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铜迎来“巨变” 铜加工行业“马太效应”开启,金田股份成最大受益者!

摘要:

1、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有关政策落实事项的通知》(发改体改〔2025〕770号,简称“770号文”)迅速铺开落地,要求各地在2025年8月底前完成对违规财政返还、补贴等政策的清理废止,并明确禁止2024年5月后新增违规返税行为;

2、770号文极大削弱了过往从事或涉及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享受的灰色税收优惠,显著增加了相关企业的成本负担,使得这类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客户竞争力大幅下降,加速行业洗牌,业务传统、中小规模、依赖低价竞争的企业加速退出,铜加工行业“马太效应”开启;

3、金田股份(601609.SH)过往全部采用海外废铜,增值税全额缴纳,不享受返还补贴,长期承受更高的成本,作为国内再生铜利用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作为全球业内为数不多的可实现再生铜回收、提纯、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在此轮行业变局中从市场份额扩大、成本劣势消除、利润空间增厚维度全面受益,龙头地位将不可撼动;

4、市场对再生铜的认识还需要持续提升,再生铜≠低价值,相反的,因其高度契合铜加工行业下游全球龙头企业群体的绿色、低碳、碳足迹追溯要求,再生铜产品的技术与工艺难度、价值量、利润空间都要显著高于原生铜产品,是盈利能力更强的方向。

“公平竞争、统一大市场” 铜加工行业反内卷呼之欲出

国内再生行业受困于小规模纳税人无票现金交易的现实瓶颈,部分企业长期获取低成本废铜原料、财政返还和不合理补贴,在地方保护的背景下形成了显著的税收和成本优势,致使合规经营的企业长期面临着更高的竞争和价格压力。

国务院去年发布《783号文》,也叫《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要求各地停止不合理补贴,废止地方税返、补贴及特许优惠,直击废铜行业因区域政策差异滋生的灰色套利,拉开打响行业整治的序幕。

近期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有关政策落实事项的通知》(发改体改〔2025〕770号,简称“770号文”),重申《783号文》精神,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分期检查,要求各地在2025年8月底前完成对违规财政返还、补贴等政策的清理废止,并明确禁止2024年5月后新增违规返税行为,中国废铜乱象整治终于全面推行,势不可挡。

该系列政策将直接导致一些原本依赖政策优惠获取低成本废铜原料的企业,迎来显著的成本上升压力,过往因此产生的毛利率优势和利润空间面临挤压甚至消失,以往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被规范,依靠特殊成本优势支撑的低价竞争趋势得以遏制,对再生铜行业的地方税收返还、设备租赁、反向开票等方面带来极大冲击。

另一方面,政策推行加速了行业洗牌,一些业务传统、规模中小、过度依赖低价竞争的企业将加速退出,铜加工行业新一轮“马太效应”开启。

9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文章,再次就聚焦重点难点,清除顽瘴痼疾予以定调,第一条便是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虽然今年的“反内卷”主要聚焦于光伏领域,但铜加工行业的“反内卷”大势已呼之欲出。

再生铜毫无疑问是必经之路

关于铜,有两个毫无疑问。

其一,铜毫无疑问是科技时代的战略资源,铜凭借自身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加工延展性、耐蚀抑菌性以及可循环回收优势,广泛且深入的应用于各传统和新兴产业,已成为支撑前沿科技和零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资源。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中明确提出,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

其二,再生铜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必经之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铜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应用需求,在原生资源存在缺口的明确预期之下,发展再生铜确定不移。

11部门联合发布的《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原料保障方面,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技术创新方面,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支持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处理含铜二次资源,培育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竞争力强的废铜加工利用企业和利用含铜二次资源的铜冶炼企业;培育世界一流大型铜企业集团,提升铜采选、冶炼环节集中度,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需求,重点培育铜产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金田股份手握方舟“船票”

一方面,《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上,对铜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另一方面,《783号文》、《770号文》则从再生资源的现实问题,从公平性、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行业进行“修正”。

这对过往从再生铜产业规范缺陷中持续收益的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对于坚持合规开发再生铜产业的企业来说,则是迟到的“补偿”。

目前,国内再生铜利用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是金田股份,再生铜用量近50万吨。

金田股份是全球业内为数不多的可实现再生铜回收、提纯、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是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唯一主营再生铜的民企,并主导进口再生铜标准制定,历史配额持续领先。

在深入再生铜产业的近十年里,为保障合法合规性,金田股份全部采用海外进口废铜,增值税全额缴纳,不享受返还补贴。

持续坚持的代价,则是金田股份长期维持在较同行业高6%-7%左右的成本水平,这使其在面对“内卷性低价竞争”时,不得不靠更多维度得综合表现来保持竞争力,但这反而也成就了如今规模遥遥领先,产品矩阵、技术路线齐备,再生铜先发优势显著,深度绑定下游前沿产业而非深陷传统市场被迫内卷的金田股份。

而在国内废铜市场乱象整治的趋势下,《770号文》全面清理违规返还,价差迅速拉大、价格中枢上移,行业出清加速,成本差异消除,金田股份的竞争壁垒得到大幅加强,从市场份额扩大、成本劣势消除、利润空间增厚维度全面受益,龙头地位将不可撼动。

如果再生铜是未来必经之路,那么拥有再生铜产业绝对先发优势的金田股份,无疑已经手握了方舟“船票”。

今年9月,全国首个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差异化检验监管创新试点在浙江宁波落地,一批来自英国的25.7吨再生铜原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完成快速放射性检测和机检查验后,运抵的正是金田股份厂区。

在此创新下,优质的再生铜原料在码头无需开箱,在机检和放射性检验合格后,就可以直接拉到企业厂区的查验场地内进行开箱查验,极大地缩短通关时长,带来可观的成本缩减,金田股份进出口部负责人曾表示预计每年可实现降本近800万元。

未来铜加工产业不仅要创造产品价值 还要创造“减碳价值”

今年iPhone 17系列新品销量超预期,据招商证券最新数据,京东平台iPhone 17预订量已突破200万大关,这一数字不仅是前代iPhone 16的10倍,更创下了苹果新品预售的历史纪录,目前各大电商平台,iPhone17全系都处于“预约”或“等待抢购”状态,光预约数就已经夸张到离谱。

不过,市场可能不知道的是,苹果一直是全球再生铜的主力推手。“Apple 2030计划”指出,苹果公司计划在2030财年实现碳足迹的碳中和。

实际上,当下再生铜的主要需求正是集中在这类各下游行业的全球性龙头企业上,苹果、特斯拉等全球巨头都已要求其供应链企业实现碳中和或披露碳足迹,无法达到要求的供应商将失去订单。

可见,再生铜≠低价值,相反的,再生铜除了创造产品价值以外,还为下游客户创造了减少碳排放、减少碳税等多方面的“减碳价值”,再生铜的背后,是附加值更高,增速更快,规模空间更可观的增量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金田股份

  • 稀土永磁板块震荡走弱,北矿科技触及跌停
  • PEEK材料板块震荡走弱,金田股份跌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再生铜迎来“巨变” 铜加工行业“马太效应”开启,金田股份成最大受益者!

摘要:

1、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有关政策落实事项的通知》(发改体改〔2025〕770号,简称“770号文”)迅速铺开落地,要求各地在2025年8月底前完成对违规财政返还、补贴等政策的清理废止,并明确禁止2024年5月后新增违规返税行为;

2、770号文极大削弱了过往从事或涉及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享受的灰色税收优惠,显著增加了相关企业的成本负担,使得这类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客户竞争力大幅下降,加速行业洗牌,业务传统、中小规模、依赖低价竞争的企业加速退出,铜加工行业“马太效应”开启;

3、金田股份(601609.SH)过往全部采用海外废铜,增值税全额缴纳,不享受返还补贴,长期承受更高的成本,作为国内再生铜利用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作为全球业内为数不多的可实现再生铜回收、提纯、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在此轮行业变局中从市场份额扩大、成本劣势消除、利润空间增厚维度全面受益,龙头地位将不可撼动;

4、市场对再生铜的认识还需要持续提升,再生铜≠低价值,相反的,因其高度契合铜加工行业下游全球龙头企业群体的绿色、低碳、碳足迹追溯要求,再生铜产品的技术与工艺难度、价值量、利润空间都要显著高于原生铜产品,是盈利能力更强的方向。

“公平竞争、统一大市场” 铜加工行业反内卷呼之欲出

国内再生行业受困于小规模纳税人无票现金交易的现实瓶颈,部分企业长期获取低成本废铜原料、财政返还和不合理补贴,在地方保护的背景下形成了显著的税收和成本优势,致使合规经营的企业长期面临着更高的竞争和价格压力。

国务院去年发布《783号文》,也叫《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要求各地停止不合理补贴,废止地方税返、补贴及特许优惠,直击废铜行业因区域政策差异滋生的灰色套利,拉开打响行业整治的序幕。

近期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有关政策落实事项的通知》(发改体改〔2025〕770号,简称“770号文”),重申《783号文》精神,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分期检查,要求各地在2025年8月底前完成对违规财政返还、补贴等政策的清理废止,并明确禁止2024年5月后新增违规返税行为,中国废铜乱象整治终于全面推行,势不可挡。

该系列政策将直接导致一些原本依赖政策优惠获取低成本废铜原料的企业,迎来显著的成本上升压力,过往因此产生的毛利率优势和利润空间面临挤压甚至消失,以往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被规范,依靠特殊成本优势支撑的低价竞争趋势得以遏制,对再生铜行业的地方税收返还、设备租赁、反向开票等方面带来极大冲击。

另一方面,政策推行加速了行业洗牌,一些业务传统、规模中小、过度依赖低价竞争的企业将加速退出,铜加工行业新一轮“马太效应”开启。

9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文章,再次就聚焦重点难点,清除顽瘴痼疾予以定调,第一条便是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虽然今年的“反内卷”主要聚焦于光伏领域,但铜加工行业的“反内卷”大势已呼之欲出。

再生铜毫无疑问是必经之路

关于铜,有两个毫无疑问。

其一,铜毫无疑问是科技时代的战略资源,铜凭借自身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加工延展性、耐蚀抑菌性以及可循环回收优势,广泛且深入的应用于各传统和新兴产业,已成为支撑前沿科技和零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资源。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中明确提出,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

其二,再生铜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必经之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铜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应用需求,在原生资源存在缺口的明确预期之下,发展再生铜确定不移。

11部门联合发布的《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原料保障方面,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技术创新方面,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支持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处理含铜二次资源,培育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竞争力强的废铜加工利用企业和利用含铜二次资源的铜冶炼企业;培育世界一流大型铜企业集团,提升铜采选、冶炼环节集中度,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需求,重点培育铜产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金田股份手握方舟“船票”

一方面,《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上,对铜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另一方面,《783号文》、《770号文》则从再生资源的现实问题,从公平性、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行业进行“修正”。

这对过往从再生铜产业规范缺陷中持续收益的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对于坚持合规开发再生铜产业的企业来说,则是迟到的“补偿”。

目前,国内再生铜利用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是金田股份,再生铜用量近50万吨。

金田股份是全球业内为数不多的可实现再生铜回收、提纯、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是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唯一主营再生铜的民企,并主导进口再生铜标准制定,历史配额持续领先。

在深入再生铜产业的近十年里,为保障合法合规性,金田股份全部采用海外进口废铜,增值税全额缴纳,不享受返还补贴。

持续坚持的代价,则是金田股份长期维持在较同行业高6%-7%左右的成本水平,这使其在面对“内卷性低价竞争”时,不得不靠更多维度得综合表现来保持竞争力,但这反而也成就了如今规模遥遥领先,产品矩阵、技术路线齐备,再生铜先发优势显著,深度绑定下游前沿产业而非深陷传统市场被迫内卷的金田股份。

而在国内废铜市场乱象整治的趋势下,《770号文》全面清理违规返还,价差迅速拉大、价格中枢上移,行业出清加速,成本差异消除,金田股份的竞争壁垒得到大幅加强,从市场份额扩大、成本劣势消除、利润空间增厚维度全面受益,龙头地位将不可撼动。

如果再生铜是未来必经之路,那么拥有再生铜产业绝对先发优势的金田股份,无疑已经手握了方舟“船票”。

今年9月,全国首个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差异化检验监管创新试点在浙江宁波落地,一批来自英国的25.7吨再生铜原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完成快速放射性检测和机检查验后,运抵的正是金田股份厂区。

在此创新下,优质的再生铜原料在码头无需开箱,在机检和放射性检验合格后,就可以直接拉到企业厂区的查验场地内进行开箱查验,极大地缩短通关时长,带来可观的成本缩减,金田股份进出口部负责人曾表示预计每年可实现降本近800万元。

未来铜加工产业不仅要创造产品价值 还要创造“减碳价值”

今年iPhone 17系列新品销量超预期,据招商证券最新数据,京东平台iPhone 17预订量已突破200万大关,这一数字不仅是前代iPhone 16的10倍,更创下了苹果新品预售的历史纪录,目前各大电商平台,iPhone17全系都处于“预约”或“等待抢购”状态,光预约数就已经夸张到离谱。

不过,市场可能不知道的是,苹果一直是全球再生铜的主力推手。“Apple 2030计划”指出,苹果公司计划在2030财年实现碳足迹的碳中和。

实际上,当下再生铜的主要需求正是集中在这类各下游行业的全球性龙头企业上,苹果、特斯拉等全球巨头都已要求其供应链企业实现碳中和或披露碳足迹,无法达到要求的供应商将失去订单。

可见,再生铜≠低价值,相反的,再生铜除了创造产品价值以外,还为下游客户创造了减少碳排放、减少碳税等多方面的“减碳价值”,再生铜的背后,是附加值更高,增速更快,规模空间更可观的增量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