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蕾蕾
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汇处,有一座全国唯一名字里带“皇”字的千年古县——赞皇。这里山峦叠嶂、水系纵横,森林覆盖率居石家庄市之首。千年文脉与革命传统在此交融,雄奇山水与当代艺术在此相遇,赞皇县正逐渐成为京津冀地区休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山水地貌奇观冠华北
赞皇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当属嶂石岩地貌。嶂石岩自然景观主要为“丹崖、碧岭、奇峰、幽谷”,它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嶂石岩景区内,三层叠起的赤壁丹崖绵延十里,犹如一幅巨型山水画卷,被誉为“百里赤壁,万丈红崚”。最高峰海拔1797.4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华北地区保护最好、品种最全的“天然植物园”。

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更是一大自然奇观。弧长310米、高103米、弧度250度的绝壁回音清晰、悠长,已于1997年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站在壁前呼喊,回声袅袅,仿佛在与大山对话。
除了雄奇山岳,赞皇的水资源同样丰富。槐河、济河横贯东西,2个中型水库、62个小型水库和96个塘坝,平泉湖、锁云湖、天台湖等上百个水库塘坝分布全县,供游客垂钓赏玩。
古县文脉绵长育英才
赞皇的故事,始于周穆王封山的传说。据《赞皇县志》记载,周朝时境内“巑山”因周穆王战胜犬戎而得名“赞皇山”,县名由此沿用千年。这份厚重,在唐代达到鼎盛——彼时赞皇走出六位宰相,其中李吉甫、李德裕父子宰相更是史册留名,“唐相故里”的美誉至今仍在槐河两岸流传。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涌现出“共和国第一任核司令”张蕴钰、“中国坦克之父”王运丰等时代楷模,文脉基因代代相承。
赞皇还是革命老区,八路军太行一分区司令部和冀西特委曾设立于此。抗日战争时期,赞皇是冀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有“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的盛赞。邓小平、陈锡联、秦基伟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战斗生活过,20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太行一分区司令部旧址、冀西特委驻地等红色遗址,如今已成为研学教育的重要基地。
政策引领绘就文旅新画卷
嶂石岩景区正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为目标,建设完善旅游设施。九女峰景区新建观景平台、安全护栏和旅游厕所,引入魔毯、滑道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多角度感受地质奇观。
位于嶂石岩核心区的岩美术馆,这座由中央美院设计师打造的建筑,以太行山石为基底,43米单跨木梁创下国内纪录,曲直折的混凝土立墙与层叠木构屋檐相融,仿佛从山体中自然生长。馆内不仅举办高端艺术展览,还引入咖啡厅、文创空间,成为集艺术、阅读、休闲于一体的文化驿站。

近年来,赞皇县依托生态与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新格局。赞皇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县委书记陈宏锋曾指出,要深入挖掘赞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探索“文旅+体育”“文旅+研学”“文旅+康养”等多维度融合模式。
如今的赞皇,正以历史为魂、生态为基、创新为翼,邀请更多人走进太行深处,品千年文脉、赏自然奇观、享休闲时光,在山水之间遇见“不一样的河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