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开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成都市郫都区入选中宣部公布的全国15个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名单,成为四川省唯一申报成功的地区。
近年来,中国国家版权局持续推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自2021年至今已分五批遴选了4个省级、18个市级和27个县级地区作为试点,助力各地依托民间文艺资源优势,推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成都市郫都区的入选,正是成都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领域持续深耕的体现。
厚积薄发
郫都构建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全链条
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素有“蜀绣之乡”的美誉,是蜀绣产业的核心发展区域。对于此次入选全国试点的意义,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办事处文化综合服务站站长杨敏表示:“本次入选将主要从行业规范化和增收两方面促进蜀绣产业发展。这有助于加强蜀绣企业研发原创图案、装裱框等积极性,减少同质化竞争,并且有助于加强安靖蜀绣融合创新产业园的吸引力,吸引更多蜀绣企业入驻。”

成功的背后,是成都市郫都区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领域持续不懈的深耕。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出台了《促进蜀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产业健康发展明晰了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成都市郫都区在安靖街道创新设立了“郫都区民间文艺版权登记服务工作站”、“蜀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官工作站”及“知识产权检察服务工作站”,构建起覆盖作品创作、版权登记、法律维权全流程的“一站式”保护体系。目前,已有超过千件蜀绣作品完成了版权登记,实现了版权保护从制度规划到实践成果的有效转化。
数字赋能与未来展望
拓展版权价值新边界
面对数字化浪潮,成都市郫都区积极推动蜀绣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版权保护与价值挖掘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搭建蜀绣电子数据库,将超千件已完成版权登记的作品及传统纹样进行系统收录,不仅实现了技艺的数字化永久留存,还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化管理支撑。特别是今年4月成立的“蜀绣数字版权与创新发展中心”,聚焦已登记版权的蜀绣资源,与高校展开深度合作,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纹样版权进行二次开发,积极探索版权授权、数字文创等多元化价值转化路径。

推动蜀绣版权保护与利用,早在2024年,成都市便启动了民间文艺(蜀锦蜀绣)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项目。在版权登记环节,成都构建了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成果显著:2024年,全市完成民间文艺精品版权登记6898件,其中蜀锦蜀绣达5170件,银花丝、成都漆器等其他非遗门类1728件。

展望未来,借助入选全国试点的东风,成都市郫都区已规划好新的发展蓝图。“入选全国试点后,郫都区将进一步深化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工作,未来计划完善蜀绣数字版权库,探索AI创作版权管理,推动蜀绣与数字经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杨敏说,通过成都市民间文艺版权交易平台,成都市正培育“蜀绣+文创+旅游”新业态,力争3年内打造多个产值超亿元的蜀绣品牌。让古老的蜀绣艺术在版权的有力护航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彩。
成都市郫都区以蜀绣为媒,构建起民间文艺版权生态的“郫都样本”,在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创新之间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也为全国民间文艺版权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