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管财经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搅动江湖的人。
继败退中国、连续亏损11年之后,OYO终于要上市了。
近日,知名印度连锁酒店巨头、有着“廉价酒店之王”之称的OYO被媒体曝出即将递交IPO申请的消息,并在过去的几周与承销商们的沟通中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据知情人士透露,OYO的IPO将在今年11月进行,届时OYO的目标市值将高达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2亿元)。
随着IPO申请消息再度浮出水面,这只曾在中国下沉市场声名鹊起的独角兽再次浮出水面,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如果真的成功上市,OYO还会重返中国奋力一搏吗?
昔日下沉连锁之王
在格林豪泰、贝壳、布丁这些专注于下沉市场“小”酒店连锁化的品牌崛起之前,OYO已经在国内下沉市场“大杀四方”了。
OYO用了20个月的时间,迅速覆盖了300多个城市,加盟了1万多家门店,开店不到两年,规模远超如家、汉庭和7天这三家酒店的总和。
当年新闻中基本是这样描述的:
“5年估值330亿,1年开店4600+,OYO是怎么吊打某天、某家、某星的。”
彼时,OYO势头正盛,平均每3小时开一家店。
据华尔街日报估算,2019年OYO酒店数量达到巅峰时,旗下共有大约120万间酒店客房,仅次于万豪。
据了解,当年OYO中国官网明确展示了OYO中国的进驻城市、酒店和客房的总数量:城市292+;酒店6700+;客房310000+。
OYO酒店母公司是2013年成立于印度的OYO Rooms。
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的需要,创始人Ritesh还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李泰熙,创业初期他观察到印度遍地都是条件艰苦的小旅馆,也有很多印度人入住,但小旅馆的个体经营非常困难。
于是,他借品牌优势收编破烂的小旅馆,先给小旅馆加装了体面的门脸,安排一些品牌配套设施,比如带LOGO的抱枕、统一的洗漱用品,还给商家提供酒店预订平台。
轻资产运营下的OYO,主要靠收佣金盈利,一般会收取加盟酒店每单5%左右的佣金。
短短5年时间,OYO就成了印度最大的连锁酒店。
2017年11月份,OYO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深圳注册遨游酒店信息技术(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巅峰期,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以及OYO的高管来到深圳一家OYO加盟酒店拍了几张意气风发的图片。
此时,OYO在中国的酒店数量已经超过6000家,成为当时国内发展最快的连锁酒店品牌。
2020年,OYO率先推出“29元一口价随心住”活动,只要将优惠券分享给好友,新用户可获得29元入住1晚的权益,随后更是推出被分享的新用户也只需9.9元即可入住的活动。
据其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OYO旗下目前拥有超过22700家酒店、共计11.9万套房间,整体价格基本维持在50元一晚左右。
这价格哪怕放在现在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里,也是卷到没对手。
“贴”牌巨头败走中国
在OYO疯狂扩张的同时,低端、贴牌、数据泡沫等批评、质疑的声音接踵而至。
毕竟,OYO的酒店扩张以加盟为主,直营店2019年在全国仅有50家左右,加盟门店主要是下沉市场的中小单体酒店。
据媒体报道,当年加盟OYO只需做简单的资质审核,标准很低,拥有30间以上的房间即可。加盟费、保证金、系统使用费以及店员培训费都将免除。
与传统连锁酒店品牌不同,OYO对于房间的布局、设计并没有统一的要求,仅从流水中抽取2%至8%的佣金,且对房间数量、点位不做强制要求,但是对招牌有统一要求,就是酒店名字前必须加上“OYO”字样。
为此,业内一直有种争议:OYO是一家“贴牌”贴出来的酒店巨头。
更激进的是,OYO希望大幅减少酒店对店长的过度依赖,甚至超前提出一个运营经理(店长)未来能够同时负责500家酒店的目标。
光鲜外表下,OYO内部存在着管理不善、烧钱无度、大面积解约等风险。
据媒体报道,2019年OYO每个月大约要烧 1.5 亿元才能来支撑庞大的团队和拓店、运营开销。
为了高速扩张,OYO 还容忍“僵尸店”的存在。
据内部员工对媒体透露,截至2019年,在签约的1万家酒店里,不贡献佣金、仅挂了 OYO 牌子的“僵尸店”至少有 3000 多家且已停止给OYO 贡献营收。
据媒体爆料,OYO全国1万多家加盟酒店、50 万间客房为其带来的月均佣金收入仅1300万元左右,与每月大约1.5亿元的支出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不考虑酒店质量,签约大量低质酒店,为了快速扩张放弃收益,同时支付签约酒店的保底营收。
不少消费者在小红书发文吐槽,不少县城里的OYO酒店就是招待所级别的单体酒店。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OYO在国内签约的酒店数越多,亏损的资金也就越多。
2020年3月,抖音上出现了一场讨薪直播。
几位自称被裁的员工来到OYO中国总部开始直播讨薪。
2020年,OYO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而中国成为裁员的“重灾区”。
截至2020年3月,OYO中国员工人数相比巅峰时期已经减少了近7000人。
此之外,OYO中国的高管已经大规模离职,7名早期参与创建OYO中国团队的VP/SVP已离职五位。后期加入的CXO中,也先后有三人离职。
裁员、关店、收缩战线……一系列操作下来,OYO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上万家,锐减到只剩下一千多家。
这位曾经的下沉王者在国内市场的最新动态依然停留在“溃退中国市场”,是快速扩张的种种后遗症。
截至发稿前,OYO酒店中国官网和中文版APP已无法访问。
OYO重出江湖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低线市场消费总量增速是高线市场的150%,年轻一代在从一二线城市先三四线城市回流。
近两年,随着国内酒店市场的发展,酒店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连锁酒店的赛道入门投资总额也越来越大。
从早期几百万投资一家经济型酒店到现阶段上千万起的中档酒店,酒店投资正在成为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意。
如今,随着大笔投资的五星级酒店生意越来越难做,入门级、小体量酒店投资却能让更多的酒店加入到连锁酒店的阵营。
未来,大众酒店市场拥有广阔的天地,但OYO已有更大野心。
此番重启IPO,主要还是得益于财报业绩的改观。
OYO早在2024财年Q2就已实现公司首季度盈利,税后利润超过1360万元。
2024财年OYO的盈利进一步扩大,全年净利润为62.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亿元)。
中国市场这块肥肉,OYO依然不愿放手。
OYO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在“核心成长型市场”(印度、印尼、欧洲与马来西亚)建立坚实的基础,同时评估“未来成长型市场”的战略增长机会,即中、美等国家市场。
为此,OYO在区域性扩张道路上继续发力。
2024年,OYO刷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并购记录,以5.25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从黑石集团 手中收购美国经济型连锁酒店Motel 6及其酒店品牌Studio 6。
除了继续保持规模扩张外,OYO的野心已初步显现,开始布局高端市场。
去年6月,OYO于迪拜正式推出首家豪华酒店品牌——Palette Royal Reflections Hotel and Spa,专注吸引高端旅客。
据悉,OYO已经计划在2026年将自己旗下的高端酒店品牌SUNDAY拓展到30个国家,开100家门店。
据全球商情信息平台显示,目前OYO已从单体酒店整合者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综合酒店、住宅及办公空间运营连锁管理公司。
做低端的买卖,如今却能赚到更多的钱。
春秋航空在众多航空公司中以低价著称,却是国内最能赚钱的航空公司;
茶饮赛道里最赚钱的是最便宜的蜜雪冰城,2024年净利润44.54亿元;
电商这几年增速最快的是主打低价的拼多多,2024年净利润1124亿元,而以优质但价格相对偏高的京东同期净利润只有413.6亿元,净利润约为拼多多的1/3,市值也只有拼多多的1/4。
公开数据表明,目前国内对价格敏感的用户高达6.8亿,这也给低价策略提供了巨大的生存土壤。
以极致低价吸引海量用户,再通过规模化和成本控制实现盈利。
这种“低价高量”模式精准契合当前消费趋势——在经济不确定性下,消费者更趋理性,追求性价比。
蜜雪冰城的4块钱柠檬水,都能干出700亿估值。
曾把酒店价格打到29元的OYO,依然在下沉市场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最好的生意,不是让竞争对手仰望,而是让亿万普通大众笑着买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