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北疆黑河,黑土地翻涌着金色浪涛。在北安市二井镇建华村的大豆田里,联合收割机轰鸣驶过,种植的大豆“龙垦3092”实收测产数据定格在亩均523斤;几十公里外的赵光镇前进村一屯,种植的玉米“先玉1219”籽粒饱满,1817斤的亩均单产刷新当地纪录——这片广袤的黑土粮仓正以沉甸甸的收获,书写着2025年粮食生产的亮眼答卷。
黑河市以“稳面积、提单产”为核心,聚焦大豆、玉米两大主粮,通过种业攻坚、黑土保护、技术集成、农机升级、机制创新“五措并举”,推动大面积单产实现突破性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各作物平均单产突破近年最高值,大豆高产地块实收亩均单产超600斤,玉米高产地块实收亩均单产(干粮)超1800斤,全年粮食总产预计突破120亿斤,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注入强劲的“黑河力量”。

种业强芯 筑牢单产提升“根基”
走进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的试验田,3万份良种材料正接受性状筛选,今年新育成的“中黄901”等6个高产早熟大豆新品种,已在田间展现出优异的抗逆性与丰产性。依托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市县乡三级农技体系,构建“3园4大县1中心”国家级种业高地,黑河市统筹70余家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攻关,年研发良种材料3万份,带动全市自主研发品种超200个,良种繁育面积突破300万亩,实现主粮作物良种覆盖率100%。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好种子”正成为单产跃升的核心驱动力。
藏粮于地 守护黑土粮仓“底蕴”
在嫩江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大型机械正在进行深松作业,这片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目标。今年,黑河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61万亩,同比增长175%,累计建成面积达828万亩;全面推行“4+2”六级田长制,黑土保护示范区面积扩至800万亩,同比增长12.3%;有效落实耕地轮作试点486.2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9%,还田利用率达80.9%,“黑色越冬”让黑土地持续焕发生机,为粮食丰产厚植土壤基础。

良法良机 解锁增产增效“密钥”
“大垄密植+根瘤菌接种,一亩地能多收50斤!”逊克县种植户李大哥的账本上,清晰记录着技术带来的红利。今年,黑河市全域推进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大垄密植面积达1230万亩、居全省地级市首位,种子包衣率99.9%,大豆根瘤菌接种192万亩,打造百亩攻关田120个、千亩示范方40个、万亩创建片1个,“一喷多促”覆盖1974万亩次、中耕4126万亩次,叶面肥喷施3164万亩次,为丰收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配上北斗导航,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9%,大豆、玉米机收损失率分别控制在2.35%、1.99%以下,“科技+农机”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出高产潜力。
机制创新 激活规模发展“动能”
“跟着农垦学管理,我们合作社种植的2万亩大豆和玉米喜获丰收,大豆亩产比去年多了30至50斤,玉米亩产增长超500斤!”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说。
今年,黑河市将垦地合作作为单产提升的关键一招,垦地合作突破400万亩,推广农垦全周期管理模式800万亩,“北安模式”等先进技术落地生根;2470家合作社提供托管服务500万亩以上,带动规模经营面积突破1200万亩,实现生产成本降低5%、单产增加6%。小农户融入大农业,让单产提升从“点上突破”迈向“面上丰收”。
站在新的丰收节点,黑河正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的扎实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也为守护大国粮仓贡献着“黑河力量”。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