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新药龙头百利天恒筹建上海全球研发中心 | 张江再出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创新药龙头百利天恒筹建上海全球研发中心 | 张江再出发

研发中心选址张江科学城,瞄准肿瘤治疗未来核心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在浦东张江科学城,创新药龙头百利天恒上海创新研发中心的选址正进入关键阶段。10月14日举行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期间,百利天恒创始人朱义向界面新闻透露,该公司计划将全球0到1的创新研发中心设立于上海浦东,布局肿瘤创新药前沿领域。

“百利天恒全球0到1的创新研发中心将布局两大核心区域,除上海浦东外,另一中心位于美国,形成‘中美双轮驱动’的研发格局。”他介绍称,在研发方向上,将重点攻坚三大前沿药物赛道,ADC药物、AIC核药以及基于T细胞的治疗性药物,瞄准肿瘤治疗未来核心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管线。

百利天恒已有一款重磅肿瘤药物进入关键研发阶段。该药物潜在年销售额预计超100亿元,目前已启动多个三期临床项目,其中一个三期临床的入组工作已顺利完成。

百利天恒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落地上海浦东,不仅将填补国内肿瘤药品等高端药物研发领域的空白,也将为张江药谷的创新药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

“选择落地浦东,正是看中张江成熟的产业生态与高效的政策支持,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保障,能让我们的创新成果更快走向临床。”朱义表示,未来将依托张江的资源优势,冲刺全球市场。​

地处张江的罗氏研发中心也在持续刷新全球创新药同步上市的“上海速度”。2025年,罗氏张江研发团队实现一款进口创新药与全球同步研发、同步临床、同步申报、同步上市,成为张江药谷“全球医药创新首发地”能级提升的缩影。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浦东新区科经委获悉,截至目前,包括罗氏在内,已有11款全球创新药通过张江的平台落地国内,中国患者得以与全球同步享受到前沿医疗成果。

张江药谷今年迎来创新药集中爆发,英派药业、银诺医药、信致医药、北海康成、艾力斯、复星医药及恒润达生等企业的7款创新药相继上市,涵盖首个人源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首个分段生产试点等多类“首创”产品。至此,张江药谷累计获批的1类国产新药已达29款,源头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

在创新器械领域,突破同样亮眼:玄宇医疗、商阳医疗的4款产品于2025年成功上市,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直接推动心脏电生理领域迈入精准消融新阶段,而张江药谷累计获批的创新器械产品也已增至38款,形成“药械并进”的创新格局。​

张江药谷也因此构建起覆盖药物研发、器械制造、临床转化的完整产业链。企业创新突破与项目落地,背后是浦东系统性政策体系的强力支撑。在上述活动期间,《浦东新区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也正式发布。

方案明确提出,争取三年内实现工业产值300亿,获批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超20件,培育年产值超100亿的龙头企业,发展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出海企业总部1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产品10个以上,构建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集群的发展目标。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汪潇解读说,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方案》围绕多维度提出举措,核心聚焦 “三个四” ,即优势资源 “四融合”、产业园区 “四集聚”、全程服务 “四提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能级,“张江药谷”综合服务中心也在昨日正式揭牌,提供从咨询、审评审批到产业生态与行业交流的全链条服务,旨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度创新与生态服务高地。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徕表示,在生物医药领域,浦东已发展成为产业链条最完整、生态最优良、人才最集聚、创新最活跃、研发最高效的区域之一,“张江药谷”品牌影响力持续在扩大。

今年上半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经达到2200亿,全年有望突破4400亿,累计获批的创新药29个,创新器械38个。“全国第一个PD-1、第一个细胞药物、第一个基因药物,还有全球首个5G远程手术机器人等等,均来自于浦东。”徐徕称。

浦东高端医疗器械的产业突破,也是上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缩影。今年9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新增首次获批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件,新增在海外市场获批医疗器械产品超100件;培育2家年产值超100亿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行动方案》还提出,将建设浦东、闵行、嘉定三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三大集聚区的战略分工清晰,勾勒出“各有侧重、协同发力”的产业新版图。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浦东新区以张江药谷为核心,聚焦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ADC药物配套器械等前沿领域;闵行依托紫竹高新区的研发资源,聚焦高端医学影像与体外诊断,打造技术转化与规模化生产基地;嘉定则依托上海械谷,聚焦先进诊断、医疗机器人及植介入器械三大方向。

三大集聚区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建设,共同支撑起涵盖高端影像、植入介入、手术系统等七大品类及未来新型器械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从张江药谷的 “首例”“首款” 频现,到三大集聚区的协同发力,上海正以全链条思维重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创新不再是单点爆发,而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从本土突破到全球布局的系统工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创新药龙头百利天恒筹建上海全球研发中心 | 张江再出发

研发中心选址张江科学城,瞄准肿瘤治疗未来核心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在浦东张江科学城,创新药龙头百利天恒上海创新研发中心的选址正进入关键阶段。10月14日举行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期间,百利天恒创始人朱义向界面新闻透露,该公司计划将全球0到1的创新研发中心设立于上海浦东,布局肿瘤创新药前沿领域。

“百利天恒全球0到1的创新研发中心将布局两大核心区域,除上海浦东外,另一中心位于美国,形成‘中美双轮驱动’的研发格局。”他介绍称,在研发方向上,将重点攻坚三大前沿药物赛道,ADC药物、AIC核药以及基于T细胞的治疗性药物,瞄准肿瘤治疗未来核心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管线。

百利天恒已有一款重磅肿瘤药物进入关键研发阶段。该药物潜在年销售额预计超100亿元,目前已启动多个三期临床项目,其中一个三期临床的入组工作已顺利完成。

百利天恒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落地上海浦东,不仅将填补国内肿瘤药品等高端药物研发领域的空白,也将为张江药谷的创新药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

“选择落地浦东,正是看中张江成熟的产业生态与高效的政策支持,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保障,能让我们的创新成果更快走向临床。”朱义表示,未来将依托张江的资源优势,冲刺全球市场。​

地处张江的罗氏研发中心也在持续刷新全球创新药同步上市的“上海速度”。2025年,罗氏张江研发团队实现一款进口创新药与全球同步研发、同步临床、同步申报、同步上市,成为张江药谷“全球医药创新首发地”能级提升的缩影。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浦东新区科经委获悉,截至目前,包括罗氏在内,已有11款全球创新药通过张江的平台落地国内,中国患者得以与全球同步享受到前沿医疗成果。

张江药谷今年迎来创新药集中爆发,英派药业、银诺医药、信致医药、北海康成、艾力斯、复星医药及恒润达生等企业的7款创新药相继上市,涵盖首个人源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首个分段生产试点等多类“首创”产品。至此,张江药谷累计获批的1类国产新药已达29款,源头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

在创新器械领域,突破同样亮眼:玄宇医疗、商阳医疗的4款产品于2025年成功上市,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直接推动心脏电生理领域迈入精准消融新阶段,而张江药谷累计获批的创新器械产品也已增至38款,形成“药械并进”的创新格局。​

张江药谷也因此构建起覆盖药物研发、器械制造、临床转化的完整产业链。企业创新突破与项目落地,背后是浦东系统性政策体系的强力支撑。在上述活动期间,《浦东新区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也正式发布。

方案明确提出,争取三年内实现工业产值300亿,获批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超20件,培育年产值超100亿的龙头企业,发展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出海企业总部1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产品10个以上,构建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集群的发展目标。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汪潇解读说,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方案》围绕多维度提出举措,核心聚焦 “三个四” ,即优势资源 “四融合”、产业园区 “四集聚”、全程服务 “四提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能级,“张江药谷”综合服务中心也在昨日正式揭牌,提供从咨询、审评审批到产业生态与行业交流的全链条服务,旨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度创新与生态服务高地。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徕表示,在生物医药领域,浦东已发展成为产业链条最完整、生态最优良、人才最集聚、创新最活跃、研发最高效的区域之一,“张江药谷”品牌影响力持续在扩大。

今年上半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经达到2200亿,全年有望突破4400亿,累计获批的创新药29个,创新器械38个。“全国第一个PD-1、第一个细胞药物、第一个基因药物,还有全球首个5G远程手术机器人等等,均来自于浦东。”徐徕称。

浦东高端医疗器械的产业突破,也是上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缩影。今年9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新增首次获批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件,新增在海外市场获批医疗器械产品超100件;培育2家年产值超100亿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行动方案》还提出,将建设浦东、闵行、嘉定三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三大集聚区的战略分工清晰,勾勒出“各有侧重、协同发力”的产业新版图。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浦东新区以张江药谷为核心,聚焦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ADC药物配套器械等前沿领域;闵行依托紫竹高新区的研发资源,聚焦高端医学影像与体外诊断,打造技术转化与规模化生产基地;嘉定则依托上海械谷,聚焦先进诊断、医疗机器人及植介入器械三大方向。

三大集聚区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建设,共同支撑起涵盖高端影像、植入介入、手术系统等七大品类及未来新型器械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从张江药谷的 “首例”“首款” 频现,到三大集聚区的协同发力,上海正以全链条思维重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创新不再是单点爆发,而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从本土突破到全球布局的系统工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