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915日,据湖南长沙开福区法院消息,一则抖音起诉虚假离职员工的案件最近公布判决:被告长沙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必须在媒体上刊登消除影响声明,消除因被告的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向原告抖音视界有限公司支付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0000

根据判决,被告长沙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推广自身培训课程,通过招聘软件招募引流员工,指使员工在小红书平台假冒字节离职员工发布多篇笔记。其中有几篇笔记标题多为再见字节,月薪4w还是离职了,同时在笔记置顶评论中自称抖音公司离职员工,并虚构就职经历,以招收学员学习计算机技能为由,将用户引流至微信。后续,被告通过微信向引流用户推销其开设的售价7880元的Python系统培训课程。

法院认为,原告抖音视界有限公司,其字节跳动字号多次被生效裁判文书认定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受法律保护。原被告存在经营范围的部分重合,两者之间构成竞争关系,被告的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诉讼过程中,被告将涉诉小红书账号进行了注销,侵权内容已下架,被告已停止了侵权行为。

天眼查APP显示,抖音视界有限公司系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3亿美元,截至2024年参保员工5938人。

915日晚,微博认证为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转发该案件判决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了很多字节离职员工的帖子,基本都是月薪X万离开字节这样的标题,再配上字节跳动的LOGO背景墙或者工卡照片。

李亮表示,这些帖子吸引了很多的流量,不知不觉似乎营造了一个社媒上的字节离职赛道

对此,我们也比较困惑,做了一些调查后发现,有很多类似的帖子,实际上作者从未在字节工作,背后是一些培训机构在借大厂名义引流卖课。这当中,部分机构反复发布此类虚假帖子,无奈之下,我们起诉了其中比较猖獗的一家,最近获得了法院的判决,认定这些行为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

有数据显示,#我离职了#这个话题在小红书上的浏览量超亿,抖音上甚至出现了以离职为标签的直播带货。

36氪的调查,这类内容具有明显的模板:先宣布离职消息,晒出离职前后的对比照,拿着工牌证明身份,再配以欢快的音乐;有的博主直播仲裁谈判,或者爆料大厂内部八卦。

从发帖子的人所晒工牌来看,其中不乏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知名互联网大厂。一些头部博主凭借离职经历吸粉数十万,例如前格力接班人孟羽童在小红书拥有148万粉丝,百度前副总裁璩静则因一段争议视频而迅速成为离职博主

但也有更多打着大厂离职的旗号,冒充大厂离职员工引流,让普通消费者真假难辨。

李亮最后提醒广大网友们,注意对网上的信息加强鉴别,你看到的大厂离职”“大厂内幕不一定是真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