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以“天地位育”为主题的首届赤水河论坛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开幕。
来自国内外的近400位名酒企业代表、行业专家齐聚赤水河畔,共同开启世界酒业文明的对话,共同探讨全球酒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天地位育”的核心理念,与会来宾展开深度对话,共同见证“世界酒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的启动,发布《国际名酒赤水河宣言》,推动全球酒业走向协同共生、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传承中国酒文化根脉,以名酒链接各界
“天地位育”源自中华经典《中庸》,其原文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句古语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宇宙秩序与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贵州茅台在赤水河论坛上,将这一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提炼出来,想要引导全球酒业走向一条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更富包容性的发展道路。
作为民族品牌,贵州茅台能为中国白酒乃至世界酒行业做些什么?围绕“天地位育”思想开展的赤水河论坛,告诉我们答案。
首先是名酒的跨界。如何与其他行业链接,为酒饮打造更为丰富的引用场景,在本次论坛上得到了关注。
赤水河论坛希望以酒为核心纽带,打破行业边界、连接文化与生活的创新发展路径。论坛特别设置“名酒+文化”“名酒+时尚”“名酒+美食”三场跨界对话,邀请中外嘉宾从产业实践、文化传播、消费场景等维度展开交流,为“酒+”生态的构建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思路。
“酒文化的内核足够博大”,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将酒文化拆解为“本质坚守”“感知传递”“生活融入”三个关键维度。
从本质来看,无论是中国白酒还是国际名酒,对“产区、原料、功法”的极致追求是共通语言。王莉以茅台工艺内核“时空法”为例,提出“顺天应时,因地制宜,循法而成”的12字准则。
王莉提出,“名酒+文化”需要加强与餐饮业态、生活场景的融合,更需要通过ESG理念的践行、品质表达的国际化、文化叙事的创新,让传统酒文化找到与当代人生活的连接点。
在“名酒+时尚”部分,卡慕世家董事卡慕·腾邑、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等分享了奢侈酒类如何与时尚、艺术跨界共鸣。
在“名酒+美食”环节,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德国雷根穆勒酒庄庄主斯特凡·雷根穆勒等探讨了美酒与美食的风味共生。杨柳表示,中餐与白酒的搭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并在国际活动中取得良好反响。
除了跨界之外,赤水河论坛还做到了兼容并包,关注酒行业跨国的观点与实践。
在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安德烈·切韦廖夫从文明互鉴的角度指出,茅台不仅是饮品,更是“和谐的象征”,体现了人与自然、传统与创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认为,酒是“人性的共同文化语言”,并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酒业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搭建技术、文化与贸易的桥梁。

来自联合国专家和外国友人的观点,为世界酒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贵州茅台以赤水河论坛为媒介,传递着“格物致知”的企业气质。它指的是企业探求事物的原理、法则,将其总结为理性的知识体系。如何实现跨界、跨国的联动,为酒业发展提供多元的可能,是贵州茅台给自己设立的课题。
在赤水河畔酿成甘美醇厚的茅台酒并非一日之功,而世界酒行业的多元发展也是如此,这需要行业内具备影响力的品牌牵头,进行长期耕耘。
在世界酒行业的发展史上,贵州茅台正在以赤水河为起点,书写着属于中国白酒的责任担当与深刻表达。
中国白酒龙头领航,构建世界酒业新生态
“中国悠久的烈酒文化与国际市场有着广阔的对话空间。” 法国知名演员、卡尔瓦多斯品牌——流金傲威Orvie创始人苏菲·玛索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法在很多方面都有可以相互借鉴之处,比如双方都很珍视自身的传统,同时都愿意去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俗语有云:“打铁还需自身硬”,方能行稳致远。贵州茅台能成为与国际酒业市场开展对话的领航员,是因为自身顶级的产品力和不俗的国际表现。
当下,世界已经成为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对话,合作共赢才是通向未来的钥匙。
贵州茅台捕捉到了这一关键性的行业趋势,身体力行地推动全球酒文化发展共荣,得到业界广泛响应。
本次论坛提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那就是“世界酒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正式启动。多位中外知名酒企代表参与到行动当中,7位外国酒企代表分别是法国酒企保乐力加、人头马君度、酩悦轩尼诗、卡慕世家,英国爱丁顿,日本宝酒造和波兰肖邦伏特加。
参与其中的中国酒企则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江苏洋河、四川郎酒、贵州习酒、燕京啤酒、今世缘酒业、陕西西凤酒、张裕集团、贵州董酒、会稽山绍兴酒共13家。
此外,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及多家国际名酒企业在内的20余家酒企共同发布了《国际名酒赤水河宣言》,该宣言提出八大行动纲领: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坚守品质,传承文化;理性消费,健康消费;践行责任,服务社会;技术赋能,融合发展;创新体验,丰富内涵;开放包容,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共荣共生。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国外的酒行业人士,也为世界酒业发展建言献策,让与会来宾打开思路,共话酒业发展。
举例来说,宝酒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岛幸弘分享了日本清酒在国际化与年轻化方面的实践,如开发低度气泡清酒,吸引年轻消费者,拓展全球市场。
墨西哥El Castillo龙舌兰企业合伙人,墨西哥哈利斯科州El Arenal市市长历杭德罗·雅各布·纳瓦罗·卡罗介绍了龙舌兰酒的传统工艺与文化象征。他强调,龙舌兰与茅台“不是竞争者,而是并肩前行的伙伴”。
在贵州茅台搭建的行业交流平台上,来自全球的知名酒企与中国白酒一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身差异化的价值定位,各安其位,各展其能。
整体来看,此次论坛为全球酒业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贵州茅台以赤水河为纽带,与各界携手共进,推动酒业可持续发展迈向新高度。
积极“拥抱Z世代”,与年轻人同频共振
53度茅台飞天的MBTI是ESTJ!人工智能给出原因是:“高端局无出其右,是礼仪界顶级宗师。”
10月28日,在首届赤水河论坛的“拥抱Z世代”分论坛上,特别设置了“中西酒文化MBTI大揭秘”环节,主办方基于人工智能分析平台DeepSeek的分析,发布了一份趣味十足的烈酒“性格”报告,为多款中外知名烈酒标注了MBTI人格类型。
MBTI氛围四个维度——E/I(外向/内向)、S/N(实感/直觉)、T/F(思考/情感)、J/P(判断/感知)。
其中,飞天茅台被认为是ESTJ,它代表的含义是:欢聚共饮(E)构筑了中式社交的温度格局,传统守正(S)源自对百年匠心的毫厘坚守,清爽醇厚(T)的酱香成为其独特高光,礼仪规制(J)承载着中式的庄重体面。
论坛中设计的创意环节,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探索品牌与年轻消费者沟通的新路径,既体现了品牌对当代青年文化的尊重与接纳,也展现了传统酒业主动与新生代建立情感连接的积极尝试。

实际上,近年来,贵州茅台早就通过一套“组合拳”让年轻人对白酒龙头有了崭新的积极印象。
首先,贵州茅台曾多次举办受到年轻消费者关注的活动。举例来说,今年5月,贵州茅台2025年 “茅友嘉年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该活动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跨界音乐盛典与全球茅友的深度互动。
有参与到活动现场的年轻“茅友”表示,“在车间体验传统酿酒工艺,晚上听音乐盛宴,这种反差感让我对茅台有了新印象。”
此外,贵州茅台的数字化布局也在触达年轻用户。线上购物凭借便利性受到年轻人喜爱,贵州茅台顺应趋势推出的“i茅台”平台,注册用户已超7700万,年轻人通过线上参与申购、虚拟酒厂游览等活动,逐渐建立对品牌的认知与喜爱。
此外,茅台也在文旅方面下功夫,“小茅”吉祥物、潮玩手办等文创产品,以萌趣形象和收藏属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关注。
2025赤水河论坛期间,一项面向年轻人的创作活动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和传播。10月28日,“我与茅台”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正式启动,该活动聚焦年轻一代与茅台经典、含蓄、包容等文化情怀之间的共通情感,展现茅台在个人成长、家庭记忆、社会变迁中的独特角色。
能让年轻消费者关注到这项活动,主要原因之一是这次活动的奖项设置丰厚。据了解,四大作品类别共设52个获奖名额,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等特色奖项,获奖者将获赠陈年贵州茅台酒(30)、飞天茅台等优质酒品及荣誉证书。
贵州茅台凭借在酒行业内的龙头地位,以及一颗向年轻人贴近的真心,正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全年龄段朋友圈。
在“拥抱Z世代”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未来酒业需要以“年轻化”的思维重构产品、以“情感化”的表达链接用户、以“文化”的内核坚守初心。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拥抱Z世代”的多项有力举措,不仅展现了行业与青春“双向奔赴”的积极姿态,更是为中国白酒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