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慕尼黑IAA车展期间,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卓驭科技与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开启联合访谈。此次访谈不仅揭开了IQ.Pilot系列产品的研发严苛过程,更勾勒出中欧汽车产业在 ADAS领域协同创新的清晰路径。
从左到右依次为:卓驭科技副总裁于贝贝、大众集成信息娱乐与数据系统及计算系统高级执行总监Dr. Carsten Kromke、大众信息与交互体验负责人Mr. Torsten Wendler
七年深耕:从本土合作到燃油车智驾突破
“我们与大众的合作始于2018年,至今已共同打磨两代IQ.Pilot产品。”卓驭科技副总裁于贝贝在访谈中提及,目前该系统已搭载于途观、迈腾等大众畅销车型。这一合作的起点,正是大众“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推进阶段,卓驭凭借对本土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与技术创新力,从众多供应商中脱颖而出。
合作的关键突破,在于打破了“高阶智驾是电动车专属”的行业认知。于贝贝介绍,双方联合研发的IQ.Pilot 增强辅助驾驶,首次在燃油车领域应用端到端网络技术,践行了卓驭“油电同智”的理念。无论用户开的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该拥有安全轻松的出行体验。 为实现这一目标,团队攻克了燃油车的三大技术难题:针对燃油车动力总成的非线性属性,开发专属非线性控制算法,历经1400多天的优化,超十万公里参数精调,确保驾驶平顺性;面对燃油车的散热挑战,依托卓驭在低算力平台实现高阶智驾的核心优势,在低功耗芯片上集成更多功能,完美解决控制器冷却难题。在通讯适配问题上,通过双方和所有关联件供应商的不懈努力,打通了和辅助驾驶相关的所有关联件的通讯协议和功能适配,实现了在辅助驾驶功能快速上车。
中德互补:在严苛标准中的双向成长
谈及中德汽车产业的合作优势,于贝贝在联合访谈中给出清晰答案:“德国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大众、宝马等品牌积累了百年造车经验,尤其在质量标准与整车集成上极具优势;而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领导者,在AI与ADAS技术创新上增速迅猛。” 这种互补性,在双方合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众对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成为卓驭技术升级的“试金石”。于贝贝谈到,仅一个配套摄像头,就需通过500余项测试、历经8个月验证,且需保证15年使用寿命,远超行业标准;大众项目中甚至包含1980年代的扫描件标准文件,仅消化这些资料就需攻克不少难关。正是在这样的打磨下,卓驭今年成功通过三方联合的A-Spice 2级审计,软件质量获国际认可。与此同时,大众也将双方的合作经验延伸至欧洲Adibus、Robot taxi 等项目,让中欧协同的创新力辐射更广。“最好的合作伙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实验室里练、在路上跑,经经年累月积累出来的。”于贝贝的这句话,成为双方合作机制的最佳注脚。
布局欧洲:双向机遇下的新征程
此次IAA车展,是卓驭首次亮相欧洲顶级车展,更是其“in Europe for Europe”战略的关键一步。于贝贝表示,通过车展平台,卓驭已与欧洲客户、合作伙伴建立深度沟通,为本地化布局夯实基础。未来,卓驭将以德国为支点,在满足欧盟GDPR数据隐私法规的前提下,联合当地数据合规供应商,深化与欧洲车企的合作。
对于合作展望,双方表示:过去汽车产业的技术交流多为‘单向输出’,如今已进入‘双向奔赴’的新阶段。卓驭将持续把中国的AI创新成果,与德国的严苛制造标准相结合;大众也将借助中国的技术活力,加速智能驾驶的全球落地。这场跨越地域的合作,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科技企业+传统车企的协同范本,更让更安全、更普惠的ADAS体验走进全球更多出行场景。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