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星钧
近日,滨化股份发布公告,拟通过全资控股的山东滨化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滨化集团北海滨华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14.21亿元。
公告显示,该项目包括160MW风电、100MW光伏电站,配置130MW/260MWh储能装置,以及110kV升压站(包含智慧能源综合调度管控中心等)。
这家以化工生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正将目光转向新能源领域,试图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指“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的组合,本质上是一种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和技术。
它们之间通过源源互补、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网储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交互形式,以更经济、高效和安全的方式保障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运行。

2025年3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提出了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自发自用4类一体化试点新模式。
4月,山东省能源局发布了《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
同时,山东省正在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这将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参与市场交易、获取收益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其中,“就地就近消纳模式”正好契合滨化股份的项目特点。该模式要求一体化项目应为增量负荷,电源、储能与负荷由同一主体投资建设,投产后实现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的运行方式。
具体来看,滨化股份这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总投资金额达14.21亿元。
从经济效益来看,滨化股份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2.06年(所得税后),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7.47%,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7.31%。公告显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4.24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的就地消纳,预计年均净利润约为5035.47万元。
对于滨化股份这样的化工企业,这一项目或将帮助企业实现能源结构优化,降低碳排放,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随着山东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的推进,更多企业可能加入这一行列,将重塑山东的能源结构与产业生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