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利润反弹55%,华熙生物重押医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利润反弹55%,华熙生物重押医美

盈利拐点显现,护肤品业务仍承压。

文 | 化妆品财经在线CBO

10月28日晚间,华熙生物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营业收入为31.63亿元,同比下滑18.36%;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滑30.2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43.2%至1.85亿元,为近五年同期最大跌幅。

具体到第三季度,公司录得营收9.03亿元,同比下滑15.16%;净利润同比增长55.63%,为3152.85万元;扣非后净利为1170万元,同比增长10.51%,延续第二季度以来的利润恢复趋势。

图源财报

华熙生物表示,利润改善得益于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渠道及推广宣传费同比下降。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降至34.26%,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系品牌沟通模式与渠道结构优化的结果。

单季度盈利持续反弹,反映了华熙生物在董事长赵燕带领下进行的战略转型初现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了其主营护肤品业务面临的挑战。在传统玻尿酸业务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华熙生物于今年9月斥资1.38亿港元战略投资圣诺医药,押注小核酸技术在医美领域的应用,向外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01 盈利拐点显现,护肤品业务仍承压

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单季度盈利能力显著改善,现金流状况也有所好转。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9亿元,同比增长12.66%。而第三季度单季,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同比大幅增长8.59倍。

然而,隐藏在利润回升背后的是营收规模的整体收缩。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8.36%,主要受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下滑影响。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曾是华熙生物的业绩增长引擎。2022年,该业务收入高达46.07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2.45%。然而如今,这一核心业务正经历深度调整。

上半年,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降至40.36%。与2022年高峰时期相比,该业务营收占比已大幅下降32%。此外,根据最新的财报披露,皮肤科学护肤品业务比重已不到四成。

曾经被华熙生物寄予厚望的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BM肌活和米蓓尔,去年营收全面下滑,依次下滑22.63%、41.69%、31.76%与52.06%。今年三季报虽未披露具体的品牌营收,但据第三方数据平台,今年1—9月,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4大品牌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额均呈双位数下滑。

为应对困局,华熙生物自2024年启动了大规模变革,将“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聚焦品牌科研基础与传播模式重塑,重新梳理品牌的技术逻辑和市场沟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

聚焦主业和主要品牌,关停对营收和利润贡献有限的边缘品牌。今年9月,公司关停了旗下护肤品牌润熙泉。润熙泉是华熙生物于2019年推出的以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的功能性护肤品牌。截至2024年10月,该品牌累计营收仅约为3亿元。

优化组织架构,对BM肌活、米蓓尔等品牌团队进行“扁平化、敏捷化”调整,提升人效。重新梳理品牌定位,润百颜聚焦透明质酸的细胞外基质调控技术,主打“修护基底”;米蓓尔依托免疫调控技术定位受损肌肤护理;BM肌活以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切入细胞代谢领域;夸迪则嫁接组织再生技术主打抗老赛道。

削减低效营销,大幅削减无明确技术支撑的品牌孵化计划,强化科技成果与消费品业务的深度绑定。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研发投入增加15.37%,至3.61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研发投入1.3亿元。对比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1.50%,这一变化反映了公司从营销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型的决心。

华熙生物正全力向以 ECM(细胞外基质) 为核心的生物科技公司转型,今年正式发布ECM战略,由旗下品牌润百颜成立“ECM中心”,围绕ECM进行系统性研究与应用布局。

02 入股圣诺医药,押注医美新赛道

面对主业增长压力,在推进内部改革的同时,华熙生物正通过投资与合作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以来,华熙生物投资动作频频:战略投资“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圣诺医药,共同探索透明质酸在小核酸药物递送中的增强作用,以及衰老干预、组织再生等创新解决方案;入股禾元生物以获取植物生物反应器领域优势,探索植物源活性物应用;领投瑞吉明生物A轮融资,强化医美上游原料创新能力。

华熙生物正致力于构建以合成生物制造能力为基础的一体化业务布局,聚焦衰老干预领域,提供涵盖医药、医美、营养科学、皮肤科学的整合解决方案。原料与医疗终端业务为核心业绩基础,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 60%。

在战略规划上,华熙生物试图打通“细胞外—细胞内—细胞通讯”三大科学维度,在生物活性物、医美与医疗、功效护肤、口服营养等领域形成完整布局。这类看似分散的业务板块,实则基于统一的生命科学底层逻辑,旨在在抗衰方向上形成强协同效应。

但华熙生物的转型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公司需要应对主营业务下滑的压力;另一方面,新布局的小核酸医美赛道需要经历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的漫长过程。

华熙生物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核心护肤品业务能否成功重塑并稳住基本盘,同时在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能否如期开花结果,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将成为观察整个行业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华熙生物

2k
  • 华熙生物: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152.85万元,同比增长55.63%
  • 塞尔斯医药与华熙生物达成战略合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利润反弹55%,华熙生物重押医美

盈利拐点显现,护肤品业务仍承压。

文 | 化妆品财经在线CBO

10月28日晚间,华熙生物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营业收入为31.63亿元,同比下滑18.36%;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滑30.2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43.2%至1.85亿元,为近五年同期最大跌幅。

具体到第三季度,公司录得营收9.03亿元,同比下滑15.16%;净利润同比增长55.63%,为3152.85万元;扣非后净利为1170万元,同比增长10.51%,延续第二季度以来的利润恢复趋势。

图源财报

华熙生物表示,利润改善得益于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渠道及推广宣传费同比下降。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降至34.26%,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系品牌沟通模式与渠道结构优化的结果。

单季度盈利持续反弹,反映了华熙生物在董事长赵燕带领下进行的战略转型初现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了其主营护肤品业务面临的挑战。在传统玻尿酸业务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华熙生物于今年9月斥资1.38亿港元战略投资圣诺医药,押注小核酸技术在医美领域的应用,向外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01 盈利拐点显现,护肤品业务仍承压

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单季度盈利能力显著改善,现金流状况也有所好转。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9亿元,同比增长12.66%。而第三季度单季,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同比大幅增长8.59倍。

然而,隐藏在利润回升背后的是营收规模的整体收缩。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8.36%,主要受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下滑影响。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曾是华熙生物的业绩增长引擎。2022年,该业务收入高达46.07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2.45%。然而如今,这一核心业务正经历深度调整。

上半年,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降至40.36%。与2022年高峰时期相比,该业务营收占比已大幅下降32%。此外,根据最新的财报披露,皮肤科学护肤品业务比重已不到四成。

曾经被华熙生物寄予厚望的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BM肌活和米蓓尔,去年营收全面下滑,依次下滑22.63%、41.69%、31.76%与52.06%。今年三季报虽未披露具体的品牌营收,但据第三方数据平台,今年1—9月,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4大品牌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额均呈双位数下滑。

为应对困局,华熙生物自2024年启动了大规模变革,将“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聚焦品牌科研基础与传播模式重塑,重新梳理品牌的技术逻辑和市场沟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

聚焦主业和主要品牌,关停对营收和利润贡献有限的边缘品牌。今年9月,公司关停了旗下护肤品牌润熙泉。润熙泉是华熙生物于2019年推出的以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的功能性护肤品牌。截至2024年10月,该品牌累计营收仅约为3亿元。

优化组织架构,对BM肌活、米蓓尔等品牌团队进行“扁平化、敏捷化”调整,提升人效。重新梳理品牌定位,润百颜聚焦透明质酸的细胞外基质调控技术,主打“修护基底”;米蓓尔依托免疫调控技术定位受损肌肤护理;BM肌活以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切入细胞代谢领域;夸迪则嫁接组织再生技术主打抗老赛道。

削减低效营销,大幅削减无明确技术支撑的品牌孵化计划,强化科技成果与消费品业务的深度绑定。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研发投入增加15.37%,至3.61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研发投入1.3亿元。对比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1.50%,这一变化反映了公司从营销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型的决心。

华熙生物正全力向以 ECM(细胞外基质) 为核心的生物科技公司转型,今年正式发布ECM战略,由旗下品牌润百颜成立“ECM中心”,围绕ECM进行系统性研究与应用布局。

02 入股圣诺医药,押注医美新赛道

面对主业增长压力,在推进内部改革的同时,华熙生物正通过投资与合作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以来,华熙生物投资动作频频:战略投资“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圣诺医药,共同探索透明质酸在小核酸药物递送中的增强作用,以及衰老干预、组织再生等创新解决方案;入股禾元生物以获取植物生物反应器领域优势,探索植物源活性物应用;领投瑞吉明生物A轮融资,强化医美上游原料创新能力。

华熙生物正致力于构建以合成生物制造能力为基础的一体化业务布局,聚焦衰老干预领域,提供涵盖医药、医美、营养科学、皮肤科学的整合解决方案。原料与医疗终端业务为核心业绩基础,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 60%。

在战略规划上,华熙生物试图打通“细胞外—细胞内—细胞通讯”三大科学维度,在生物活性物、医美与医疗、功效护肤、口服营养等领域形成完整布局。这类看似分散的业务板块,实则基于统一的生命科学底层逻辑,旨在在抗衰方向上形成强协同效应。

但华熙生物的转型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公司需要应对主营业务下滑的压力;另一方面,新布局的小核酸医美赛道需要经历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的漫长过程。

华熙生物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核心护肤品业务能否成功重塑并稳住基本盘,同时在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能否如期开花结果,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将成为观察整个行业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