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业者必须关注现金流,储备18到24个月以上的现金才正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创业者必须关注现金流,储备18到24个月以上的现金才正常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会判断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可预期的现金流如果能够支撑六个月的是极度危险,支撑九个月就是比较危险,能支撑12个月就是中度危险,支撑18个月甚至24个月以上才是正常。到底花多少钱,现在的钱能支撑多长时间,我们特别关注这两条主线,理顺企业路径。"

由深圳湾发展科技公司、三诺集团和新经济100计划联合主办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及创投大咖高峰论坛于5月24日在深圳湾创业广场举行,创客猫作为特约媒体到场进行图文直播。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一颖、肖水龙、熊钢、刘磅、邱光、张云鹏

在论坛上,达实智能董事长刘磅、瑞凌股份董事长邱光、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张云鹏、创东方创始合伙人肖水龙、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熊钢进行了圆桌对话,新经济100计划创始人刘一颖主持了本次圆桌对话。在对话中肖水龙作为投资人分享了创东方作为创投机构为创业者提供的3+1服务,他指出,企业从发展到上市,战略、规范、资源、运作这四点十分重要,产业要跟资本结合,资本要从产业背景、创业经验和销售渠道,真正的帮助企业。建议创业者不要跟风追热点,追热点不仅容易让自己陷进去,还浪费了青春和机会。

张云鹏则表示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会更看重企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其实作为上市公司,并购还是要有一定质量的,其它是靠天时,这就是一个社会化的分工。”邱光认为投资都是先看配置,配置之后有更多的就是运气的成分。

熊钢认为投后管理十分重要,投资机构要帮助创业者做好风险干预和现金流预判。创业者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树立对财务和现金流的敏感性,做好项目差异性,并坚持下去。

刘磅指出,在选择投资创业项目时,首先会看人,创业者拥有良好的心态是第一位要考虑的。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主持人:

这是问投资人的,三位投资人,在投过很多个项目以后,投后服务从哪几个维度去做,创业者需要什么样的投后服务?或者投资人需要什么样的投后服务?

肖水龙:

谈到创投机构的服务,我们创东方提供一个全程的帮扶式的服务。我们提供哪几方面?大部分是3+1的服务,一个就是战略,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需要战略规划,战略提升;第二个方面就是站在投资人角度,首先要做到心里有数,其次是围绕新三板和主板上市,早规范早收益;第三方面就是要资源匹配,这是企业最系统的,我们品牌对我们团队确实也有一些资源;第四个就是上市公司的运作,这个运作包括融资再融资,最后再上市,所以我们提供3+1的投后服务。

熊钢:

关于投后,我想投后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我们的投后基于两点,一个是总体来讲,就是建设性干预者,干预不是干扰,建设性预判。做这两件事情有两点,一个对企业的成长性做风险认知和判断,不管是创新企业还是成熟企业,还有最底层的风险干预,最底层的干预就是安全性干预。还有一个就是现金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会判断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可预期的现金流如果能够支撑六个月的是极度危险,支撑九个月就是比较危险,能支撑12个月就是中度危险,支撑18个月甚至24个月以上才是正常。到底花多少钱,现在的钱能支撑多长时间,我们特别关注这两条主线,理顺企业路径。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熊钢

张云鹏:

我们在技术创新的早期领域投资的多一点,谈到投后服务,真的是所有投资机构永恒的话题,因为投后服务,我做了这么多年,给自己别的方面打分可能高一点,这方面我自己打分真的不高。但是我们做投后服务是分几个维度,松禾投的中早期企业要不缺钱,要不缺人。我们两个维度,一个是标准化,比如招聘,我肯定会帮企业做更多的招聘,因为我的人力物力足够,我们又要做投入又要做投后肯定不够,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我们尽量帮企业做到标准化服务。

第二个是规范化,企业家没有外部力量推动会做得慢,我们会作为一个监制告诉它要规范,我们会持续督导企业,你跟我松禾合作的前提就是必须做规范的企业。第三是我们跟产品服务的方面。松禾资本做了两个孵化器,我希望用几年时间,在产品化方面搭建得更加完善,同时为企业再提供更多服务。

主持人:

接下来想问三位董事长,上市公司在哪些方面,比如生态资源、经验、管理、智慧,在哪些方面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成就创业者?

刘磅:

上市公司对创新企业家的帮助在哪里,说实在的,上市公司能帮到创新企业家的是非常多的,各个方面都能帮助得到。相比作为VC、PE这些投资者来讲,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帮助,可能范围和深度会更广。但是我们自己还是要专注自己的主营业务,满足股民苛刻的要求。

所以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怎么办?我想在座的各位要能够做些选择,选择一些和你主营业务相关联的、相符合的上市公司,对口地去进行交流。使得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顺势就可以帮助你。抛开主营业务去以公益的方法做固然好,但是更好的是结合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连带我们上下游的创新企业,大家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小则可以帮你一些,大则可以融入到上市公司,更大的可以扶持你、帮助你自己独立上市。

邱光:

我想用我自己的亲身创业经历给创业者做一些分享,作为上市公司,他是一个产业投资了,也是一个产业布局考虑了,你的技术先进性在他的眼里是很清楚的,你做到的承诺,当产业投资者的需求,在我看来是两方面,就是你做的是他产业布局的一个方面,他愿意投资你,愿意扶持你上市,这个是跟他布局的方向一致,但是不是他的主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产品是符合上市公司的渠道和方向的,他又开放给你足够的资源的话,让你成为一个供应商,或者是把他的渠道跟客户开放给你,让你进去以它的品牌来销售,那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通常就要成为第一股东来合并报表。这个就看你的追求,如果你是想上市,那你去找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他能帮助你这么大的话,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他给你提供的帮助足够大,让你很安全;第二个还有上市公司的监管,这个监管就是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就是上市公司控股了。作为产业投资者,我们大家要清楚,找产业投资者的利益,有可能你是被吃掉了,但是你也很安全。

如果你的目标很大,花费的时间很长,但是你坚持下来了,今后你还是有可能是能实现的。但你要有这样大的目标才能吸引你的团队,你要没有大的目标,局限在一个区域,或者是国内,都不行。在深圳做企业,一定是将来要走向全球,如果你要是做国内,你就去内地,成本还比较低,在深圳的好处就是你的视野和格局能够让你考虑你是要做全球化、做国际化的。

达实智能董事长 刘磅

刘磅:

我这边想给创业者鼓鼓劲,大家觉得上市非常难,上市其实说难很难,真正比较下来,也不是这么难。你现在投标,投一个标都是十几家去抢,中标率十分之一,上市中标率70%、80%,十个人报材料七个人能上。

投标是专家评,上市也是七个专家五票通过,只要有五个举手通过,你就产生了。你说专家到哪去找,整个专家库就35个人,而且35个人的名字在网上都有。七个人当中五个人投就行了,过程就那几步:第一步见面会,就是从今天起,你可以找我,我不可以找你,叫静默期,我在审你的标书,没事别找我;第二次发给你一个函,面都不用见,说你的标书还有50个问题没讲清楚,你再补充一下;第三次是补充了之后,他们内部开个会,需要你参加,内部有个预审会,看一下这个投标书有没有什么问题;第四次就是发审会,总共45分钟,从头到尾45分钟,总共提问题只有几个,45分钟一结束,到门口等会议结束,告诉你通过或者没通过。

就这个过程,四个阶段,七个专家,库里面总共35个,标书就写两个问题:第一你过去挣不挣钱,第二未来还能不能再挣钱,就完了,比大家平时投标还容易。道理上就是这样,所以大家鼓足勇气。

主持人: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上市公司,你们原来可能会做并购多一些,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都在布局早期投资?很多人说上市公司还没有达到并购的标准,不需要并购。其实上市公司都在布局早中期的投资,所以我们很想知道两位董事长基于什么原因,在布局早中期的投资。

刘磅:

达实智能每年至少有一个并购案例,最初并购确实规模大一些,比如三年前,我们在智慧医疗产业布局,发现我们有医院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咨询认证业务,但我们缺一个医院的医疗解决方案的公司,特别是以数字化手术室为代表的医疗工程总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倒过头来在全国找前五,一家家过,最后收购了一家公司,用了九个多亿,全资收购这家公司。

现在我们开始不光关注这些大型并购对象,而且还关注早期的乃至初创型的企业,其原因在哪里?三五年前更关注眼前的任务和目标,比如达实智能,战略在一步步扎扎实实地推进,未来五年到八年十年,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到衣食无忧了,这是要看未来八年十年以后我们该做什么。你现在要寻找五年八年十年后的核心业务,倒推回来,今天一定是初创型。所以一个关注初创期的公司,某种意义上表明它战略上的成熟和对未来战略的投资关注,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目前在关注不光是大的,而且还有小的。

邱光:

我刚才也大致描述了一下,企业从发展的角度,会受这个行业制约,这个行业的总体会受到一定制约的时候,它要去进行拓展。我们的行业总体量不大,我们是做电力电子这个产品的,我们就沿着这个技术往外去延伸,这是我们考虑用新能源跟技术互用,人跟材料互用。还有就是资本,因为我们资本闲置比较多,而且社会的资本现在也非常充裕,作为创业者,资金绝对不是一个问题。

我可以肯定地讲,因为我是创业者,就是你能不能说服持有资本的人,对你的方案、产品感兴趣,资金一定不是你创业最大的问题,如果你认为资金是你认为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你的思路想法还有问题。资金是有成本的,你要愿意付这个成本,这个社会能够给你提供的资金是无限大的,就是你能不能把资本的回报论述得很清楚。

主持人:

现在是问三位投资人的问题,未来三年创业的趋势和热点行业,能为大家分享一下吗?

肖水龙:

未来三年创业的趋势和热点行业,这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往往其它的创业产业投资也有方法,O2O热了一段,现在是无人机热,我们不会去追热点,因为我们的团队本身就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如果过度追的话,容易让自己陷进去,到现在发现很多创业者到最后是失败的,这样会浪费很多青春和机会。这样的情况下,还是要立足于自己,自己到底有什么优势和特色,围绕自己创业,如果围绕别人创业,这个比较跑偏。刚才两位企业家他们有自己的技术,所以我觉得不存在未来热点的问题,作为投资者更主要看的是成长,我们讲一个企业的价值在于成长性,能不能在创业过程当中做扎实,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我觉得创业者在这几方面还是要注意:第一方面,确定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没有核心竞争性,技术有没有过时,如果没有竞争力的话,真的要停顿思考一下,甚至放弃创业,或者改变去做别的事情。第二就是创业者往往经验少,求真心切,往往很急躁,在很多为人处事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团队磨合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大,往往事业还没做起来,团队关系先破裂了。所以大家要休闲一点来看待创业,用平常心、感恩心、精进心去对待,否则的话大家很累。创业既要加班加点,还要保持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获得更多内外部随顺的状态。

否则到处是矛盾,到处是问题,这方面我们很多团队是有问题的。但可以理解,我们也是过来人,年轻人容易犯这些毛病。所以我总结下来就是两点:第一你的创业有没有核心东西,没有的话停下来想一想,不做了或者改变一下,或者有没有新技能可以引进;第二,创业保持平常心态、精进心、感恩心,否则的话很累,也做不好,做不成。

创东方创始合伙人 肖水龙

熊钢: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一样,创业者你喜不喜欢这个事情,喜欢就去做,但基本一点,我们现在所创业的行业基本都有前途,在我看来都有空间,动辄就是十亿百亿的天花板,所以对创业者来讲永远谈不上风口不风口,你喜欢它就去做,做成自己的。第二创业要检视一下自己的智商,这句话可能比较难听,实际上我前面讲到,我们对企业的关注,对最核心的创业团队,对财务对现金流的敏感性到底如何,如果你连自己的生存机会都没有关注的话,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就这两点,就是你要创业必须喜欢它。第二检视一下我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想想看为什么我能成功,这么多人创业就我能成功吗?想想这个事情,我每次投资的时候,都会跟创业团队聊一聊,如果他们没有差异性就意味着你的项目没有差异性、市场技术没有差异性,这个事最好别做,如果你已经开始创业了也只有一句话,就是绝不放弃,既然做了就把自己眼前的事做好,准备好下一轮融资,准备好市场,准备好奋斗就行了。

张云鹏:

创业也好,企业也好,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本身还是说明我们做的这件事是有价值的,所以在我这里就是三个,第一个就是要投那些真正满足需求的;第二提升行业效率的;第三就是希望为行业带来大的革命,我不喜欢这个词,因为能革命的太少了,但至少对行业要有这种价值。我希望大家做的第一个是真正有价值,一定要体现你的价值,你一定要提升行业效率,一定要降低成本,或者对行业有些改变,当然你一定要反映出你的价值。我一直认为企业家这个群体,技术强未必能够做企业家,市场强未必能做企业家,每个组织的使命不同,每个组织的价值不同,当然企业这个组织盈利是天经地义的,你干个企业就亏钱不行,一定要做有价值的。

我们目前关注三个板块,一个是泛娱乐;第二是生物科学方面;第三就是人工智能,这个词我感觉用就跟吹牛一样,但我还是投一些,举个例子视频识别这块,在智能跟工业,跟很多结合,确实能带来效益。我举个例子,视频识别这块利润很多,它确实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我能感觉得到,身边这种视频识别或者很多识别,确实是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我们就要投,智能在这个方向上。

主持人:

上市公司投资早中期的项目的时候,主要看哪些方面的因素?还有如何估值?

刘磅:

关键看人,这个人有没有创业的心态,因为投资下去就是持续长久的合作,这是第一位的,创业者良好的心态是第一位。其次我们帮他梳理,只要有这两条,其它的都好办,战略上我们可以再梳理调整,人力上可以再配备,技术上可以再努力招聘,但是最根本的是创业者的胸怀和整个团队的努力,这是第一位的。

至于创业的企业如何估值,对上市公司来说比较容易,因为规模化的并购都要报证监会,都有一个通常的市盈率的比例,在这个范围内可高可低,这是第二个。大家更多的关注的是第一位。

从上市公司来讲,看的是未来的价值,只要是在当期,初创的企业这一块都是放得比较开的,比如说我们投资就医160,就医160去年它在新三板上市,大家可以去看,它的数据是公开的,但去年亏损1.1还是1.2个亿,它不光没有盈利,而且是很大的负值,但是它的估值也是很高,所以我们一定要认同。

邱光:

投资都是讲看配置,配置之后就要靠祈祷了,有很多是运气的成分,其实作为上市公司,并购还是要有一定质量的,其它是靠天时,这就是一个社会化的分工。作为初创,我们通常都是考虑个人投资,个人投资就是看对眼了就行,我就看你顺眼。你要展现出来,你人品是非常可靠的。你要建立投资者的信任,你要证明你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你要展现出你是非常成熟的,当你面面俱到的说出你的优势和愿景的时候,你讲得太好我都不信,你要说你有三条优点,讲明白了,那就够了。所以策划书也不要写得太好,因为这个通常有一定的阅历都根本不相信。你这个资源、团队是不可能做的,你把你三个优势说清楚就够了。至于投资者根本不在乎这点钱。初创要展示出来你的诚实,实话实说,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论述的越精彩越绚丽越不行。

主持人:

接下来再问一个投资人的问题,对于上市公司布局这些早中期的投资,你们认为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和投资机构来比?

肖水龙:

和上市公司比劣势多一些,应该说会有优势会有劣势,优势就是对项目的关注度会深度一下;第二是在资本运作方面会关注多一些;第三方面就是看项目多,经验教训比较多;最后就是我们有专业团队专门做这个事情。作为行业投资不会过多地去关注,我们有投后部门和基金部门,专业投资有专业投资的体系、理念、经验和综合的优势。总而言之,我们更多地向上市公司他们学习,合作方面也在做,希望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企业借助他们过往的经验优势、产业优势,帮助我们这些年轻的创业企业,我们创业投资机构的话,就是靠企业成长去实现我们的价值,成就自己。

熊钢:

我们基本上70%的直投项目都在早期中期,或者在一个很确定的估值范围里面,我们的领域也是在医疗、TMT大的行业。但实际上在投资中,差异性可能会在主题行业里面做多项目的布局,这一点可能跟上市公司会有差异,我们在医疗行业里面,只占三到四个领域,在同一个种子领域会多点多项目布局,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在多点布局,还有上下布局,但是都是在早期,为了提高它的项目成功率,我想差异化的话,可能是单项目和多项目的差异。

在资本结构上差异化可能更明确,因为上市公司的资本除了控制人大股东之外,还有一些要求。而我们的资本,在有限的范围里面,只能达到高度一致的LP,像我们目前投的78个项目里,我们早期投完以后,金融机构愿意再做下一轮融资,对企业现金流整体安排是长远系统的安排,上市公司从初创企业到上市公司没有五到八年的煎熬很难走上去,所以他们对现金流会做五年到八年的安排,再融资也是考验他们最重要的能力,我们投资的企业是不是下一轮的投资人,这也是考验一个企业投后管理或者投资眼光最重要的指标,这些都是形成一套完整的并购体系,特别在一些细分领域,不是所有领域都有这个能力。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云鹏

张云鹏:

上市公司本质上跟投资公司还不一样。风险投资就是吃这碗饭的,不看项目没饭吃,但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比如O2O也好,不管泡沫不泡沫,因为它就是干这个的,所以上市公司的敏感性这一块比我们差,但整个产业里面,人家做服务的能力不是吹出来的,我也想做服务,但前提是我得有这个服务能力。这里面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小企业抱大腿,你抱了这家大腿,有可能其它公司会屏蔽你,所以有利有弊。所以说白了,大家互相沟通,千万别为了想象中的资源抱这个大腿,抱那个大腿,资源价格是最高的,其实资源的成本也最高,每个人手上的资源也是最有限的,不是想象中的上市公司投了你就一定能怎么怎么样,中间转化率还是有一些的。

主持人:

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问所有嘉宾共同的问题,就是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创业公司,你们认为会产生怎样的生态共赢的效果?这样的生态趋势是不是未来的趋势?

肖水龙:

创业者现在是越来越多了,创投机构,现在上市公司也很多了,尤其上市公司现在面临一些发展和转型问题,导致到创投靠拢,所以三者之间形成的生态,可能是机缘型的。从发展角度来说,创业离不开创投,创投也要联动上市公司,承上启下,我们期待三方面能够互动,多交流,多合作,产生共赢局面。

熊钢:

我认为关键三者要找到各自的资源或者能力的差异性,如果差异性互补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一定会有合作的可能性,或者构建一个生态的可能性。

刘磅:

这一定是个生态的环境,但我还是想以更形象的方式给大家讲我们自己亲身的体验,我自己是创业五年后获得风险投资进入的,前面五年我比作是学龄前状态,很开心,也没有人逼你,也没有人天天盯着你。风险投资进来之后,相当于上学了,总有个家伙盯着你考试怎么样,我们一鼓作气走了十年,相当于十年后我们上大学了,上市我把它比作上大学,上市之后我们现在第七年了,算是研究生快毕业了,未来可以更大地支撑于市场之上,所以创业、风投、上市,可能按照读书的角度来讲就是这么比喻。

邱光:

我觉得创业者、投资机构跟上市公司,他们之间是互有需求的,能组织在一起,也要看怎么高效地去运转,这个考验是比较大的,要把这个需求怎么理出来,然后才能够碰,能够对对碰。由于每个需求是不一样的,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的需求,我们投资机构有投资机构的需求,创业有创业的需求,但是三方是有共同点的,就是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我们希望我们创业者最终能够创造财富,然后资本肯定是创造财富的具体,要能创造财富,你的资本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你要证明你是能创造财富的。

这次提出来做导师,我也是同意的,但是我会很有限,因为在我们的自身领域里面,你是在做这个事,特别你有一定的基础,在跟你讲这个大道理的时候,我们在给你讲宏观和大道理,你听得懂,听得进去,这个也需要一定的阅历。

张云鹏:

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创业者的合作,我们往上走还可以加上银行,第一没有人反对合作,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换一个角度,不要今天想着从上市公司占到什么便宜,或者我从创业者占到什么便宜,我作为投资机构我能给创业者和上市公司带来什么价值。现在这个时代我见了太多合作,上市公司怎么注入资源,风险投资投你是为了赚钱,你只要能够体现你的价值,其实这个合作肯定能形成一个产业的。

但如果是索取的心态,风险投资有钱,上市公司有资源,其实他俩不傻,里面有傻的,但不都是傻的,你成功的几率不高。但风险投资给你钱之后,你能够给投资公司什么,你给了上市公司股份,最后上市公司在哪个部分能得到好处,我们换一个维度,可以先想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文丨创客猫 六六

以上,创客猫现场稿件,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创业者必须关注现金流,储备18到24个月以上的现金才正常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会判断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可预期的现金流如果能够支撑六个月的是极度危险,支撑九个月就是比较危险,能支撑12个月就是中度危险,支撑18个月甚至24个月以上才是正常。到底花多少钱,现在的钱能支撑多长时间,我们特别关注这两条主线,理顺企业路径。"

由深圳湾发展科技公司、三诺集团和新经济100计划联合主办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及创投大咖高峰论坛于5月24日在深圳湾创业广场举行,创客猫作为特约媒体到场进行图文直播。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一颖、肖水龙、熊钢、刘磅、邱光、张云鹏

在论坛上,达实智能董事长刘磅、瑞凌股份董事长邱光、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张云鹏、创东方创始合伙人肖水龙、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熊钢进行了圆桌对话,新经济100计划创始人刘一颖主持了本次圆桌对话。在对话中肖水龙作为投资人分享了创东方作为创投机构为创业者提供的3+1服务,他指出,企业从发展到上市,战略、规范、资源、运作这四点十分重要,产业要跟资本结合,资本要从产业背景、创业经验和销售渠道,真正的帮助企业。建议创业者不要跟风追热点,追热点不仅容易让自己陷进去,还浪费了青春和机会。

张云鹏则表示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会更看重企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其实作为上市公司,并购还是要有一定质量的,其它是靠天时,这就是一个社会化的分工。”邱光认为投资都是先看配置,配置之后有更多的就是运气的成分。

熊钢认为投后管理十分重要,投资机构要帮助创业者做好风险干预和现金流预判。创业者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树立对财务和现金流的敏感性,做好项目差异性,并坚持下去。

刘磅指出,在选择投资创业项目时,首先会看人,创业者拥有良好的心态是第一位要考虑的。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主持人:

这是问投资人的,三位投资人,在投过很多个项目以后,投后服务从哪几个维度去做,创业者需要什么样的投后服务?或者投资人需要什么样的投后服务?

肖水龙:

谈到创投机构的服务,我们创东方提供一个全程的帮扶式的服务。我们提供哪几方面?大部分是3+1的服务,一个就是战略,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需要战略规划,战略提升;第二个方面就是站在投资人角度,首先要做到心里有数,其次是围绕新三板和主板上市,早规范早收益;第三方面就是要资源匹配,这是企业最系统的,我们品牌对我们团队确实也有一些资源;第四个就是上市公司的运作,这个运作包括融资再融资,最后再上市,所以我们提供3+1的投后服务。

熊钢:

关于投后,我想投后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我们的投后基于两点,一个是总体来讲,就是建设性干预者,干预不是干扰,建设性预判。做这两件事情有两点,一个对企业的成长性做风险认知和判断,不管是创新企业还是成熟企业,还有最底层的风险干预,最底层的干预就是安全性干预。还有一个就是现金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会判断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可预期的现金流如果能够支撑六个月的是极度危险,支撑九个月就是比较危险,能支撑12个月就是中度危险,支撑18个月甚至24个月以上才是正常。到底花多少钱,现在的钱能支撑多长时间,我们特别关注这两条主线,理顺企业路径。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熊钢

张云鹏:

我们在技术创新的早期领域投资的多一点,谈到投后服务,真的是所有投资机构永恒的话题,因为投后服务,我做了这么多年,给自己别的方面打分可能高一点,这方面我自己打分真的不高。但是我们做投后服务是分几个维度,松禾投的中早期企业要不缺钱,要不缺人。我们两个维度,一个是标准化,比如招聘,我肯定会帮企业做更多的招聘,因为我的人力物力足够,我们又要做投入又要做投后肯定不够,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我们尽量帮企业做到标准化服务。

第二个是规范化,企业家没有外部力量推动会做得慢,我们会作为一个监制告诉它要规范,我们会持续督导企业,你跟我松禾合作的前提就是必须做规范的企业。第三是我们跟产品服务的方面。松禾资本做了两个孵化器,我希望用几年时间,在产品化方面搭建得更加完善,同时为企业再提供更多服务。

主持人:

接下来想问三位董事长,上市公司在哪些方面,比如生态资源、经验、管理、智慧,在哪些方面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成就创业者?

刘磅:

上市公司对创新企业家的帮助在哪里,说实在的,上市公司能帮到创新企业家的是非常多的,各个方面都能帮助得到。相比作为VC、PE这些投资者来讲,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帮助,可能范围和深度会更广。但是我们自己还是要专注自己的主营业务,满足股民苛刻的要求。

所以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怎么办?我想在座的各位要能够做些选择,选择一些和你主营业务相关联的、相符合的上市公司,对口地去进行交流。使得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顺势就可以帮助你。抛开主营业务去以公益的方法做固然好,但是更好的是结合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连带我们上下游的创新企业,大家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小则可以帮你一些,大则可以融入到上市公司,更大的可以扶持你、帮助你自己独立上市。

邱光:

我想用我自己的亲身创业经历给创业者做一些分享,作为上市公司,他是一个产业投资了,也是一个产业布局考虑了,你的技术先进性在他的眼里是很清楚的,你做到的承诺,当产业投资者的需求,在我看来是两方面,就是你做的是他产业布局的一个方面,他愿意投资你,愿意扶持你上市,这个是跟他布局的方向一致,但是不是他的主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产品是符合上市公司的渠道和方向的,他又开放给你足够的资源的话,让你成为一个供应商,或者是把他的渠道跟客户开放给你,让你进去以它的品牌来销售,那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通常就要成为第一股东来合并报表。这个就看你的追求,如果你是想上市,那你去找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他能帮助你这么大的话,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他给你提供的帮助足够大,让你很安全;第二个还有上市公司的监管,这个监管就是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就是上市公司控股了。作为产业投资者,我们大家要清楚,找产业投资者的利益,有可能你是被吃掉了,但是你也很安全。

如果你的目标很大,花费的时间很长,但是你坚持下来了,今后你还是有可能是能实现的。但你要有这样大的目标才能吸引你的团队,你要没有大的目标,局限在一个区域,或者是国内,都不行。在深圳做企业,一定是将来要走向全球,如果你要是做国内,你就去内地,成本还比较低,在深圳的好处就是你的视野和格局能够让你考虑你是要做全球化、做国际化的。

达实智能董事长 刘磅

刘磅:

我这边想给创业者鼓鼓劲,大家觉得上市非常难,上市其实说难很难,真正比较下来,也不是这么难。你现在投标,投一个标都是十几家去抢,中标率十分之一,上市中标率70%、80%,十个人报材料七个人能上。

投标是专家评,上市也是七个专家五票通过,只要有五个举手通过,你就产生了。你说专家到哪去找,整个专家库就35个人,而且35个人的名字在网上都有。七个人当中五个人投就行了,过程就那几步:第一步见面会,就是从今天起,你可以找我,我不可以找你,叫静默期,我在审你的标书,没事别找我;第二次发给你一个函,面都不用见,说你的标书还有50个问题没讲清楚,你再补充一下;第三次是补充了之后,他们内部开个会,需要你参加,内部有个预审会,看一下这个投标书有没有什么问题;第四次就是发审会,总共45分钟,从头到尾45分钟,总共提问题只有几个,45分钟一结束,到门口等会议结束,告诉你通过或者没通过。

就这个过程,四个阶段,七个专家,库里面总共35个,标书就写两个问题:第一你过去挣不挣钱,第二未来还能不能再挣钱,就完了,比大家平时投标还容易。道理上就是这样,所以大家鼓足勇气。

主持人: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上市公司,你们原来可能会做并购多一些,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都在布局早期投资?很多人说上市公司还没有达到并购的标准,不需要并购。其实上市公司都在布局早中期的投资,所以我们很想知道两位董事长基于什么原因,在布局早中期的投资。

刘磅:

达实智能每年至少有一个并购案例,最初并购确实规模大一些,比如三年前,我们在智慧医疗产业布局,发现我们有医院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咨询认证业务,但我们缺一个医院的医疗解决方案的公司,特别是以数字化手术室为代表的医疗工程总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倒过头来在全国找前五,一家家过,最后收购了一家公司,用了九个多亿,全资收购这家公司。

现在我们开始不光关注这些大型并购对象,而且还关注早期的乃至初创型的企业,其原因在哪里?三五年前更关注眼前的任务和目标,比如达实智能,战略在一步步扎扎实实地推进,未来五年到八年十年,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到衣食无忧了,这是要看未来八年十年以后我们该做什么。你现在要寻找五年八年十年后的核心业务,倒推回来,今天一定是初创型。所以一个关注初创期的公司,某种意义上表明它战略上的成熟和对未来战略的投资关注,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目前在关注不光是大的,而且还有小的。

邱光:

我刚才也大致描述了一下,企业从发展的角度,会受这个行业制约,这个行业的总体会受到一定制约的时候,它要去进行拓展。我们的行业总体量不大,我们是做电力电子这个产品的,我们就沿着这个技术往外去延伸,这是我们考虑用新能源跟技术互用,人跟材料互用。还有就是资本,因为我们资本闲置比较多,而且社会的资本现在也非常充裕,作为创业者,资金绝对不是一个问题。

我可以肯定地讲,因为我是创业者,就是你能不能说服持有资本的人,对你的方案、产品感兴趣,资金一定不是你创业最大的问题,如果你认为资金是你认为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你的思路想法还有问题。资金是有成本的,你要愿意付这个成本,这个社会能够给你提供的资金是无限大的,就是你能不能把资本的回报论述得很清楚。

主持人:

现在是问三位投资人的问题,未来三年创业的趋势和热点行业,能为大家分享一下吗?

肖水龙:

未来三年创业的趋势和热点行业,这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往往其它的创业产业投资也有方法,O2O热了一段,现在是无人机热,我们不会去追热点,因为我们的团队本身就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如果过度追的话,容易让自己陷进去,到现在发现很多创业者到最后是失败的,这样会浪费很多青春和机会。这样的情况下,还是要立足于自己,自己到底有什么优势和特色,围绕自己创业,如果围绕别人创业,这个比较跑偏。刚才两位企业家他们有自己的技术,所以我觉得不存在未来热点的问题,作为投资者更主要看的是成长,我们讲一个企业的价值在于成长性,能不能在创业过程当中做扎实,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我觉得创业者在这几方面还是要注意:第一方面,确定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没有核心竞争性,技术有没有过时,如果没有竞争力的话,真的要停顿思考一下,甚至放弃创业,或者改变去做别的事情。第二就是创业者往往经验少,求真心切,往往很急躁,在很多为人处事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团队磨合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大,往往事业还没做起来,团队关系先破裂了。所以大家要休闲一点来看待创业,用平常心、感恩心、精进心去对待,否则的话大家很累。创业既要加班加点,还要保持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获得更多内外部随顺的状态。

否则到处是矛盾,到处是问题,这方面我们很多团队是有问题的。但可以理解,我们也是过来人,年轻人容易犯这些毛病。所以我总结下来就是两点:第一你的创业有没有核心东西,没有的话停下来想一想,不做了或者改变一下,或者有没有新技能可以引进;第二,创业保持平常心态、精进心、感恩心,否则的话很累,也做不好,做不成。

创东方创始合伙人 肖水龙

熊钢: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一样,创业者你喜不喜欢这个事情,喜欢就去做,但基本一点,我们现在所创业的行业基本都有前途,在我看来都有空间,动辄就是十亿百亿的天花板,所以对创业者来讲永远谈不上风口不风口,你喜欢它就去做,做成自己的。第二创业要检视一下自己的智商,这句话可能比较难听,实际上我前面讲到,我们对企业的关注,对最核心的创业团队,对财务对现金流的敏感性到底如何,如果你连自己的生存机会都没有关注的话,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就这两点,就是你要创业必须喜欢它。第二检视一下我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想想看为什么我能成功,这么多人创业就我能成功吗?想想这个事情,我每次投资的时候,都会跟创业团队聊一聊,如果他们没有差异性就意味着你的项目没有差异性、市场技术没有差异性,这个事最好别做,如果你已经开始创业了也只有一句话,就是绝不放弃,既然做了就把自己眼前的事做好,准备好下一轮融资,准备好市场,准备好奋斗就行了。

张云鹏:

创业也好,企业也好,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本身还是说明我们做的这件事是有价值的,所以在我这里就是三个,第一个就是要投那些真正满足需求的;第二提升行业效率的;第三就是希望为行业带来大的革命,我不喜欢这个词,因为能革命的太少了,但至少对行业要有这种价值。我希望大家做的第一个是真正有价值,一定要体现你的价值,你一定要提升行业效率,一定要降低成本,或者对行业有些改变,当然你一定要反映出你的价值。我一直认为企业家这个群体,技术强未必能够做企业家,市场强未必能做企业家,每个组织的使命不同,每个组织的价值不同,当然企业这个组织盈利是天经地义的,你干个企业就亏钱不行,一定要做有价值的。

我们目前关注三个板块,一个是泛娱乐;第二是生物科学方面;第三就是人工智能,这个词我感觉用就跟吹牛一样,但我还是投一些,举个例子视频识别这块,在智能跟工业,跟很多结合,确实能带来效益。我举个例子,视频识别这块利润很多,它确实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我能感觉得到,身边这种视频识别或者很多识别,确实是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我们就要投,智能在这个方向上。

主持人:

上市公司投资早中期的项目的时候,主要看哪些方面的因素?还有如何估值?

刘磅:

关键看人,这个人有没有创业的心态,因为投资下去就是持续长久的合作,这是第一位的,创业者良好的心态是第一位。其次我们帮他梳理,只要有这两条,其它的都好办,战略上我们可以再梳理调整,人力上可以再配备,技术上可以再努力招聘,但是最根本的是创业者的胸怀和整个团队的努力,这是第一位的。

至于创业的企业如何估值,对上市公司来说比较容易,因为规模化的并购都要报证监会,都有一个通常的市盈率的比例,在这个范围内可高可低,这是第二个。大家更多的关注的是第一位。

从上市公司来讲,看的是未来的价值,只要是在当期,初创的企业这一块都是放得比较开的,比如说我们投资就医160,就医160去年它在新三板上市,大家可以去看,它的数据是公开的,但去年亏损1.1还是1.2个亿,它不光没有盈利,而且是很大的负值,但是它的估值也是很高,所以我们一定要认同。

邱光:

投资都是讲看配置,配置之后就要靠祈祷了,有很多是运气的成分,其实作为上市公司,并购还是要有一定质量的,其它是靠天时,这就是一个社会化的分工。作为初创,我们通常都是考虑个人投资,个人投资就是看对眼了就行,我就看你顺眼。你要展现出来,你人品是非常可靠的。你要建立投资者的信任,你要证明你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你要展现出你是非常成熟的,当你面面俱到的说出你的优势和愿景的时候,你讲得太好我都不信,你要说你有三条优点,讲明白了,那就够了。所以策划书也不要写得太好,因为这个通常有一定的阅历都根本不相信。你这个资源、团队是不可能做的,你把你三个优势说清楚就够了。至于投资者根本不在乎这点钱。初创要展示出来你的诚实,实话实说,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论述的越精彩越绚丽越不行。

主持人:

接下来再问一个投资人的问题,对于上市公司布局这些早中期的投资,你们认为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和投资机构来比?

肖水龙:

和上市公司比劣势多一些,应该说会有优势会有劣势,优势就是对项目的关注度会深度一下;第二是在资本运作方面会关注多一些;第三方面就是看项目多,经验教训比较多;最后就是我们有专业团队专门做这个事情。作为行业投资不会过多地去关注,我们有投后部门和基金部门,专业投资有专业投资的体系、理念、经验和综合的优势。总而言之,我们更多地向上市公司他们学习,合作方面也在做,希望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企业借助他们过往的经验优势、产业优势,帮助我们这些年轻的创业企业,我们创业投资机构的话,就是靠企业成长去实现我们的价值,成就自己。

熊钢:

我们基本上70%的直投项目都在早期中期,或者在一个很确定的估值范围里面,我们的领域也是在医疗、TMT大的行业。但实际上在投资中,差异性可能会在主题行业里面做多项目的布局,这一点可能跟上市公司会有差异,我们在医疗行业里面,只占三到四个领域,在同一个种子领域会多点多项目布局,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在多点布局,还有上下布局,但是都是在早期,为了提高它的项目成功率,我想差异化的话,可能是单项目和多项目的差异。

在资本结构上差异化可能更明确,因为上市公司的资本除了控制人大股东之外,还有一些要求。而我们的资本,在有限的范围里面,只能达到高度一致的LP,像我们目前投的78个项目里,我们早期投完以后,金融机构愿意再做下一轮融资,对企业现金流整体安排是长远系统的安排,上市公司从初创企业到上市公司没有五到八年的煎熬很难走上去,所以他们对现金流会做五年到八年的安排,再融资也是考验他们最重要的能力,我们投资的企业是不是下一轮的投资人,这也是考验一个企业投后管理或者投资眼光最重要的指标,这些都是形成一套完整的并购体系,特别在一些细分领域,不是所有领域都有这个能力。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云鹏

张云鹏:

上市公司本质上跟投资公司还不一样。风险投资就是吃这碗饭的,不看项目没饭吃,但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比如O2O也好,不管泡沫不泡沫,因为它就是干这个的,所以上市公司的敏感性这一块比我们差,但整个产业里面,人家做服务的能力不是吹出来的,我也想做服务,但前提是我得有这个服务能力。这里面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小企业抱大腿,你抱了这家大腿,有可能其它公司会屏蔽你,所以有利有弊。所以说白了,大家互相沟通,千万别为了想象中的资源抱这个大腿,抱那个大腿,资源价格是最高的,其实资源的成本也最高,每个人手上的资源也是最有限的,不是想象中的上市公司投了你就一定能怎么怎么样,中间转化率还是有一些的。

主持人:

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问所有嘉宾共同的问题,就是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创业公司,你们认为会产生怎样的生态共赢的效果?这样的生态趋势是不是未来的趋势?

肖水龙:

创业者现在是越来越多了,创投机构,现在上市公司也很多了,尤其上市公司现在面临一些发展和转型问题,导致到创投靠拢,所以三者之间形成的生态,可能是机缘型的。从发展角度来说,创业离不开创投,创投也要联动上市公司,承上启下,我们期待三方面能够互动,多交流,多合作,产生共赢局面。

熊钢:

我认为关键三者要找到各自的资源或者能力的差异性,如果差异性互补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一定会有合作的可能性,或者构建一个生态的可能性。

刘磅:

这一定是个生态的环境,但我还是想以更形象的方式给大家讲我们自己亲身的体验,我自己是创业五年后获得风险投资进入的,前面五年我比作是学龄前状态,很开心,也没有人逼你,也没有人天天盯着你。风险投资进来之后,相当于上学了,总有个家伙盯着你考试怎么样,我们一鼓作气走了十年,相当于十年后我们上大学了,上市我把它比作上大学,上市之后我们现在第七年了,算是研究生快毕业了,未来可以更大地支撑于市场之上,所以创业、风投、上市,可能按照读书的角度来讲就是这么比喻。

邱光:

我觉得创业者、投资机构跟上市公司,他们之间是互有需求的,能组织在一起,也要看怎么高效地去运转,这个考验是比较大的,要把这个需求怎么理出来,然后才能够碰,能够对对碰。由于每个需求是不一样的,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的需求,我们投资机构有投资机构的需求,创业有创业的需求,但是三方是有共同点的,就是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我们希望我们创业者最终能够创造财富,然后资本肯定是创造财富的具体,要能创造财富,你的资本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你要证明你是能创造财富的。

这次提出来做导师,我也是同意的,但是我会很有限,因为在我们的自身领域里面,你是在做这个事,特别你有一定的基础,在跟你讲这个大道理的时候,我们在给你讲宏观和大道理,你听得懂,听得进去,这个也需要一定的阅历。

张云鹏:

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创业者的合作,我们往上走还可以加上银行,第一没有人反对合作,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换一个角度,不要今天想着从上市公司占到什么便宜,或者我从创业者占到什么便宜,我作为投资机构我能给创业者和上市公司带来什么价值。现在这个时代我见了太多合作,上市公司怎么注入资源,风险投资投你是为了赚钱,你只要能够体现你的价值,其实这个合作肯定能形成一个产业的。

但如果是索取的心态,风险投资有钱,上市公司有资源,其实他俩不傻,里面有傻的,但不都是傻的,你成功的几率不高。但风险投资给你钱之后,你能够给投资公司什么,你给了上市公司股份,最后上市公司在哪个部分能得到好处,我们换一个维度,可以先想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文丨创客猫 六六

以上,创客猫现场稿件,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