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越羁绊越光彩,洪尚秀real高产 中、韩,谁是戛纳好基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越羁绊越光彩,洪尚秀real高产 中、韩,谁是戛纳好基友

在今年二月刚刚结束的柏林电影节上,洪尚秀凭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将金敏喜推向的影后宝座。今年在戛纳又连着为观众奉上入围特别展映单元的《克莱尔的相机》以及主竞赛单元《之后》两部影片,高产似母猪。

近日,在主竞赛单元《之后》新闻发布会上,金敏喜示爱导演:“我每次拍洪尚秀导演的电影都很享受,我很尊重他,他是个很有才华的导演,希望以后继续跟他合作。”

5月,普罗旺斯小城戛纳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躁动。他们和她们又去了,有的带着作品,有的带着裙裳。

世界三大A类电影节中,戛纳菌对亚洲的态度看起来最和蔼,以致我都想把它称为「亚洲戛纳电影节」了。

亚洲那么多兄弟,远点的不谈,但说中国和韩国,谁才更是这座地中海电影城的好基友?

今年共有18部电影入围2017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无华语片入围。韩国有两位导演入围主竞赛单元:导演奉俊昊的《玉子》和洪尚秀的《之后》,将与两次斩获金棕榈的迈克尔哈内克导演执导的《快乐结局》、好莱坞著名艺术片导演托德·海因斯执导的《寂静中的惊奇》等展开激烈角逐。

▲电影《之后》入围第70届戛纳主竞赛单元

▲《克莱尔的相机》入围第70届戛纳特别展映单元

在今年二月刚刚结束的柏林电影节上,洪尚秀凭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将金敏喜推向的影后宝座。今年在戛纳又连着为观众奉上入围特别展映单元的《克莱尔的相机》以及主竞赛单元《之后》两部影片,高产似母猪。

华语片独苗《路过未来》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这个 1978 年创立的竞赛单元相比主竞赛单元更加关注新锐导演的小众作品。这是青年导演李睿珺第五部剧情长片,镜头对准社会底层小人物,通过小人物来表现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深层的社会问题。但从放映的口碑来看,好评与差评齐飞。

下面我们来看看 华语电影or韩国电影,谁才是戛纳的好基友?

中国:忆往昔,岁月峥嵘

人在羸弱时,容易说「想当年」。如今面对戛纳,怎么也想说「想当年」了呢?

这个「当年」,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第五代导演壮年澎湃,佳作频出。

相对而言,现在也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钞票飞舞的「黄金时代」。

磕磕绊绊经历了1956年名导蔡楚生带中国电影团观摩戛纳、1959年《荡妇与圣女》亮相戛纳、1962年《杨贵妃》和1975年《女侠》斩小奖戛纳……后,华语电影开启了90年代的华彩篇章。

1990年,张艺谋带着影片《菊豆》,第一次来到了戛纳。他身边,站着的是主演巩俐——日后的女皇可能当时想不到,她和戛纳就此开始了漫长的情缘。

《菊豆》获得戛纳路易斯 布努艾尔特别奖,以及金棕榈大奖(最佳影片)提名,惜败给尼古拉斯 凯奇的好莱坞大片《我心狂野》。但这已经是华语电影离戛纳之巅最近的一次了。

攀登路上皆兄弟,这最后一步,张艺谋的好哥们、憋着气儿的陈凯歌说:我来完成吧。

1993年,陈凯歌放开《霸王别姬》,地中海轰动了。

金棕榈大奖,别羞涩,快到碗里来吧,于是凯歌而归。

这里,还得提一个数字:3年。1987年,陈凯歌第1次来戛纳带的是《孩子王》,颗粒无收;3年后,张艺谋用《菊豆》拿到了提名;再3年后,陈凯歌以《霸王》挥刀斩马,完成了华语电影的顶峰霸业。

也就是说:第五代中国导演笑傲戛纳,仅仅用了6年时间、3部电影。

《霸王别姬》

「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我想起了《新京报》的创刊词。

1994年,受到兄弟鼓舞的张艺谋再临戛纳,这次他的底气更足,手里的作品是《活着》。

哪怕你穿双布鞋,这样的作品,都会让你腰杆倍直。

评委会特别大奖、第一位华人戛纳影帝。

张艺谋和葛大爷这两个长得不帅的男人,笑起来如此好看。

张艺谋,为艺谋略,凯歌而归+1。

回望当时的照片,感动满满,就像回望自己青涩但热血的少年时代。

1995年,张艺谋又临戛纳,这次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评审团奖、技术大奖。

后来我们知道,拍摄这部片子张艺谋是有苦衷的,所以关于它的故事质量暂且不议了。

而这个技术大奖,对当时的中国大陆电影来说,是一份超越技术的褒奖。那时,设备不发呆,资金不充裕,但是,电影人的头脑比现在富有创造性。

一如男友花1000元给你准备一份生日惊喜,和扔给你1000元说:我加班,拿去花。

张艺谋对于创新的痴迷,当年不仅为他赢得了北影的入学通知书,现在又赢得了国际褒奖,嗯,别怪别人说「没有创新就去死吧」了。

1996年,海峡对岸的侯孝贤出现在了戛纳。

他的作品是《再见南国,再见》,获得金棕榈提名。

1997年,香港电影人也来了,打头阵的就是墨镜王。

美好,还是美好。《春光乍泄》,王家卫拿下最佳导演奖,华语电影导演N0.1。拿着奖杯,墨镜王都没摘墨镜,估计眼缝里都是盛开的花儿吧。

这一年的戛纳,张艺谋虽然没来,但巩俐来了。她来的理由是:当评委。又是华语电影人的第一。如果说这个身份是一面镜子,支持她发光的,是中国电影的泰山日出。

1999年,戛纳主竞赛入围名单了里出现了两位华语电影人,一个是陈凯歌,一个是余力为,作品分别是《荆轲刺秦王》、《天上人间》。

继张艺谋之后,技术大奖给了陈凯歌。

这俩一起拍摄过《黄土地》的好哥们,又多了一个共同话题。

2000年,转眼华语电影和戛纳的蜜月期,已经10年。会痒吗?

不会。这一年,华语电影几乎称霸戛纳——

血气方刚的姜文拿着《鬼子来了》,领到了评委会大奖;

优雅迷人的梁朝伟,走出《花样年华》,夺得戛纳影帝;

儒雅绅士的杨德昌,打开《一一》,赢下最佳导演;

墨镜王还是不摘眼睛,技术大奖给你。

《一一》剧照

这一届的评委会主席是吕克 贝松,如同萨马兰奇一样,他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2000年之后,各种原因使然,功成名就的张艺谋和陈凯歌,与戛纳渐行渐远。

但华语电影和戛纳的情意,还在继续着。

《千禧曼波》剧照

2001年,侯孝贤《千禧曼波》、蔡明亮《你那边几点》同是获戛纳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

《清洁》

2004年,张曼玉凭借法国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影后,华人第一位,亚洲第一位。

至此,中国电影人完成了戛纳的四大满贯: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影帝)、最佳女主角(影后)。

2005年,巩俐获得「戛纳特别大奖」。

《青红》海报

2005年,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的王小帅出现在戛纳,他的《青红》获得评审团奖。

初来乍到,有奖就好。但从后来几年的气势来看,不如第五代导演凶猛。

2006年,王家卫也进入了戛纳评审团,不过,他的身份更牛气点:评审团主席。第一位。

这一年,王超《江城夏日》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2007年,王家卫的《蓝莓之夜》成为戛纳的开幕影片,这也是戛纳第一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2009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最佳编剧奖。

2013年,贾樟柯的《天注定》再获最佳编剧奖。

2015年,贾樟柯成为第一位获得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

这一年,最重要的是:征战戛纳12年、被各种提名晃点6次,侯孝贤终于拿到了最佳导演奖——《刺客聂隐娘》。

韩国:风乍起,狮子觉醒

90年代华语电影笑傲戛纳时,韩国电影还在沉寂着。

但2000年后,随着张艺谋陈凯歌退隐戛纳,以及废除内容审查制度的效果渐显,韩国电影工业的春天徐徐开始了。

2004年,「老男孩」朴赞郁携带电影《老男孩》气势汹汹地来到戛纳,不但入围金棕榈,还获得了评审团大奖。

那年,朴赞郁的闪光度,不亚于获得影后的张曼玉。

2005年,另外一个「老男孩」洪尚秀也来了,作品是《剧场前》,被金棕榈奖提名。

朴赞郁和洪尚秀的可怕在于,他们的影响风格太具有识别度。知道为什么韩剧里,男主角

置漂亮女生于不顾,偏偏喜欢看似长相一般的女生吗?个性。

2007年,韩国电影闪耀戛纳的一年。

李沧东卸下韩国文化部长的职位,重新当回了忠武路国师。他的出手作品是《密阳》。

最佳女演员花落韩影。就像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一样,全度妍成为韩国第一位、亚洲继张曼玉第二位戛纳影后。

虽然演艺无国界,但我总心有戚戚的是,依靠本国电影获得影后,底气会更足些。所以,也可以说,全度妍是第一位通过本国电影获得影后的女演员。

2009年,朴赞郁带着《蝙蝠》二杀戛纳。和5年前的《老男孩》一样,入围金棕榈,获得评审团大奖。

虽然至少每次都能入围金棕榈、至少每次都得一个大奖,但才华满腹的朴赞郁还是不满意。

《诗》

2010年,李沧东的另外一部高分佳作《诗》获得戛纳最佳编剧奖。

2011年,鬼才金基德的《阿里郎》、罗宏镇的《黄海》等几部韩国影片同时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阿里郎》拿下该单元大奖。

2012年,洪尚秀的《在异国》获得金棕榈奖提名。

虽然没有获奖,但韩国电影人,对于戛纳各种奖项的收割正在一项项开始。按照目前的势头,面包和牛奶还会远吗?

很多时候,强大的过程比强大本身更可怕。

2016年……除了蹭红毯的明星,中国没有任何片子进入戛纳。

2016年……朴赞郁携带《小姐》三度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奖情大好;罗宏镇导演的《哭声》获邀官方展映;延尚昊导演的《釜山行》入围「午夜展映」单元。

综上,谁是戛纳的好基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答案。

社会如丛林,各自皆为树,雨露竟择,簇拥生长,只有日夜强大,才能相邻玩耍。朋友是这样,电影业亦然。

对于这篇文章,低调的日本电影人请笑而不语,保管好自家一屋子的奖杯,默默努力就好。

原创撰文:@韩影书 著作权所有

本文经由韩影书 (新浪微博@韩影书)授权发布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越羁绊越光彩,洪尚秀real高产 中、韩,谁是戛纳好基友

在今年二月刚刚结束的柏林电影节上,洪尚秀凭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将金敏喜推向的影后宝座。今年在戛纳又连着为观众奉上入围特别展映单元的《克莱尔的相机》以及主竞赛单元《之后》两部影片,高产似母猪。

近日,在主竞赛单元《之后》新闻发布会上,金敏喜示爱导演:“我每次拍洪尚秀导演的电影都很享受,我很尊重他,他是个很有才华的导演,希望以后继续跟他合作。”

5月,普罗旺斯小城戛纳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躁动。他们和她们又去了,有的带着作品,有的带着裙裳。

世界三大A类电影节中,戛纳菌对亚洲的态度看起来最和蔼,以致我都想把它称为「亚洲戛纳电影节」了。

亚洲那么多兄弟,远点的不谈,但说中国和韩国,谁才更是这座地中海电影城的好基友?

今年共有18部电影入围2017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无华语片入围。韩国有两位导演入围主竞赛单元:导演奉俊昊的《玉子》和洪尚秀的《之后》,将与两次斩获金棕榈的迈克尔哈内克导演执导的《快乐结局》、好莱坞著名艺术片导演托德·海因斯执导的《寂静中的惊奇》等展开激烈角逐。

▲电影《之后》入围第70届戛纳主竞赛单元

▲《克莱尔的相机》入围第70届戛纳特别展映单元

在今年二月刚刚结束的柏林电影节上,洪尚秀凭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将金敏喜推向的影后宝座。今年在戛纳又连着为观众奉上入围特别展映单元的《克莱尔的相机》以及主竞赛单元《之后》两部影片,高产似母猪。

华语片独苗《路过未来》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这个 1978 年创立的竞赛单元相比主竞赛单元更加关注新锐导演的小众作品。这是青年导演李睿珺第五部剧情长片,镜头对准社会底层小人物,通过小人物来表现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深层的社会问题。但从放映的口碑来看,好评与差评齐飞。

下面我们来看看 华语电影or韩国电影,谁才是戛纳的好基友?

中国:忆往昔,岁月峥嵘

人在羸弱时,容易说「想当年」。如今面对戛纳,怎么也想说「想当年」了呢?

这个「当年」,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第五代导演壮年澎湃,佳作频出。

相对而言,现在也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钞票飞舞的「黄金时代」。

磕磕绊绊经历了1956年名导蔡楚生带中国电影团观摩戛纳、1959年《荡妇与圣女》亮相戛纳、1962年《杨贵妃》和1975年《女侠》斩小奖戛纳……后,华语电影开启了90年代的华彩篇章。

1990年,张艺谋带着影片《菊豆》,第一次来到了戛纳。他身边,站着的是主演巩俐——日后的女皇可能当时想不到,她和戛纳就此开始了漫长的情缘。

《菊豆》获得戛纳路易斯 布努艾尔特别奖,以及金棕榈大奖(最佳影片)提名,惜败给尼古拉斯 凯奇的好莱坞大片《我心狂野》。但这已经是华语电影离戛纳之巅最近的一次了。

攀登路上皆兄弟,这最后一步,张艺谋的好哥们、憋着气儿的陈凯歌说:我来完成吧。

1993年,陈凯歌放开《霸王别姬》,地中海轰动了。

金棕榈大奖,别羞涩,快到碗里来吧,于是凯歌而归。

这里,还得提一个数字:3年。1987年,陈凯歌第1次来戛纳带的是《孩子王》,颗粒无收;3年后,张艺谋用《菊豆》拿到了提名;再3年后,陈凯歌以《霸王》挥刀斩马,完成了华语电影的顶峰霸业。

也就是说:第五代中国导演笑傲戛纳,仅仅用了6年时间、3部电影。

《霸王别姬》

「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我想起了《新京报》的创刊词。

1994年,受到兄弟鼓舞的张艺谋再临戛纳,这次他的底气更足,手里的作品是《活着》。

哪怕你穿双布鞋,这样的作品,都会让你腰杆倍直。

评委会特别大奖、第一位华人戛纳影帝。

张艺谋和葛大爷这两个长得不帅的男人,笑起来如此好看。

张艺谋,为艺谋略,凯歌而归+1。

回望当时的照片,感动满满,就像回望自己青涩但热血的少年时代。

1995年,张艺谋又临戛纳,这次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评审团奖、技术大奖。

后来我们知道,拍摄这部片子张艺谋是有苦衷的,所以关于它的故事质量暂且不议了。

而这个技术大奖,对当时的中国大陆电影来说,是一份超越技术的褒奖。那时,设备不发呆,资金不充裕,但是,电影人的头脑比现在富有创造性。

一如男友花1000元给你准备一份生日惊喜,和扔给你1000元说:我加班,拿去花。

张艺谋对于创新的痴迷,当年不仅为他赢得了北影的入学通知书,现在又赢得了国际褒奖,嗯,别怪别人说「没有创新就去死吧」了。

1996年,海峡对岸的侯孝贤出现在了戛纳。

他的作品是《再见南国,再见》,获得金棕榈提名。

1997年,香港电影人也来了,打头阵的就是墨镜王。

美好,还是美好。《春光乍泄》,王家卫拿下最佳导演奖,华语电影导演N0.1。拿着奖杯,墨镜王都没摘墨镜,估计眼缝里都是盛开的花儿吧。

这一年的戛纳,张艺谋虽然没来,但巩俐来了。她来的理由是:当评委。又是华语电影人的第一。如果说这个身份是一面镜子,支持她发光的,是中国电影的泰山日出。

1999年,戛纳主竞赛入围名单了里出现了两位华语电影人,一个是陈凯歌,一个是余力为,作品分别是《荆轲刺秦王》、《天上人间》。

继张艺谋之后,技术大奖给了陈凯歌。

这俩一起拍摄过《黄土地》的好哥们,又多了一个共同话题。

2000年,转眼华语电影和戛纳的蜜月期,已经10年。会痒吗?

不会。这一年,华语电影几乎称霸戛纳——

血气方刚的姜文拿着《鬼子来了》,领到了评委会大奖;

优雅迷人的梁朝伟,走出《花样年华》,夺得戛纳影帝;

儒雅绅士的杨德昌,打开《一一》,赢下最佳导演;

墨镜王还是不摘眼睛,技术大奖给你。

《一一》剧照

这一届的评委会主席是吕克 贝松,如同萨马兰奇一样,他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2000年之后,各种原因使然,功成名就的张艺谋和陈凯歌,与戛纳渐行渐远。

但华语电影和戛纳的情意,还在继续着。

《千禧曼波》剧照

2001年,侯孝贤《千禧曼波》、蔡明亮《你那边几点》同是获戛纳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

《清洁》

2004年,张曼玉凭借法国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影后,华人第一位,亚洲第一位。

至此,中国电影人完成了戛纳的四大满贯: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影帝)、最佳女主角(影后)。

2005年,巩俐获得「戛纳特别大奖」。

《青红》海报

2005年,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的王小帅出现在戛纳,他的《青红》获得评审团奖。

初来乍到,有奖就好。但从后来几年的气势来看,不如第五代导演凶猛。

2006年,王家卫也进入了戛纳评审团,不过,他的身份更牛气点:评审团主席。第一位。

这一年,王超《江城夏日》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2007年,王家卫的《蓝莓之夜》成为戛纳的开幕影片,这也是戛纳第一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2009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最佳编剧奖。

2013年,贾樟柯的《天注定》再获最佳编剧奖。

2015年,贾樟柯成为第一位获得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

这一年,最重要的是:征战戛纳12年、被各种提名晃点6次,侯孝贤终于拿到了最佳导演奖——《刺客聂隐娘》。

韩国:风乍起,狮子觉醒

90年代华语电影笑傲戛纳时,韩国电影还在沉寂着。

但2000年后,随着张艺谋陈凯歌退隐戛纳,以及废除内容审查制度的效果渐显,韩国电影工业的春天徐徐开始了。

2004年,「老男孩」朴赞郁携带电影《老男孩》气势汹汹地来到戛纳,不但入围金棕榈,还获得了评审团大奖。

那年,朴赞郁的闪光度,不亚于获得影后的张曼玉。

2005年,另外一个「老男孩」洪尚秀也来了,作品是《剧场前》,被金棕榈奖提名。

朴赞郁和洪尚秀的可怕在于,他们的影响风格太具有识别度。知道为什么韩剧里,男主角

置漂亮女生于不顾,偏偏喜欢看似长相一般的女生吗?个性。

2007年,韩国电影闪耀戛纳的一年。

李沧东卸下韩国文化部长的职位,重新当回了忠武路国师。他的出手作品是《密阳》。

最佳女演员花落韩影。就像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一样,全度妍成为韩国第一位、亚洲继张曼玉第二位戛纳影后。

虽然演艺无国界,但我总心有戚戚的是,依靠本国电影获得影后,底气会更足些。所以,也可以说,全度妍是第一位通过本国电影获得影后的女演员。

2009年,朴赞郁带着《蝙蝠》二杀戛纳。和5年前的《老男孩》一样,入围金棕榈,获得评审团大奖。

虽然至少每次都能入围金棕榈、至少每次都得一个大奖,但才华满腹的朴赞郁还是不满意。

《诗》

2010年,李沧东的另外一部高分佳作《诗》获得戛纳最佳编剧奖。

2011年,鬼才金基德的《阿里郎》、罗宏镇的《黄海》等几部韩国影片同时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阿里郎》拿下该单元大奖。

2012年,洪尚秀的《在异国》获得金棕榈奖提名。

虽然没有获奖,但韩国电影人,对于戛纳各种奖项的收割正在一项项开始。按照目前的势头,面包和牛奶还会远吗?

很多时候,强大的过程比强大本身更可怕。

2016年……除了蹭红毯的明星,中国没有任何片子进入戛纳。

2016年……朴赞郁携带《小姐》三度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奖情大好;罗宏镇导演的《哭声》获邀官方展映;延尚昊导演的《釜山行》入围「午夜展映」单元。

综上,谁是戛纳的好基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答案。

社会如丛林,各自皆为树,雨露竟择,簇拥生长,只有日夜强大,才能相邻玩耍。朋友是这样,电影业亦然。

对于这篇文章,低调的日本电影人请笑而不语,保管好自家一屋子的奖杯,默默努力就好。

原创撰文:@韩影书 著作权所有

本文经由韩影书 (新浪微博@韩影书)授权发布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