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百亿美妆巨头“缩减”线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百亿美妆巨头“缩减”线下

2025年上半年,LG生活健康美容部门的销售额占比已由去年同期的43%下滑至40%。

文|青眼

近日,据多家韩媒报道,LG生活健康集团正对旗下美妆部门免税店和百货店的销售及促销人员实施“自愿退休计划”,并称,“此举是随着该公司免税店、百货店等线下门店业务逐步撤离,而进行的人员优化调整”。

对此,青眼第一时间联系LG生活健康中国方面,对方表示,“是为了应对流通环境变化所进行的人力运营方案,目前不会涉及中国。”

将缩减免税店、百货店,暂不涉及中国市场

根据外媒报道,LG生活健康在本月31日之前,面向美妆部门的部分促销员和讲师等岗位开放自愿退休申请。具体为,年龄35岁以上(1990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的员工,包括现职员工和休假员工,均可申请自愿退休。且申请退休人员将于次月(即11月)3日至7日收到筛选结果通知,并在当月10日至20日办理离职手续及工作交接,21日正式离职。

据报道,选择退休的员工将获得20个月的基本工资和额外的支持资金。此外,对于有学龄子女的员工,公司将提供中学5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7万元)、高中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46万元)以及大学剩下学期(最多四个学期)的学费支持。

LG生活健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预计免税店、百货店等传统线下门店将逐渐减少,并正在认真研究应对未来流通环境变化的劳动力管理措施”,“因此,我们决定实施自愿退休计划,为希望退休的公司员工提供‘第二人生’计划的支持”。

可以看到,LG生活健康正在积极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此次自愿退休计划不仅减轻了企业人力成本负担,也体现了对员工个人发展的尊重与支持。

那么,LG生活健康此次自愿退休计划会否涉及到中国区的免税店、百货店及相关岗位?对此,青眼第一时间联系LG生活健康中国,对方表示,“目前不会(涉及中国市场)。”

美容部门业绩增长乏力,销售额占比减少超10%

公开信息显示,LG生活健康是韩国LG集团旗下核心生活健康企业,前者旗下共包含了美容、家庭护理与日常美容(HDB)和茶饮三大业务,其中美妆业务是其主营业务,销售额占比约为50%,该部门旗下美妆品牌矩阵包含了Whoo、苏秘37°、欧蕙等。其美妆业务此前长期以百货商场与免税店渠道作为核心销售渠道。

虽然,相较直接裁员而言,LG生活健康所推出自愿退休计划更人性化、更温和,但仍难掩遣散员工的事实。不可否认的是,这背后反映了这家美妆巨头的经营承压之痛。

青眼梳理LG生活健康近5年(2020年至2024年)的财报发现,该公司在2021年(含)前还保持着销售额、营业利润及净利润等多项关键财务指标的个位数持续增长。然而,自2022年开始,该公司连续2年录得了销售额、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同比下滑。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之前,LG生活健康曾保持了17年连续创销售新高的“销售神话”。

2024年,LG生活健康业绩开始回暖,销售额为336.85亿元,同比微增0.1%,营业利润降幅也收窄至5.7%,为22.69亿元。同时,其净利润则录得10.09亿元,同比大幅增涨了24.7%。

不过,LG生活健康旗下美容部门却从2020年开始,连续4年录得销售额下滑。2024年,该部门的销售额才终于实现1.2%的小幅增长,为140.98亿元。但与2020年222.52亿元的年销售额相比,已几近“腰斩”。

从营业利润上来看,该部门除2021年和2024年分别录得6.5%和8%的增幅外,其余年份均是同比下滑状态,且在2022年和2023年的两年间均录得了超50%的同比下滑。

此外,可以明显看到的是,近年来,LG生活健康美容部门的营收占比正在逐渐减少,从2020年的57%,一路降至2023年的41%,虽然在2024年,其占比稍微增长了1个百分点,但总的来看,美容业务板块的营收占比已较5年前减少超10%。

今年以来,LG生活健康并没有维持2024年增长势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集团的销售额为163.33亿元,同比下滑5.3%,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6.3%,为9.7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5.5%至7.02亿元;旗下美容部门的销售额更是同比减少11.5%至64.95亿元,营业利润更是直接暴跌70%至2.13亿元。

▍截自LG生活健康2025年半年报

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LG生活健康美容部门的销售额占比已由去年同期的43%下滑至40%。

对此,LG生活健康在财报中解释称,这是由于免税等传统渠道比重减少导致销售额下降,同时,北美投资扩大等导致成本增加,营业利润下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LG生活健康计划缩减线下门店,并出台“退休计划”也属情理之中。

渠道变革早已开启

此外,虽然LG生活健康此次的“提前退休计划”暂不涉及中国市场,但青眼注意到,该公司在中国的渠道调整早已开始。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23年10月,LG生活健康旗下美妆品牌苏秘37°就开始关闭在中国市场的多个柜台,并于当年年底全部撤柜;而自2023年底开始,该集团旗下的另一品牌OHUI欧蕙也开始逐步撤出线下,并于2024年初关闭了在中国大陆的所有线下实体专柜。据悉,这2个品牌目前仅保留了天猫、抖音、京东、快手等线上平台的官方店铺。此外,LG生活健康旗下的Whoo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也已经转至抖音、天猫等线上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闭苏秘等线下专柜时,LG生活健康便提到了对于品牌运营策略的变动,并表示未来将全面专注线上运营。

因此,不难发现,此次LG生活健康所进行的线下门店缩减战略,实则也是持续了该公司将渠道重心从传统线下门店渠道(百货、免税店)向线上渠道逐渐转移的战略调整。

事实上,进行线下“缩减”战略的不止是LG生活健康。近几年,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及三年疫情的影响,多个国际美妆集团均早已开始进行了渠道调整。

典型如,欧莱雅集团旗下美宝莲早在2018年开始陆续调整线下布局,并于2022年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仅保留屈臣氏渠道,将发展重心转移至线上,以缩减成本并迎合年轻消费者消费习惯。

而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悦诗风吟,也在2022年被曝出在中国关闭了600家门店。同年,LVMH集团旗下香水品牌茶灵关闭所有线下门店,改为丝芙兰独家销售。2024年年初,资生堂旗下IPSA茵芙莎也开始大面积缩减线下专柜;同年6月,该集团旗下另一品牌怡丽丝尔被在南京、成都、湖州等地关闭了多家线下门店。

回到LG生活健康,除进行渠道调整外,其也在通过其他方式积极变革求变。典型如,该集团于10月1日新上任的CEO即是来自前欧莱雅高管李善珠(音译)。

公开信息显示,李善珠在欧莱雅集团任职14年,她历任欧莱雅韩国事业部董事总经理、科颜氏国际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欧莱雅韩国副社长等职务,曾带领科颜氏实现全球销售额翻倍增长。显然,这样一位在全球美妆第一集团历练过的CEO,也势必会积极推动LG生活健康美妆业务的转型并重振旗下品牌的增长活力。

在研发端,今年9月,LG生活健康还与华熙生物在首尔麻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MOU),合作聚焦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应用,旨在共同攻克肌肤老化问题,开发创新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在当下美妆消费不振的大背景下,LG生活健康正以各种方式进行深度变革,以适应当下的环境变化。不过,该集团能否继续重拾此前所创下的业绩连续增长的“高光”时刻,也仍待时间检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百亿美妆巨头“缩减”线下

2025年上半年,LG生活健康美容部门的销售额占比已由去年同期的43%下滑至40%。

文|青眼

近日,据多家韩媒报道,LG生活健康集团正对旗下美妆部门免税店和百货店的销售及促销人员实施“自愿退休计划”,并称,“此举是随着该公司免税店、百货店等线下门店业务逐步撤离,而进行的人员优化调整”。

对此,青眼第一时间联系LG生活健康中国方面,对方表示,“是为了应对流通环境变化所进行的人力运营方案,目前不会涉及中国。”

将缩减免税店、百货店,暂不涉及中国市场

根据外媒报道,LG生活健康在本月31日之前,面向美妆部门的部分促销员和讲师等岗位开放自愿退休申请。具体为,年龄35岁以上(1990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的员工,包括现职员工和休假员工,均可申请自愿退休。且申请退休人员将于次月(即11月)3日至7日收到筛选结果通知,并在当月10日至20日办理离职手续及工作交接,21日正式离职。

据报道,选择退休的员工将获得20个月的基本工资和额外的支持资金。此外,对于有学龄子女的员工,公司将提供中学5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7万元)、高中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46万元)以及大学剩下学期(最多四个学期)的学费支持。

LG生活健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预计免税店、百货店等传统线下门店将逐渐减少,并正在认真研究应对未来流通环境变化的劳动力管理措施”,“因此,我们决定实施自愿退休计划,为希望退休的公司员工提供‘第二人生’计划的支持”。

可以看到,LG生活健康正在积极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此次自愿退休计划不仅减轻了企业人力成本负担,也体现了对员工个人发展的尊重与支持。

那么,LG生活健康此次自愿退休计划会否涉及到中国区的免税店、百货店及相关岗位?对此,青眼第一时间联系LG生活健康中国,对方表示,“目前不会(涉及中国市场)。”

美容部门业绩增长乏力,销售额占比减少超10%

公开信息显示,LG生活健康是韩国LG集团旗下核心生活健康企业,前者旗下共包含了美容、家庭护理与日常美容(HDB)和茶饮三大业务,其中美妆业务是其主营业务,销售额占比约为50%,该部门旗下美妆品牌矩阵包含了Whoo、苏秘37°、欧蕙等。其美妆业务此前长期以百货商场与免税店渠道作为核心销售渠道。

虽然,相较直接裁员而言,LG生活健康所推出自愿退休计划更人性化、更温和,但仍难掩遣散员工的事实。不可否认的是,这背后反映了这家美妆巨头的经营承压之痛。

青眼梳理LG生活健康近5年(2020年至2024年)的财报发现,该公司在2021年(含)前还保持着销售额、营业利润及净利润等多项关键财务指标的个位数持续增长。然而,自2022年开始,该公司连续2年录得了销售额、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同比下滑。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之前,LG生活健康曾保持了17年连续创销售新高的“销售神话”。

2024年,LG生活健康业绩开始回暖,销售额为336.85亿元,同比微增0.1%,营业利润降幅也收窄至5.7%,为22.69亿元。同时,其净利润则录得10.09亿元,同比大幅增涨了24.7%。

不过,LG生活健康旗下美容部门却从2020年开始,连续4年录得销售额下滑。2024年,该部门的销售额才终于实现1.2%的小幅增长,为140.98亿元。但与2020年222.52亿元的年销售额相比,已几近“腰斩”。

从营业利润上来看,该部门除2021年和2024年分别录得6.5%和8%的增幅外,其余年份均是同比下滑状态,且在2022年和2023年的两年间均录得了超50%的同比下滑。

此外,可以明显看到的是,近年来,LG生活健康美容部门的营收占比正在逐渐减少,从2020年的57%,一路降至2023年的41%,虽然在2024年,其占比稍微增长了1个百分点,但总的来看,美容业务板块的营收占比已较5年前减少超10%。

今年以来,LG生活健康并没有维持2024年增长势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集团的销售额为163.33亿元,同比下滑5.3%,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6.3%,为9.7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5.5%至7.02亿元;旗下美容部门的销售额更是同比减少11.5%至64.95亿元,营业利润更是直接暴跌70%至2.13亿元。

▍截自LG生活健康2025年半年报

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LG生活健康美容部门的销售额占比已由去年同期的43%下滑至40%。

对此,LG生活健康在财报中解释称,这是由于免税等传统渠道比重减少导致销售额下降,同时,北美投资扩大等导致成本增加,营业利润下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LG生活健康计划缩减线下门店,并出台“退休计划”也属情理之中。

渠道变革早已开启

此外,虽然LG生活健康此次的“提前退休计划”暂不涉及中国市场,但青眼注意到,该公司在中国的渠道调整早已开始。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23年10月,LG生活健康旗下美妆品牌苏秘37°就开始关闭在中国市场的多个柜台,并于当年年底全部撤柜;而自2023年底开始,该集团旗下的另一品牌OHUI欧蕙也开始逐步撤出线下,并于2024年初关闭了在中国大陆的所有线下实体专柜。据悉,这2个品牌目前仅保留了天猫、抖音、京东、快手等线上平台的官方店铺。此外,LG生活健康旗下的Whoo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也已经转至抖音、天猫等线上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闭苏秘等线下专柜时,LG生活健康便提到了对于品牌运营策略的变动,并表示未来将全面专注线上运营。

因此,不难发现,此次LG生活健康所进行的线下门店缩减战略,实则也是持续了该公司将渠道重心从传统线下门店渠道(百货、免税店)向线上渠道逐渐转移的战略调整。

事实上,进行线下“缩减”战略的不止是LG生活健康。近几年,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及三年疫情的影响,多个国际美妆集团均早已开始进行了渠道调整。

典型如,欧莱雅集团旗下美宝莲早在2018年开始陆续调整线下布局,并于2022年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仅保留屈臣氏渠道,将发展重心转移至线上,以缩减成本并迎合年轻消费者消费习惯。

而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悦诗风吟,也在2022年被曝出在中国关闭了600家门店。同年,LVMH集团旗下香水品牌茶灵关闭所有线下门店,改为丝芙兰独家销售。2024年年初,资生堂旗下IPSA茵芙莎也开始大面积缩减线下专柜;同年6月,该集团旗下另一品牌怡丽丝尔被在南京、成都、湖州等地关闭了多家线下门店。

回到LG生活健康,除进行渠道调整外,其也在通过其他方式积极变革求变。典型如,该集团于10月1日新上任的CEO即是来自前欧莱雅高管李善珠(音译)。

公开信息显示,李善珠在欧莱雅集团任职14年,她历任欧莱雅韩国事业部董事总经理、科颜氏国际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欧莱雅韩国副社长等职务,曾带领科颜氏实现全球销售额翻倍增长。显然,这样一位在全球美妆第一集团历练过的CEO,也势必会积极推动LG生活健康美妆业务的转型并重振旗下品牌的增长活力。

在研发端,今年9月,LG生活健康还与华熙生物在首尔麻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MOU),合作聚焦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应用,旨在共同攻克肌肤老化问题,开发创新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在当下美妆消费不振的大背景下,LG生活健康正以各种方式进行深度变革,以适应当下的环境变化。不过,该集团能否继续重拾此前所创下的业绩连续增长的“高光”时刻,也仍待时间检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