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潘茗雪 韩璐璐
当晨雾如纱缠绕松枝,锄头与松根碰撞的清脆声响,打破了和平乡仲景茯苓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的静谧。安徽省岳西县和平乡,这座被大别山环抱、坐拥“中华茯苓之乡”美誉的小城,正迎来一场特殊的“山林之约”。
10月26日上午,一场由仲景宛西制药主办、界面安徽承办的“茯生山野 苓聚天华”仲景采摘季岳西茯苓溯源活动在此启幕,吸引了来自当地政府、仲景宛西制药、仲景经销商、媒体达人等近百名嘉宾参与活动。
这并非一次普通的农事体验,而是一场跨越数百公里的岳西茯苓道地药材全链条探秘,是仲景宛西制药“药材好,药才好”核心理念的实地印证。
药材好,药才好——天选沃土孕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采挖仪式上,政府、企业、经销商等多方代表齐聚,从不同维度解读岳西茯苓产业的发展密码。
岳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朱文海首先致辞,他以“土里生白玉,地下长黄金”这句当地俗语开篇,道出茯苓在岳西人心中的分量。“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岳西茯苓’不仅是大自然赐予的生态珍宝,更是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他透露,目前全县茯苓产业年加工鲜茯苓达4.5万吨,产出成品2.37万吨,加工金额突破7.2亿元,尤其在和平乡,通过与仲景宛西制药共建产业基地,探索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共赢模式,为全县茯苓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为市场的守护者与质量的把关人,朱文海还郑重承诺:将以更精准的服务助推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仲景宛西制药等在岳合作企业,在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控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更严谨的标准夯实产业根基,加快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更严格的监管守护道地品质,全面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坚决维护“岳西茯苓”品牌声誉。“‘药材好,药才好’的理念,与我们推动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期待政企携手把岳西茯苓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富民强县的金字招牌。”
作为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国药控股安徽华宁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美珍道出了经销商的底气:“以前推荐仲景产品,靠的是品牌口碑;现在亲眼见了基地的‘六统一’管理,连浇水时间都有标准,信任感更足了。”
华润亳州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清则聚焦产品价值:“‘十药九茯苓’,仲景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经典成药里,茯苓都是核心原料之一。”含岳西茯苓的仲景六味地黄丸,消费者复购率比同类产品高出不少,“‘药材好,药才好’不是空话,而是用品质换回来的市场认可。”
“我们建基地、走源头,选的都是‘笨路’,更辛苦、更费钱,但必须走。”仲景宛西制药市场部总监刘则长的发言直击核心。他用“1和0”的比喻诠释理念:“‘药材好’是1,后续的生产、研发、销售都是0;没有这个1,再多0也没有意义。”此次邀请大家来岳西,就是为了“交个底”,让合作伙伴看见源头品质;“聚个心”,凝聚“守护百姓健康”的共识;“加把劲”,共同推动中医药发展。“这份信任,比任何数据都珍贵。”
三位代表发言结束后,在主持人的邀请下,来自当地政府、中医药院校、媒体单位和仲景宛西制药的12名嘉宾依次上场,为本次采挖仪式剪彩,正式宣布活动开始。
亲手采挖——躬身山林与“土中白玉”零距离对话
“顺着松根走势下锄,力道轻了挖不深,重了会伤菌核!”仲景药农一边手持锄头示范,一边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精准指向松根旁的泥土,这地下藏着被《神农本草经》誉为“久服安魂养神”的茯苓。
在他身后,与会嘉宾一同躬身加入“采茯比拼”,有人挖到第一颗茯苓时举着茯苓欢呼,有人围着仲景药农追问“三埋三露”种植法的细节,这门自清代“松腴培养术”一脉相承的古法,如今仍在基地延续。
“没想到茯苓长在松根上,挖的时候像找宝藏!”作为第一个挖到茯苓的嘉宾,来自安徽华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王先生十分激动,捧着刚出土的茯苓如此感慨。
活动现场,“最快采挖奖”“最优茯苓奖”的角逐让气氛升温,最终由安徽乐药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广祥挖到的重达10.32斤的茯苓摘得“最优茯苓奖”,在分享获奖感受时,他惊喜的说:“以前我们只知道,仲景的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归脾丸这些产品里加了茯苓,以为茯苓就长得像茯苓丁那样,原来这才是它最原始、最本真的样子!”
这场沉浸式采摘体验,让“一味好药始于土地”不再是抽象概念,从松根下采挖的小心翼翼,到手中沉甸甸的菌核,每个人都触摸到了药材生长的“温度”。
在大家奋力采挖茯苓的同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辉教授的现场答疑,解开了不少人的疑惑。作为江淮英才、安徽省卫生健康杰出人才,他从专业角度拆解了岳西茯苓的道地价值:
“茯苓为什么被称为‘四时神药’?因为它药性平和,春祛湿、夏解暑、秋润燥、冬健脾,四季可用。”在谈及岳西茯苓好品质的原因时,姜辉教授介绍“岳西能成为闻名全国的道地药材产地,这与其得天独厚的松林资源、温润多雨的气候条件、源远流长的种植历史以及其精准的采摘时节等因素密不可分。”
古法炮制守匠心 现代科技赋新能
采挖环节结束后,参与者移步至基地古法炮制工坊,见证茯苓从“土中白玉”到“药中仙草”的蜕变。在这个车间内,嘉宾们亲身体验了新鲜茯苓从去皮、切片、切丁到晾晒、仓储等加工环节。
“茯苓皮的去皮是有技巧的,要顺着纹理剥取,用力过大会损伤苓肉,过轻则剥不干净。”车间的女工动作娴熟利落,但当体验者们尝试去皮时,才发现这步看似简单的工序暗藏讲究。“以前只听说茯苓去皮不能用机器,今天才知道手工去皮,是对古法的一种坚守。”参与活动的中医爱好者小陈不禁感叹。
在古法炮制工坊另一侧色选加工车间里,现代化的色选机正快速筛选茯苓丁,红外检测仪实时检测茯苓的颜色、状态,剔除杂质与劣品。而另一边,在仲景公司的数据中台,正通过物联网实时采集这一药材基地的环境数据和生产现场影像,将药品质量监管体系延伸到田间地头与加工现场,实现了主要原料药材全程追溯和管理流程透明化,并通过公司APP“仲景药知道”向消费者进行展示,从源头极大的保障了药品质量。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河南省张仲景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监李俊科介绍,当前,仲景已在全国布局了6大中药材GAP基地,“我们既要守住老祖宗的炮制智慧,也要用现代科技把好品质关。”
舌尖茯苓 解锁药食同源新滋味
活动尾声,基地内飘来阵阵香气,茯苓糕师傅现场演示了茯苓糕的制作过程,将烘干的岳西茯苓打成细粉,与糯米粉、少量白糖混合蒸制,搭配上新鲜现煮的仲景养生汤,钓足了大家的胃口,吸引了不少嘉宾们驻足品尝。“这是咱当地的传统吃法,现在加了仲景的优质茯苓,更养生了。”不少参与者掏出手机记录,计划回家复刻养生美食。
当夕阳为大别山镀上金边,参与者们带着亲手采挖的茯苓与美味糕点踏上归途。这场溯源之旅,早已超越“采挖”本身。它是一次对中医药文化的寻根:从药农手中的古法技艺,到车间里的现代检测;从政府、企业、经销商的三方合力,到消费者对“放心药”的期待,每一环都在诠释“道地”的重量。
正如仲景宛西制药品牌部总监赵小燕所言:“我们希望通过仲景采摘季这样的溯源活动把老祖宗留下的‘药材好,药才好’的朴素真理,用最真诚的方式坚守下去。从一颗茯苓的种植,到一款产品的生产,不断讲好仲景道地药材故事,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仲景,相信仲景品牌的力量。”仲景的这份坚守,正是中医药穿越千年仍生生不息的密码,也是仲景宛西制药从“医圣故里”走向全国的底气。
从松林到市场,从土地到人心,这场茯苓溯源之旅,未完待续。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10/28 12: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