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重要嘉宾出席论坛,围绕“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这一核心主题,共商全球金融发展大计,共探应对挑战之策。光大集团董事长吴利军、光大银行行长郝成受邀出席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
10月29日,由光大集团承办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绿色金融”主题平行论坛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举行。平行论坛围绕“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题,多位中外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绿色领域企业等方面领导、专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现场发布《绿色金融白皮书》,共同探讨绿色金融支持全球低碳转型的创新路径、国际绿色领域合作的机遇挑战。光大集团总经理崔勇在“绿色金融”主题平行论坛上致辞。集团领导洪波、郝成出席。
崔勇在致辞中表示,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加速,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信贷市场、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拓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经验”。光大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金融控股集团,积极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以“综合金融+环保产业”双轮驱动,打造“金融+产业+生态”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发挥全牌照优势,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推出多种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发布全市场第一支绿色科创主题指数等。旗下光大环境是中国最大环境企业、全球最大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目前光大环保项目已遍布海外16个国家,积极助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光大集团以绿色金融服务者、践行者、推动者的身份,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聚焦“双碳”目标下的重点领域,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强化绿色金融创新工具,助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化绿色金融标准建设,绿色金融行业的各参与方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绿色项目认定、环境信息披露、碳核算等关键标准的持续完善与有效落地,筑牢规范发展根基。三是强化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行业各方协同加大金融科技交流与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加强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激活绿色金融新动能。四是深化跨界协同与开放合作,全行业共同探讨建立常态化、多层次沟通协作机制,推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科研机构及国际组织等多方主体开展绿色项目信息共享与联合投融资,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共促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演讲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就如何赋能绿色金融、实现价值共振发表了见解。他指出,作为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我们面临的“双碳”转型,绝非简单的环保议题,而是一次深刻的能源革命、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许多关键绿色技术的发展路径,并不遵循人类直觉中的线性增长,而是遵循指数型增长规律。唯有真正着眼长远的耐心资本,才能打破人类线性增长的思维定式,以深度的产业认知克服认知偏见,以严格的投资纪律对抗短期波动,以超常的耐心等待价值的实现。同时,应将价值投资的分析框架从企业内部延伸到外部,构建一个能够为环境成本、技术安全成本等社会成本定价的模型,穿透财报的“表象”,洞察企业的真实价值,从而引导资本从“消耗未来”的资产,流向“创造未来”的资产,在经济回报和社会责任担当上与绿色金融理念不谋而合。
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阿尔济耶夫·法尔霍德(Arziev Farhod)表示,当今世界绿色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源于人类面临的不断加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挑战。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中国提出的“绿色丝绸之路”倡议,为共建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方向。乌兹别克斯坦正坚定不移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并积极深化与国际组织及中国等各国伙伴的合作。我们愿与各方在生态发展领域开展互利合作,进行对话交流,加大投资合作力度,共建长期伙伴关系。通过整合资源、技术与创新力量,我们有信心携手开创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并进的新局面,共同实现高水平、可持续、互利共赢的发展成果。
恒力集团副董事长范红卫表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恒力集团始终坚守的红线和底线。恒力在全球首次应用全加氢工艺,开辟分子炼油先河;第一个将嵌入式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在石化领域,建有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自主研发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实现了对传统塑料的完美替代。目前,恒力已建成七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实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在全产业链的深度覆盖,能效、水效水平持续领跑行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路径,绿色低碳不是技术的选择题,而是人类文明的必答题。真诚期待与各方进一步深化友谊、扩大合作,携手探索绿色发展新机遇,全力以赴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执行副总裁韦嘉珣(Chris Wei)表示,我们正身处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技术、人口结构和金融领域都在经历剧变。投资者、监管者、领导者所做的选择不仅将定义下一个商业周期,更将深刻影响下一代的福祉与繁荣。此时,长期视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我们需要穿透短期的噪音,专注于长期投资,创造真正持久的价值;管理风险并非回避风险,而是预见变革,将可持续性和创新性深度融入投资策略,依托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将不确定性转化为机遇;合作是进步的催化剂,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变革无法由任何单一机构独立完成,金融行业的未来取决于各方能否围绕可持续增长与共同信任的目标,开展高效协作。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总会计师严航表示,在绿色金融的积极支持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积极开展创新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努力打好多元融资组合拳,借力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以及银企合作,全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攻坚。二是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绿氢、绿氨、绿色交通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激发绿色产业生态“百花齐放”的蓬勃态势。三是挖掘碳资产的金色价值,变“沉睡资源”为“发展资本”。在碳金融上接连创下三项“全国首单”纪录,开辟低成本融资的崭新通道;借助碳保险工具妥善应对碳资产的市场波动与项目风险,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护体系。四是在境内外与各类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开展广泛合作,树立了产融合作的“新标杆”,传递了中国绿色的“新名片”。
香港金融发展局副主席冯华健表示,香港正从传统的“超级连络人”发展为全方位的“超级增值人”。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方面,香港可以与内地合作建立可持续金融标准,让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更容易投资可持续项目。助力内地绿色企业走出去方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凭借成熟且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为内地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供上市、融资等金融服务;二是可帮助内地企业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加强碳市场互联互通方面,香港交易所已推出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是全球唯一同时支持港币和人民币双币种结算的国际自愿碳信用交易市场,通过与内地建立“碳市通”机制,促进内地的CCER与香港交易的国际自愿碳信用的互换性。
论坛期间,光大集团发布了《绿色金融白皮书》。白皮书系统梳理国际绿色金融理论及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展示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介绍光大集团发挥“综合金融+绿色产业”的特色优势、推动绿色产融结合的创新实践,并对我国未来绿色金融的发展作出展望和倡议。
在圆桌交流环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河钢集团董事长刘键,德国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胡贝图斯·韦斯(Hubertus Vaeth),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首席运营官周苑,围绕“转型金融”主题展开深入对话,聚焦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现实需求,探讨如何提升转型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分享实践经验和前沿洞察,共同探寻推动绿色金融服务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与破局之道。

本次平行论坛有170余位来自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学术机构的专家线下参会,新华网、证券日报、中国基金报、财联社、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网、新浪财经等多家媒体对论坛进行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