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灯塔工厂”数量国内第一,上海定义智能制造新高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灯塔工厂”数量国内第一,上海定义智能制造新高度

上海已有7座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与青岛并列国内第一。

施耐德电器上海普陀工厂,受访者供图。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全球“灯塔工厂”的最新一批名单于9月16日揭晓,分布在7个国家的12座工厂获得这项称号。来自上海的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也出现在名单中,使得获评“灯塔工厂”称号的上海工厂数量达到7座,与青岛并列国内第一。

“灯塔工厂”评选2018年启动,由世界经济论坛(WEF)与麦肯锡公司共同发起,目前全球已有201家工厂获得该称号。这些工厂不仅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和环保方面表现出色,还通过数字化转型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可以被视为智能工厂中的标杆。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蒲亚鹏表示,上海正加速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计划。

“‘十四五’期间,上海累计建成5座世界灯塔工厂、新增12个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推广和落地应用。”蒲亚鹏称。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经信委获得的数据显示,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保持良好势头,依托智能工厂能级提升等项目为抓手,2025年新增带动上海智能制造领域固定资产等类型投资超8.28亿元。

目前,上海已建成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有力推动企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2024年获评“灯塔工厂”的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为例,该厂拥有70多条全自动生产线,设备总数超过600台,自动化率高达74%。此外,工厂还运用了100多台机器人和10台智能AGV,实现了物料的自动化搬运和生产线的灵活调整。

在第三代自动模块化柔性生产线,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可将生产速度提高65%,并将设备投资复用率提升85%。这并非这座高度智能化的工厂的全部“本事”。

这座工厂还将AR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产线故障修复中,可以将新维修员工的培训时间缩短50%,并将故障维修时间缩短30%。

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告诉界面新闻,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同时,利用数字化系统和闭环管理系统,工厂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工厂能够实现准时交付,同时优化库存,减少浪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绩是建立在其对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整合运用上。施耐德电器提供的资料显示,普陀工厂将大数据、5G、AI等先进技术融入生产运营全环节,实现管理和决策优化,推动全系统、全链条效率的提升。

比如,AI支持的端到端供应链系统紧密连接上下游伙伴,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实现多方共赢。在AI等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工厂人均生产效率提升了82%,订单生产交付时间缩短了67%,过去4-5年的新产品上市时间压缩至最短6个月,实现了极速上新。

这是施耐德电器驰骋中国市场的法宝,上海工厂的成功经验还复制到了施耐德电器在全球的其他工厂。和施耐德电器类似,AI、5G、机器人也是上海诸多智能工厂的标配。

晶泰科技线下规模化部署的AI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受访者供图。

晶泰科技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科技公司,长期专注于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其自研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拥有30多个功能模块,可灵活组合及定制开发,适配不同实验需求。线下部署超过300台机器人实验工站,是全球商业运营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

位于上海浦东的AI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验,帮助企业更快、更高效地筛选到合适的药物分子。通过机器人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更精确、更安全,还能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执行实验并记录数据,极大地提升了人效和数据收集能力。

晶泰科技告诉界面新闻,智能自主实验平台收集的数据将作为新的“燃料”,不断反馈给人工智能模型进一步训练和优化,更有效地设计实验,提前预测反应条件和反应成功率,显著减少实验次数。其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已在化学合成、配方筛选、中药分析等场景应用,并进一步融入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加速研发创新。

截至目前,全球排名前20的跨国药企中,已有16家与晶泰科技合作。近期,晶泰科技也签订了总规模58.9亿美元的AI药物发现合作订单,再次刷新行业纪录。

智能工厂已成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不同企业对于智能工厂的内涵理解也有所不同。冒飞飞告诉界面新闻,施耐德电器并不追求极致的前沿技术,只追求极致的回报率。

晶泰科技则认为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行业的研发创新未来需要借助AI等前沿技术在正确的领域做更深度的赋能。

无论医药还是新材料抑或是其他产业,AI落地面临一个共性挑战,即许多领域都有“一米宽、百米深”的特性,需要企业极度专注和深入,才能将AI应用于具体场景,发挥AI技术的最大价值。

晶泰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医药行业是人工智能应用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企业必须追求更高的产业价值,运用AI技术找到正确的问题,并配置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数据。

在数据驱动方面,冒飞飞持有相同的观点,“数据沉淀着我们的业务流程,我们的专家经验,以及我们工艺机理与业务的耦合。”

冒飞飞还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一直是我们转型变革的基础。”为此,施耐德电气为蓝领工人提供综合培训,以适应智能工厂的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灯塔工厂”数量国内第一,上海定义智能制造新高度

上海已有7座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与青岛并列国内第一。

施耐德电器上海普陀工厂,受访者供图。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全球“灯塔工厂”的最新一批名单于9月16日揭晓,分布在7个国家的12座工厂获得这项称号。来自上海的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也出现在名单中,使得获评“灯塔工厂”称号的上海工厂数量达到7座,与青岛并列国内第一。

“灯塔工厂”评选2018年启动,由世界经济论坛(WEF)与麦肯锡公司共同发起,目前全球已有201家工厂获得该称号。这些工厂不仅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和环保方面表现出色,还通过数字化转型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可以被视为智能工厂中的标杆。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蒲亚鹏表示,上海正加速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计划。

“‘十四五’期间,上海累计建成5座世界灯塔工厂、新增12个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推广和落地应用。”蒲亚鹏称。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经信委获得的数据显示,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保持良好势头,依托智能工厂能级提升等项目为抓手,2025年新增带动上海智能制造领域固定资产等类型投资超8.28亿元。

目前,上海已建成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有力推动企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2024年获评“灯塔工厂”的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为例,该厂拥有70多条全自动生产线,设备总数超过600台,自动化率高达74%。此外,工厂还运用了100多台机器人和10台智能AGV,实现了物料的自动化搬运和生产线的灵活调整。

在第三代自动模块化柔性生产线,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可将生产速度提高65%,并将设备投资复用率提升85%。这并非这座高度智能化的工厂的全部“本事”。

这座工厂还将AR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产线故障修复中,可以将新维修员工的培训时间缩短50%,并将故障维修时间缩短30%。

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告诉界面新闻,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同时,利用数字化系统和闭环管理系统,工厂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工厂能够实现准时交付,同时优化库存,减少浪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绩是建立在其对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整合运用上。施耐德电器提供的资料显示,普陀工厂将大数据、5G、AI等先进技术融入生产运营全环节,实现管理和决策优化,推动全系统、全链条效率的提升。

比如,AI支持的端到端供应链系统紧密连接上下游伙伴,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实现多方共赢。在AI等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工厂人均生产效率提升了82%,订单生产交付时间缩短了67%,过去4-5年的新产品上市时间压缩至最短6个月,实现了极速上新。

这是施耐德电器驰骋中国市场的法宝,上海工厂的成功经验还复制到了施耐德电器在全球的其他工厂。和施耐德电器类似,AI、5G、机器人也是上海诸多智能工厂的标配。

晶泰科技线下规模化部署的AI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受访者供图。

晶泰科技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科技公司,长期专注于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其自研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拥有30多个功能模块,可灵活组合及定制开发,适配不同实验需求。线下部署超过300台机器人实验工站,是全球商业运营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

位于上海浦东的AI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验,帮助企业更快、更高效地筛选到合适的药物分子。通过机器人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更精确、更安全,还能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执行实验并记录数据,极大地提升了人效和数据收集能力。

晶泰科技告诉界面新闻,智能自主实验平台收集的数据将作为新的“燃料”,不断反馈给人工智能模型进一步训练和优化,更有效地设计实验,提前预测反应条件和反应成功率,显著减少实验次数。其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已在化学合成、配方筛选、中药分析等场景应用,并进一步融入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加速研发创新。

截至目前,全球排名前20的跨国药企中,已有16家与晶泰科技合作。近期,晶泰科技也签订了总规模58.9亿美元的AI药物发现合作订单,再次刷新行业纪录。

智能工厂已成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不同企业对于智能工厂的内涵理解也有所不同。冒飞飞告诉界面新闻,施耐德电器并不追求极致的前沿技术,只追求极致的回报率。

晶泰科技则认为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行业的研发创新未来需要借助AI等前沿技术在正确的领域做更深度的赋能。

无论医药还是新材料抑或是其他产业,AI落地面临一个共性挑战,即许多领域都有“一米宽、百米深”的特性,需要企业极度专注和深入,才能将AI应用于具体场景,发挥AI技术的最大价值。

晶泰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医药行业是人工智能应用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企业必须追求更高的产业价值,运用AI技术找到正确的问题,并配置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数据。

在数据驱动方面,冒飞飞持有相同的观点,“数据沉淀着我们的业务流程,我们的专家经验,以及我们工艺机理与业务的耦合。”

冒飞飞还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一直是我们转型变革的基础。”为此,施耐德电气为蓝领工人提供综合培训,以适应智能工厂的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