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省委书记督战,江苏加码“向海图强”战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省委书记督战,江苏加码“向海图强”战略

江苏海洋经济体量与经济大省地位并不匹配。

江苏吕四港,界面新闻记者范易成摄

界面新闻记者 | 范易成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9月16日,在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上,南通市政府与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上海市崇明区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这成为南通加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一步。界面新闻从南通市相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南通全力推进中石油蓝海新材料、惠生海工、燕达新能源等合计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涉海重大项目建设,揭牌成立江苏船舶海工产业创新联盟,加快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江苏省船舶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海洋平台整体建设。

南通今年还启动了全市“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十五五”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突出以产兴港、港产联动,着力构建以船舶海工、先进材料、新能源三大地标性产业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南通的一系列举措,是整个江苏发力海洋经济的一个缩影。

一个星期前的9月10日,江苏在盐城召开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许昆林主持会议。座谈会评估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情况和去年以来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成效,进一步部署重点工作任务。

信长星在会议上指出,要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更好发挥海洋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这是江苏连续第二年举办这一高规格会议,从中释放出了江苏“向海发展”战略升级的强烈信号。去年5月28日,江苏在南通举办了首届座谈会。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

《2024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0046.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6%,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3%,海洋经济对省域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分析称,江苏是制造大省,作为核心动力的产业优势不断巩固提升,双燃料动力船等绿色产品持续抢占国际市场,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保持前列,智能化、低碳化技术提升产业附加值,这些共同推动江苏海洋经济量质齐升,“破万亿”是新的起点。

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此前在报道中称,从整体上看,江苏海洋经济的优势并不突出,海洋经济体量与经济大省地位并不匹配。

作为对比,与江苏同为经济大省的广东,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两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达14.1%。两项数据均显著高于江苏。

同属长三角的浙江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13.3%。从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这一数据来看,江苏的确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国务院2021年底批复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

而2024年,江苏沿海三市GDP合计占全省的18.1%,距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因此2025年也就成为了关键一年。

作为今年座谈会的举办地,盐城正在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界面新闻获悉,盐城已成立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一步在工作统筹方面,将启动“十五五”海洋经济专项规划编制。

在具体项目方面,盐城将继续推动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船舶等九大海洋产业主管部门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目标企业目录。此外,盐城还将聚焦“风光氢储碳海农”七大主题,建设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对接中国海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海洋科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两个月前的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中央层面再次对海洋经济发展作出部署,显示出海洋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对全国各省来说,海洋经济发展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在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信长星强调,要加快集聚和培育壮大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导高校院所和企业做好“海洋+”和“+海洋”文章,让沿海地区成为海洋经济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场”、产业迭代升级“新引擎”。

他还强调,当前江苏正在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在抓好本轮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收官的同时,统筹谋划新一轮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引领各方面凝心聚力、协同发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省委书记督战,江苏加码“向海图强”战略

江苏海洋经济体量与经济大省地位并不匹配。

江苏吕四港,界面新闻记者范易成摄

界面新闻记者 | 范易成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9月16日,在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上,南通市政府与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上海市崇明区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这成为南通加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一步。界面新闻从南通市相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南通全力推进中石油蓝海新材料、惠生海工、燕达新能源等合计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涉海重大项目建设,揭牌成立江苏船舶海工产业创新联盟,加快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江苏省船舶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海洋平台整体建设。

南通今年还启动了全市“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十五五”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突出以产兴港、港产联动,着力构建以船舶海工、先进材料、新能源三大地标性产业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南通的一系列举措,是整个江苏发力海洋经济的一个缩影。

一个星期前的9月10日,江苏在盐城召开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许昆林主持会议。座谈会评估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情况和去年以来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成效,进一步部署重点工作任务。

信长星在会议上指出,要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更好发挥海洋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这是江苏连续第二年举办这一高规格会议,从中释放出了江苏“向海发展”战略升级的强烈信号。去年5月28日,江苏在南通举办了首届座谈会。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

《2024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0046.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6%,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3%,海洋经济对省域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分析称,江苏是制造大省,作为核心动力的产业优势不断巩固提升,双燃料动力船等绿色产品持续抢占国际市场,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保持前列,智能化、低碳化技术提升产业附加值,这些共同推动江苏海洋经济量质齐升,“破万亿”是新的起点。

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此前在报道中称,从整体上看,江苏海洋经济的优势并不突出,海洋经济体量与经济大省地位并不匹配。

作为对比,与江苏同为经济大省的广东,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两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达14.1%。两项数据均显著高于江苏。

同属长三角的浙江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13.3%。从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这一数据来看,江苏的确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国务院2021年底批复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

而2024年,江苏沿海三市GDP合计占全省的18.1%,距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因此2025年也就成为了关键一年。

作为今年座谈会的举办地,盐城正在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界面新闻获悉,盐城已成立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一步在工作统筹方面,将启动“十五五”海洋经济专项规划编制。

在具体项目方面,盐城将继续推动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船舶等九大海洋产业主管部门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目标企业目录。此外,盐城还将聚焦“风光氢储碳海农”七大主题,建设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对接中国海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海洋科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两个月前的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中央层面再次对海洋经济发展作出部署,显示出海洋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对全国各省来说,海洋经济发展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在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信长星强调,要加快集聚和培育壮大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导高校院所和企业做好“海洋+”和“+海洋”文章,让沿海地区成为海洋经济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场”、产业迭代升级“新引擎”。

他还强调,当前江苏正在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在抓好本轮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收官的同时,统筹谋划新一轮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引领各方面凝心聚力、协同发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