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见过“沙漠巨甲”苏卡达陆龟,你也可能知道它的老家在非洲,但你知道“萨赫勒”吗?你知道苏卡达陆龟和“萨赫勒”之间的关系吗?
国庆假期,宁波野生动物园全新亮相的“萨赫勒”展区,带你沉浸式体验苏卡达陆龟的“拆家”现场。
让人感到陌生,甚至有点拗口的“萨赫勒”可不是幻想之地,它是真实存在于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间的一条长达3800千米的地带,以干热著称,没有稳定水源。
偏偏就是这样的极端环境,孕育出了“生命的强者”——苏卡达陆龟。作为世界第三大、非洲大陆第一大的陆龟,成年雄性苏卡达陆龟“随随便便”就能长到80厘米长,体重达到100千克,用“移动的装甲坦克”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全新亮相的“萨赫勒”展区,就位于宁波野生动物园“马达加斯加岛”展区边上,采用室外设计,整体风格与苏卡达陆龟在“萨赫勒”地区的原生环境相似,地面铺有干燥的沙土,用黄土夯成的洞穴错落分布。
“萨赫勒”展区的建造,可不只是为了缓解苏卡达陆龟的“思乡之情”,更是为了让游客见识到这些平时看起来“慢吞吞”的大家伙,还有罕为人知的一面——
它们可是隐藏的“拆家高手”。动物管理员说,尽管展区有现成的洞穴,但它们在正式“入住”前,还是忍不住用爪子把洞穴中的黄土挖了一遍又一遍,挖出一个浅浅的坑。
对于它们来说,“拆家”可不是捣乱,而是刻在基因里的生存本能。因为在“萨赫特”,洞穴就是它们的“多功能生存基地”:能躲避白天烈日的炙烤;能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能为繁育后代提供“秘密产房”。

如果说全新的“萨赫特”展区带来的是苏卡达陆龟“拆家”的野趣,那么升级后的采蜜谷将带来美学体验。
关于色彩搭配,民间有一句不太雅的俗话叫“红配绿,赛狗屁”。在采蜜谷,身披“烈焰战袍”的红鹮申请“出战”,要凭一己之力打破偏见。
红鹮号称“世界上最红的鸟”。除了灰黑色的长喙,它从修长的脖颈到纤细的脚爪,全身上下都被纯净、鲜艳的红色覆盖,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经过园区工作人员的规划与打理,红鹮的栖息地展示面积大幅拓展,游客无需寻觅,便能透过疏密有致的植被,瞥见它们灵动的身影:或在枝头梳理羽毛,或从低空掠过……
这一刻,“红配绿”俨然成为鲜活的生态画卷,颠覆人们对传统色彩搭配的固有认知。

沿着游览步道继续前行,眼前的景致也从浓烈变成清幽。树荫错落、假山叠翠,一汪碧水旁,白枕鹤与丹顶鹤优雅地踱步,时而低头啄食青草,时而抬头望向远方,一派超然洒脱的姿态。
这对“神仙搭档”中,丹顶鹤凭借“仙鹤”的美名家喻户晓,白枕鹤的名气稍逊,但颜值却不落下风。
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吴人陆玑便在《毛诗陆疏广要》中记载:“苍色者,人谓之赤颊”,精准捕捉白枕鹤的外形特征。
白枕鹤的“苍色”,既可是略带蓝调的青色,也可指柔和的灰白色,勾勒出独特的优雅气质,静静伫立时,宛如从古籍中走出的“谦谦君子”。

行至山坡边缘,眼前一抹绚烂的色彩一闪而过。那是刚到园区安家的红腹锦鸡。即便灌木丛枝叶茂密,也挡不住它们身上五彩斑斓的羽毛散发的光芒。
作为中国特产鸟类,红腹锦鸡羽毛的颜色就像“调色盘”:头顶的金色羽冠泛着金属光泽,腹部则是浓艳的朱红,并夹杂黄、褐等色彩。
也难怪,民间流传它是传说中神鸟“凤凰”的原型。
令人惊艳的颜值,甚至让红腹锦鸡走进古代皇家文化。在一些朝代的皇家礼服上,它的形象赫然在列,成为尊贵与吉祥的象征。
在采蜜谷,红鹮、白枕鹤、丹顶鹤、红腹锦鸡等虽生活在同一空间里,却拥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区域。这也是动物园工作人员对鸟类生活习性与社交需求进行研究后做出的安排。
红鹮属于群居性鸟类,喜欢与同伴在开阔且植被丰富的区域活动,彼此梳理羽毛、共同觅食,既能增强群体的安全感,也能通过互动维持种群的社交联系。
白枕鹤与丹顶鹤性情温和,更倾向于小群体或成对活动。清幽的临水区域为它们提供了安静的栖息环境,能在舒缓的节奏中进行同类间的交流。
红腹锦鸡则更喜欢在灌木丛密集的山坡地带活动,穿梭跳跃间展现出灵动的社交状态。
这种“分区而居、和谐共处”的模式,让每一种鸟类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展现天性,维持健康的种群社交关系。对游客而言,既能清晰感受每种鸟的独特魅力,也能领略到采蜜谷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空间的和谐之美。

被河马馆和熊山“左右夹击”的豹馆也在升级后,找到“出圈”之道——活灵活现的“穷奇”墙绘,让人不容忽视。
《山海经》记载:穷奇外貌像虎,大小如同牛般,长有一双翅膀,性情凶狠,喜欢吃人。
不过,相比“张牙舞爪”的墙绘,豹馆内的金钱豹显得“温文尔雅”许多。当天,它时而背对游客发呆,时而伸长前腿匍匐,张大嘴巴打哈欠,一副悠闲的样子。
升级后的豹馆还新增了一个泳池。动物管理员说,很期待金钱豹能“试水”,一展它在水中的英姿。


历来受游客追捧的非洲原野展区,这回虽然没有硬件设施上的迭代更新,但架不住有萌宝“上新”,刚满半岁的小长颈鹿将在国庆期间和大家见面。
一直以来,长颈鹿家族都是宁波野生动物园的明星家族,不仅因为它们颜值高,更因为它们“家风”正,一家人和和睦睦,堪称动物界“模范家庭”。
小长颈鹿的外公祖籍上海,来宁波后,生下小长颈鹿的妈妈。小长颈鹿的爸爸名叫“欣路”,也来自上海。对于这个“女婿”,小长颈鹿的外公更是把它当作“半个儿子”,亲自示范给它看如何和游客相处。
如今,小长颈鹿的外公依旧是家族当之无愧的“巨星”,而“欣路”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对待游客十分友善。
刚满半岁的小长颈鹿虽然个头不小,但终究是个宝宝,大部分时间都和妈妈粘在一起。尤其是刚到非洲原野展区这几天,展区内的“邻居”,像斑马、羚羊等,对这个小家伙充满好奇,时不时围着它打量,让它有点不太习惯。
“吾家有儿初长成”,国庆长假期间,不妨到非洲原野展区一睹小长颈鹿的萌态。哦,对了,还可以给它取个有个性又好听的名字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