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宁波舟山港总规批复一周年交出实绩单:百亿元水运项目密集落地,投资进度超140%向强港冲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宁波舟山港总规批复一周年交出实绩单:百亿元水运项目密集落地,投资进度超140%向强港冲刺

根据总体规划设定的目标,宁波正全力构建“四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群,加速建设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战略储运基地,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稳步迈进。

当前,在全球经济承压、贸易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港口作为外贸“风向标”的作用愈发凸显。自《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批复一年来,宁波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推动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水运工程项目密集落地,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宁波速度”。

在这一过程中,一套高效协同的项目推进机制逐步成熟,为破解大型基建审批繁复、协调难度大等共性问题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宁波经验”。

规划落地即行动,70亿元项目清单快速部署

2024年10月10日,总规批复如同一纸动员令。宁波交通港航部门迅速响应,立即启动项目部署,抢抓发展窗口期。

“总规是项目推进的‘通行证’,但发展不等人。”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总规批复后一周内,一份涵盖14个近期新开工重大水运项目的清单便已初步拟定并上报市政府。该批项目总投资超过70亿元,计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建成后将有力支撑超千亿元产值的临港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的发展空间也在同步拓展。作为新一轮总规的新增内容,杭州湾港区被定位为打通余慈地区北部出海口的关键节点。目前,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该港区的发展研究与绿色生态港区建设方案专题研究,致力为港口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极。

规划的引领作用正不断转化为发展实效。规划批复一年内,全市新开工水运重大项目已达8个。截至2025年9月,宁波“十四五”水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8亿元,达计划总目标的142.5%,进度大幅超前。

图为大榭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 (中交三航局四公司提供)

今年前三季度,港口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宁波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5.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9.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8%和7.7%。

“三大机制”协同发力,审批驶入“快车道”

项目清单确定后,如何快速打通从立项到开工的审批链路,成为最大挑战。宁波创新构建“攻坚推进、高效审批、协同破题”三大机制,系统优化项目全流程管理。

图为宁波港航审批工作会商工作(宋兵摄影)

“攻坚推进”机制重在压实责任、限时解决。以梅山滚装二期码头工程为例,该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工程,实施市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机制,实行周调度、问题“不过夜”,确保节点可控、进度可见。

“高效审批”机制核心在于并联审批与容缺受理。宁波港航管理部门审批负责人介绍,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在主要材料齐全的前提下允许次要材料后续补交。同时,将原本串联的审批环节改为并联办理,大幅压缩审批时间。

“协同破题”机制则着力破解跨部门、历史遗留的难点问题。高端海洋能源装备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和镇海炼化4#-6#泊位改造工程曾一度受到影响,今年通过省市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主体与解决方案,推动项目顺利推进,为同类复杂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破题经验。

岸线资源“精打细算”,联合会商严防“深水浅用”

在项目加速落地的同时,如何实现岸线资源的高效配置,成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今年5月1日,《宁波市涉港口岸线事前联合会商机制》正式实施。

图为东方电缆码头

“简单来说,就是在项目立项前期,由市政府牵头,组织交通、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开展联合审查。”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此举旨在确保项目“好钢用在刀刃上”,即最优质的岸线资源匹配给最符合总体规划、带动效应最强的项目。

“如同一个‘精算师’团队,在项目启动前就对其‘投入产出’进行综合评估。”该工作人员表示,机制的核心是杜绝“深水浅用、多占少用”现象,确保每一米岸线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实效。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穿山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穿山中宅矿石码头改造提升工程等三批次共7个重大项目已通过联合会商,实现了岸线资源与优质项目的高效匹配。

从宏伟蓝图到生动实景,一年来,宁波以扎实的行动和亮眼的成绩,不断刷新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高度。根据总体规划设定的目标,宁波正全力构建“四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群,加速建设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战略储运基地,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稳步迈进。(周斌  宋兵综合整理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宁波舟山港总规批复一周年交出实绩单:百亿元水运项目密集落地,投资进度超140%向强港冲刺

根据总体规划设定的目标,宁波正全力构建“四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群,加速建设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战略储运基地,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稳步迈进。

当前,在全球经济承压、贸易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港口作为外贸“风向标”的作用愈发凸显。自《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批复一年来,宁波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推动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水运工程项目密集落地,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宁波速度”。

在这一过程中,一套高效协同的项目推进机制逐步成熟,为破解大型基建审批繁复、协调难度大等共性问题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宁波经验”。

规划落地即行动,70亿元项目清单快速部署

2024年10月10日,总规批复如同一纸动员令。宁波交通港航部门迅速响应,立即启动项目部署,抢抓发展窗口期。

“总规是项目推进的‘通行证’,但发展不等人。”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总规批复后一周内,一份涵盖14个近期新开工重大水运项目的清单便已初步拟定并上报市政府。该批项目总投资超过70亿元,计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建成后将有力支撑超千亿元产值的临港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的发展空间也在同步拓展。作为新一轮总规的新增内容,杭州湾港区被定位为打通余慈地区北部出海口的关键节点。目前,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该港区的发展研究与绿色生态港区建设方案专题研究,致力为港口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极。

规划的引领作用正不断转化为发展实效。规划批复一年内,全市新开工水运重大项目已达8个。截至2025年9月,宁波“十四五”水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8亿元,达计划总目标的142.5%,进度大幅超前。

图为大榭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 (中交三航局四公司提供)

今年前三季度,港口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宁波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5.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9.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8%和7.7%。

“三大机制”协同发力,审批驶入“快车道”

项目清单确定后,如何快速打通从立项到开工的审批链路,成为最大挑战。宁波创新构建“攻坚推进、高效审批、协同破题”三大机制,系统优化项目全流程管理。

图为宁波港航审批工作会商工作(宋兵摄影)

“攻坚推进”机制重在压实责任、限时解决。以梅山滚装二期码头工程为例,该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工程,实施市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机制,实行周调度、问题“不过夜”,确保节点可控、进度可见。

“高效审批”机制核心在于并联审批与容缺受理。宁波港航管理部门审批负责人介绍,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在主要材料齐全的前提下允许次要材料后续补交。同时,将原本串联的审批环节改为并联办理,大幅压缩审批时间。

“协同破题”机制则着力破解跨部门、历史遗留的难点问题。高端海洋能源装备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和镇海炼化4#-6#泊位改造工程曾一度受到影响,今年通过省市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主体与解决方案,推动项目顺利推进,为同类复杂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破题经验。

岸线资源“精打细算”,联合会商严防“深水浅用”

在项目加速落地的同时,如何实现岸线资源的高效配置,成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今年5月1日,《宁波市涉港口岸线事前联合会商机制》正式实施。

图为东方电缆码头

“简单来说,就是在项目立项前期,由市政府牵头,组织交通、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开展联合审查。”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此举旨在确保项目“好钢用在刀刃上”,即最优质的岸线资源匹配给最符合总体规划、带动效应最强的项目。

“如同一个‘精算师’团队,在项目启动前就对其‘投入产出’进行综合评估。”该工作人员表示,机制的核心是杜绝“深水浅用、多占少用”现象,确保每一米岸线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实效。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穿山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穿山中宅矿石码头改造提升工程等三批次共7个重大项目已通过联合会商,实现了岸线资源与优质项目的高效匹配。

从宏伟蓝图到生动实景,一年来,宁波以扎实的行动和亮眼的成绩,不断刷新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高度。根据总体规划设定的目标,宁波正全力构建“四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群,加速建设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战略储运基地,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稳步迈进。(周斌  宋兵综合整理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