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管财经
以县城为代表的下沉市场,应该是我国酒店业最为割裂的区域了吧。
一边是屡屡被摆上拍卖货架,但却无论如何降价都卖不掉的存量高端酒店;另一边却是各大酒店集团,耗时耗力纷纷布局增量高端市场。
平时只卖两三百块的房价,的确受消费者追捧,但投资回报周期和资产升值的帐,估计很难算得清楚。
所以,有意进入酒店行业的投资人和业主们,需要搞清楚一件事:
在下沉市场扎堆开高端酒店,究竟是市场需求使然,还是酒店集团为了寻找新的增量不得已而为之,抑或是业主在诸多投资方案中找到的最为稳妥的资产升值方案?
01、下沉市场,看起来很美?
近日,湖南南华大酒店第17次流拍引发热议。
作为永州曾经的“国宴宾馆”,上世纪90年代首家引入的高星酒店,南华大酒店承载着无数荣誉,也曾是永州的地标建筑。
但现实情况是:自2024年上架拍卖平台,截至目前流拍了十几次。从首拍4.12亿元,到现在1.28亿元,价格腰斩一半,但依然无人报名参与。
除此之外,原本法拍挂牌9.08亿元的四川南充天来大酒店,历经10次流拍后,最终仅以2.208亿元的“骨折价”成交;
大理实力希尔顿酒店拍卖甚至一度无人报名而流拍;桂林帝苑酒店,从1.4亿流拍到8500万,仍然无人问津。
《酒管财经》注意到,在诸多被摆上货架的高端酒店中,下沉市场的项目尤其难卖。
盈蝶咨询发布的中国2024年法拍酒店统计分析简报显示,2024年挂牌参加法拍的酒店总数有2704家,但只有215家成交,占总数的7.95%。
法拍酒店整体成交率不高,那下沉市场高端酒店的表现可想而知。
首先,从2024年中国法拍酒店成交数量城市分布来看: 成交数量前三名均为高线城市,分别为四川、广东、江苏。高线城市的成交率明显高于下沉市场。
另一方面,截止到今年6月末,共有314家酒店拍卖,其中拍卖价格在亿元以上酒店94家,60家位于下沉市场。
但在统计周期内,仅有2家酒店成功拍卖,一家位于成都下辖地区,一家位于桂林。
其实,如果再扩大范围,那些在一二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域,很多高端酒店项目依然很难脱手。作为酒店资产管理中“投融建管退”的最后一环,下沉市场的表现显然并不理想。
02、高端酒店为何还在持续“向下”?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端酒店产品正在加速,甚至是疯狂布局下沉市场。
10年前,下沉市场还是经济型酒店独领风骚。彼时小城的低价、薄利震慑了不少高端酒店进场的脚步。
然而,“消费升级”“10亿人口”“反向旅游”等词汇涌现,热门县域酒店假期一房难求,引得下沉市场备受关注。
截至今年9月末,新开业酒店1882家,高端酒店303家。其中,签约在下沉市场的高端酒店127家,占总开业高端酒店数量41.9%。
而高端酒店的开业,仅仅是下沉市场这座冰山显露出的一隅,今年6-9月,下沉市场签约的酒店数量占总签约数约10%。
酒店品牌争相加码布局,一方面源于下沉市场蕴含的商业空间。
京东《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 显示,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总额增速领跑其他线级城市,下沉市场消费潜力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刑自强就表示,到2030年,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消费将达到惊人的45万亿元人民币。
如今,“卖便宜货”的拼多多聚集了逾9亿活跃用户;“平价之王”的蜜雪冰城国庆假期单日最高60多万销售额;酒店业更是卷到了极致,200多在县城就能住上高端酒店。
据了解,目前我国GDP超3000亿元的县域就有5个,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和闽南晋江;浙江的慈溪、义乌GDP也超过2500亿元,宜兴GDP也达到2455亿元,小城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高端酒店又怎能不心动?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酒店连锁化率低,高品质住宿选择少,这为高端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
最为重要的是,当下正处于布局下沉市场高端酒店的窗口期:
原本最早一批酒店项目正在老去,新的高端连锁品牌尚未杀入。谁更早布局,谁就占据市场红利。
03、如何做好下沉市场的高端酒店生意?
这两年,每每看到外部传出“两三百元入住县城‘希尔顿’”的消息,作为酒店行业人士就百感交集。
欣慰的是,“住宿平权”逐步实现,下沉市场也能享受到更好的产品。担心的是,两三百元的房价,再加上并不算太高的入住率,这个投资回报率应该如何计算?
实际上,“下沉市场”是一个以发达一线城市为圆心去观察其它市场的笼统概念。
国内有将近300个地级市,2800个县城,超4万个乡镇和60万个村庄,每一个都是独特的市场,一言以蔽之略显苍白。
今年五一假期,去哪儿网发布数据显示,平台用户的酒店预订已覆盖全国1230个县,覆盖率达到90%。
与此同时,县域地区的高端级酒店消费占比也首次超过高线城市,下沉市场潜力巨大是不可否认的。
但尽管前景诱人,县域酒店业也存在不少先天劣势和挑战,尤其是对高端酒店来说。
第一,旅游需求端不稳定。县城旅游季节性和周期性明显,逢年过节、暑期旺季旅客爆满,一过假期又门可罗雀。
第二,商务需求端结构复杂。部分县城处于发达地市周边,交通便利且自身拥有产业群,商业发展成熟,商务出差人群就多;但还有很多县城交通不便利,商务出差人群少,缺乏稳定的周内商旅客流。
第三,下沉市场经济活力、常住人口与高线城市都有一定差距。即使部分县城有旅游效应加持,面对有限的客源基盘和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也难以支撑多家高端酒店。
此外,高端酒店在布局下沉市场时,还会面临酒店标准调整、定价与当地消费磨合等一系列的本土化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下沉市场看起来很美。业主还是需要谨慎布局这一业态。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下沉市场的高端酒店,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即时调整。
调整服务模式。将“全服务模式”精简为“有限服务”,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如提供特色欢迎饮品、定制旅程等,结合统一标准和当地特色,为客人打造独特体验。
改变产品结构。部分高端酒店推出“高端品质+亲民价格”的产品,通过差异化定价和组合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同时保持品质不打折。
在地化设计。将当地文化元素融入空间设计和服务中,如世贵州兴义国龙雅阁大酒店,将布依族的绣片化作客房壁饰,还承办了“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事接待”和“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大型活动,成为贵州山水和地方美食文化的传播者。
一方面,高端酒店在保持高品质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高端酒店加强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拓展了业务领域。比如信阳南湾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涵盖高端酒店、文化街区、生态景区等业态。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高端酒店在下沉时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和市场需求,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到投资回报周期。比如在经营模式和物业改造上谨慎选择,投资追求精打细算等。
未来,高端酒店若能持续深耕下沉市场,平衡品牌价值与市场需求,必将在消费新契机中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高端与下沉,或不再是对立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