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商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海商业市场一直呈现出高度繁荣与激烈竞争并存的格局。
在“神仙打架”的竞争背景下,龙湖精心打造的“欢肆”商业项目,凭借其独特定位和创新运营模式,成为备受行业与市场关注的焦点。
欢肆以“商业+冠寓”的混合生态模式,重新定义了街区商业的价值边界。在这里,商业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购物场所,更是与居住空间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多元共生的生活社区。
围绕“新活力激发新邻里”的运营主张,龙湖上海江桥欢肆将于10月31日启动试运营模式,以“先开放,共成长”的诚意,为区域提供“出门即达的悠闲生活空间”。

破局同质化:上海商业“存量时代”的差异化突围
上海商业市场已进入高度成熟阶段,不仅各类商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定位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超过3万平方米的在营商场有400家以上,再加上一些星罗棋布的小微型商业,总计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各类商业体。与此同时,新项目仍在层出不穷,老项目也在不断升级改造自我迭代。
在如此激烈的商战环境中,一个商业体想要运营稳定,需要不断创新。于是,街区商业迎来价值升维。尤其对于上海这样一座消费更迭速度极快的城市而言,要打造“15分钟生活圈”,街区商业早已超越其经济功能,成为抚慰人心的“附近”,是重塑归属感的“家园”。
江桥板块的商业缺口尤为明显。
素有“上海西大门、沪宁第一镇”之称的江南古镇——江桥,2024年完成税收总额68.1亿元,同比增长12.8%,连续3年实现税收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嘉定区前列。
这期间,通过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江桥板块吸引了大量人才。而且,借助虹桥枢纽“30分钟长三角通勤圈”的优势,这里也承接了不少长三角产业外溢人口。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集江桥,这片区域亟需能够精准匹配年轻人审美和需求的商业空间。

欢肆的出现,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回应,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出门即可达的优享、慢生活体验空间。龙湖上海江桥欢肆街区坐落于金园二路218弄,地处北虹桥核心区位,东至骏航路、西临金园三路、北接曹安公路,与14号线乐秀路站直线距离仅约300米,嘉闵线(在建)乐秀路站步行可达。
从B1层的运动生活到L1集品质零售、社交餐饮、生鲜超市,再到 L2层的生活服务、聚会餐厅、服装等消费空间,搭配潮流零售与充满市井文化的特色市集,满足年轻群体社交打卡与休闲购物需求。

在此,龙湖上海江桥欢肆一站式满足周边人群全天候、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更关键的是空间逻辑的差异。传统购物中心采用“盒子式”封闭布局,但欢肆采用开放式动线设计,巧妙打破商业与社区之间的物理界限,实现商业街区与住区的有机衔接,让消费者在日常通勤、散步、会友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商业场景。
功能布局决定了项目有更多的可能性。据了解,江桥欢肆项目还将引入更具创新性与差异化的优质品牌,在品牌组合、空间设计、服务体验等方面将持续优化升级,为区域商业生态注入新活力。
空间与运营双创新:解构欢肆的“青年引力公式”
精准匹配不同客群的刚需与情感释放,是每一个商业体必备的基本功。
走进欢肆,以空间的“呼吸感”与“互动性”为载体,将年轻群体对社交场景的追求、亲子家庭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以及都市白领对松弛氛围的向往,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实体空间,在满足客群功能需求的同时,搭建起情感共鸣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龙湖上海江桥欢肆的空间设计巧妙串联起地上地下商业与周边环境。

以“社区商业街区+露营公园+微风露台+下沉花园剧场+森系微景观”的组合打造公园式商业空间,构建“餐饮外摆与自然融合场景”与“浮岛式剧场空间”,将商业与自然生态无缝衔接,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出多层次的生态场景。
项目主体由地上两层与地下商业构成,开放式布局打破传统商业边界,与周边建筑形成有机互动。场地西侧的绿地公园,不仅为遛狗、散步的人群提供休闲空间,更成为商业与自然衔接的纽带。

在主广场的设计中,空间联动性是核心。连接地面与下沉广场的景观化大台阶,是实现主广场空间联动的关键枢纽。大台阶通过景观化处理,增加更多的休闲座椅空间,不仅满足行人休憩需求,更成为人群聚集交流的社交平台,如观影、参加活动等。而且,在下沉广场中央,一处充满烟火气的小市集也将热闹开张。
龙湖深知社区商业的规模做不到“大而全”,更应该思考能靠什么留住人。
在龙湖江桥欢肆项目运营中,通过系统性场景构建与业态创新,着力塑造亲子友好型商业生态。在一楼入口广场打造巨型原创IP“遛狗的嘿仔”,结合二楼云朵艺术空间与趣味钓鱼造型装置,构建起兼具美学价值与互动性的全龄化社交场景。

同时,通过引入巧虎乐智快闪店、策划限时儿童剧演出等形式,实现商业空间与文化体验的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亲子消费闭环。
不仅如此,龙湖欢肆对年轻人“情感需求”的洞察还体现在宠物友好上。在欢肆项目新增地块中,宠物友好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宠物友好活动区大幅扩容,全新增设儿童互动设施与宠物专属游玩装置,打造复合式公园活动空间。
在未来的规划与运营中,江桥欢肆将深度聚焦空间形态的多元化与功能灵活性,通过引入具备市场话题度及强引流效应的IP资源,同时依托差异化竞争策略,塑造项目独特的商业标识。
北虹桥的“活力接口”:从社区配套到枢纽节点
江桥欢肆的价值,已超越单个商业项目本身。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大背景下,这个“小而美”的项目正成为连接“产、城、人”的关键接口,为北虹桥板块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江桥板块尤其是北江桥板块缺乏高品质开放式街区,欢肆的入市将直接提升北江桥区域商业能级。作为虹桥商务区的“北大门”,江桥镇正承担着“职住平衡”的重要功能。而欢肆所在的临港嘉定科技城板块,恰好是江桥镇承接虹桥商务区人口外溢的核心区域。通过“商业+公寓”的模式,欢肆为板块内的青年从业者提供了步行可达的生活解决方案。
可以说,龙湖上海江桥欢肆通过“商业+公寓+产业配套”的模式,将“工作、生活、休闲”紧密结合,恰好契合了城市“产城融合”的需求,也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产城融合提供了一个参考。

江桥欢肆通过多维度联动激活客群与资源,一方面与冠寓上海江桥欢肆门店实现流量互导,同时精准链接周边龙湖青云阙、龙湖天璞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居民;另一方面在商业活动节点,主动触达并邀请欢肆租户及附近社区住户参与会员活动,为各业态引流,持续辐射到板块外的多元客群。

作为龙湖龙智资管旗下活力街区品牌,“欢肆”已在合肥、成都、杭州等多地成功亮相。这期间,欢肆凭借精准的客群定位、独特的场景体验和深度的社群运营,迅速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构建出属于欢肆的竞争优势。
在存量商业时代,欢肆能够破局,也离不开龙湖深厚的商业积淀。截至2025年中期,龙湖商业在全国已开业运营的商场数量近百座,包括天街、星悦荟等多个产品线,合作品牌超7300家,这套成熟的商业操作系统,及其背后海量的项目样本与品牌组合经验,为欢肆的出圈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次龙湖上海江桥欢肆的启幕,进一步验证了“小体量、高浓度、强运营”模式在差异化赛道中的生命力。商业项目不再是“孤立的盒子”,而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与社区、产业、交通深度融合。欢肆正通过多个差异化项目的成功落地,为行业输出了可借鉴的创新样本。
对于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而言,欢肆的意义还在于,即使是“小商业”,也能在“大战略”中发挥大价值。
评论