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发行规模超400亿元,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中成立,科创债ETF博时(551000)冲击6连涨,最新规模创成立以来新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发行规模超400亿元,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中成立,科创债ETF博时(551000)冲击6连涨,最新规模创成立以来新高

科创债ETF博时(551000)冲击6连涨,最新规模104.71亿元创历史新高,近5日吸金4.58亿元。

截至2025年9月18日 13:30,科创债ETF博时(551000)上涨0.01%, 冲击6连涨。最新价报99.56元。

流动性方面,科创债ETF博时盘中换手0.17%,成交1804.07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17日,科创债ETF博时近1年日均成交22.19亿元。

据报道,9月18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中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发行规模合计为407.86亿元。其中,13只科创债ETF发行规模均超过29亿元。加上这14只科创债ETF,当前科创债ETF总规模超过1700亿元,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机构研究表示,作为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兴融资工具,科创债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是推动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关键一环。随着我国债券ETF的不断壮大,科创债ETF有望发展成为债券ETF拼图中的重要一块。

规模方面,科创债ETF博时最新规模达104.71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资金流入方面,科创债ETF博时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4.58亿元。

科创债ETF博时紧密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上证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系列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创新公司债中,选取剩余期限、信用评级符合条件的债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相应上交所科技创新公司债的整体表现。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低 (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youlianyunpindao@163.com
以上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博时基金

2.9k
  •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近5日“吸金”合计2.1亿元,沪深三大指数调整,后市怎么看?
  • 回归基本面逻辑,中国债市独立走势凸显,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小幅上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发行规模超400亿元,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中成立,科创债ETF博时(551000)冲击6连涨,最新规模创成立以来新高

科创债ETF博时(551000)冲击6连涨,最新规模104.71亿元创历史新高,近5日吸金4.58亿元。

截至2025年9月18日 13:30,科创债ETF博时(551000)上涨0.01%, 冲击6连涨。最新价报99.56元。

流动性方面,科创债ETF博时盘中换手0.17%,成交1804.07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17日,科创债ETF博时近1年日均成交22.19亿元。

据报道,9月18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中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发行规模合计为407.86亿元。其中,13只科创债ETF发行规模均超过29亿元。加上这14只科创债ETF,当前科创债ETF总规模超过1700亿元,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机构研究表示,作为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兴融资工具,科创债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是推动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关键一环。随着我国债券ETF的不断壮大,科创债ETF有望发展成为债券ETF拼图中的重要一块。

规模方面,科创债ETF博时最新规模达104.71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资金流入方面,科创债ETF博时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4.58亿元。

科创债ETF博时紧密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上证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系列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创新公司债中,选取剩余期限、信用评级符合条件的债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相应上交所科技创新公司债的整体表现。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低 (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