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页纸”讲透美股公司之:Rigetti,量子计算明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页纸”讲透美股公司之:Rigetti,量子计算明星

本期的主角是Rigetti(RGTI)

文 | Alpha Engineer

今天继续给大家带来 「一页纸」 讲透美股公司系列。

对国内投资者而言,美股研究资料相对匮乏。这是一个非常「有钱景」的方向,我会借助 AlphaEngine 的帮助,帮你跨越美股研究的信息鸿沟,每天挖掘一个潜在的美股财富密码。

本期的主角是 Rigetti ( RGTI ) 。 

(1) Rigetti的公司背景及发展历程

Rigetti Computing是一家专注于超导量子处理器开发的上市公司,提供从芯片设计到制造、软件及云服务的垂直整合量子计算全栈解决方案。

公司采取超导量子技术路径,通过自主运营的晶圆制造厂(Fab-1)实现量子芯片的规模化生产,这是行业内首个专用量子代工厂,为其在供应链控制、研发周期加速和知识产权积累方面形成有效壁垒。

作为量子计算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9月以来涨幅超200%。

图:Rigetti公司股价,AlphaEngine
 

Rigetti Computing的技术基因深植于创始人Chad Rigetti博士的背景中。

Rigetti博士拥有耶鲁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量子科学家Michel Devoret,并在IBM量子计算项目积累了宝贵的产业经验 。

2013年,他创立了Rigetti Computing,并选择了与IBM、Google等巨头一致的超导量子比特技术路线,2014年获得 Y Combinator投资。

2017年,公司达成了两大重要里程碑。一是成功测试了8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实现了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二是率先推出了量子云服务平台(Quantum Cloud Services),开启了量子计算即服务(QCaaS)的商业模式探索。

在此期间,Rigetti获得了风险投资界的持续支持,累计融资超过1亿美元, 投资建设了自有的量子芯片制造设施(Fab-1) 。

这种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流程垂直整合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技术迭代效率,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2年初,Rigetti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RGTI),通过上市融资约2.6亿美元,为其后续的大规模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同年,公司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管理层调整。 创始人Chad Rigetti辞去CEO职务,回归初心,专注于产品开发工作 ,以强化公司的技术驱动力。

近年来,公司的发展战略更加商业化推进,25年2月与全球顶级服务器制造商广达电脑(Quanta)达成重磅战略合作,双方各承诺投入至少2.5亿美元,共同开发量子计算组件。

当前,公司正全力冲刺计划于2025年底前推出的100+量子比特系统,这被视为其技术路线图中的关键一跃,值得关注。

(2)Rigetti的主要产品体系

Rigetti Computing 定位量子计算全栈提供商,提供“硬件+云服务”解决方案,下面分别来看。

图:Rigetti公司股价,AlphaEngine
 
 

Rigetti的硬件产品线体现了从专用科研设备到可扩展商用系统的清晰发展路径,其核心在于通过模块化架构实现量子比特规模的持续扩张。

Novera™ QPU是一款于2023年推出的9量子比特量子处理单元,主要面向科研和教育市场,定价约90-100万美元,已成功售予费米实验室、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等机构,是公司硬件销售模式的初步探索。

Ankaa-3系统是公司于2024年Q4发布的84量子比特旗舰级单芯片系统,实现了高达99.5%的fSim门保真度,代表了公司在单芯片集成技术上的最高水平。

Cepheus™-1-36Q系统是公司在2025年7月发布的36量子比特模块化系统,通过专有的芯片级联(chiplet)技术将4个9量子比特芯片拼接而成,实现了99.5%的中位两量子比特CZ门保真度,错误率较前代产品降低50%。

Rigetti 计划于2025年底前推出 下一代100+量子比特系统,沿用并扩展Cepheus™系统的模块化芯片技术,目标是在更大规模上保持99.5%的高保真度,是公司实现量子优势战略的关键一步。

图:Rigetti商业模式,AlphaEngine FinGPT作图
 
 

说完硬件之后,我们来看 Rigetti的量子计算云服务。

Rigetti通过量子计算即服务(QCaaS)的商业模式,将自研的量子硬件能力开放给全球客户,构建了覆盖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渠道服务网络。

自2017年起,公司便通过其专有的量子云服务(Quantum Cloud Services, QCS®)平台提供服务,支持客户在公共、私有或混合云环境中无缝集成和访问其量子计算机,满足不同安全与部署需求。

在此之上,为最大化市场覆盖,Rigetti积极与主流公有云服务商合作。

目前公司已通过亚马逊的AWS Bracket平台服务约1,000家客户,主要包括学术机构、国家实验室及大型企业。

最新的Cepheus™-1-36Q系统也即将登陆微软的Azure云平台,进一步拓宽其商业化渠道。

图:Rigetti商业模式,AlphaEngine FinGPT作图
 
 

(3)Rigetti的商业模式与护城河

首先,Rigetti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突破性的模块化芯片架构(chiplet技术) ,这是全球首个实用化的多芯片量子处理器设计。

图:Rigetti’s QCS stack
 

该技术通过专有芯片级联技术,将多个较小的量子核心(如4个9量子比特芯片)拼接成一个更大的处理器(如36量子比特的Cepheus™-1-36Q系统),成功验证了四芯片互联的可行性。

这一架构不仅突破了单片芯片在尺寸和良率上的物理瓶颈,更为构建千比特乃至更大规模的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清晰、可扩展的工程路径。

其次,公司通过自建的Fab-1晶圆厂实现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流程垂直整合 。

图:Rigetti’s QCS stack
 
 

这种模式赋予了Rigetti快速迭代能力,其独特的PABS(量子处理单元架构)将设施与芯片设计紧密集成,使其能比依赖外部代工厂的竞争对手更快地测试和优化新技术。

全流程控制不仅保障了核心知识产权的安全性,还通过将生产测试流程优化至25个步骤,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产品质量和对供应链的掌控力。

第三,Rigetti采用的超导量子比特技术路线,其核心优势之一在于极快的门操作速度 。

其量子门操作时间仅为数十纳秒,比离子阱技术路线的微秒级速度快上千倍。

在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有限的当前阶段,更快的门速度意味着在退相干发生前可以执行更多的有效计算操作,从而显著提升整体计算效率。

这一速度优势在处理优化和模拟等需要大量门操作的复杂任务时尤为关键,使其系统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具备更强的实用计算能力。

第四,Rigetti构建了一个由产业巨头和政府机构组成的强大战略合作网络,形成了资源与生态护城河 。

公司与全球顶级服务器制造商广达电脑(Quanta)达成五年期、双方各承诺投入至少2.5亿美元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量子计算组件,加速技术落地与供应链成熟。

同时,与NVIDIA的合作则聚焦于探索量子-经典混合计算在AI等前沿领域的应用。

在政府合作方面, Rigetti 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能源部(DOE)及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NQCC)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不仅获得了持续的研发资金(政府合同占收入70-80%),也确保了其技术始终处于国家战略的前沿。

(4) Rigetti的财务数据表现

RGTI公司正面临多重财务压力,其财务报表揭示了前沿科技企业在商业化初期的典型困境。

图:QCS stack breakdown & public clouds
 
 

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现金储备尚可 。 2024年全年净亏损高达2亿美元 ,25Q2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达到3970万美元,尽管现金储备尚可(截至25Q2约5.7亿美元),但持续的研发高投入带来巨大现金流压力。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政府合同,且营收增长乏力 。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中政府占比达90.7%,商业应用尚未形成规模。25Q2营收同步下滑41.9%, 显示出客户订单延迟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

美国《国家量子计划法案(NQI)的重新授权值得关注,有望为公司带来重要的政府研发合同,缓解其对现有合同的依赖。

量子计算技术仍处早期,商业化路径尚不明朗,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 ,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实现进程低于市场预期,导致收入增长持续乏力。

图:QCS stack breakdown & public clouds
 
 

(5) Rigetti 的主要竞争对手

Rigetti在量子计算领域面临来自资金雄厚的科技巨头和技术路线独特的初创公司的激烈竞争。

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IBM、Google、Microsoft等行业巨头,以及同样专注于量子计算的IonQ和D-Wave。

这些竞争者在技术路线、市场地位和生态系统建设上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竞争格局。

首先是IBM 。IBM是量子计算行业的领导者,采用与RGTI相同的超导量子比特技术路线,但拥有更为强大的"Qiskit"开源软件生态系统和庞大的用户基础。

通过IBM Quantum云平台,IBM提供全面的硬件访问和软件工具,配合其深厚的企业客户关系和品牌影响力,构成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对RGTI而言,IBM在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和人才吸引方面的绝对优势形成了显著压力,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可能导致用户锁定,挤压RGTI的软件和服务市场空间。

Rigetti的第二个对手是IonQ 。

IonQ专注于离子阱(Trapped-ion)技术路线,是首家上市的纯量子计算公司。

其技术优势在于量子比特保真度高、相干时间长,且量子比特之间可实现全连接,这提高了算法编译效率。

IonQ代表了与RGTI超导路线并行的主要技术方向,若其技术在特定应用中证实性能优势,可能削弱市场对超导技术路线的信心。

第三个对手是Google。

Google同样采用超导量子比特技术,是率先展示"量子优越性"的科技巨头,拥有顶尖研发团队和雄厚资金支持。

在量子纠错码等前沿理论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并能与Google Cloud平台深度整合提供规模化服务。

作为与RGTI采用相同技术路线的最强对手之一,Google在量子处理器性能上的任何重大突破都可能迅速超越RGTI,形成技术代差,同时,其对顶尖量子物理和工程人才的吸引力极强,加剧了人才争夺的难度。

第四个值得关注的对手是D-Wave 。

D-Wave专注于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技术,是量子计算商业化的先行者。

其技术相对成熟,已在物流、金融等领域有实际落地案例,拥有市场上"量子比特"数量最多的设备,并积累了丰富的特定领域应用开发经验。

虽然D-Wave的量子退火技术与RGTI的通用量子计算路线不同,但其在优化问题领域的成功应用会分流一部分寻求短期商业价值的企业客户,而这部分市场也是RGTI的目标之一。

第五个对手是Microsoft 。

Microsoft采取高风险、高回报的拓扑量子比特(Topological)研发路线,同时通过Azure Quantum云平台整合多种第三方量子硬件。

其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庞大的云服务生态系统是最大优势。

拓扑量子比特路线一旦成功,将具备极高的容错能力。

Microsoft的平台化战略对RGTI构成了潜在威胁,因为Azure Quantum将硬件提供商(包括RGTI的竞争对手)变为其生态的一部分,可能将硬件层商品化,削弱RGTI全栈解决方案的独特性和议价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页纸”讲透美股公司之:Rigetti,量子计算明星

本期的主角是Rigetti(RGTI)

文 | Alpha Engineer

今天继续给大家带来 「一页纸」 讲透美股公司系列。

对国内投资者而言,美股研究资料相对匮乏。这是一个非常「有钱景」的方向,我会借助 AlphaEngine 的帮助,帮你跨越美股研究的信息鸿沟,每天挖掘一个潜在的美股财富密码。

本期的主角是 Rigetti ( RGTI ) 。 

(1) Rigetti的公司背景及发展历程

Rigetti Computing是一家专注于超导量子处理器开发的上市公司,提供从芯片设计到制造、软件及云服务的垂直整合量子计算全栈解决方案。

公司采取超导量子技术路径,通过自主运营的晶圆制造厂(Fab-1)实现量子芯片的规模化生产,这是行业内首个专用量子代工厂,为其在供应链控制、研发周期加速和知识产权积累方面形成有效壁垒。

作为量子计算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9月以来涨幅超200%。

图:Rigetti公司股价,AlphaEngine
 

Rigetti Computing的技术基因深植于创始人Chad Rigetti博士的背景中。

Rigetti博士拥有耶鲁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量子科学家Michel Devoret,并在IBM量子计算项目积累了宝贵的产业经验 。

2013年,他创立了Rigetti Computing,并选择了与IBM、Google等巨头一致的超导量子比特技术路线,2014年获得 Y Combinator投资。

2017年,公司达成了两大重要里程碑。一是成功测试了8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实现了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二是率先推出了量子云服务平台(Quantum Cloud Services),开启了量子计算即服务(QCaaS)的商业模式探索。

在此期间,Rigetti获得了风险投资界的持续支持,累计融资超过1亿美元, 投资建设了自有的量子芯片制造设施(Fab-1) 。

这种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流程垂直整合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技术迭代效率,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2年初,Rigetti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RGTI),通过上市融资约2.6亿美元,为其后续的大规模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同年,公司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管理层调整。 创始人Chad Rigetti辞去CEO职务,回归初心,专注于产品开发工作 ,以强化公司的技术驱动力。

近年来,公司的发展战略更加商业化推进,25年2月与全球顶级服务器制造商广达电脑(Quanta)达成重磅战略合作,双方各承诺投入至少2.5亿美元,共同开发量子计算组件。

当前,公司正全力冲刺计划于2025年底前推出的100+量子比特系统,这被视为其技术路线图中的关键一跃,值得关注。

(2)Rigetti的主要产品体系

Rigetti Computing 定位量子计算全栈提供商,提供“硬件+云服务”解决方案,下面分别来看。

图:Rigetti公司股价,AlphaEngine
 
 

Rigetti的硬件产品线体现了从专用科研设备到可扩展商用系统的清晰发展路径,其核心在于通过模块化架构实现量子比特规模的持续扩张。

Novera™ QPU是一款于2023年推出的9量子比特量子处理单元,主要面向科研和教育市场,定价约90-100万美元,已成功售予费米实验室、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等机构,是公司硬件销售模式的初步探索。

Ankaa-3系统是公司于2024年Q4发布的84量子比特旗舰级单芯片系统,实现了高达99.5%的fSim门保真度,代表了公司在单芯片集成技术上的最高水平。

Cepheus™-1-36Q系统是公司在2025年7月发布的36量子比特模块化系统,通过专有的芯片级联(chiplet)技术将4个9量子比特芯片拼接而成,实现了99.5%的中位两量子比特CZ门保真度,错误率较前代产品降低50%。

Rigetti 计划于2025年底前推出 下一代100+量子比特系统,沿用并扩展Cepheus™系统的模块化芯片技术,目标是在更大规模上保持99.5%的高保真度,是公司实现量子优势战略的关键一步。

图:Rigetti商业模式,AlphaEngine FinGPT作图
 
 

说完硬件之后,我们来看 Rigetti的量子计算云服务。

Rigetti通过量子计算即服务(QCaaS)的商业模式,将自研的量子硬件能力开放给全球客户,构建了覆盖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渠道服务网络。

自2017年起,公司便通过其专有的量子云服务(Quantum Cloud Services, QCS®)平台提供服务,支持客户在公共、私有或混合云环境中无缝集成和访问其量子计算机,满足不同安全与部署需求。

在此之上,为最大化市场覆盖,Rigetti积极与主流公有云服务商合作。

目前公司已通过亚马逊的AWS Bracket平台服务约1,000家客户,主要包括学术机构、国家实验室及大型企业。

最新的Cepheus™-1-36Q系统也即将登陆微软的Azure云平台,进一步拓宽其商业化渠道。

图:Rigetti商业模式,AlphaEngine FinGPT作图
 
 

(3)Rigetti的商业模式与护城河

首先,Rigetti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突破性的模块化芯片架构(chiplet技术) ,这是全球首个实用化的多芯片量子处理器设计。

图:Rigetti’s QCS stack
 

该技术通过专有芯片级联技术,将多个较小的量子核心(如4个9量子比特芯片)拼接成一个更大的处理器(如36量子比特的Cepheus™-1-36Q系统),成功验证了四芯片互联的可行性。

这一架构不仅突破了单片芯片在尺寸和良率上的物理瓶颈,更为构建千比特乃至更大规模的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清晰、可扩展的工程路径。

其次,公司通过自建的Fab-1晶圆厂实现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流程垂直整合 。

图:Rigetti’s QCS stack
 
 

这种模式赋予了Rigetti快速迭代能力,其独特的PABS(量子处理单元架构)将设施与芯片设计紧密集成,使其能比依赖外部代工厂的竞争对手更快地测试和优化新技术。

全流程控制不仅保障了核心知识产权的安全性,还通过将生产测试流程优化至25个步骤,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产品质量和对供应链的掌控力。

第三,Rigetti采用的超导量子比特技术路线,其核心优势之一在于极快的门操作速度 。

其量子门操作时间仅为数十纳秒,比离子阱技术路线的微秒级速度快上千倍。

在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有限的当前阶段,更快的门速度意味着在退相干发生前可以执行更多的有效计算操作,从而显著提升整体计算效率。

这一速度优势在处理优化和模拟等需要大量门操作的复杂任务时尤为关键,使其系统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具备更强的实用计算能力。

第四,Rigetti构建了一个由产业巨头和政府机构组成的强大战略合作网络,形成了资源与生态护城河 。

公司与全球顶级服务器制造商广达电脑(Quanta)达成五年期、双方各承诺投入至少2.5亿美元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量子计算组件,加速技术落地与供应链成熟。

同时,与NVIDIA的合作则聚焦于探索量子-经典混合计算在AI等前沿领域的应用。

在政府合作方面, Rigetti 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能源部(DOE)及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NQCC)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不仅获得了持续的研发资金(政府合同占收入70-80%),也确保了其技术始终处于国家战略的前沿。

(4) Rigetti的财务数据表现

RGTI公司正面临多重财务压力,其财务报表揭示了前沿科技企业在商业化初期的典型困境。

图:QCS stack breakdown & public clouds
 
 

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现金储备尚可 。 2024年全年净亏损高达2亿美元 ,25Q2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达到3970万美元,尽管现金储备尚可(截至25Q2约5.7亿美元),但持续的研发高投入带来巨大现金流压力。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政府合同,且营收增长乏力 。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中政府占比达90.7%,商业应用尚未形成规模。25Q2营收同步下滑41.9%, 显示出客户订单延迟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

美国《国家量子计划法案(NQI)的重新授权值得关注,有望为公司带来重要的政府研发合同,缓解其对现有合同的依赖。

量子计算技术仍处早期,商业化路径尚不明朗,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 ,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实现进程低于市场预期,导致收入增长持续乏力。

图:QCS stack breakdown & public clouds
 
 

(5) Rigetti 的主要竞争对手

Rigetti在量子计算领域面临来自资金雄厚的科技巨头和技术路线独特的初创公司的激烈竞争。

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IBM、Google、Microsoft等行业巨头,以及同样专注于量子计算的IonQ和D-Wave。

这些竞争者在技术路线、市场地位和生态系统建设上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竞争格局。

首先是IBM 。IBM是量子计算行业的领导者,采用与RGTI相同的超导量子比特技术路线,但拥有更为强大的"Qiskit"开源软件生态系统和庞大的用户基础。

通过IBM Quantum云平台,IBM提供全面的硬件访问和软件工具,配合其深厚的企业客户关系和品牌影响力,构成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对RGTI而言,IBM在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和人才吸引方面的绝对优势形成了显著压力,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可能导致用户锁定,挤压RGTI的软件和服务市场空间。

Rigetti的第二个对手是IonQ 。

IonQ专注于离子阱(Trapped-ion)技术路线,是首家上市的纯量子计算公司。

其技术优势在于量子比特保真度高、相干时间长,且量子比特之间可实现全连接,这提高了算法编译效率。

IonQ代表了与RGTI超导路线并行的主要技术方向,若其技术在特定应用中证实性能优势,可能削弱市场对超导技术路线的信心。

第三个对手是Google。

Google同样采用超导量子比特技术,是率先展示"量子优越性"的科技巨头,拥有顶尖研发团队和雄厚资金支持。

在量子纠错码等前沿理论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并能与Google Cloud平台深度整合提供规模化服务。

作为与RGTI采用相同技术路线的最强对手之一,Google在量子处理器性能上的任何重大突破都可能迅速超越RGTI,形成技术代差,同时,其对顶尖量子物理和工程人才的吸引力极强,加剧了人才争夺的难度。

第四个值得关注的对手是D-Wave 。

D-Wave专注于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技术,是量子计算商业化的先行者。

其技术相对成熟,已在物流、金融等领域有实际落地案例,拥有市场上"量子比特"数量最多的设备,并积累了丰富的特定领域应用开发经验。

虽然D-Wave的量子退火技术与RGTI的通用量子计算路线不同,但其在优化问题领域的成功应用会分流一部分寻求短期商业价值的企业客户,而这部分市场也是RGTI的目标之一。

第五个对手是Microsoft 。

Microsoft采取高风险、高回报的拓扑量子比特(Topological)研发路线,同时通过Azure Quantum云平台整合多种第三方量子硬件。

其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庞大的云服务生态系统是最大优势。

拓扑量子比特路线一旦成功,将具备极高的容错能力。

Microsoft的平台化战略对RGTI构成了潜在威胁,因为Azure Quantum将硬件提供商(包括RGTI的竞争对手)变为其生态的一部分,可能将硬件层商品化,削弱RGTI全栈解决方案的独特性和议价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