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门户网站消息,近日安徽省科技厅等部门对联合印发的《安徽省天使母基金群高质量运营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行深入解读。该《指引》围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核心定位,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通过制度性突破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支持早期科创企业发展,为安徽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发布会上,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谭海斌介绍,《指引》的亮点集中体现为“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引导措施,提出“四投”标准,明确将基金“领投首投率”、“硬科技”项目占比等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并支持建立“科创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以引导早期项目回归合理估值。二是聚焦机制创新,提出“延存续期”,对运营绩效优秀的母基金,经审批后存续期可延长至20年,避免“急投急退”,体现“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理念。三是聚焦考核评价,提出“优化容错”,强调考核“应以基金整体项目投资核算为依据,不以单一子基金或单个投资项目损失论英雄”,解决“慎投怯投”问题。四是聚焦区域发展,提出“投资皖北”,对在皖北落地的基金给予出资比例、管理费等方面的倾斜。**五是聚焦服务体系,提出“多方协同”,要求提供全方位投后服务,并常态化开展融资对接活动。
针对早期投资风险高、社会资本参与意愿弱的痛点,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张丰指出了《指引》的三大机制突破。
一是财政出资比例大幅提高,“允许母基金对单个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70%”,这一被形容为“天花板级别的松绑”的措施,为社会资本提供了坚实的“风险共担”安全垫。二是基金期限显著延长,与科创企业长周期发展特点相匹配。三是返投认定机制科学灵活,省外企业迁入、被皖企收购、在皖设子公司等均可视为返投,更注重实际产业贡献。
截至目前,安徽省天使母基金群已形成总规模150亿元的集群,累计投资项目250个,投资金额40.58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11家,并成功吸引107个优质项目落地安徽。
未来,安徽还将通过构建科技金融产品矩阵、实施科技金融“2641行动”等配套措施,与天使母基金群协同发力,共同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完整金融生态体系。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