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尔康制药风波疑点:财务造假和精准减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尔康制药风波疑点:财务造假和精准减持

从整个过程来看,“减持”是存在的,但是否“精准”还有待调查。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下事情经过。

2017年5月9日,有自媒体文章爆料,尔康制药(300267)涉嫌严重财务舞弊,对其“18万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实现的6.15亿元净利润”提出质疑,并称康制药在海外设立的公司有虚构资产嫌疑。

当日,尔康股份股价暴跌9.96%。面对质疑,尔康制药于10日宣布停牌自查,并称鉴于柬埔寨进出口数据及相关凭证的获取需要时间,把开盘时间定为15日。

11日早间,深交所向其下发关注函,要求尔康制药就质疑做出说明。

12日,尔康制药召开2016年度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实股人帅放文对“六大质疑”做出了解释说明。在回应“财务造假质疑”时,帅放文强调公司没有财务造假,“我在这里澄清,首先,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经过有资质的会计师事物所严格审核,真实有效,不存在舞弊行为。”并称,“公司将在适当的时候用法律武器捍卫公司权益,捍卫中小股东的权益。公司已经就自媒体质疑内容向相关监管机构提交回应文件,将在得到批准后,在国家正规媒体予以披露。”

然而,这些似乎并没有平息事态的发展。在15日未能如期开盘的情况下,尔康制药16日晚间发出公告称,鉴于监管部门对关于公司的媒体报道表示高度关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派出核查小组进场核查,会计师事务所也正对相关内容进行核查。为确保信息披露公平性,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尔康制药股票自5月17日开市起继续停牌,待湖南证监局核查完毕、公司披露相关信息后复牌。

一时间,尔康制药“年报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核心悬疑一:年报是否有财务造假

从经营数据上看,2015-2016年,尔康制药的销售收入加起来将近50亿元,公司连续两年销售所得现金总额超过销售收入。2016年实现净利润是可研报告预计利润的9.76倍,当年总投资收益率达到427.08%,是可研报告预计投资利润率的13.58倍。

图为公号作者质疑“淀粉加工”项目

这家身在柬埔寨的公司这么能赚钱?其核心业务是否能够支撑起如此高的业绩?

帅放文在5月12日股东大会上介绍,尔康柬埔寨公司的销售数据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普通木薯淀粉,一个是改性淀粉,其中木薯淀粉主要功能是为改性淀粉提供原材料。“公司在柬埔寨公司产生利润并非来自普通木薯淀粉,而是改性淀粉。相较木薯的产品毛利率是亏损的,改性淀粉的毛利率达到了90.99%,2016年全年销售收入6.96亿元,而普通木薯淀粉用于为改性淀粉提供原料,产量只有10940吨,实现毛利6331.07万元。”

然而,这一说法在外界看来仍是语焉不详。

悬疑二:大股东是否借机“精准减持”

除了是否有“年报造假”的动机,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也颇受关注,那就是大股东是否在停牌调查前进行“精准”的巨额减持。

从公开报道可以看到,尔康制药的大股东减持计划于半年前就已经公布。

2016年12月7日,尔康制药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减持计划的提示性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帅放文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曹再云女士计划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自公告之日起两个交易日后六个月内,拟减持不超过199,000,000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9.66%。

按此计算,2016年12月9日至2017年6月9日,是其合规的减持期。

这期间的大股东减持情况如下表所示。

尔康制药备受质疑的2016年报于2017年4月21日公布。

结合上表可以看出,尔康制药两位大股东有5笔减持是在去年完成,与年报并不相干。

但值得注意的是,董事长帅放文则在年报发布一周后,减持86,000,000股,仅此一笔就占公司股份的约4.16%,而在跌停前4天再次减持1,671,000股。

这又作何解释呢?

对此,尔康制药董事长帅放文在5月12日召开2016年度股东大会上做出了说明,他表示,减持是因为此前在与投资者沟通时,听到公司股性不活跃是因为一股独大的说法,于是就减掉一点,希望能增强公司股份的流动性。

图为:截至2017年3月,尔康制药十大股东持股示意图。显示筹码高度集中。(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同时,帅放文表示,减持获得的资金未来将用于公司业务、并购等项目。

从整个过程来看,“减持”是存在的,但是否“精准”还有待调查。因为事情的发展过于“巧合”。发靓丽年报,接下来大股东减持,更为配合的是,减持后不久股票跌停、停牌。很难不让人质疑。

仅凭猜测是无法获得事情真相的。我们希望监管层的介入,能尽快的给股民、给社会一个合理的交代。

版权申明: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13366869556),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蓝鲸健康公众号“lanjingjianka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尔康制药

  • 盘中必读|维生素价格飙升!带动板块拉升,尔康制药20CM涨停
  • 尔康制药(300267.SZ)2024年净利润为-3.73亿元,同比亏损放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尔康制药风波疑点:财务造假和精准减持

从整个过程来看,“减持”是存在的,但是否“精准”还有待调查。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下事情经过。

2017年5月9日,有自媒体文章爆料,尔康制药(300267)涉嫌严重财务舞弊,对其“18万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实现的6.15亿元净利润”提出质疑,并称康制药在海外设立的公司有虚构资产嫌疑。

当日,尔康股份股价暴跌9.96%。面对质疑,尔康制药于10日宣布停牌自查,并称鉴于柬埔寨进出口数据及相关凭证的获取需要时间,把开盘时间定为15日。

11日早间,深交所向其下发关注函,要求尔康制药就质疑做出说明。

12日,尔康制药召开2016年度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实股人帅放文对“六大质疑”做出了解释说明。在回应“财务造假质疑”时,帅放文强调公司没有财务造假,“我在这里澄清,首先,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经过有资质的会计师事物所严格审核,真实有效,不存在舞弊行为。”并称,“公司将在适当的时候用法律武器捍卫公司权益,捍卫中小股东的权益。公司已经就自媒体质疑内容向相关监管机构提交回应文件,将在得到批准后,在国家正规媒体予以披露。”

然而,这些似乎并没有平息事态的发展。在15日未能如期开盘的情况下,尔康制药16日晚间发出公告称,鉴于监管部门对关于公司的媒体报道表示高度关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派出核查小组进场核查,会计师事务所也正对相关内容进行核查。为确保信息披露公平性,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尔康制药股票自5月17日开市起继续停牌,待湖南证监局核查完毕、公司披露相关信息后复牌。

一时间,尔康制药“年报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核心悬疑一:年报是否有财务造假

从经营数据上看,2015-2016年,尔康制药的销售收入加起来将近50亿元,公司连续两年销售所得现金总额超过销售收入。2016年实现净利润是可研报告预计利润的9.76倍,当年总投资收益率达到427.08%,是可研报告预计投资利润率的13.58倍。

图为公号作者质疑“淀粉加工”项目

这家身在柬埔寨的公司这么能赚钱?其核心业务是否能够支撑起如此高的业绩?

帅放文在5月12日股东大会上介绍,尔康柬埔寨公司的销售数据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普通木薯淀粉,一个是改性淀粉,其中木薯淀粉主要功能是为改性淀粉提供原材料。“公司在柬埔寨公司产生利润并非来自普通木薯淀粉,而是改性淀粉。相较木薯的产品毛利率是亏损的,改性淀粉的毛利率达到了90.99%,2016年全年销售收入6.96亿元,而普通木薯淀粉用于为改性淀粉提供原料,产量只有10940吨,实现毛利6331.07万元。”

然而,这一说法在外界看来仍是语焉不详。

悬疑二:大股东是否借机“精准减持”

除了是否有“年报造假”的动机,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也颇受关注,那就是大股东是否在停牌调查前进行“精准”的巨额减持。

从公开报道可以看到,尔康制药的大股东减持计划于半年前就已经公布。

2016年12月7日,尔康制药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减持计划的提示性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帅放文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曹再云女士计划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自公告之日起两个交易日后六个月内,拟减持不超过199,000,000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9.66%。

按此计算,2016年12月9日至2017年6月9日,是其合规的减持期。

这期间的大股东减持情况如下表所示。

尔康制药备受质疑的2016年报于2017年4月21日公布。

结合上表可以看出,尔康制药两位大股东有5笔减持是在去年完成,与年报并不相干。

但值得注意的是,董事长帅放文则在年报发布一周后,减持86,000,000股,仅此一笔就占公司股份的约4.16%,而在跌停前4天再次减持1,671,000股。

这又作何解释呢?

对此,尔康制药董事长帅放文在5月12日召开2016年度股东大会上做出了说明,他表示,减持是因为此前在与投资者沟通时,听到公司股性不活跃是因为一股独大的说法,于是就减掉一点,希望能增强公司股份的流动性。

图为:截至2017年3月,尔康制药十大股东持股示意图。显示筹码高度集中。(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同时,帅放文表示,减持获得的资金未来将用于公司业务、并购等项目。

从整个过程来看,“减持”是存在的,但是否“精准”还有待调查。因为事情的发展过于“巧合”。发靓丽年报,接下来大股东减持,更为配合的是,减持后不久股票跌停、停牌。很难不让人质疑。

仅凭猜测是无法获得事情真相的。我们希望监管层的介入,能尽快的给股民、给社会一个合理的交代。

版权申明: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13366869556),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蓝鲸健康公众号“lanjingjianka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