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聚焦年轻人运动潮流新趋势|《2025 Z世代运动兴趣圈层报告》发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聚焦年轻人运动潮流新趋势|《2025 Z世代运动兴趣圈层报告》发布

10月23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得物发布《2025 Z世代运动兴趣圈层报告》,通过得物平台近一年数据洞察、调研数据和青年案例解析,发现:“95后”年轻群体中兴趣创作者规模增速快,引领“运动博主热”潮流,他们从锻炼者到内容创作者,在运动中实现从兴趣共鸣到精神认同的圈层构建,形成效果与氛围并重的运动兴趣新趋势。

 

当汉服与球鞋在运动场碰撞出“新中式潮流”,当写字楼工位变身迷你健身区,年轻人正以“混搭式创新”打造运动新逻辑。作为年轻人运动兴趣圈层的聚合地,得物社区通过UGC内容沉淀与话题裂变,已演变为青年文化风向标与社交货币生产场。从运动锻炼到内容创作再到社群狂欢,年轻人在此释放好奇心、投入情感与时间,构筑不同面的生活轮廓。

10月23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得物发布《2025 Z世代运动兴趣圈层报告》,通过得物平台近一年数据洞察、调研数据和青年案例解析,发现:“95后”年轻群体中兴趣创作者规模增速快,引领“运动博主热”潮流,他们从锻炼者到内容创作者,在运动中实现从兴趣共鸣到精神认同的圈层构建,形成效果与氛围并重的运动兴趣新趋势。

 

本数据报告由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旗下的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运用得物平台2024年6月1日—2025年6月1日的社区内容数据及调研数据分析形成。该实验室联合互联网头部企业创设,重点聚焦青年在消费、文化、社交等数字场域中的消费痕迹和行为轨迹,持续发布系列数据产品。

 

 

人群基数大、年轻人浓度高。得物累计注册用户超5亿,一半以上是国内95后年轻人;男性占比51%,女性占比49%;近30%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平台兴趣创作者规模增速快,引领“运动博主热”潮流。数据显示,51%的95后消费者会通过Plog/Vlog日常记录买到的心头好物,并向身边人安利。

平台跑步兴趣人群超6000万,其中26-35岁年轻人占比超50%,成跑步兴趣创作者主力;其次为19-25岁,占比25%。跑步作者数年同比增长227%,内容供给数增长112%,用户阅读规模增长116%。

平台健身兴趣人群超1亿,其中在校学生占比67.97%,成健身兴趣创作者主力。健身作者数量年同比增长67%,内容供给数增长57%,用户阅读规模增长45%。

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发现,运动成为年轻人寻找圈层归属的具象化实践。跑步、健身兴趣人群的庞大规模与创作者数量的爆炸性增长,正推动“运动博主化”逐渐演变为一种青年亚文化。跑步创作者中26-35岁主力军,映射都市青年对压力释放与生活掌控感的渴求;而学生群体主导健身创作,则展现了校园环境对身体美学与自律人设社交价值的率先接纳。

年轻人将汗水转化为可传播、可点赞、可定义圈层归属的“作品”,把运动装备与体验变为创作素材,在社交平台这一“线上展馆”记录、分享运动过程与成果,在兴趣相投的社群中收获点赞与互动、寻求认同与共鸣,这是当代青年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对“何为美好生活”给出的鲜活注解。

全民健身浪潮奔涌,跑步以其低门槛与强参与性,正跃升为最具热度的国民运动之一,如公益跑、环保跑、彩虹跑等层出不穷的创意跑步形态应运而生,持续丰富着年轻人的生活图谱。数据显示,超60%的95后年轻人十分赞同“更愿意参加亲近自然的活动”。

报告基于年轻跑者在平台上分享的多样化跑步场景及打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勾勒出当前的跑者圈层图谱:

▍入门跑者(单次跑量<3KM,占比30.90%)

▍大众跑者(单次跑量3-5KM,占比44.90%)

▍进阶跑者(单次跑量6-10KM,占比14.60%)

▍专业跑者(单次跑量>10KM,占比9.60% )

入门跑者与大众跑者中,2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最高,分别超70%、60%,凸显跑步作为日常习惯养成的起点;进阶跑者中18岁以下年轻人占比最高、为34%,青少年通过稳定跑距挑战自我极限,刷“圈”成就;专业跑者中18岁以下年轻人占比最高、为35%,凸显年轻世代对极限挑战与专业身份的高度投入,定义“硬核”圈层身份。不同圈层跑者在公园绿道、公益跑道上,用脚步丈量社交圈,用跑量标注自我定位。

1.跑步目标上,发现能力分层的青年特需

▍入门跑者,无目的漫跑、瘦身占比更高,分别为33%、38%

▍大众跑者,无目的漫跑、瘦身占比更高,均占比32%

▍进阶跑者,无目的漫跑、提升配速占比更高,占比28%、38%

▍专业跑者,提升配速占比更高,占比55%

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发现,不同能力层级的青年跑者在目标选择上呈现显著差异,入门与大众跑者中,“无目的漫跑”与“瘦身”占比最高,折射年轻群体对运动的基本需求既包含对“松弛感”的追求,如将漫跑作为情绪出口,也包含对身材管理的焦虑,瘦身成为跑步目标刚需;进阶跑者则将“提升配速”纳入核心目标,从“休闲”向“专业”过渡;专业跑者对“提升配速”的关注更高,凸显对运动效能的极致追求。

这种分层不仅是运动能力的划分,更是青年文化中“自我定义”的具象投射,入门者用漫跑标记生活节奏,进阶者以配速证明成长,专业者则通过速度的极致优化构建“运动者”身份。运动目标的梯度演进,本质是年轻人对“健康”“自律”“专业”等文化符号的动态诠释,从解压需求到专业认同,从身体管理到社交资本,运动目标始终与身份建构深度绑定。

如活动《减脂博物馆》,参与人数1w+,全网曝光超一亿。活动以物件+真实减脂故事+互动的形式,展现了数百例身材蜕变的故事,万千用户在活动中分享自己运动健身前后的对比照。

活动《体考特训营》,参与人数:1w+,全网曝光:5000w+。100多位来自上海体考的初中生在上海杨浦体育场共同完成体考冲刺专项训练与体考模拟赛。

2.内容发布频次上,专业跑者“经常发布”占比最高

▍入门跑者,经常发布、偶尔发布分别占比32%、31%

▍大众跑者,经常37%,偶尔34%

▍进阶跑者,经常52%、偶尔30%

▍专业跑者,经常62%、偶尔24%

在内容发布维度,专业跑者以超60%的“经常发布”占比成为最活跃群体,进阶跑者紧随其后、占比超50%。他们的发布动机呈现“打卡仪式感+数据可视化”的双重特征,既保持着“跑量提升”的专业追求,又热衷通过运动轨迹图、配速表等数据化内容构建专业人设。这一现象与青年群体的“社交展示”高度关联,处于运动能力的上升期的进阶、专业跑者,既需要用配速、跑量等硬性数据证明成长,也乐于通过分享获得社群认同。高频分享实质是数字时代下运动文化与社交文化的深度融合,运动不再只是锻炼身体,更是青年表达自我、连接同好的社交语言,让跑步从“孤独的坚持”变为“可展示的仪式”,从“个人行为”转化为“社交资本”。

如活动《开跑即开赛》,参与人数:1w+,全网曝光:8000w+。站内#开跑即开赛线上话题聚集大量跑者参与话题讨论,分享自己独特的跑者故事。

3.内容发布动机上,“打卡”塑造立体社交形象

▍入门跑者,坚持打卡、好看照片占比最高

▍大众跑者,坚持打卡、配速提升占比最高

▍进阶跑者,坚持打卡、跑量提升占比最高

▍专业跑者,赛事分享、跑量提升、坚持打卡占比最高

从发布动机来看,青年跑者的社交表达呈现清晰的层级演进。从入门者的“照片美学”到专业者的“赛事叙事”,“坚持打卡”贯穿所有层级,成为青年跑者的行为标签。“打卡”行为是青年文化中自律与归属的双重响应,通过连续记录彰显个人毅力、融入运动社群。入门跑者以“打卡”标记运动坚持,大众跑者用“打卡+配速提升”证明成长轨迹,进阶跑者通过“打卡+跑量/配速提升”强化专业人设,专业跑者则结合“打卡+赛事分享”构建更立体的运动形象,推动运动文化向竞技与社交的复合维度延伸。

从“漫跑”到“配速”,从“个人坚持”到“社交展示”,年轻一代的运动兴趣早已超越单一的身体锻炼维度,演变为融合健康管理、自我表达、社群认同的多重文化实践。运动氛围的营造,正在成为青年构建身份认同、拓展社交边界的新主场。

年轻人在运动内容偏好上呈现出鲜明的“虚实共存”特征。健身领域,“健身记录”与“健身教程”占据主导,年轻人热衷收藏教程、记录过程,形成“收藏即参与”的心理满足;跑步领域,“跑步装备/教程”与“赛事相关”则更贴近实际行动,运动从屏幕走向现实。差异背后,是年轻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行动”的动态平衡。

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发现,当前,年轻人为运动注入了更为丰沛的内涵,跑步、健身等传统项目被赋予了全新意义,它们不再仅是体能消耗,更被主动演绎为一种融合功能需求、自我表达、情绪共鸣、社群连接的复合型文化实践。运动内容也正成为当代青年表达自我、连接世界的新语言载体,其传播势能也在持续攀升。年轻人对运动过程中收获的压力释放、自我超越、连接自然等情绪价值正投以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聚焦年轻人运动潮流新趋势|《2025 Z世代运动兴趣圈层报告》发布

10月23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得物发布《2025 Z世代运动兴趣圈层报告》,通过得物平台近一年数据洞察、调研数据和青年案例解析,发现:“95后”年轻群体中兴趣创作者规模增速快,引领“运动博主热”潮流,他们从锻炼者到内容创作者,在运动中实现从兴趣共鸣到精神认同的圈层构建,形成效果与氛围并重的运动兴趣新趋势。

 

当汉服与球鞋在运动场碰撞出“新中式潮流”,当写字楼工位变身迷你健身区,年轻人正以“混搭式创新”打造运动新逻辑。作为年轻人运动兴趣圈层的聚合地,得物社区通过UGC内容沉淀与话题裂变,已演变为青年文化风向标与社交货币生产场。从运动锻炼到内容创作再到社群狂欢,年轻人在此释放好奇心、投入情感与时间,构筑不同面的生活轮廓。

10月23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得物发布《2025 Z世代运动兴趣圈层报告》,通过得物平台近一年数据洞察、调研数据和青年案例解析,发现:“95后”年轻群体中兴趣创作者规模增速快,引领“运动博主热”潮流,他们从锻炼者到内容创作者,在运动中实现从兴趣共鸣到精神认同的圈层构建,形成效果与氛围并重的运动兴趣新趋势。

 

本数据报告由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旗下的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运用得物平台2024年6月1日—2025年6月1日的社区内容数据及调研数据分析形成。该实验室联合互联网头部企业创设,重点聚焦青年在消费、文化、社交等数字场域中的消费痕迹和行为轨迹,持续发布系列数据产品。

 

 

人群基数大、年轻人浓度高。得物累计注册用户超5亿,一半以上是国内95后年轻人;男性占比51%,女性占比49%;近30%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平台兴趣创作者规模增速快,引领“运动博主热”潮流。数据显示,51%的95后消费者会通过Plog/Vlog日常记录买到的心头好物,并向身边人安利。

平台跑步兴趣人群超6000万,其中26-35岁年轻人占比超50%,成跑步兴趣创作者主力;其次为19-25岁,占比25%。跑步作者数年同比增长227%,内容供给数增长112%,用户阅读规模增长116%。

平台健身兴趣人群超1亿,其中在校学生占比67.97%,成健身兴趣创作者主力。健身作者数量年同比增长67%,内容供给数增长57%,用户阅读规模增长45%。

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发现,运动成为年轻人寻找圈层归属的具象化实践。跑步、健身兴趣人群的庞大规模与创作者数量的爆炸性增长,正推动“运动博主化”逐渐演变为一种青年亚文化。跑步创作者中26-35岁主力军,映射都市青年对压力释放与生活掌控感的渴求;而学生群体主导健身创作,则展现了校园环境对身体美学与自律人设社交价值的率先接纳。

年轻人将汗水转化为可传播、可点赞、可定义圈层归属的“作品”,把运动装备与体验变为创作素材,在社交平台这一“线上展馆”记录、分享运动过程与成果,在兴趣相投的社群中收获点赞与互动、寻求认同与共鸣,这是当代青年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对“何为美好生活”给出的鲜活注解。

全民健身浪潮奔涌,跑步以其低门槛与强参与性,正跃升为最具热度的国民运动之一,如公益跑、环保跑、彩虹跑等层出不穷的创意跑步形态应运而生,持续丰富着年轻人的生活图谱。数据显示,超60%的95后年轻人十分赞同“更愿意参加亲近自然的活动”。

报告基于年轻跑者在平台上分享的多样化跑步场景及打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勾勒出当前的跑者圈层图谱:

▍入门跑者(单次跑量<3KM,占比30.90%)

▍大众跑者(单次跑量3-5KM,占比44.90%)

▍进阶跑者(单次跑量6-10KM,占比14.60%)

▍专业跑者(单次跑量>10KM,占比9.60% )

入门跑者与大众跑者中,2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最高,分别超70%、60%,凸显跑步作为日常习惯养成的起点;进阶跑者中18岁以下年轻人占比最高、为34%,青少年通过稳定跑距挑战自我极限,刷“圈”成就;专业跑者中18岁以下年轻人占比最高、为35%,凸显年轻世代对极限挑战与专业身份的高度投入,定义“硬核”圈层身份。不同圈层跑者在公园绿道、公益跑道上,用脚步丈量社交圈,用跑量标注自我定位。

1.跑步目标上,发现能力分层的青年特需

▍入门跑者,无目的漫跑、瘦身占比更高,分别为33%、38%

▍大众跑者,无目的漫跑、瘦身占比更高,均占比32%

▍进阶跑者,无目的漫跑、提升配速占比更高,占比28%、38%

▍专业跑者,提升配速占比更高,占比55%

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发现,不同能力层级的青年跑者在目标选择上呈现显著差异,入门与大众跑者中,“无目的漫跑”与“瘦身”占比最高,折射年轻群体对运动的基本需求既包含对“松弛感”的追求,如将漫跑作为情绪出口,也包含对身材管理的焦虑,瘦身成为跑步目标刚需;进阶跑者则将“提升配速”纳入核心目标,从“休闲”向“专业”过渡;专业跑者对“提升配速”的关注更高,凸显对运动效能的极致追求。

这种分层不仅是运动能力的划分,更是青年文化中“自我定义”的具象投射,入门者用漫跑标记生活节奏,进阶者以配速证明成长,专业者则通过速度的极致优化构建“运动者”身份。运动目标的梯度演进,本质是年轻人对“健康”“自律”“专业”等文化符号的动态诠释,从解压需求到专业认同,从身体管理到社交资本,运动目标始终与身份建构深度绑定。

如活动《减脂博物馆》,参与人数1w+,全网曝光超一亿。活动以物件+真实减脂故事+互动的形式,展现了数百例身材蜕变的故事,万千用户在活动中分享自己运动健身前后的对比照。

活动《体考特训营》,参与人数:1w+,全网曝光:5000w+。100多位来自上海体考的初中生在上海杨浦体育场共同完成体考冲刺专项训练与体考模拟赛。

2.内容发布频次上,专业跑者“经常发布”占比最高

▍入门跑者,经常发布、偶尔发布分别占比32%、31%

▍大众跑者,经常37%,偶尔34%

▍进阶跑者,经常52%、偶尔30%

▍专业跑者,经常62%、偶尔24%

在内容发布维度,专业跑者以超60%的“经常发布”占比成为最活跃群体,进阶跑者紧随其后、占比超50%。他们的发布动机呈现“打卡仪式感+数据可视化”的双重特征,既保持着“跑量提升”的专业追求,又热衷通过运动轨迹图、配速表等数据化内容构建专业人设。这一现象与青年群体的“社交展示”高度关联,处于运动能力的上升期的进阶、专业跑者,既需要用配速、跑量等硬性数据证明成长,也乐于通过分享获得社群认同。高频分享实质是数字时代下运动文化与社交文化的深度融合,运动不再只是锻炼身体,更是青年表达自我、连接同好的社交语言,让跑步从“孤独的坚持”变为“可展示的仪式”,从“个人行为”转化为“社交资本”。

如活动《开跑即开赛》,参与人数:1w+,全网曝光:8000w+。站内#开跑即开赛线上话题聚集大量跑者参与话题讨论,分享自己独特的跑者故事。

3.内容发布动机上,“打卡”塑造立体社交形象

▍入门跑者,坚持打卡、好看照片占比最高

▍大众跑者,坚持打卡、配速提升占比最高

▍进阶跑者,坚持打卡、跑量提升占比最高

▍专业跑者,赛事分享、跑量提升、坚持打卡占比最高

从发布动机来看,青年跑者的社交表达呈现清晰的层级演进。从入门者的“照片美学”到专业者的“赛事叙事”,“坚持打卡”贯穿所有层级,成为青年跑者的行为标签。“打卡”行为是青年文化中自律与归属的双重响应,通过连续记录彰显个人毅力、融入运动社群。入门跑者以“打卡”标记运动坚持,大众跑者用“打卡+配速提升”证明成长轨迹,进阶跑者通过“打卡+跑量/配速提升”强化专业人设,专业跑者则结合“打卡+赛事分享”构建更立体的运动形象,推动运动文化向竞技与社交的复合维度延伸。

从“漫跑”到“配速”,从“个人坚持”到“社交展示”,年轻一代的运动兴趣早已超越单一的身体锻炼维度,演变为融合健康管理、自我表达、社群认同的多重文化实践。运动氛围的营造,正在成为青年构建身份认同、拓展社交边界的新主场。

年轻人在运动内容偏好上呈现出鲜明的“虚实共存”特征。健身领域,“健身记录”与“健身教程”占据主导,年轻人热衷收藏教程、记录过程,形成“收藏即参与”的心理满足;跑步领域,“跑步装备/教程”与“赛事相关”则更贴近实际行动,运动从屏幕走向现实。差异背后,是年轻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行动”的动态平衡。

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发现,当前,年轻人为运动注入了更为丰沛的内涵,跑步、健身等传统项目被赋予了全新意义,它们不再仅是体能消耗,更被主动演绎为一种融合功能需求、自我表达、情绪共鸣、社群连接的复合型文化实践。运动内容也正成为当代青年表达自我、连接世界的新语言载体,其传播势能也在持续攀升。年轻人对运动过程中收获的压力释放、自我超越、连接自然等情绪价值正投以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