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记者 赵吉会
编辑|王佳琦
时光奔涌,见证不凡。
2019年9月,于黑龙江畔,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简称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扬帆启航。六载奋斗,春华秋实。六年来,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以“为国家试制度”的担当,探索出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的新路径;以“为地方谋发展”的情怀,培育了跨境产业集群新动能;以“向北开放”的视野,构建了对接“一带一路”新格局。
制度破冰、产业突围、战略突进,六载砥砺,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始终锚定“创新突破”这一核心关键,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和智慧,奋力书写沿边开放的精彩篇章。

以制度创新 激活沿边开放之水
“首试”“首推”“首创”,成为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这六年的高频词。
一家注册地在黑河的外资企业,在省会哈尔滨,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全部设立程序。2023年9月,黑河市春兴贸易有限公司成功领取全省首张“异地通办通取”外资企业营业执照,成为黑龙江省首个享受这一创新举措红利的企业。“太方便了,解决了外籍朋友的燃眉之急!”企业代表高兴地说。
空间的距离,被服务的创新所抹平。六年来,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持续推进制度创新,累计推出229项创新成果,其中10项获全国奖项,5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从“创新跨境集群建设”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到跨境电商货运物流“多仓联动”模式跻身中国改革年度案例,一批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黑河经验”从这里走向全国,为沿边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
数字背后是营商环境的深刻变革:全省首创“1审N承诺”“四地联办”“跨境审批”等10大营商环境品牌;整合90个高频事项为15个“一件事”套餐,政务服务效率提升70%以上;推出“一站式”涉外服务专区、全省首家外汇和仲裁业务进驻;聘请1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参与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营商环境评价……六年来,6247家企业在这里注册。今年1月至8月,新增企业主体750家。
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正以一波接一波的制度创新,持续激活沿边开放“一池春水”。
以数字引擎 驱动贸易升级之变
近日,在黑河互市贸易交易点结算大厅,边民赵娜娜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黑龙江省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完成了通关,全程不过90秒。
镜头推至8月末,经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中俄贸易撮合平台“聚俄贸通”高效匹配,全国首批22吨俄罗斯菊芋粉经黑河口岸顺利通关抵达,这也是该类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键指之间,商通万里。如今,传统边境小额贸易的单一图景,正被“跨境电商+数字平台”的立体生态所取代。
从41.96亿到297.06亿,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贸易额连续五年高位增长。2025年1月至8月,实现进出口总值279.13亿元,同比增长20.9%。跨境电商海关纳统贸易额实现16.9亿元。互市贸易恢复运营以来,累计实现通车2116辆,贸易额达1.54亿元。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跨境通道的能级提升——
黑河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实现“1210”“9610”“9710”“9810”四类监管模式全覆盖,吸引俄罗斯OZON、WB等头部跨境电商平台落户;俄速达黑河跨境中心仓通过哈尔滨海关验收并实现运营;保税物流中心出口额连续两年领跑东北三省;成功获批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资质;打造全省首个数字化赋能实验室,实现极速通关……
如今,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已建成集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跨境电商直播基地、海外仓于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形成了集采购、运输、通关、结汇、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物流通道”产业带。400余家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跨境电商贸易额保持年均20%增速。
以数字引擎驱动贸易升级,黑河正从地理节点跃升为向北开放重要门户。
以战略远见 培育跨境产业集群
日前,在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桥头产业集聚区内,阿特兰特进口燕麦加工项目现场一片繁忙,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即将进行试生产。总投资5000万元的进口燕麦落地加工项目,是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更是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优质服务效能的生动体现。
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围绕跨境能源资源合作、沿边绿色加工、跨境物流、跨境旅游、沿边金融创新等重点产业,成立招商公司,持续开展精准招商。
2025年,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共安排重点项目20个,年度投资8.9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7个,年度投资4.3亿元。

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与俄罗斯中小企业协会联合打造的中俄贸易撮合平台“聚俄贸通”正式上线。该平台依托俄方协会40余万会员资源,致力于为中俄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供需对接与资源整合服务。截至7月末,中方企业入驻388家,俄方企业入驻103家。
平台效果立竿见影。继成功引入22吨俄罗斯菊芋粉进入中国市场,又一家俄企尝到了“撮合”平台的甜头。俄罗斯博罗特贸易有限公司通过“聚俄贸通”,成功匹配到多家中国扫地机器人制造厂商,并迅速进入合作细节洽谈阶段。据悉,从需求发布到锁定优质供应商,全程耗时较传统采购模式缩短三分之二以上,效率提升超3倍。更关键的是,“聚俄贸通”还同步完成了对厂家资质的严格背调,并协助中方企业整合报价方案,极大降低了跨境贸易的信息不对称与信用风险,为俄方采购商提供了“一站式”的高效、可靠采购体验。
今年前7个月,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实际利用国内投资同比增长44.13%,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7.23%,两项指标均超过上年同期。
东奥、振荣进口俄罗斯液化石油气中转物流项目投入运营;东岱进口俄罗斯氦气中转物流项目年内投入运营;昆仑富鑫、中晟国金跨境危化品项目即将启动建设;丰德恒泰、国源互市贸易进口俄罗斯大豆落地加工项目常态化运营;阿特兰特年加工6万吨进口燕麦项目、泽良食品年加工6万吨进口俄罗斯大豆项目年内投产;全国首单俄罗斯中药材顺利通关……在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勾勒出跨境产业集群的生动图景。
六年来,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成功点燃了以能源、农林加工、数字经济、机电制造、生物医药、文旅商贸为核心的跨境产业集群,为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黑河经验”。
从纸上蓝图到项目落地,从数据增长到产业集聚,这里的每一次突破,都为“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命题,写下最生动的黑河实践注脚。
当创新的基因深深熔铸,当开放的道路加速铺展,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风帆正满,启航新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