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创新药资产加速走向国际,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盘中交投活跃,最新规模、份额创成立以来新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创新药资产加速走向国际,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盘中交投活跃,最新规模、份额创成立以来新高

沪深300ETF(510300)近5年净值涨9.75%,跟踪误差0.029%,费率最低,流动性居首。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3:3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71%。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巨子生物领涨6.58%,石四药集团上涨0.66%,讯飞医疗科技上涨0.34%;药捷安康-B领跌7.86%,佰泽医疗下跌6.95%,科伦博泰生物-B下跌6.31%。恒生医疗ETF(513060)下跌2.41%,最新报价0.65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22日,恒生医疗ETF近3月累计上涨3.42%,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3。

流动性方面,恒生医疗ETF盘中换手11.25%,成交7.63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2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日均成交17.15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3:34,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下跌3.70%。成分股方面,荣昌生物领跌11.58%,药捷安康-B下跌7.86%,科伦博泰生物-B下跌6.31%,再鼎医药下跌5.78%,乐普生物-B下跌5.39%。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下跌3.26%,最新报价0.89元。

流动性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盘中换手21.44%,成交9851.77万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2日,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近1年日均成交1.22亿元。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3:34,中证医药50指数下跌0.95%。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益丰药房领涨1.35%,大参林上涨0.85%,爱博医疗上涨0.65%;西藏药业领跌5.73%,特宝生物下跌5.58%,贝达药业下跌3.95%。医药50ETF(159838)下跌0.96%,最新报价0.62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22日,医药50ETF本月以来累计上涨0.32%。

流动性方面,医药50ETF盘中换手1.67%,成交271.13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2日,医药50ETF近1年日均成交506.63万元。

【事件/资讯】

1)受流感季提前影响,流感概念股持续走强,亨迪药业涨超18%,多瑞医药涨超11%,多只个股涨停。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明显上升,今年主流毒株为甲型H3N2,专家预计本轮流感季将更早、更广、更强。

2)2025年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进行中,中国药企参会热度高,恒瑞医药、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多项临床数据亮相,涉及PD-1联合疗法、ADC、双抗等创新领域,部分前列腺癌研究结果受到国际关注,BD合作预期升温。

【机构解读】

短线流感季带动防治药与原料药走强,情绪交易明显;中期ESMO大会集中展示中国创新药临床成果,提升国际关注度与估值溢价;信达-武田合作则在资本层面强化外资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信心,BD逻辑再度被验证。历史数据显示,创新药BD事件在每年Q4最为集中,海外药企通常在年末释放剩余额度,加速全球资产布局,预计今年亦将延续此趋势,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BD潜力及临床推进的催化。

华源证券指出,中国创新药资产正加速走向国际,2025年1月至10月17日国内license-out交易达135起,总金额突破1029亿美元,涉及HER2、CDH17等靶点及肿瘤、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小核酸、ADC等前沿技术备受青睐。2025年ESMO大会上,中国学者主导的23项LBA研究亮相,涵盖肺癌、乳腺癌等瘤种,展示出中国创新药管线的全球竞争力。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已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创新药成为增长核心驱动力,传统药企与新兴Biotech共同推动行业升级。同时,老龄化加速催生慢性病需求,医保支付体系优化及AI技术应用为行业注入新活力。四季度在BD持续落地、ESMO数据催化下,创新药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估。

【相关ETF】

恒生医疗ETF(513060),场外联接(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24;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一键覆盖港股医疗保健(制药/器械/服务)核心资产。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与高研发属性标的。

医药50ETF(159838):跟踪中证医药50指数,一键覆盖A股医药生物核心50强,兼顾创新药、医疗服务与器械全产业链。

规模方面,恒生医疗ETF最新规模达68.65亿元,位居可比基金1/3。

份额方面,恒生医疗ETF近2周份额增长3.00亿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3。

资金流入方面,恒生医疗ETF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2.03亿元。

恒生医疗ETF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提供一项市场参考指标,反映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京东健康、三生制药、药明康德、翰森制药,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31%。

规模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最新规模达4.68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份额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最新份额达5.10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

资金流入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最新资金净流入2521.08万元。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2616.69万元。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旨在反映可经港股通买卖,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及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之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翰森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再鼎医药、诺诚健华,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15%。

医药50ETF紧密跟踪中证医药50指数,中证医药50指数从医药卫生行业中选取规模大、经营质量好的50只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医药行业内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证医药5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片仔癀、爱尔眼科、长春高新、科伦药业、新和成、华东医药,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46%。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youlianyunpindao@163.com
以上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创新药资产加速走向国际,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盘中交投活跃,最新规模、份额创成立以来新高

沪深300ETF(510300)近5年净值涨9.75%,跟踪误差0.029%,费率最低,流动性居首。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3:3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71%。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巨子生物领涨6.58%,石四药集团上涨0.66%,讯飞医疗科技上涨0.34%;药捷安康-B领跌7.86%,佰泽医疗下跌6.95%,科伦博泰生物-B下跌6.31%。恒生医疗ETF(513060)下跌2.41%,最新报价0.65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22日,恒生医疗ETF近3月累计上涨3.42%,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3。

流动性方面,恒生医疗ETF盘中换手11.25%,成交7.63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2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日均成交17.15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3:34,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下跌3.70%。成分股方面,荣昌生物领跌11.58%,药捷安康-B下跌7.86%,科伦博泰生物-B下跌6.31%,再鼎医药下跌5.78%,乐普生物-B下跌5.39%。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下跌3.26%,最新报价0.89元。

流动性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盘中换手21.44%,成交9851.77万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2日,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近1年日均成交1.22亿元。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3:34,中证医药50指数下跌0.95%。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益丰药房领涨1.35%,大参林上涨0.85%,爱博医疗上涨0.65%;西藏药业领跌5.73%,特宝生物下跌5.58%,贝达药业下跌3.95%。医药50ETF(159838)下跌0.96%,最新报价0.62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22日,医药50ETF本月以来累计上涨0.32%。

流动性方面,医药50ETF盘中换手1.67%,成交271.13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2日,医药50ETF近1年日均成交506.63万元。

【事件/资讯】

1)受流感季提前影响,流感概念股持续走强,亨迪药业涨超18%,多瑞医药涨超11%,多只个股涨停。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明显上升,今年主流毒株为甲型H3N2,专家预计本轮流感季将更早、更广、更强。

2)2025年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进行中,中国药企参会热度高,恒瑞医药、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多项临床数据亮相,涉及PD-1联合疗法、ADC、双抗等创新领域,部分前列腺癌研究结果受到国际关注,BD合作预期升温。

【机构解读】

短线流感季带动防治药与原料药走强,情绪交易明显;中期ESMO大会集中展示中国创新药临床成果,提升国际关注度与估值溢价;信达-武田合作则在资本层面强化外资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信心,BD逻辑再度被验证。历史数据显示,创新药BD事件在每年Q4最为集中,海外药企通常在年末释放剩余额度,加速全球资产布局,预计今年亦将延续此趋势,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BD潜力及临床推进的催化。

华源证券指出,中国创新药资产正加速走向国际,2025年1月至10月17日国内license-out交易达135起,总金额突破1029亿美元,涉及HER2、CDH17等靶点及肿瘤、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小核酸、ADC等前沿技术备受青睐。2025年ESMO大会上,中国学者主导的23项LBA研究亮相,涵盖肺癌、乳腺癌等瘤种,展示出中国创新药管线的全球竞争力。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已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创新药成为增长核心驱动力,传统药企与新兴Biotech共同推动行业升级。同时,老龄化加速催生慢性病需求,医保支付体系优化及AI技术应用为行业注入新活力。四季度在BD持续落地、ESMO数据催化下,创新药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估。

【相关ETF】

恒生医疗ETF(513060),场外联接(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24;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一键覆盖港股医疗保健(制药/器械/服务)核心资产。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与高研发属性标的。

医药50ETF(159838):跟踪中证医药50指数,一键覆盖A股医药生物核心50强,兼顾创新药、医疗服务与器械全产业链。

规模方面,恒生医疗ETF最新规模达68.65亿元,位居可比基金1/3。

份额方面,恒生医疗ETF近2周份额增长3.00亿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3。

资金流入方面,恒生医疗ETF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2.03亿元。

恒生医疗ETF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提供一项市场参考指标,反映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京东健康、三生制药、药明康德、翰森制药,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31%。

规模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最新规模达4.68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份额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最新份额达5.10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

资金流入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最新资金净流入2521.08万元。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2616.69万元。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旨在反映可经港股通买卖,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及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之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翰森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再鼎医药、诺诚健华,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15%。

医药50ETF紧密跟踪中证医药50指数,中证医药50指数从医药卫生行业中选取规模大、经营质量好的50只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医药行业内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证医药5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片仔癀、爱尔眼科、长春高新、科伦药业、新和成、华东医药,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46%。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