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管陆续离开,程一笑总有新烦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管陆续离开,程一笑总有新烦恼

快手怎么总在变?

文|听潮Ti 许雯雯

编辑|张晓

2022年底,快手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接过商业化负责人的权杖时,还做了一系列人员调整。比如他大规模淘汰了原商业化团队的人,并从主站调来了自己过去的下属。

当时,有员工对这种做派表达了质疑。

有员工在全员会上匿名向王剑伟发问:“你是不是只用自己人?”后者主动将这个问题选了出来并回应称,组织内的人员调整是为了让业务更快更好地运作起来。

事后来看,这可能是快手历次组织架构调整中最成功的一次之一,王剑伟再过一年又从CEO程一笑手中接过了电商业务,统领电商和广告。

对王剑伟,程一笑有理由放心。

但过去多年,拉长时间线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快手就会迎来一次中大规模的调整,快手的高管们,也总是在奔赴新战场或者彻底远离战场,往往也伴随着业务内人员的调动。

远的不说,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快手高级副总裁、大模型负责人张迪离职去了哔哩哔哩、本地生活事业部负责人笑古卸任,转任公司顾问,刘逍接替他担任生活服务事业部负责人。

快手为什么总在变?

01 笑古退、刘逍进,快手在想什么?

2019年笑古加入快手任电商负责人时,后者电商业务刚刚启动一年,整体上处于从0到1的初始增长阶段。

到2022年9月程一笑亲自带队电商事业部时,笑古交出的成绩不算太差。这一年,快手电商的GMV超过9000亿元,对快手营收的贡献接近百亿,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大体上稳定在了10%上下。

但程一笑不满意。晚点LatePost此前曾报道,有多位快手人士称,笑古在负责电商时的口碑不错,但程一笑始终认为做得还不够好。这也是程一笑决定自己带队电商的原因之一。

转岗负责本地生活业务后,笑古面临的是跟之前做电商时类似的局面:

难度足够高,因为几乎是从零开始做。快手最早做本地生活采取的是“轻”模式,比如开城速度保守、供给上自己不做商家资源,而是和美团合作,等等。笑古接手这块业务时,快手本地生活的GMV还停留在几亿元。

同时发挥空间也足够大。原因在于本地生活业务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当时快手本地生活升格为了和主站、商业化、电商、国际化业务平行的一级部门。

不过几年下来,快手在本地生活赛道的业务进展或差强人意。

一来,本地生活行业给快手外循环营销服务带来的营销消耗增长,对整体广告收入的拉动效果有限。

这几个季度,快手广告收入结构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不稳定性。比如去年三季度以前,内循环营销服务还是主要驱动力,但三季度以后外循环营销服务开始扛大旗,今年二季度快手甚至不再提及这点了。

外循环营销服务扛大旗的这几个季度,快手一改往日大谈特谈短剧营销消耗增长的口径,而是更强掉了本地生活行业带来的营销消耗增长。

但关键的一个信息是,今年二季度以前,快手的广告收入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增速只有8%。不过二季度快手这块收入回暖,增速回升至12.8%。

二来,快手本地生活业务的GMV、收入基数或还相对较低。

从快手的口径来看,其本地生活GMV近几个季度增势不错。

  • 去年四季度,GMV同比超翻倍增长;月均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52.4%;收入同比增长2.6倍;
  • 今年一季度,新线城市贡献了超过65%的GMV增长;动销商家和动销商品数分别同比上涨了81%和71.3%;月均付费用户数同比提升了73.1%;收入同比增长2倍;
  • 今年二季度,日均动销商品数同比增长了55%以上,收入同比增长了约120%。

但去年四季度起,快手才开始在财报中将本地生活业务单独拿出来解读,至今也未公开本地生活业务的具体GMV。

2025年以来,从京东到阿里到美团,从“到家”到“到店”,本地生活赛道已经涌现出太多新变化,对快手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比原来更快,几乎是它能做的唯一选择。

如今笑古退、刘逍进,快手显然是希望能让本地生活业务更快一点。

公开资料显示,刘逍2020年加入快手,前后担任内容运营中心、房产和招聘业务中心、商业化外循环和基础产品部、快手内容消费和线索广告产品部、快手联盟产品部多个业务负责人。

也有内部人士指出,由熟悉线索业务的刘逍负责生活服务事业部,表明快手将继续加强本地业务在快手商业生态内的协同,进一步提升经营效能。

快手此轮调整中将线索广告整合进本地生活部门,一定程度上也是给刘逍接任负责人做准备,这种部门负责人履新带来的组织架构层面的变动,也是快手的老传统了。

02 高管频繁轮岗、离职,快手怎么总在变?

笑古退、刘逍进,在快手内部,类似的调整并不新鲜。

如我们上文所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快手就会迎来一次中大规模的调整,快手的高管们,也总是在奔赴新战场或者彻底远离战场。

  • 现在担任快手国际化负责人的马宏彬,最早曾是快手的战略分析负责人、运营负责人,后来去操盘了商业化,2022年调任至国际化事业部后才算稳定下来;
  • 这次卸任本地生活负责人的笑古,早些年做的是电商,2022年才开始做本地生活;
  • 王剑伟是快手内部升迁最快的高管,2019年加入快手,2021年9月成为快手主站产运线负责人,但2022年底调任了商业化负责人,2023年11月又从程一笑手中接过了电商业务。

这带来的是,几年下来,快手很多核心部门其实没有稳定的业务一号位。

比如快手商业化部门的负责人历经刘新华、严强、马宏彬、刘峰、王剑伟;快手电商部门的负责人历经笑古、程一笑、王剑伟;快手国际化业务的负责人也先后换了一波接一波,刘新华、仇广宇、程一笑、马宏彬。

快手的这些高管轮岗一度也让外界迷惑。晚点曾报道,有多位二级市场分析师称,尤其看不懂为什么没有业务经验的HR负责人可以转任商业化负责人。2022年刘峰曾短暂接替马宏彬掌管商业化事业部(三个月),此前他是快手的人力资源负责人。

2022年以后,快手这种局面相对稳定了下来。只是这时,以往不断在各大事业部之间轮岗的高管们,已经陆陆续续走了很多。

刘新华2018年底离职,离职时的岗位是快手海外业务负责人、CGO。加入快手之前,他是字节跳动国际业务总裁;严强2021年10月离职,离职时是快手高级副总裁、主站运营负责人。2020年12月,他成为快手核心决策机构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仇广宇2020年7月加入快手,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快手的国际化业务,但短短18个月后,便从快手离职去了美团;2023年1月,快手原CTO陈定佳离职;等等。

中国企业家杂志也报道,2023年10月宿华卸任快手董事长,由程一笑接任以来,快手已有超过十位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离职或卸任:

原数据平台负责人董西成、磁力引擎副总裁袁帅、安全合规线负责人余海波、国际电商算法负责人王犇、多模态负责人王仲远,等等。其中多人在快手任职超过5年。

回过头看,快手频繁推动高管轮岗,大多数时间里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业务、战略上的并行调整、中层变动,乃至这已成为快手特色——这家公司面临到重大战役、进入到重要阶段时,早已习惯了通过新的排兵布阵来解决问题或打开局面。

2021年下半年宿华卸任CEO、快手进入程一笑“单核”时代时,想要解决的是公司存在的决策效率低下、“都在搞业务,没人顾发展”等问题,同一年里快手还启动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从职能制转向事业部制,以应对随着公司越做越大、业务触角不断外延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2022年时,快手一度难以摆脱广告业务和电商业务的“头部依赖”,电商GMV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股价低迷,商业化增长压力显现。当时快手的选择是,程一笑亲自带队电商,商业化负责人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从马宏彬换到了刘峰,再是王剑伟。

再过一年,2023年底,王剑伟从程一笑手中接过电商业务时,快手又启动了上市后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涉及了主站、电商与商业化三个事业部下属的15条业务线,共25位中层管理人员。

此时快手终于实现了上市后的首次整体盈利,调整的目的是推动组织架构进一步扁平化,核心还是提升决策效率。

从这一视角出发,快手今年依然还在变动组织架构,就不足为奇了。

03 快手需要找到新节奏

9月30日快手的调整,已经是快手组织架构今年以内第三次变动。

今年4月可灵AI升级为快手一级事业部,部门负责人直接向CEO程一笑汇报;8月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继续向程一笑汇报。

其中,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负责人的背景是,9月初快手副总裁、大模型负责人张迪离职。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后者已确认加入B站。

张迪之于可灵AI,与笑古之于快手电商、快手本地生活,有着类似的影响——离职前,张迪是快手AI体系的关键人物之一,是可灵AI从0到1的技术核心人物。

乃至张迪的离开也让很多人快手人感到诧异。“张迪的离开还是有些临时和异常,快手CEO程一笑并没有通过全员信宣布张迪的离开和夸赞张迪的过往成绩,其中的微妙大家都懂。”一位接近快手的消息人士这么说道。

从这个视角出发,回顾快手过往多轮组织架构调整,你很难说清是主动调整更多还是被动调整更多。

快手已经足够努力。

基于不同的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商业化目标、公司所处的阶段做针对性的组织管理建设,本就是公众公司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快手只是呈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高管轮岗相对更频繁、高层管理团队相对更不稳定,当然这其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快手这些年来比其他大厂更习惯外部空降高管,近几年已经在内部加大对中高管理层的培养。

但大多数时候,快手又不得不变。

过去几年,快手在用户增长上日渐乏力,在基于平台流量变现的广告和电商这两条路径上,增长瓶颈已然显现,直播业务也少有惊喜。

基于此,在老业务上挖掘新的增长动能,同时向外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对快手而言迫切性越来越高。

但不论是电商、广告、本地生活还是AI,在各个战场,市场竞争态势都在急剧变化,快手需要找到新节奏。比如本地生活赛道今年硝烟再起,阿里京东美团打得火热,快手声势则太弱。

9月底的调整中,快手进一步推动内部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事实上正是在找新的动能。

第一,本地生活事业部正式更名为生活服务事业部,同时本地生活业务与线索广告业务整合,原本隶属于商业化事业部下线索广告相关的行业团队、产品团队及相关中台团队调整至生活服务事业部下;

第二,原商业化事业部下内循环产品、运营、销售等相关行业团队,调整到电商事业部;

快手方面表示,此次调整是为了让业务目标更明确,业务策略更一致,资源投入更聚焦,业务组织协同更敏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商业体系的组织效率和商业变现效率。

比如在快手的视角里,线索广告业务整合进本地生活业务后,可以将商家的经营、营销投放诉求融合,由生活服务事业部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电商业务与内循环广告业务的进一步整合,也利于构建“流量-交易-广告转化-商家服务”的闭环能力,更好提升流量分配效率、平衡用户体验、商家成长和商业变现,为商家提供更一体化的服务体验。

至于AI,现在显然已经成了快手视野里确定性更高、潜在增长空间更大的那条曲线。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相信AI能够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之一,为公司贡献营收和利润,也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快手CFO金秉如此说道。

快手同时认为,从电商到线上营销再到短剧、本地生活,AI对快手现有业务的赋能,几乎是全方位的。

“未来,我们有信心通过AI潜力的持续释放,助力快手进一步提质增效,特别是为我们的线上营销和电商业务增长带来新增量。”程一笑此前如此说道。

今年二季度快手业绩回暖,快手还特别强调了AI对各业务的增收促进作用。比如AI帮助快手提升了用户市场和留存率、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电商的人货匹配效率,等等。

客观上,按业务表现来看,AI部门应该是快手组织架构最稳定的一环。但显然不是这样,这不,关键时刻技术一号位张迪离职了。

当然,快手或早已习惯类似的情况,也总有人能顶上空缺,至少这么多年看下来,快手早已经向外界证明了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一家成立已经近15年、正处于关键商业化节点的成熟公司而言,至今还无法保证稳定的业务管理团队,这本身就已经是一重隐患。

来源:听潮TI

原标题:高管陆续离开,程一笑总有新烦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快手

4.2k
  • 快手双11购物节正式开启
  • 港股科技ETF(159751)放量涨2%,机构称调整后依然是建仓机会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管陆续离开,程一笑总有新烦恼

快手怎么总在变?

文|听潮Ti 许雯雯

编辑|张晓

2022年底,快手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接过商业化负责人的权杖时,还做了一系列人员调整。比如他大规模淘汰了原商业化团队的人,并从主站调来了自己过去的下属。

当时,有员工对这种做派表达了质疑。

有员工在全员会上匿名向王剑伟发问:“你是不是只用自己人?”后者主动将这个问题选了出来并回应称,组织内的人员调整是为了让业务更快更好地运作起来。

事后来看,这可能是快手历次组织架构调整中最成功的一次之一,王剑伟再过一年又从CEO程一笑手中接过了电商业务,统领电商和广告。

对王剑伟,程一笑有理由放心。

但过去多年,拉长时间线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快手就会迎来一次中大规模的调整,快手的高管们,也总是在奔赴新战场或者彻底远离战场,往往也伴随着业务内人员的调动。

远的不说,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快手高级副总裁、大模型负责人张迪离职去了哔哩哔哩、本地生活事业部负责人笑古卸任,转任公司顾问,刘逍接替他担任生活服务事业部负责人。

快手为什么总在变?

01 笑古退、刘逍进,快手在想什么?

2019年笑古加入快手任电商负责人时,后者电商业务刚刚启动一年,整体上处于从0到1的初始增长阶段。

到2022年9月程一笑亲自带队电商事业部时,笑古交出的成绩不算太差。这一年,快手电商的GMV超过9000亿元,对快手营收的贡献接近百亿,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大体上稳定在了10%上下。

但程一笑不满意。晚点LatePost此前曾报道,有多位快手人士称,笑古在负责电商时的口碑不错,但程一笑始终认为做得还不够好。这也是程一笑决定自己带队电商的原因之一。

转岗负责本地生活业务后,笑古面临的是跟之前做电商时类似的局面:

难度足够高,因为几乎是从零开始做。快手最早做本地生活采取的是“轻”模式,比如开城速度保守、供给上自己不做商家资源,而是和美团合作,等等。笑古接手这块业务时,快手本地生活的GMV还停留在几亿元。

同时发挥空间也足够大。原因在于本地生活业务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当时快手本地生活升格为了和主站、商业化、电商、国际化业务平行的一级部门。

不过几年下来,快手在本地生活赛道的业务进展或差强人意。

一来,本地生活行业给快手外循环营销服务带来的营销消耗增长,对整体广告收入的拉动效果有限。

这几个季度,快手广告收入结构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不稳定性。比如去年三季度以前,内循环营销服务还是主要驱动力,但三季度以后外循环营销服务开始扛大旗,今年二季度快手甚至不再提及这点了。

外循环营销服务扛大旗的这几个季度,快手一改往日大谈特谈短剧营销消耗增长的口径,而是更强掉了本地生活行业带来的营销消耗增长。

但关键的一个信息是,今年二季度以前,快手的广告收入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增速只有8%。不过二季度快手这块收入回暖,增速回升至12.8%。

二来,快手本地生活业务的GMV、收入基数或还相对较低。

从快手的口径来看,其本地生活GMV近几个季度增势不错。

  • 去年四季度,GMV同比超翻倍增长;月均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52.4%;收入同比增长2.6倍;
  • 今年一季度,新线城市贡献了超过65%的GMV增长;动销商家和动销商品数分别同比上涨了81%和71.3%;月均付费用户数同比提升了73.1%;收入同比增长2倍;
  • 今年二季度,日均动销商品数同比增长了55%以上,收入同比增长了约120%。

但去年四季度起,快手才开始在财报中将本地生活业务单独拿出来解读,至今也未公开本地生活业务的具体GMV。

2025年以来,从京东到阿里到美团,从“到家”到“到店”,本地生活赛道已经涌现出太多新变化,对快手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比原来更快,几乎是它能做的唯一选择。

如今笑古退、刘逍进,快手显然是希望能让本地生活业务更快一点。

公开资料显示,刘逍2020年加入快手,前后担任内容运营中心、房产和招聘业务中心、商业化外循环和基础产品部、快手内容消费和线索广告产品部、快手联盟产品部多个业务负责人。

也有内部人士指出,由熟悉线索业务的刘逍负责生活服务事业部,表明快手将继续加强本地业务在快手商业生态内的协同,进一步提升经营效能。

快手此轮调整中将线索广告整合进本地生活部门,一定程度上也是给刘逍接任负责人做准备,这种部门负责人履新带来的组织架构层面的变动,也是快手的老传统了。

02 高管频繁轮岗、离职,快手怎么总在变?

笑古退、刘逍进,在快手内部,类似的调整并不新鲜。

如我们上文所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快手就会迎来一次中大规模的调整,快手的高管们,也总是在奔赴新战场或者彻底远离战场。

  • 现在担任快手国际化负责人的马宏彬,最早曾是快手的战略分析负责人、运营负责人,后来去操盘了商业化,2022年调任至国际化事业部后才算稳定下来;
  • 这次卸任本地生活负责人的笑古,早些年做的是电商,2022年才开始做本地生活;
  • 王剑伟是快手内部升迁最快的高管,2019年加入快手,2021年9月成为快手主站产运线负责人,但2022年底调任了商业化负责人,2023年11月又从程一笑手中接过了电商业务。

这带来的是,几年下来,快手很多核心部门其实没有稳定的业务一号位。

比如快手商业化部门的负责人历经刘新华、严强、马宏彬、刘峰、王剑伟;快手电商部门的负责人历经笑古、程一笑、王剑伟;快手国际化业务的负责人也先后换了一波接一波,刘新华、仇广宇、程一笑、马宏彬。

快手的这些高管轮岗一度也让外界迷惑。晚点曾报道,有多位二级市场分析师称,尤其看不懂为什么没有业务经验的HR负责人可以转任商业化负责人。2022年刘峰曾短暂接替马宏彬掌管商业化事业部(三个月),此前他是快手的人力资源负责人。

2022年以后,快手这种局面相对稳定了下来。只是这时,以往不断在各大事业部之间轮岗的高管们,已经陆陆续续走了很多。

刘新华2018年底离职,离职时的岗位是快手海外业务负责人、CGO。加入快手之前,他是字节跳动国际业务总裁;严强2021年10月离职,离职时是快手高级副总裁、主站运营负责人。2020年12月,他成为快手核心决策机构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仇广宇2020年7月加入快手,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快手的国际化业务,但短短18个月后,便从快手离职去了美团;2023年1月,快手原CTO陈定佳离职;等等。

中国企业家杂志也报道,2023年10月宿华卸任快手董事长,由程一笑接任以来,快手已有超过十位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离职或卸任:

原数据平台负责人董西成、磁力引擎副总裁袁帅、安全合规线负责人余海波、国际电商算法负责人王犇、多模态负责人王仲远,等等。其中多人在快手任职超过5年。

回过头看,快手频繁推动高管轮岗,大多数时间里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业务、战略上的并行调整、中层变动,乃至这已成为快手特色——这家公司面临到重大战役、进入到重要阶段时,早已习惯了通过新的排兵布阵来解决问题或打开局面。

2021年下半年宿华卸任CEO、快手进入程一笑“单核”时代时,想要解决的是公司存在的决策效率低下、“都在搞业务,没人顾发展”等问题,同一年里快手还启动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从职能制转向事业部制,以应对随着公司越做越大、业务触角不断外延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2022年时,快手一度难以摆脱广告业务和电商业务的“头部依赖”,电商GMV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股价低迷,商业化增长压力显现。当时快手的选择是,程一笑亲自带队电商,商业化负责人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从马宏彬换到了刘峰,再是王剑伟。

再过一年,2023年底,王剑伟从程一笑手中接过电商业务时,快手又启动了上市后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涉及了主站、电商与商业化三个事业部下属的15条业务线,共25位中层管理人员。

此时快手终于实现了上市后的首次整体盈利,调整的目的是推动组织架构进一步扁平化,核心还是提升决策效率。

从这一视角出发,快手今年依然还在变动组织架构,就不足为奇了。

03 快手需要找到新节奏

9月30日快手的调整,已经是快手组织架构今年以内第三次变动。

今年4月可灵AI升级为快手一级事业部,部门负责人直接向CEO程一笑汇报;8月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继续向程一笑汇报。

其中,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负责人的背景是,9月初快手副总裁、大模型负责人张迪离职。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后者已确认加入B站。

张迪之于可灵AI,与笑古之于快手电商、快手本地生活,有着类似的影响——离职前,张迪是快手AI体系的关键人物之一,是可灵AI从0到1的技术核心人物。

乃至张迪的离开也让很多人快手人感到诧异。“张迪的离开还是有些临时和异常,快手CEO程一笑并没有通过全员信宣布张迪的离开和夸赞张迪的过往成绩,其中的微妙大家都懂。”一位接近快手的消息人士这么说道。

从这个视角出发,回顾快手过往多轮组织架构调整,你很难说清是主动调整更多还是被动调整更多。

快手已经足够努力。

基于不同的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商业化目标、公司所处的阶段做针对性的组织管理建设,本就是公众公司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快手只是呈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高管轮岗相对更频繁、高层管理团队相对更不稳定,当然这其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快手这些年来比其他大厂更习惯外部空降高管,近几年已经在内部加大对中高管理层的培养。

但大多数时候,快手又不得不变。

过去几年,快手在用户增长上日渐乏力,在基于平台流量变现的广告和电商这两条路径上,增长瓶颈已然显现,直播业务也少有惊喜。

基于此,在老业务上挖掘新的增长动能,同时向外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对快手而言迫切性越来越高。

但不论是电商、广告、本地生活还是AI,在各个战场,市场竞争态势都在急剧变化,快手需要找到新节奏。比如本地生活赛道今年硝烟再起,阿里京东美团打得火热,快手声势则太弱。

9月底的调整中,快手进一步推动内部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事实上正是在找新的动能。

第一,本地生活事业部正式更名为生活服务事业部,同时本地生活业务与线索广告业务整合,原本隶属于商业化事业部下线索广告相关的行业团队、产品团队及相关中台团队调整至生活服务事业部下;

第二,原商业化事业部下内循环产品、运营、销售等相关行业团队,调整到电商事业部;

快手方面表示,此次调整是为了让业务目标更明确,业务策略更一致,资源投入更聚焦,业务组织协同更敏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商业体系的组织效率和商业变现效率。

比如在快手的视角里,线索广告业务整合进本地生活业务后,可以将商家的经营、营销投放诉求融合,由生活服务事业部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电商业务与内循环广告业务的进一步整合,也利于构建“流量-交易-广告转化-商家服务”的闭环能力,更好提升流量分配效率、平衡用户体验、商家成长和商业变现,为商家提供更一体化的服务体验。

至于AI,现在显然已经成了快手视野里确定性更高、潜在增长空间更大的那条曲线。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相信AI能够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之一,为公司贡献营收和利润,也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快手CFO金秉如此说道。

快手同时认为,从电商到线上营销再到短剧、本地生活,AI对快手现有业务的赋能,几乎是全方位的。

“未来,我们有信心通过AI潜力的持续释放,助力快手进一步提质增效,特别是为我们的线上营销和电商业务增长带来新增量。”程一笑此前如此说道。

今年二季度快手业绩回暖,快手还特别强调了AI对各业务的增收促进作用。比如AI帮助快手提升了用户市场和留存率、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电商的人货匹配效率,等等。

客观上,按业务表现来看,AI部门应该是快手组织架构最稳定的一环。但显然不是这样,这不,关键时刻技术一号位张迪离职了。

当然,快手或早已习惯类似的情况,也总有人能顶上空缺,至少这么多年看下来,快手早已经向外界证明了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一家成立已经近15年、正处于关键商业化节点的成熟公司而言,至今还无法保证稳定的业务管理团队,这本身就已经是一重隐患。

来源:听潮TI

原标题:高管陆续离开,程一笑总有新烦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