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观察】外卖要有“新国标”了,“内卷”竞争有望破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观察】外卖要有“新国标”了,“内卷”竞争有望破解

这一标准通过整合食品安全、公平竞争、劳工权益等不同维度的监管要求和合规管理来优化外卖行业生态,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赢。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自2025年4月以来,各大外卖平台频现“补贴内卷”浪潮,中小商户被迫卷入其中,甚至平台转嫁补贴成本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挤压商户合理利润空间,行业健康亟待重视。

9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将有“新国标”。

据介绍,征求意见稿聚焦当前外卖平台服务中的痛点,针对“内卷式”竞争、平台收费不透明不合理、“幽灵外卖”屡禁不止、配送员权益保障不足等社会关切问题形成标准条款,帮助外卖平台企业规范服务管理,引导平台企业公开有序竞争。

“这次征求意见稿体现了监管思路的转变。”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告诉界面新闻,即从过去侧重于反垄断以及保障消费者和配送员权益,转变为通过重塑价格机制,深化对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之间生产关系的精细化监管、治理与调节。

据新华社报道,相比于同类国际标准,该征求意见稿更侧重于对主体行为的规范,聚焦外卖行业中平台、商户、配送员等多元主体间的行为协同,填补现有标准在主体关系协调层面的空白,推动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协调一致,进一步促进外卖行业的规范治理。

“内卷”竞争亟需干预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线上外卖用户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消费近33亿元。万亿市场规模、千万骑手以及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使得外卖行业的规范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4月以来,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大量餐品价格低于其他外卖平台。随后,饿了么、美团也加入这场价格战,场面一度火热。

“今年以来,外卖平台掀起了多次大额补贴活动,价格不透明、收费不合理、以超低价格争夺市场份额、‘幽灵外卖”等欺诈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娄宇告诉界面新闻,“内卷式竞争”不仅损害企业利益,也干扰了市场秩序,外卖员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反内卷”已从社会高频热词转变为关乎经济全局的政策主线。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聚焦外卖行业,为补齐外卖平台合规管理短板,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随后在8月29日,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该机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研制平台经济治理领域的标准。作为配套措施,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上述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针对平台“内卷式”竞争问题,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对价格促销管理的要求,包括确保促销活动公开透明、促销规则公平合理等,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此外,针对平台收费规则不透明、不合理问题,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收费管理的具体要求,提出平台应规范收费项目、公示收费信息、进行合规审核等。

至于如何落地收费透明化,陈瑞表示,需构建一套技术驱动且兼顾现实执行可持续性的阳光价格体系。“这个体系并非完全透明,但要保障算法具有可解释性,其核心定价逻辑是透明的,并且要得到各方认可。”陈瑞说。

“同时,官方可以加大对不同商家之间博弈联盟、博弈议价及申诉能力的构建力度,形成商户端的集体协商与平台端的双向沟通博弈机制。”陈瑞表示,毕竟单个商户难以与平台抗衡,通过良性的协商机制,能够带动整个平台生态和治理规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明确平台应建立规范准入机制

征求意见稿还针对“幽灵外卖”、商户“爆单”等乱象,从商户入驻、信息审核等方面提出系统要求,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天津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翟磊告诉界面新闻,外卖平台食品安全风险的最主要成因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管“不可达”问题。

翟磊表示,商家通过“多店一证”“阴阳地址”“僵尸复活”等方式违规经营“幽灵外卖”,并通过美化甚至伪造后厨照片、视频等方式逃避平台AI审核,从而造成了事实上的“脱管”问题。此外,在配送过程中,餐盒安全、保温箱卫生、配送员健康等均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2025年3月,“外卖员避雷清单”登上热搜,黄焖鸡、炸鸡等品类因后厨脏乱、食材过期被内部人员“拉黑”。与此同时间发酵的事件是媒体曝光的“杨铭宇”黄焖鸡食品安全问题。3月13日,国务院食安办向山东省食药安办、河南省食安办发出挂牌督办通知书,对两地核查处置工作实行挂牌督办

此次征求意见稿从入驻条件、信息审核、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外卖平台对商户的管理提出系统要求,明确平台应建立规范的准入机制,就是从源头上加强对“幽灵外卖”监管。

翟磊指出,平台通过信息比对、实地核查等方式核验资质,打破了以往“线上审核”的局限,确保商家具备食品安全经营的软硬件条件,把好“第一道关”。

在经营过程中,同样需要强化平台的技术赋能。翟磊认为,平台应为商家提供“明厨亮灶”技术支持,对无堂食商家强制要求实时公开后厨,并通过AI巡检识别违规操作。与此同时,应通过协同治理的方式,加强平台与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等,建立外卖食品安全跟踪溯源机制,确保采购、加工、配送全过程安全、可控。

未来外卖食品安全治理需向全链条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翟磊表示,治理模式要升级为社会共治,打破餐饮企业、平台、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同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推动外卖行业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真正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劳动报酬匹配标准有待量化

外卖配送员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此次征求意见稿聚焦配送员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保障配送员合理收入与休息权。

征求意见稿明确,应不断完善与配送员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相匹配的劳动报酬分配机制。平台应合理限定配送员的接单时长,避免配送员超时劳动、过度劳累引发健康和安全风险。对于连续接单时间超过4小时的配送员,平台应发出疲劳提示。此外,平台应合理设置同时接单量和单日接单量上限,合理调控配送员的劳动量。

此前在2021年7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指出,网络餐饮平台要认真完善外卖送餐员劳动报酬规则,建立与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明确劳动报酬发放时间和方式,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将配送员权益保障作为专章写入,在社会保障、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劳动基准方面给平台企业提出了要求,为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法规规章提供了参考。娄宇表示。

若新规落地,该如何与电子商务法食品安全法等现有法律衔接?娄宇表示,从位阶关系来看,该征求意见稿属于部门规章,效力层级低于电子商务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从内容衔接来看,征求意见稿界定了相关术语,并制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具体标准,为后续立法提供了实践参考和制度框架,有助于形成“上位法宏观指引、下位法细化操作”的立法协同体系。

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在个案适用时,可将征求意见稿作为论证和说理的参考依据。若两者内容冲突,应以法律为准。”娄宇说。

上述征求意见稿还有哪些完善空间?娄宇指出,当前征求意见稿部分条款存在标准模糊问题。例如,在劳动报酬部分,虽要求平台与用工合作企业建立“与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相匹配的分配机制”,但未明确“匹配”的具体量化指标(如单量与报酬的比例、高峰时段补贴标准等),可能导致实践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

“未来,一方面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来细化法律规定,形成对个案裁判有约束力的规则,另一方面还可以适时颁布相关领域的行政法规,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协作,共同维护外卖平台的公平竞争秩序,保障配送员的合法权益。”娄宇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观察】外卖要有“新国标”了,“内卷”竞争有望破解

这一标准通过整合食品安全、公平竞争、劳工权益等不同维度的监管要求和合规管理来优化外卖行业生态,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赢。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自2025年4月以来,各大外卖平台频现“补贴内卷”浪潮,中小商户被迫卷入其中,甚至平台转嫁补贴成本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挤压商户合理利润空间,行业健康亟待重视。

9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将有“新国标”。

据介绍,征求意见稿聚焦当前外卖平台服务中的痛点,针对“内卷式”竞争、平台收费不透明不合理、“幽灵外卖”屡禁不止、配送员权益保障不足等社会关切问题形成标准条款,帮助外卖平台企业规范服务管理,引导平台企业公开有序竞争。

“这次征求意见稿体现了监管思路的转变。”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告诉界面新闻,即从过去侧重于反垄断以及保障消费者和配送员权益,转变为通过重塑价格机制,深化对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之间生产关系的精细化监管、治理与调节。

据新华社报道,相比于同类国际标准,该征求意见稿更侧重于对主体行为的规范,聚焦外卖行业中平台、商户、配送员等多元主体间的行为协同,填补现有标准在主体关系协调层面的空白,推动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协调一致,进一步促进外卖行业的规范治理。

“内卷”竞争亟需干预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线上外卖用户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消费近33亿元。万亿市场规模、千万骑手以及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使得外卖行业的规范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4月以来,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大量餐品价格低于其他外卖平台。随后,饿了么、美团也加入这场价格战,场面一度火热。

“今年以来,外卖平台掀起了多次大额补贴活动,价格不透明、收费不合理、以超低价格争夺市场份额、‘幽灵外卖”等欺诈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娄宇告诉界面新闻,“内卷式竞争”不仅损害企业利益,也干扰了市场秩序,外卖员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反内卷”已从社会高频热词转变为关乎经济全局的政策主线。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聚焦外卖行业,为补齐外卖平台合规管理短板,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随后在8月29日,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该机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研制平台经济治理领域的标准。作为配套措施,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上述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针对平台“内卷式”竞争问题,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对价格促销管理的要求,包括确保促销活动公开透明、促销规则公平合理等,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此外,针对平台收费规则不透明、不合理问题,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收费管理的具体要求,提出平台应规范收费项目、公示收费信息、进行合规审核等。

至于如何落地收费透明化,陈瑞表示,需构建一套技术驱动且兼顾现实执行可持续性的阳光价格体系。“这个体系并非完全透明,但要保障算法具有可解释性,其核心定价逻辑是透明的,并且要得到各方认可。”陈瑞说。

“同时,官方可以加大对不同商家之间博弈联盟、博弈议价及申诉能力的构建力度,形成商户端的集体协商与平台端的双向沟通博弈机制。”陈瑞表示,毕竟单个商户难以与平台抗衡,通过良性的协商机制,能够带动整个平台生态和治理规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明确平台应建立规范准入机制

征求意见稿还针对“幽灵外卖”、商户“爆单”等乱象,从商户入驻、信息审核等方面提出系统要求,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天津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翟磊告诉界面新闻,外卖平台食品安全风险的最主要成因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管“不可达”问题。

翟磊表示,商家通过“多店一证”“阴阳地址”“僵尸复活”等方式违规经营“幽灵外卖”,并通过美化甚至伪造后厨照片、视频等方式逃避平台AI审核,从而造成了事实上的“脱管”问题。此外,在配送过程中,餐盒安全、保温箱卫生、配送员健康等均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2025年3月,“外卖员避雷清单”登上热搜,黄焖鸡、炸鸡等品类因后厨脏乱、食材过期被内部人员“拉黑”。与此同时间发酵的事件是媒体曝光的“杨铭宇”黄焖鸡食品安全问题。3月13日,国务院食安办向山东省食药安办、河南省食安办发出挂牌督办通知书,对两地核查处置工作实行挂牌督办

此次征求意见稿从入驻条件、信息审核、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外卖平台对商户的管理提出系统要求,明确平台应建立规范的准入机制,就是从源头上加强对“幽灵外卖”监管。

翟磊指出,平台通过信息比对、实地核查等方式核验资质,打破了以往“线上审核”的局限,确保商家具备食品安全经营的软硬件条件,把好“第一道关”。

在经营过程中,同样需要强化平台的技术赋能。翟磊认为,平台应为商家提供“明厨亮灶”技术支持,对无堂食商家强制要求实时公开后厨,并通过AI巡检识别违规操作。与此同时,应通过协同治理的方式,加强平台与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等,建立外卖食品安全跟踪溯源机制,确保采购、加工、配送全过程安全、可控。

未来外卖食品安全治理需向全链条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翟磊表示,治理模式要升级为社会共治,打破餐饮企业、平台、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同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推动外卖行业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真正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劳动报酬匹配标准有待量化

外卖配送员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此次征求意见稿聚焦配送员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保障配送员合理收入与休息权。

征求意见稿明确,应不断完善与配送员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相匹配的劳动报酬分配机制。平台应合理限定配送员的接单时长,避免配送员超时劳动、过度劳累引发健康和安全风险。对于连续接单时间超过4小时的配送员,平台应发出疲劳提示。此外,平台应合理设置同时接单量和单日接单量上限,合理调控配送员的劳动量。

此前在2021年7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指出,网络餐饮平台要认真完善外卖送餐员劳动报酬规则,建立与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明确劳动报酬发放时间和方式,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将配送员权益保障作为专章写入,在社会保障、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劳动基准方面给平台企业提出了要求,为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法规规章提供了参考。娄宇表示。

若新规落地,该如何与电子商务法食品安全法等现有法律衔接?娄宇表示,从位阶关系来看,该征求意见稿属于部门规章,效力层级低于电子商务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从内容衔接来看,征求意见稿界定了相关术语,并制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具体标准,为后续立法提供了实践参考和制度框架,有助于形成“上位法宏观指引、下位法细化操作”的立法协同体系。

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在个案适用时,可将征求意见稿作为论证和说理的参考依据。若两者内容冲突,应以法律为准。”娄宇说。

上述征求意见稿还有哪些完善空间?娄宇指出,当前征求意见稿部分条款存在标准模糊问题。例如,在劳动报酬部分,虽要求平台与用工合作企业建立“与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相匹配的分配机制”,但未明确“匹配”的具体量化指标(如单量与报酬的比例、高峰时段补贴标准等),可能导致实践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

“未来,一方面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来细化法律规定,形成对个案裁判有约束力的规则,另一方面还可以适时颁布相关领域的行政法规,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协作,共同维护外卖平台的公平竞争秩序,保障配送员的合法权益。”娄宇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