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夏普手机三入中国市场 颠覆还是翻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夏普手机三入中国市场 颠覆还是翻船

百年老店夏普被鸿海收购后,裁员、业务变更让其有望结束连续的亏损。同时,夏普手机也宣布第三次进入中国市场,主打全面屏手机,企图重现当初的辉煌。

情怀是一味“毒药”,一味“甜蜜的毒药”。在手机血海时代,厂商歇斯底里地宣传着自己的产品,企图能有更多的消费者品尝情怀的味道。此前诺基亚的回归,让众多诺粉心生澎湃,只是 Nokia 6 的骁龙 430 处理器让用户会感到诚意不足,依旧是过往那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完全没有沉淀下来。

5 月 24 日,日本百年品牌夏普在被鸿海控股后正式宣布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希望能够重振此前的雄风。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夏普手机第一次进入中国手机市场。早在 2003 年,夏普便在功能机时代成为最早一批出现在中国市面上的手机品牌,无奈受到中国本土厂商的冲击,在 2005 年退出中国。时隔三年,夏普手机在 2008 年再次杀入中国手机市场,并因为屏幕显示效果好以及产品设计时尚风靡一时。但是,随着 iPhone、三星以及 HTC 这些品牌的快速崛起,夏普手机不得不在 2013 年再次饮恨而终。

就像诺基亚、波导等品牌一样,夏普在 70、80 后一代心中有着美好的回忆。这次,夏普第三次入局中国手机市场,不变的品牌,变的是背后的推动力量以及破釜沉舟变革的决心。

从时尚高端品牌到黯然退场

第三次试水中国市场,夏普需要做足功课,做好打乱战的准备。毕竟,市场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市场,夏普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夏普。

2008 年,夏普第二次进入手机市场,不过并没有做足功课,更多的是尝试的心态,不成功便退出。谁曾想,标价 4800 元的夏普 9010C 手机刚上市,便被一位用户以 5600 元的价格买走。要知道,那款手机还是非智能的,并且标价近五千,能如此受欢迎也是夏普手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就是这样一款产品,让当时的夏普赚的是盆满钵满,当时的中国区业务负责人虽说是每天加班加点补货、调控,但超高的净利润让这种辛苦成为了一种甜蜜的负担。

当然,夏普的成功不是没有原因。当时的中国手机市场本身竞争就不是很激烈,并且对于白领和一些时尚人群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款设计精美、体验不错的手机,价格并不是他们首要的考虑因素。

或许,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失去也更容易。苹果 iPhone、三星、HTC 这些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让夏普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同时,接连的亏损,也让夏普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资料显示,2011 财年,夏普亏损将近 4000 亿日元,紧跟着 2012 财年夏普亏损超过 5000 亿日元,着实使得“液晶之父”黯然失色,也让人大跌眼镜。虽然,在 2013 年夏普稍微缓过劲来,实现了收支基本平衡,但是独立结算却有约 200 亿日元的滚存亏损。而在 2014 年,夏普又被打回原形,合并最终亏损 2000 亿日元以上,高额的亏损以及负债,使其不得不对外抛售。

为了止亏,夏普不得不卖楼、裁员来节省成本,当然也在寻求买家接盘。2016 年,夏普被鸿海收购,交易总价值为 3888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24.7 亿元。在被鸿海收购后,夏普做了减法,并不断向中国市场转移。同时,在一系列的改变后,夏普也有望结束连年的亏损。夏普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预计 2017 会计年度净利将达 400亿日元,约合 3.59 亿美元)。

三次入局除了市场更有鸿海的推动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夏普有着和诺基亚一样的光辉历史,相继推出了多个“日本首次”、“世界首次”的产品。但是,固步自封加上管理能力缺失,导致夏普的优势逐渐降低,曾在 2009 年接棒夏普社长的奥田隆司曾坦言:“虽然我们有生产高端产品的技术,但我们从没能很好的理解市场。”

就手机而言,中国目前依旧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这也是夏普一直想要在中国市场有所建树的重要原因。此前,三星和苹果公司都纷纷表达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尤其是三星,更是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于中国市场的看重。同时,小米等国产新兴品牌,正是在中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之后,才逐渐进军海外,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不过,这只是夏普手机重回中国的一方面原因,更多的还是鸿海在背后的推动。

对于一个不断衰落,欠下巨额资金的企业,鸿海一直如此执着要收购,除了要摆脱对于苹果的过度依赖之外,更是想摆脱代工厂的 title,真正做一个品牌。此前,从微软手中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让夏普手机能够跟上中国市场的思路和节奏,郭台铭委任人称“罗博”的罗中生博士作为夏普手机业务的掌门人。根据资料显示,罗中生从 1999 年到 2013 年就职于中兴,期间负责 TD-SCDMA 终端产品线的研发和营销,之后还加盟过酷派,在手机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昨天夏普手机的沟通会上,罗中生对外界表示,“在 5G 通讯普及之前,全面屏技术将会是手机发展的下一个风口,而全面屏恰好是夏普最擅长的。”同时,罗中生还透露,夏天将发布的新产品会是一款定位于中高端的全面屏手机。

优势与挑战并存夏普手机突围难

目前的手机市场大格局基本已定,三星、苹果和华为长期占据着前三的位置。并且,OPPO、vivo、小米这些国产手机品牌也在不断追击,群雄争霸的同时也让手机市场可变的份额越来越少。对于“新军”夏普来说,无疑是增加了重振雄风的难度。

不过,百年老店即使辉煌不再,也有着自己压箱底的东西。去年小米 Mix 的推出让外界惊叹,科技感十足。而在小米之前,夏普就已经推出过多款全面屏手机,只是没有大量生产。不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让夏普在屏幕方面有着比较大的优势,加上富士康的制造优势,夏普全面屏手机量产不是问题,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定价空间。

同时,夏普宣布回归后,在渠道上也事先进行了布局。昨天的沟通会上,夏普方面和中国移动终端公司、京东、迪信通签署了战略合作。其中,京东会成为夏普手机未来三年中国大陆的唯一线上销售渠道,为夏普手机提供线上销售资源支持。迪信通方面会在全国各个门店对夏普手机产品进行展示,全力支持夏普回归。

有技术、有渠道、有品牌,夏普的回归看似是搅局。但是,当初诺基亚回归也是引起了骚动,只是现在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同时,除了小米,魅族、金立和华为这些手机品牌也都在计划着推出全面屏手机,夏普手机在全面屏技术上虽说有优势,但是和华为这些品牌比起来,渠道上和产品推广上都不占优势。

另外,夏普方面表示在夏天推出的手机将面向中高端市场,具体价格还是未知。如果和国产品牌比起来定价过高,那么会进一步削减夏普的优势,除非在体验上能够真正让消费者觉得有惊喜,像 iPhone 和三星 S、Note 系列一样。

峥嵘岁月已不再,过去的成就也成为了历史。变则通,通则达,在消费级市场,无论你是百年老店,还是新兴品牌,适合市场的发展,迎合用户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三次入局中国市场的夏普手机,希望用全面屏手机颠覆整个手机市场,再现当初的辉煌。只是,不知道后续产品的设计、性能以及定价能否被用户接受。想必,夏普的粉丝也不希望情怀变成沧桑的回忆。

==============================

界面JMedia联盟成员

追踪互联网行业热点,客观报道TMT行业信息,手机数码智能硬件测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鸿海精密

279
  • 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预计鸿华电动乘用车今年销量超万辆
  • 鸿海承诺到2040年全面使用绿色电力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夏普手机三入中国市场 颠覆还是翻船

百年老店夏普被鸿海收购后,裁员、业务变更让其有望结束连续的亏损。同时,夏普手机也宣布第三次进入中国市场,主打全面屏手机,企图重现当初的辉煌。

情怀是一味“毒药”,一味“甜蜜的毒药”。在手机血海时代,厂商歇斯底里地宣传着自己的产品,企图能有更多的消费者品尝情怀的味道。此前诺基亚的回归,让众多诺粉心生澎湃,只是 Nokia 6 的骁龙 430 处理器让用户会感到诚意不足,依旧是过往那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完全没有沉淀下来。

5 月 24 日,日本百年品牌夏普在被鸿海控股后正式宣布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希望能够重振此前的雄风。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夏普手机第一次进入中国手机市场。早在 2003 年,夏普便在功能机时代成为最早一批出现在中国市面上的手机品牌,无奈受到中国本土厂商的冲击,在 2005 年退出中国。时隔三年,夏普手机在 2008 年再次杀入中国手机市场,并因为屏幕显示效果好以及产品设计时尚风靡一时。但是,随着 iPhone、三星以及 HTC 这些品牌的快速崛起,夏普手机不得不在 2013 年再次饮恨而终。

就像诺基亚、波导等品牌一样,夏普在 70、80 后一代心中有着美好的回忆。这次,夏普第三次入局中国手机市场,不变的品牌,变的是背后的推动力量以及破釜沉舟变革的决心。

从时尚高端品牌到黯然退场

第三次试水中国市场,夏普需要做足功课,做好打乱战的准备。毕竟,市场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市场,夏普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夏普。

2008 年,夏普第二次进入手机市场,不过并没有做足功课,更多的是尝试的心态,不成功便退出。谁曾想,标价 4800 元的夏普 9010C 手机刚上市,便被一位用户以 5600 元的价格买走。要知道,那款手机还是非智能的,并且标价近五千,能如此受欢迎也是夏普手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就是这样一款产品,让当时的夏普赚的是盆满钵满,当时的中国区业务负责人虽说是每天加班加点补货、调控,但超高的净利润让这种辛苦成为了一种甜蜜的负担。

当然,夏普的成功不是没有原因。当时的中国手机市场本身竞争就不是很激烈,并且对于白领和一些时尚人群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款设计精美、体验不错的手机,价格并不是他们首要的考虑因素。

或许,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失去也更容易。苹果 iPhone、三星、HTC 这些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让夏普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同时,接连的亏损,也让夏普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资料显示,2011 财年,夏普亏损将近 4000 亿日元,紧跟着 2012 财年夏普亏损超过 5000 亿日元,着实使得“液晶之父”黯然失色,也让人大跌眼镜。虽然,在 2013 年夏普稍微缓过劲来,实现了收支基本平衡,但是独立结算却有约 200 亿日元的滚存亏损。而在 2014 年,夏普又被打回原形,合并最终亏损 2000 亿日元以上,高额的亏损以及负债,使其不得不对外抛售。

为了止亏,夏普不得不卖楼、裁员来节省成本,当然也在寻求买家接盘。2016 年,夏普被鸿海收购,交易总价值为 3888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24.7 亿元。在被鸿海收购后,夏普做了减法,并不断向中国市场转移。同时,在一系列的改变后,夏普也有望结束连年的亏损。夏普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预计 2017 会计年度净利将达 400亿日元,约合 3.59 亿美元)。

三次入局除了市场更有鸿海的推动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夏普有着和诺基亚一样的光辉历史,相继推出了多个“日本首次”、“世界首次”的产品。但是,固步自封加上管理能力缺失,导致夏普的优势逐渐降低,曾在 2009 年接棒夏普社长的奥田隆司曾坦言:“虽然我们有生产高端产品的技术,但我们从没能很好的理解市场。”

就手机而言,中国目前依旧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这也是夏普一直想要在中国市场有所建树的重要原因。此前,三星和苹果公司都纷纷表达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尤其是三星,更是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于中国市场的看重。同时,小米等国产新兴品牌,正是在中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之后,才逐渐进军海外,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不过,这只是夏普手机重回中国的一方面原因,更多的还是鸿海在背后的推动。

对于一个不断衰落,欠下巨额资金的企业,鸿海一直如此执着要收购,除了要摆脱对于苹果的过度依赖之外,更是想摆脱代工厂的 title,真正做一个品牌。此前,从微软手中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让夏普手机能够跟上中国市场的思路和节奏,郭台铭委任人称“罗博”的罗中生博士作为夏普手机业务的掌门人。根据资料显示,罗中生从 1999 年到 2013 年就职于中兴,期间负责 TD-SCDMA 终端产品线的研发和营销,之后还加盟过酷派,在手机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昨天夏普手机的沟通会上,罗中生对外界表示,“在 5G 通讯普及之前,全面屏技术将会是手机发展的下一个风口,而全面屏恰好是夏普最擅长的。”同时,罗中生还透露,夏天将发布的新产品会是一款定位于中高端的全面屏手机。

优势与挑战并存夏普手机突围难

目前的手机市场大格局基本已定,三星、苹果和华为长期占据着前三的位置。并且,OPPO、vivo、小米这些国产手机品牌也在不断追击,群雄争霸的同时也让手机市场可变的份额越来越少。对于“新军”夏普来说,无疑是增加了重振雄风的难度。

不过,百年老店即使辉煌不再,也有着自己压箱底的东西。去年小米 Mix 的推出让外界惊叹,科技感十足。而在小米之前,夏普就已经推出过多款全面屏手机,只是没有大量生产。不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让夏普在屏幕方面有着比较大的优势,加上富士康的制造优势,夏普全面屏手机量产不是问题,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定价空间。

同时,夏普宣布回归后,在渠道上也事先进行了布局。昨天的沟通会上,夏普方面和中国移动终端公司、京东、迪信通签署了战略合作。其中,京东会成为夏普手机未来三年中国大陆的唯一线上销售渠道,为夏普手机提供线上销售资源支持。迪信通方面会在全国各个门店对夏普手机产品进行展示,全力支持夏普回归。

有技术、有渠道、有品牌,夏普的回归看似是搅局。但是,当初诺基亚回归也是引起了骚动,只是现在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同时,除了小米,魅族、金立和华为这些手机品牌也都在计划着推出全面屏手机,夏普手机在全面屏技术上虽说有优势,但是和华为这些品牌比起来,渠道上和产品推广上都不占优势。

另外,夏普方面表示在夏天推出的手机将面向中高端市场,具体价格还是未知。如果和国产品牌比起来定价过高,那么会进一步削减夏普的优势,除非在体验上能够真正让消费者觉得有惊喜,像 iPhone 和三星 S、Note 系列一样。

峥嵘岁月已不再,过去的成就也成为了历史。变则通,通则达,在消费级市场,无论你是百年老店,还是新兴品牌,适合市场的发展,迎合用户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三次入局中国市场的夏普手机,希望用全面屏手机颠覆整个手机市场,再现当初的辉煌。只是,不知道后续产品的设计、性能以及定价能否被用户接受。想必,夏普的粉丝也不希望情怀变成沧桑的回忆。

==============================

界面JMedia联盟成员

追踪互联网行业热点,客观报道TMT行业信息,手机数码智能硬件测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