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快看!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里的和谐生态图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快看!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里的和谐生态图景

这片总面积82741公顷的自然保护区,通过每2平方公里1台相机的网格化监测,在本轮调查中收获了一份厚重的“生态成绩单”: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驼鹿、猞猁、紫貂与Ⅱ级保护动物棕熊首次在单一监测周期内同框现身,“三有”保护动物野猪的出镜频次更是创下新高。

近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图强林业局常青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用红外相机捕捉到令人动容的生态图景:体重约100公斤重的成年棕熊刚翻越山脊,20分钟后,雌性驼鹿便带着幼崽在不远处取食,食肉动物与大型有蹄类动物“错峰共享”栖息地的画面,成为图强林业局常青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生动注脚。

这片总面积82741公顷的自然保护区,通过每2平方公里1台相机的网格化监测,在本轮调查中收获了一份厚重的“生态成绩单”: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驼鹿、猞猁、紫貂与Ⅱ级保护动物棕熊首次在单一监测周期内同框现身,“三有”保护动物野猪的出镜频次更是创下新高。

监控视频里的棕熊

“镜头不会撒谎,这些动物用脚印投出了信任票。”常青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工作人员的话语道出关键。猞猁雪地寻踪、紫貂林间跃动、驼鹿携崽穿梭的影像背后,是食物链完整性的逐步恢复。曾经不足30只的紫貂,如今分布范围从2个孤立区域扩展到6条沟系,种群数量预估超百只,成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直观见证。

野猪家族12次出镜的记录同样意义非凡。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们的拱地行为促进了种子扩散与土壤循环,为整个生态链提供了基础支撑。而棕熊与驼鹿1200秒内相继现身却互不干扰的场景,更印证了保护区景观连通度与食物丰富度已能支撑多物种共存。

这份生态答卷的背后,是图强林业局多年的持续付出。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湿、生态保护,加之“清网行动”等举措,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奏响野生保护动物“和谐曲”。如今,这里正依托红外相机与无人机技术构建智能监测体系,向着中国北方针阔混交林样板保护区迈进。

从“砍树人”到“护林人”的转型中,图强林业局用旗舰物种的同框身影,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篇章,为全国温带森林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快看!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里的和谐生态图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快看!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里的和谐生态图景

这片总面积82741公顷的自然保护区,通过每2平方公里1台相机的网格化监测,在本轮调查中收获了一份厚重的“生态成绩单”: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驼鹿、猞猁、紫貂与Ⅱ级保护动物棕熊首次在单一监测周期内同框现身,“三有”保护动物野猪的出镜频次更是创下新高。

近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图强林业局常青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用红外相机捕捉到令人动容的生态图景:体重约100公斤重的成年棕熊刚翻越山脊,20分钟后,雌性驼鹿便带着幼崽在不远处取食,食肉动物与大型有蹄类动物“错峰共享”栖息地的画面,成为图强林业局常青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生动注脚。

这片总面积82741公顷的自然保护区,通过每2平方公里1台相机的网格化监测,在本轮调查中收获了一份厚重的“生态成绩单”: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驼鹿、猞猁、紫貂与Ⅱ级保护动物棕熊首次在单一监测周期内同框现身,“三有”保护动物野猪的出镜频次更是创下新高。

监控视频里的棕熊

“镜头不会撒谎,这些动物用脚印投出了信任票。”常青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工作人员的话语道出关键。猞猁雪地寻踪、紫貂林间跃动、驼鹿携崽穿梭的影像背后,是食物链完整性的逐步恢复。曾经不足30只的紫貂,如今分布范围从2个孤立区域扩展到6条沟系,种群数量预估超百只,成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直观见证。

野猪家族12次出镜的记录同样意义非凡。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们的拱地行为促进了种子扩散与土壤循环,为整个生态链提供了基础支撑。而棕熊与驼鹿1200秒内相继现身却互不干扰的场景,更印证了保护区景观连通度与食物丰富度已能支撑多物种共存。

这份生态答卷的背后,是图强林业局多年的持续付出。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湿、生态保护,加之“清网行动”等举措,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奏响野生保护动物“和谐曲”。如今,这里正依托红外相机与无人机技术构建智能监测体系,向着中国北方针阔混交林样板保护区迈进。

从“砍树人”到“护林人”的转型中,图强林业局用旗舰物种的同框身影,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篇章,为全国温带森林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快看!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里的和谐生态图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