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 | 改革破题促共富,“莱西经验”焕发新时代光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 | 改革破题促共富,“莱西经验”焕发新时代光彩

在青岛,“莱西经验”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文|周涛

9月16日,“莱西会议”35周年座谈会在青岛莱西市举行,这场回望历史、聚焦当下、谋划未来的会议,再次将“莱西经验”这一植根中国农村大地的基层治理典范,推向公众视野。

35年前,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村级组织凝聚力减弱、乡村治理出现的新课题,青岛莱西市率先探索,走出了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三配套”村级组织建设路径。1990年8月,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召开,“莱西经验”由此在全国推广,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为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奠定了重要实践基础。

35年栉风沐雨,“莱西经验”并未停留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而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迭代升级,从最初的“三配套”到新时代的“一统领三融合”,始终紧扣乡村发展的痛点、难点,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在青岛这片改革热土上,“莱西经验”的创新实践,正以看得见的成效,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从“分散经营”到“抱团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组织振兴。莱西市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村庄抓村庄”的路径依赖,针对过去行政村规模小、资源分散、服务能力弱的问题,莱西率先推进村庄建制调整,将861个行政村优化调整为111个新村,同步构建“村党组织—自然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链条。以30至60户为单元划分的3500个村级网格,搭配4200个党员中心户,让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口。“网格化+党员联户”的双向联动之下,莱西不仅解决了基层组织“覆盖不到边、服务跟不上”的难题,更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乡村发展合力的“主心骨”。

新时代的“莱西经验”打破“单兵作战”的传统发展模式,创新探索“乡村公共资源+专业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的发展机制,以强村共富公司为平台,整合土地、山林、闲置资产等分散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如今的莱西,已成立市级强村共富公司3家、镇级11家、村级83家,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数据最有说服力:1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其中63个行政村超过100万元,较建制调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

精准配置,惠及民生

座谈会上,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表示,作为“莱西经验”诞生地,青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增强进取意识、不断勇探新路,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乡村发展融合、乡村治理融合、乡村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新路径。

治理模式的创新,是“莱西经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让村民当家作主”,是“莱西经验”从诞生之初就坚守的理念。

新时代以来,青岛各地在“莱西经验”指引下,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莱西市创新的党员议事代表制度,按照村庄党员总数20%至30%的比例推选议事代表,每名代表包联60至80户农户,每周上门收集意见建议,村级重大事项严格遵循“五议一审两公开”程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日庄镇沟东新村将村规民约量化为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20余项积分指标,实行“月评议、季公示”,村民凭积分可在“德育银行”兑换生活用品,通过积分制管理模式,让村民自发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去年该村环境整治群众参与率达95%,获评“山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35年风雨兼程,“莱西经验”从莱西走向全国,从基层治理的“试验田”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间”。在青岛,“莱西经验”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从组织体系的“强基”到集体经济的“富民”,从治理模式的“提效”到服务水平的“暖心”,“莱西经验”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 | 改革破题促共富,“莱西经验”焕发新时代光彩

在青岛,“莱西经验”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文|周涛

9月16日,“莱西会议”35周年座谈会在青岛莱西市举行,这场回望历史、聚焦当下、谋划未来的会议,再次将“莱西经验”这一植根中国农村大地的基层治理典范,推向公众视野。

35年前,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村级组织凝聚力减弱、乡村治理出现的新课题,青岛莱西市率先探索,走出了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三配套”村级组织建设路径。1990年8月,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召开,“莱西经验”由此在全国推广,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为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奠定了重要实践基础。

35年栉风沐雨,“莱西经验”并未停留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而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迭代升级,从最初的“三配套”到新时代的“一统领三融合”,始终紧扣乡村发展的痛点、难点,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在青岛这片改革热土上,“莱西经验”的创新实践,正以看得见的成效,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从“分散经营”到“抱团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组织振兴。莱西市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村庄抓村庄”的路径依赖,针对过去行政村规模小、资源分散、服务能力弱的问题,莱西率先推进村庄建制调整,将861个行政村优化调整为111个新村,同步构建“村党组织—自然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链条。以30至60户为单元划分的3500个村级网格,搭配4200个党员中心户,让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口。“网格化+党员联户”的双向联动之下,莱西不仅解决了基层组织“覆盖不到边、服务跟不上”的难题,更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乡村发展合力的“主心骨”。

新时代的“莱西经验”打破“单兵作战”的传统发展模式,创新探索“乡村公共资源+专业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的发展机制,以强村共富公司为平台,整合土地、山林、闲置资产等分散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如今的莱西,已成立市级强村共富公司3家、镇级11家、村级83家,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数据最有说服力:1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其中63个行政村超过100万元,较建制调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

精准配置,惠及民生

座谈会上,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表示,作为“莱西经验”诞生地,青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增强进取意识、不断勇探新路,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乡村发展融合、乡村治理融合、乡村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新路径。

治理模式的创新,是“莱西经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让村民当家作主”,是“莱西经验”从诞生之初就坚守的理念。

新时代以来,青岛各地在“莱西经验”指引下,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莱西市创新的党员议事代表制度,按照村庄党员总数20%至30%的比例推选议事代表,每名代表包联60至80户农户,每周上门收集意见建议,村级重大事项严格遵循“五议一审两公开”程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日庄镇沟东新村将村规民约量化为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20余项积分指标,实行“月评议、季公示”,村民凭积分可在“德育银行”兑换生活用品,通过积分制管理模式,让村民自发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去年该村环境整治群众参与率达95%,获评“山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35年风雨兼程,“莱西经验”从莱西走向全国,从基层治理的“试验田”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间”。在青岛,“莱西经验”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从组织体系的“强基”到集体经济的“富民”,从治理模式的“提效”到服务水平的“暖心”,“莱西经验”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