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A股与港股市场呈现出鲜明的“科技领跑”特征,以AI、半导体、创新药等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绝对主线。永赢基金依托对产业趋势的前瞻判断,在提供特色主题ETF产品工具、助力投资者把握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实现了规模与业绩的双重突破。截至2025/10/24,永赢基金的特色行业ETF产品均表现亮眼,如港股医疗ETF(159366)、黄金股ETF(517520)、卫星ETF(159206)近半年涨幅分别为42.0%、40.5%、32.3%。
在科技“人气爆棚”时,永赢基金悄然加快了红利、高股息等Smart Beta产品的布局节奏。这种“逆行情”操作的背后,是其对ETF产品矩阵化布局的深度思考——牛市并非单向直线上涨,震荡期的组合配置需求同样迫切。
矩阵化布局破题“牛市焦虑”,价值策略成震荡期“压舱石”
尽管特色行业ETF表现抢眼,但永赢基金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产品矩阵建设,公司已逐步构建覆盖宽基、指增、策略、细分行业等多维度的产品体系。
永赢基金搭建了非常综合的指数量化团队,今年量化业绩也十分亮眼——产品运作起至三季度末,科创100增强、中证A50增强超额收益均为同类第一。
精细化操作一直是永赢指数量增强策略的鲜明特色,这也为永赢基金在Smart beta产品的快速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永赢基金先后发行了现金流ETF永赢(159223)、港股通央企红利ETF(159266)、红利低波ETF永赢(563690)。这三只策略ETF产品分布从盈利质量、港股红利、风险防御三个维度,构建起覆盖不同价值投资需求的产品矩阵,帮助投资者在“丰厚回报”与“风险可控”之间寻找平衡。
自由现金流策略可以视为普通红利策略的进阶。当前,地缘冲突与经济周期波动加剧了市场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审视,传统估值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经营韧性。而自由现金流作为衡量企业“造血能力”的核心标尺,成为了穿透财务数据表象的关键因子。永赢基金是首批上报自由现金流ETF的基金公司之一,产品上市三个多月以来累计涨幅已超13%,这一业绩背后也体现了投研团队对价值定价逻辑转变的敏锐判断。
而港股通央企红利是更高股息率的跨市场配置之选。同时,在海外流动性转松的背景下,险资四季度配置红利资产的需求有望提升,叠加港股红利资产相比于A股更具股息率优势,港股红利资产有望迎来增配。港股通中,央国企比例⾼达70%以上,也是高分红的主力,“中特估+市值管理+新国九条”有望进一步深化央国企价值重估。
红利低波则更偏稳健低波,是长期投资的优选。“红利”+“低波”=长期确定性,红利因子确保标的具备稳定现金流和持续分红能力,而低波因子则有效过滤掉那些存在基本面风险或治理结构问题的高波动“伪红利股”,避免了单纯追求高股息率可能遭遇的估值陷阱,二者结合实现风险与收益双向优化。
总体而言:
永赢自由现金流ETF(159223,联接基金:A类025168,C类025169)精选现金流能力强的上市公司,适合注重企业盈利质量的投资者。
永赢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159266,联接基金:A类023534,C类023535)聚焦港股通范围内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适合追求高股息收益、看好港股市场的投资者。
永赢中证红利低波动ETF(563690)通过“高分红+低波动”双因子过滤,构建兼具稳定和成长的组合,适合追求长期稳健分红、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长期来看,市场将逐步从交易型向配置型转变,在换手率下降的背景下,价值策略产品或能适配新需求。在市场处于高位震荡时,价值策略凭借稳定的现金流和高股息率,能够为组合提供有效的下行保护;而当市场风格切换时,又能通过股息再投资实现复利增长。这样的特性使得相关产品成为牛市震荡期和长期投资的优质配置工具。
市场浮沉中,基金公司产品布局难靠单一行业“躺赢”。永赢基金今年以来布局的三只价值策略类ETF,其产品选择和布局时点都颇为用心,是公司“客户至上”价值观的践行,也是投资团队大势研判能力的体现。指数投资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产品精细化运作能力、市场方向前瞻研判能力、专业资产配置和择时能力的综合展现。市场正在迈入长期配置时代,一个更完善的产品货架,方能成为投资者更为信赖的选择。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